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灣出現魚群聚集排水口的奇妙景觀,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和深圳市民前來觀賞。5 月 8 日,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深圳灣海域列為禁漁區六年來,自然生態景觀明顯好轉,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候鳥數量逐年回升,魚躍鳥歡已成深圳灣常態。
▲ 5 月 8 日,深圳灣公園河道入海口處大量魚群聚集。
" 海水水質潔淨,魚蝦豐富,所以深圳灣海域的候鳥種類也很多。" 一位攝影愛好者說,連有著 " 鳥類中的大熊貓 " 之稱的黑臉琵鷺也在深圳灣畔頻繁光臨。抱著孩子前來深圳灣公園散步遛狗的胡先生告訴記者,近海岸能觀賞到這麼多魚群,表明深圳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作為深圳市民也感到高興和驕傲。
▲ 5 月 8 日,不少市民在深圳灣公園河道入海口觀賞魚群嬉戲。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許安陽介紹,深圳灣海域是珠江口魚蝦類重要的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也是候鳥遷徙、越冬場所。為加大對深圳灣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深圳灣大橋以東約 23 平方公里海域範圍於 2014 年 5 月 1 日起被市政府列為禁漁區,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撈和養殖行為。
記者了解到,禁漁六年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始終對深圳灣禁漁區保持高壓執法態勢,日夜巡邏、鐵腕整治,嚴查嚴管海上違法違規行為,查獲並銷毀 900 餘艘 " 三無 " 船舶和 170 餘萬米非法網具,有效杜絕了深圳灣非法捕撈,豐富了候鳥的食物來源,保護了深圳灣自然資源環境和漁業資源。
▲ 5 月 8 日,中國漁政執法船在深圳灣海域巡邏。
據悉,目前深圳正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下一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將嚴格落實《深圳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2018-2035 年)》的要求,繼續做好深圳灣禁漁區執法管控工作,積極推進深圳灣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申報工作,同時,借鑑以往設立深圳灣禁漁區的經驗,全力推進深圳東西部近岸海域設立禁漁區,降低沿岸捕撈強度,不斷強化我市海洋資源的保護與生態修復。
【來源:深圳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