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前列腺癌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男性第二位最常見的腫瘤,在歐美國家甚至常年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首位,「以前我們常說前列腺癌多發於歐美,但近年來,隨著飲食和生活方式逐漸西化,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現『井噴』式上升,年均增長率高達12.7%。」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科李永紅副主任醫師介紹。
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前列腺癌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男性第二位最常見的腫瘤,在歐美國家甚至常年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首位,「以前我們常說前列腺癌多發於歐美,但近年來,隨著飲食和生活方式逐漸西化,中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呈現『井噴』式上升,年均增長率高達12.7%。」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科李永紅副主任醫師介紹。
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更是前列腺癌的「重災區」,由於缺乏典型的早期症狀,如何預防就成為了中年男性最為頭疼的話題。
而就在近期,美國專家在預防前列腺癌上,給出了一份相當「嚴謹」的答案:增加射精頻率,最好為每月21次或以上,讓小九不禁想問,拿著手機看文章的你達標了嗎?
性行為次數越多,越能降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這項「答案」來源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它們從1991年開始,將3.2萬名男士分為20-19歲的青年組,40-49歲的中年組,要求他們連續18年紀錄自己每月的射精次數。
最後得出結論為,青年組中每月射精次數21次或以上的男士,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每月射精4-7次的男性少20%,在中年組中,更可減少患前列腺癌機率22%,雖然研究並沒有解釋上述現象的背後原因,但這是迄今為止同類研究中最大型的研究結果。
每月21次的射精次數,相當於1天1次的頻率,讓很多男性「汗顏」,就怕在預防前列腺癌的道路上紛紛「精盡人亡」,也有人表示數據不可信,對於亞洲人研究存在人種的差異,畢竟白種人和黃種人的身體條件就差很多,對此,李永紅表示,其實中國也有相似的研究,雖然沒有具體到次數,但研究結果也顯示,50歲後增加性生活的頻率對前列腺癌發生具有保護作用。
為何如此?專家推測,有可能是射精次數多可防止老舊細胞積聚而發生癌變,此外,性生活少的人,多數工作壓力比較大,身體免疫力自然較差,導致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高。
除了增加性行為,這些方法也能預防前列腺癌!
1天1次的性生活次數的確會讓不少男性「吃不消」,但也並非只有這一項手段能預防前列腺癌,李永紅建議,年齡、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畢竟難以避免,改善生活方式更容易做到,多吃蔬果和番茄,少食紅肉和高脂食物也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
之前說到,在西方國家,前列腺癌的發病率極高,主要問題就出在西方化飲食上,主食以紅肉和高脂食物為主,不但增加了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而且對於前列腺癌患者來說,保持高脂高蛋白飲食,會增加癌症轉移風險,死亡風險也將高2倍以上。
預防前列腺癌,可多飲用綠茶,綠茶中的兒茶酸被認為有降低前列腺癌發病風險的功效。此外,新鮮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硒、番茄中含有番茄紅素,都被認為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有研究顯示,大豆富含植物類雌激素,亞洲國家的前列腺癌發病率低與多食用大豆類製品有關。
李永紅提醒,上述這些食品都可以適當的多吃,在此基礎上,可增加體育鍛鍊、避免吸菸酗酒,不潔性生活等。
與此同時,對於年齡在50歲以上的男性,應該保持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篩查,包括直腸指檢和血清PSA檢查。一般PSA指標大於10則為異常,4-10區間為可疑,這區間的男性,先查看自己是否有炎症表現,一個月後再進行複查,若依然可疑,可進一步進行磁共振檢查。明顯異常者,可做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