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用新方法製作納米線材和納米雷射器

2020-10-07 納隆機械

納米砂磨機訊:研究人員用新方法製作納米線材和納米雷射器


納米砂磨機訊:他們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可用於製作納米尺度的線材以及色彩可調諧的納米級雷射發生器。

  這些線材最小直徑200納米,融入多種其他材料,能夠發出明亮和穩定的雷射,有望應用於光電子領域,實現數據傳輸等應用。

  這項研究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教授楊培東主持。藉助一種簡單的化學浸漬溶劑工藝,研究人員讓材料「自我組合」成納米晶體、板材和線材。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介紹說,他們把一種含鉛薄膜浸入含有銫、溴和氯的甲醇溶劑,再將溶劑加熱至50攝氏度,所形成的含銫、鉛和溴的晶體結構線材直徑在200納米至2300納米之間,長度在2微米至40微米之間。

  楊培東說,「讓人驚異的是,這其中的化學過程相當簡單。」相比之下,如果以標準工藝製作納米線材,需要昂貴的儀器和高溫等苛刻條件,效果卻未必理想。

  在雷射實驗中,納米線材作為雷射發生器被置於一塊石英基底上,在另外一個雷射發生器激發下發出光線。研究人員確認,接受單個脈衝持續時間極短(僅為1秒鐘的10萬萬億分之一)的可見紫色雷射脈衝激發後,納米級雷射發生器發出的光線超過10億個周期,顯示出極為穩定的性能。

  按照楊培東的說法,這是據他所知迄今為止第一個完全以無機材料、即不含碳材料製作的納米級雷射發生器。而且實驗表明,這種雷射器發出的光線在一定範圍內可調諧,包括可見綠光和藍光等波段。

  藉助透視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發現,納米線材的晶體結構與天然生成的鈣鈦礦相似,類似於鹽,易受空氣中水分的侵蝕。針對這一缺陷,楊培東設想,可以用聚合物或其他材料塗覆納米線材,保護它免受侵蝕。

  納米級雷射發生器所使用的這類納米新材料,在開發新一代高效太陽能電池進程中同樣顯現應用前景。楊培東說,過去短短幾年間,對這類材料的研究取得長足進展,而創製納米級雷射發生器有望為這些材料開拓一個全新前沿應用領域。

相關焦點

  • 納米雷射器的技術簡介
    1960年人類製作出了第一臺雷射器。 40多年過去了,雷射器無論在其種類上或其性能上都呈現出繽紛異彩的發展。這就自然地形成了納米雷射器的雷射諧振腔,因為藍寶石以及 ZnO和空氣的折射率分別是1.8, 2.45 和1。用Nd:YAG雷射器的四次諧波的雷射泵浦在ZnO納米線上便獲得了脈寬為0.3 nm,波長為385nm的雷射。 這種氧化鋅(ZnO)納米雷射器——世界上最小的雷射器從那時起便問世了,這也是納米技術誕生以來的第一項實際的應用。
  • 納米雷射器重要進展:有利於保證雷射相干性!
    導讀近日,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一種方法,它能找出在什麼條件下,納米雷射器才是真正的雷射器。可是對於實際應用來說,區分納米雷射器的兩種機制(高電流條件下具有相干輸出的真正雷射、低電流條件下具有非相干輸出的類似LED的光線)是非常重要的。創新近日,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的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一種方法,它能找出在什麼條件下,納米雷射器才是真正的雷射器。
  • 美國開發出新型納米級光源 透析納米雷射器技術簡介及發展應用
    楊培東和他的研究小組以前曾創造出紫外線納米線納米雷射並研製出可以引導和指引光線通過電路的納米帶光學波導,現在他們又開發出新的納米級光源,這些成果為未來的納米光子學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光子技術中,光波運動取代電子運動成為信息的載體。光子技術有望使未來的計算機和網絡比現在快數千倍。
  • 同軸納米雷射器實現無閾值運轉
    納米尺寸設計起到兩個作用。首先,在納秒量級的小尺寸下,腔量子電動力學效應能夠將任何自發發射直接耦合到雷射模式。此外,限定雷射的橫向電磁模式尺寸僅為發射雷射波長的1/15。  研究人員對1260~1590nm之間的輸出模式進行成像,以顯示它們的橫向電磁模式特徵。此外,這些裝置能夠將99%的自發發射耦合到雷射模式。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研究人員提出利用具有高發光效率的III-V族材料作為發光材料,生長或者鍵合在矽襯底上,從而實現矽基光電集成。III族氮化物材料是一種直接帶隙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寬、化學穩定性強、擊穿電場高以及熱導率高等優點,在高效發光器件以及功率電子器件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已成為一大研究熱點。
  • 研究人員在聚合物顆粒中加入銀納米顆粒,3D列印出黃色部件
    ,我們提出了一種通過雷射3D列印生產「彩色」部件的新方法。目前,在工藝參數方面,TPU的局限性只能用CO2雷射器來克服,而這種雷射器比現有的雷射系統更加複雜和昂貴。在潛在的替代材料方面,之前的研究也發現了碳基光熱敏化劑,如碳黑、石墨烯或納米管,是TPU的替代材料。
  • 二維半導體中產生物理過程的納米雷射器可能會改變高速通信的格局
    Fulton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學教授寧存正(Nun-Zheng Ning)在過去的10年中一直在研究半導體納米聲學,即光和雷射在半導體納米級中的作用。了解納米級雷射器背後的物理原理以及它們如何與半導體相互作用可能會對超級計算機和數據中心的高速通信通道產生重大影響,但前提是研究人員必須弄清楚它們如何以及為何能夠工作以再現其結果。
  • 蘇州納米所研製新型氮化鎵半導體雷射器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是繼第一代Si、Ge元素半導體和第二代GaAs、InP化合物半導體之後的第三代半導體,通常又被稱為寬禁帶半導體。其為直接帶隙材料,禁帶寬度在0.7 eV (InN)至6.2 eV (AlN)之間連續可調,發光波長覆蓋了近紅外、可見光到深紫外等波段;其還具有發光效率高、熱導率大、化學穩定性好等優點,可用於製作半導體雷射器。
  •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氮化硼相和創造純c-BN的新方法!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新的氮化硼相和創造純c-BN的新方法!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材料氮化硼(Q-BN)的新階段,它可用於製造工具和電子顯示器。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在環境溫度和氣壓下製造立方氮化硼(c-BN)的新技術,該技術具有一系列應用,包括先進電網技術的開發,這是我們Q-carbon發現的續集,並將Q-carbon轉化為鑽石,」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John C. Fan傑出講座教授,一篇描述該研究的論文的主要作者Jay Narayan說。
  •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光泵浦雷射器
    研究人員稱,這一新型設備拓寬了相干納米級光的應用範圍,有望在生物成像領域大顯身手。相關論文刊登在近日的《自然·材料》雜誌上。小型化的光泵浦雷射器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可為量子光子學研究、體內細胞成像等應用生成相干光。
  • 老藥新方法-ReS2納米粒子用於活體CT成像和光熱治療
    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孫少凱博士、張雪寧教授課題組最近報導了老藥新用新方法-ReS2納米粒子用於活體能譜CT成像和光熱治療。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放射科碩士生王笑一和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碩士生王嬌嬌為共同第一作者,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孫少凱博士和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放射科張雪寧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能譜CT是一種先進的CT成像技術,在精準醫療中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及應用前景。
  • 美國和世界納米研究領域的新星楊培東
    近年來,楊培東領導的研究小組接連在美國《科學》和英國《自然》等權威科學期刊上發表有關納米材料的論文,他本人多次獲得各種科學獎金和榮譽,成為美國和世界納米研究領域的明星。  2001年6月,《科學》報導說,楊培東的研究小組在只及人類頭髮絲千分之一的納米導線上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雷射器——納米雷射器,這一發明將有可能用於未來的光子計算機。
  • 研究人員發現可以糾正錯誤的納米級3D列印技術
    代頓大學物理和電光學研究人員Md Shah Alam,詹奇文和趙成龍創造了一種成本更低廉的3D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製造納米結構並消除錯誤,該方法可以在納米級(比人的頭髮小一千倍)上進行。納米技術頂級期刊《Nano Letters》發表了他們的發現。多年來,工程師和設計師已廣泛使用3-D列印來定製項目的快速原型製作,但是直到現在,在納米級進行3-D列印仍然昂貴,富有挑戰性且難以糾正製造錯誤。
  •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 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原標題:《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同行評議科學雜誌《納米通訊》的研究顯示,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團隊發現了一種開創性的方法
  • 雷射器協同納米器件在單光子水平上轉換光的顏色
    納米光子頻率轉換器的假彩色掃描電子顯微照片,該轉換器包含一個環形諧振器(藍色陰影部分),用波導(紅色部分)將光注入到環形諧振器中。輸入信號用紫色箭頭表示,通過採用兩個泵浦雷射器(亮紅色和暗紅色箭頭)轉換為新的頻率(藍色箭頭)。
  • 「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
    2018年9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項目「高性能中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與探測成像晶片及應用」和「多場耦合納米異質結構光電子器件的基礎研究」在北京聯合召開啟動實施會議。
  • 美研製出高反射率納米鏡子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光電、納米結構與半導體工藝中心日前研製出高反射率的納米鏡子。這種鏡子的厚度只有0.23微米,反射率超過了99.9%,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鏡子的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
  •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CHEN • 2021-01-12 11:04:15 來源:前瞻網 E1202G0
  • 集成電路電驅動納米雷射技術的突破
    來源:德米特裡·費達寧(Dmitry Fedyanin)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和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清除了阻礙創建用於集成電路的電驅動納米雷射的障礙。這種方法在Nanophotonics的最新論文中進行了報導,它使相干光源設計的規模不僅比人發的厚度小數百倍,而且甚至比雷射器發出的光的波長小。
  •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固態納米孔技術是近十年新興的分析檢測技術,其利用目標物通過納米孔時引起的離子流變化,對目標物進行高時空分辨分析。該方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精確性的特點,可應用於蛋白質分析、DNA測序、智能仿生材料和能源轉化等領域。納米孔中離子傳輸的理論研究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而且可應用於仿生或者能源轉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