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重視」
□趙查理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女司機的新聞很多:泰州女司機開車回娘家,錯把油門當剎車撞死親媽;德陽女司機拐彎時衝進路邊水渠,自己被激流衝走,父親獲救,母親溺亡;平陽女司機開車回娘家,撞塌了父母和哥哥的房子;一男子臥馬路疑似碰瓷,女司機徑直碾壓過去;長沙設置女士專用車位,比普通車位寬半米……要是搜索下去,新聞數不勝數。
看到這些新聞,第一感覺是女司機開車技術不高,她們簡直是身邊的「馬路殺手」,應當敬而遠之。可是,反過來想,男司機也出現同樣的事故了,甚至更加慘烈,為什麼沒有人強調他們的性別呢?
看來,社會對女司機「選擇性重視」,是對女性社會性別弱勢的認同,這是一種潛意識甚至無意識的行為。我們常說男女平等,男女平權,那就應該關注事故發生的原因,而非司機的性別。性別既不是新聞核心,也不是事故原因,男女司機都如此。
「密探反腐」
□晴川
記者近日獲悉,北京多個區縣結合自身的特點各出 「奇招」「狠招」遏制腐敗,比如密雲縣建立幹部監督員隊伍,加強對幹部8小時以外的監督。(7月24日《京華時報》)
密雲縣建立的這支百人幹部監督員隊伍,很有些「反腐盯人戰術」的意味。確實,在官員背後安插一個「密探」,定時向組織部門秘報,這自然會對官員形成威懾,從而迫其收斂。然而,這支「密探」隊伍,能否發揮奇效,恐怕並不能令人樂觀。
眾所周知,「密探」要屢建奇功,需要具備兩個前提,一是沒有利益關聯;二有足夠積極性。反觀這100人的群體,其中不少人與官員本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社區負責人、大學生村官,他們自己的未來命運,本就可能掌握在被監督官員之手,「下」監督「上」,難度可想而知。而一旦保密工作不到位,還可能有被打擊報復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