-
首個三相交流電驅動電致發光器件問世—新聞—科學網
其中,電致發光器件在柔性電子研究中起步最早,且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然而,目前的電致發光器件大多功能單一,而且封閉的器件結構導致很難集成傳感功能以滿足泛物聯網時代對發光器件智能性的新要求。此外,電致發光器件大多採用直流電或單相交流電驅動,這導致電致發光器件無法直接接入到三相電網中,需要複雜的後端電路,造成新的消耗能源並增加運行成本,這一研究空白亟待科學家來填補。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馬明明課題組合作,利用響應性聚合物,設計了溼度驅動並且磁場控制運動方向的柔性「牽引機」,相關研究工作以Magnetically directed soft actuators driven by moisture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
黃維院士等構築了世界上首個由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
其中,電致發光器件在柔性電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目前,電致發光器件大多採用直流或單相交流驅動,還沒有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相關的報導。這就導致電致發光器件無法直接接入到三相電網中,需要複雜的後端電路消耗能源且增加成本。因此,這一研究空白亟待填補。
-
復旦發明新型纖維狀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
、高分子及其先進複合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成功實現了一種新型纖維狀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為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纖維狀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組裝成「FUDAN」標識近年來,傳統的平面電子器件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與此同時,柔性、輕質、可穿戴電子設備受到了人們密切關注。目前,可穿戴電子設備已經廣泛應用於微電子、生物醫藥、運輸和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隨著可穿戴纖維狀能源器件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纖維狀發光器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起電材料
自2012年以來,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由於其普遍適用性強,成本低,效率高逐漸成為機械能量收集和分布式微能源領域的主流技術。TENG的發展可以服務於物聯網的信息採集技術、智能監控系統以及靜電驅動、靜電除塵等高電壓應用領域。
-
中科院研製:新型氮化鎵半導體雷射器問世!
自1996年日本日亞公司研製了國際首支GaN基雷射器以來,GaN基雷射器性能得到了巨大提升,單顆晶片連續輸出功率已超過7瓦,然而其電光轉換效率仍然較低( 針對上述問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孫錢團隊從半導體摻雜和載流子輸運理論出發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研究人員概述了近幾十年來材料科學領域中一些引人注目的高鉀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
碳納米管光電傳感存儲器件問世 將應用於人工視覺系統(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鋁納米晶浮柵的碳納米管非易失性存儲器,為可穿戴電子器件及特殊環境檢測系統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設計方法,有望應用於新一代集探測、存儲與處理於一體的人工視覺系統上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電子儀器的性能!】
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研究人員概述了近幾十年來材料科學領域中一些引人注目的高鉀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
譚付瑞課題組關於新型苯並呋喃基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最新研究成果...
新型苯並呋喃基共軛聚合物PBDFP-Bz分子結構及其物理化學性質 圖2.為了進一步提升基於苯並呋喃基聚合物的器件效率,合理調控苯並呋喃基聚合物分子結構,實現其分子軌道能級與器件開路電壓的兼容性提升,降低相關器件的內部能量損失是解決問題的突破所在。針對上述問題,譚付瑞課題組通過聚合物側鏈調控策略,將氟原子與烷硫基苯同時引入苯並呋喃單元側鏈,設計合成了新型苯並呋喃基共軛聚合物PBDFP-Bz(圖1)。
-
柔性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電極材料
在研究的過程中,納米導電材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金屬納米材料(如金屬納米線和金屬網格),碳材料(如碳納米管和石墨烯),以及納米摻雜金屬氧化物被廣泛地研究。這些納米導電材料用於電致變色器件不僅能提升電致變色性能,還可以促進下一代多功能和可穿戴器件的發展。下面主要介紹常用的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導電材料,包括銀納米線,碳納米管,石墨烯,納米摻雜的金屬氧化物和混合導電納米材料。
-
科學網—開發出智能聚合物功能化仿生離子通道器件
-
納米能源所:基於電荷累積策略的可持續高電壓輸出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作為各種能源採集技術中的佼佼者,能將機械能瞬間轉化為電能,具有極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同時TENG的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也非常靈活,具有重量輕、成本低、通用性強等前所未有的優勢。TENG的主要應用可分為四個領域:微納電源、自供電傳感器、大規模藍色能源和直接高壓電源。
-
王中林:自驅動系統中的納米發電機
王中林是國際公認的納米科技領域領軍人物,他發明了壓電納米發電機,摩擦納米發電機,並首先發展了自驅動系統和藍色能源的原創大領域,為微納電子系統的發展,物聯網,傳感網絡,人工智慧和人類未來的能源開闢了新途徑。他開創了納米結構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等領域,對納米機器人、人-電界面、納米傳感器、LED技術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
-
Prime 95B助力新型近紅外激發電壓螢光納米探針問世!
因此,神經元的電活動一直是神經科學家們探索大腦奧秘的重點關注對象。為了更準確,更全面地了解神經元電活動,從傳統的離體和在體電生理記錄,到鈣離子螢光成像技術,科學家們可謂是費盡心思。電生理記錄是檢測神經元電活動最直接的手段,具有非常精準的時間解析度。但是它具有很明顯的缺陷,一來造成較大損傷,二來難以同時對大量神經元的群體活動進行檢測。
-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9月27日,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儀式舉辦。這標誌著納米能源所在懷柔科學城正式投入運行。這也是懷柔科學城規劃建設以來首個整建制遷入的研究機構。納米能源所是北京市和中科院聯合共建的新型科研組織,2018年納入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名單。
-
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納米能源所是北京市和中科院聯合共建的新型科研組織,2018年納入北京市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名單。納米能源所2012年開始籌建,2014年5月經登記成為北京市科研事業單位,2014年6月經批准成為中科院非法人科研單元,2016年8月北京市批覆建設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2018年5月市政府和中科院籤署聯合共建納米能源所協議,2019年9月納米能源所懷柔園區竣工,今年9月整建制遷入懷柔科學城。
-
中科院曾小亮:聚合物複合材料的界面熱阻,從理論模擬到精準測量
本期青年雲沙龍聚焦「新型電介質材料與性能」,由學會青工委高電壓絕緣與等離子體學組和西安交通大學承辦。會議特邀了電氣絕緣領域的6位青年才俊,圍繞新型電介質材料的結構設計、性質和調控方法等分別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並回答了現場聽眾的問題。在徵求會議演講專家的同意後,本號將把報告陸續分享給大家,請各位讀者持續關注。
-
工學院楊槐團隊Advanced Materials發文:紅外光碟機動的液晶聚合物...
靜態光照下的持續振動行為是一種理想的機械能輸出方式,目前液晶聚合物材料的振動行為只能通過偏振光或者紫外光碟機動,紅外光具有能量密度低和生物相容性較好的優點。但目前沒有能夠通過紅外光碟機動液晶聚合物振動行為的報導。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這一研究首次利用厚度只有幾個納米的鐵電PVDF聚合物超薄膜作為隧道結的勢壘結構,發現了鐵電極化對隧穿電流的調控比超過1000%,為探索隧穿電子與極化耦合特性以及發展基於鐵電隧道結的新型電子器件提供了基礎。該研究工作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段純剛及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教授Garcia合作完成。王建祿為論文通訊作者,田博博為論文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