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航科技)正在衝刺上交所主板上市。通過研究這家帶有軍工屬性的民營企業可發現,公司兩版招股書中,對部分主要客戶的銷售金額及其佔比,以及2017年度公司採購總額存在明顯差異,無法合理解釋。而且,在報告期內,公司註銷兩家關聯企業,或是切斷與第一大客戶之間的關聯關係,手法先進。
兩版招股書裡購銷金額都存差異
先看首次預披露,該招股書顯示,2018年度,立航科技對航空工業下屬單位B和單位E的銷售金額分別為7738.06萬元和3117.37萬元,佔當期營收之比分別為29.89%和12.04%。
數據來源:立航科技首次預披露招股書
再看更新預披露。據該招股書披露,2018年度,立航科技對單位B和單位E的銷售金額分別為6278.24萬元和4577.20萬元,佔當期營收之比分別為24.25%和17.68%。
數據來源:立航科技更新預披露招股書
兩相比較,首次預披露中對單位B的銷售金額為7738.06萬元,比更新預披露對單位B的銷售金額,高了1459.82萬元。首次預披露中對單位C的銷售金額為3117.37萬元,比更新預披露對單位C銷售金額,低了1459.83萬元。兩版招股書中,對單位B和單位C兩大客戶銷售收入的差額相等。但是這1459.82萬元的差額為什麼會從單位B轉到單位C?兩版招股書都沒有提供任何解釋。
無獨有偶,兩版招股書對不上的財務數據,還有2017年的採購總金額。
據首次預披露招股書顯示,2017年度,立航科技對前五大供應商合計採購金額為2287.48萬元,佔當期採購總額之比為46.78%。
數據來源:立航科技首次預披露招股書
另據更新預披露招股書顯示,2017年度,立航科技對前五大供應商合計採購金額也為2287.48萬元,佔當期採購總額之比卻為47.08%,與首次預披露有所不同。
數據來源:立航科技更新預披露招股書
通過對每家主要供應商的採購金額逐一比較,我們發現,兩版招股書中2017年的前五大供應商名號和採購金額都相同。但更新預披露中的採購金額佔比,都高於首次預披露招股書,這就導致了兩版招股書中採購總金額不同。
將前五大供應商合計採購金額2287.48萬元,分別除以首次預披露和更新預披露中的合計採購額佔比,可得到立航科技2017年度首次預披露和更新預披露採購總金額分別為4870.63萬元和4858.71萬元,兩者相差11.92萬元。
另外,我們發現,2017年度,兩版招股書中,立航科技主營業務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和製造費用(含:外協件及材料)項目金額完全相同,都是3573.39萬元和1934.87萬元。
數據來源:立航科技招股書
按財務常識,沒有進入當期損益的採購金額,通常存在於資產負債表的存貨項目之下,包括以原材料和周轉材料的直接形式,和以在產品和產成品的間接形式。但兩版招股書中,2017年末的存貨餘額都是6987.27萬元,並未出現由採購總金額變動導致的存貨餘額變化。
數據來源:立航科技招股書
那麼,這11.92萬元的採購總額變動到底去了哪兒?立航科技財務數據的質量,或由此可見一斑。
註銷兩關聯方,成功「隱身」與第一大客戶的關聯關係
招股書披露,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民機維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飛民修)和成都英思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思達)都曾經是立航科技的關聯方。英思達是公司同一實控下關聯方,公司實控人劉隨陽持有英思達90%股權,並擔任該關聯方法人代表、執行董事、總經理。成飛民修則是英思達持股41%的參股公司,實控人劉隨陽同樣擔任該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不過,成飛民修和英思達先後於2018年8月10日和2019年4月15日註銷。
信息來源:立航科技招股書、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那麼這兩家關聯方為何會被註銷呢?或許關鍵在關聯方成飛民修身上。
據工商信息顯示,成飛民修設立於2009年1月14日,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該公司被註銷之前,共有三名股東,除了持股佔比41%的英思達之外,還有同樣持股佔比41%的成都神荷科技有限公司,而另一位股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集團)雖然持股佔比僅有18%,但卻有著深厚的行業背景。
信息來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因生產主力戰鬥機而名聲大噪的成飛集團,據工商信息顯示,是合併口徑第一大客戶航空工業的全資子公司。
信息來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於是,立航科技與第一大客戶航空工業的關係豁然開朗。航空工業的全資子公司成飛集團持有英思達參股公司成飛民修18%的股份,是持有參股公司股份超過10%的少數股東,因此航空工業和成飛集團都是英思達的關聯方。由於英思達受立航科技實控人劉隨陽實際控制,因此航空工業和成飛集團也是劉隨陽的關聯方,進而航空工業和成飛集團與立航科技也存在緊密的關聯關係。
按照事實勝於形式的原則,航空工業(成飛集團)即使不直接納入立航科技的關聯方範圍,通常情況下,雙方相互交易也應比照關聯交易進行披露。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公司各期近90%的營收將來自於關聯交易,上市審核需要的配套解釋材料恐怕成倍增加,而且有些事情還不一定說得清楚,所以切斷關聯線索成為上佳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披露,成飛集團是立航科技實控人劉隨陽本科畢業後的第一家工作單位,從1984年到1999年的15年裡,劉隨陽在成飛集團先後擔任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職務。
信息來源:立航科技招股書
至於立航科技報告期內是否存在利用這些個人或者企業之間的關聯關係實現營收,未來能否持續發展,也許需要投資者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