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導健康飲食,常吃蘆筍可遠離腫瘤和其他慢性病

2021-01-13 齊魯壹點

百靈健康網際網路醫院聯合山東省曹縣人民醫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共同策劃的「健康+助農」專場直播將於8月13日晚7點開播,旨在以健康理念為指導,合理飲食為途徑預防腫瘤病,提高全社會腫瘤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

直播期間,山東省曹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榮振華將走進直播間,與大家分享普及科學防治腫瘤疾病知識,消除廣大群眾對癌症的誤解和恐懼,提升預防腫瘤疾病的能力,提高群眾健康生活水平。

說到預防腫瘤,不得不提到有「抗癌之王」之稱的微量元素硒,硒能阻止癌細胞分裂與生長,抑制致癌物的活力並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細胞發生逆轉,刺激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對癌的抵抗力。

什麼食物含有豐富的硒?答案是蘆筍。另外,蘆筍所含有的葉酸、核酸具有強化作用,能有效地控制癌細胞的生長。

蘆筍是一種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的蔬菜,富含多種胺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在國際上公認為十大名菜之首,冠之為「蔬菜之王」,並有「珍稀蔬菜」「防癌蔬菜」「美容食品」「富硒食品」等美名。蘆筍所含營養元素非常全面且比例得當,藥用價值悠久且使用廣泛,是具有低熱量,高營養的保健食品。

除了能預防腫瘤,蘆筍還有哪些作用呢?

1、提高人體免疫力

蘆筍所含的甘露聚糖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所含的天門冬醯胺能增強肌體的免疫力,是腎臟的清潔劑。

2、促消化,有利於減肥

想要健康減肥很簡單,每天吃點蘆筍就可以。

蘆筍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含量豐富,可促進胃腸蠕動,排除毒素,幫助消化,改善消化系統的健康和增強免疫系統。蘆筍含熱量很低,經常食用蘆筍對緩解肥胖很有功效。

另外,老年人便秘的話,也可以適當食用一些蘆筍。

3、保護血管,降「三高」

「三高」是困擾很多人的難題,其實有個很簡單的預防和改善方法。實驗證明,經常吃蘆筍可以有效降「三高」。

蘆筍具有低糖、低脂肪、高纖維素的特點,幫助改善血糖水平並幫助控制糖尿病,預防高脂血症和心腦血管疾病;調節肝臟,提高肝功能,防治脂肪肝;蘆筍中鉀含量高,有助於抵消飲食中鈉的影響,從而促進血壓維持在健康水平。

4、美容養顏,抗衰老,抗疲勞

蘆筍中含有非常高的抗氧化劑,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與氧化應激的有害影響。而氧化應激可以使人衰老。想要永遠年輕,每天吃點蘆筍吧,美容養顏又健康。

5、排毒利尿,清涼降火

蘆筍性味甘寒,有清熱、利小便的功效。夏季食用有清涼降火作用,能消暑止渴。對於易上火、患有高血壓的人群來說,多食好處極多。

......

另外小編再和大家分享分享蘆筍的烹飪方法:

蘆筍以嫩莖供食用,質地鮮嫩,風味鮮美,柔嫩可口,烹調時切成薄片,炒、煮、燉、涼拌均可。冷藏保鮮先用開水煮一分鐘,晾乾後裝入保鮮膜袋中扎口放入冷凍櫃中,食用時取出。

1. 煮食。將蘆筍的嫩莖(或去皮)置於沸水中汆一會兒,撈出,放入冷水中浸泡,除去苦味,以鮮湯煮,稍加鹽和胡椒粉即可。

2. 炒食。將嫩莖(或去皮)切成段或條,置於沸水中汆後,浸於冷水中去苦味,再與肉絲共炒,加醬油、鹽、味精等調味品,裝盤即成色美味濃的佳餚。

3. 涼拌。將嫩莖(或去皮)切成段或條,置於沸水中汆後,放入冷水中浸泡除苦味,拌醬油、醋、香油、味精等調料即可食用。

蘆筍還有什麼功效能?

對哪些慢性病有預防作用?

8月13日19:00,專家為大家解答,歡迎準時觀看!

相關焦點

  • 治療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聽聽院士樊代明怎麼說!
    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是著名消化科專家,迄今在國外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引用率在國內首屈一指,但他卻不斷地痛斥現代醫學離科學越來越近,離「病人」反而越來越遠。而對於痛風、風溼骨病、腫瘤等慢性病的治療,我們一起來聽聽樊代明院士又是怎麼說的? 轉變醫療觀念,重視自然力 後疫情時代,人類正在面臨著新的醫學形勢,面對多種新型病毒的考驗,樊代明院士表示,我們的醫學發展必須要轉變觀念!人體自然力的探究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新方向!
  • 45歲後,常吃這兩種食物,輕鬆化血栓,預防慢性病!
    點上面「脈脈養生」……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 長沙好的腫瘤醫生,長沙腫瘤醫生專家
    當然,如果我們想治療腫瘤,我們需要知道是什麼導致了腫瘤。到目前為止,腫瘤形成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的誘發因素大致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因素包括家族遺傳或基因突變。後天因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或其他慢性疾病和傷害。癌症的發病率通常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 我國自主研發的沃利替尼取得新進展 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
    原標題:診療不斷出新,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  昨天是第20個世界腫瘤日,本周也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悉,中國每天約有一萬人確診癌症,肺癌位列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不過,上海市胸科醫院專家提出,只要做到「科學抗癌」,腫瘤並沒有這麼可怕。
  • 未來20年 這些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將可預防
    中國工程院「全民健康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新型國家預防醫學體系建立研究》課題組發布了「未來20年我國可預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研究」報告,糖尿病、高血壓、愛滋病等入選未來20年我國前20項可預防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
  •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到底如何區分? 常笑健康帶你深入了解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病,常見於直腸、結腸不同位置,目前研究普遍認為人們工作壓力,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與導致潰瘍性結腸炎有重大關係,患者的症狀表現為:1、腹瀉,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便秘與腹瀉交替,重者每日可達10~20次;2、血便或黏液膿血便;3、腹痛,疼痛以脹痛為主,多固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輕型常無腹痛;4、裡急後重,是直腸炎的主要症狀
  • 哪些食物能夠預防癌症復發和轉移?腫瘤專家胡群峰給出了答案
    癌症是一種相當難以攻克的疾病,即便是患者動了手術切除腫瘤之後,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還是非常高。癌症患者最害怕的就是出現轉移以及復發,擊垮了心理層面同時也危及到生命,癌症患者5年內是細胞擴散和轉移的高發時期,邁過5年之後還需要警惕嗎。
  • 科普丨《救命飲食》:為你揭示飲食和疾病的真相
    從業40餘年來一直從事營養和慢性病關係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在坎貝爾的推動下,其所在的美國康奈爾大學聯合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多家權威機構,在中國開展了三次關於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研究,也就是本書副標題中說到的中國健康調查。這項中國研究被譽為流行病學的巔峰之作。
  • 「何為健康」功能醫學系列直播課堂—肖曼《遠離腫瘤復發,功能營養...
    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經常食用十字花科蔬菜的人群患慢性病的風險更低。這裡要提的一點是,蘿蔔硫素對氧氣、對熱都不穩定,很難保存和使用,所以臨床上應用的都是西蘭花芽苗或者無活性的前體物質蘿蔔硫苷,在體內轉化為蘿蔔硫素從而發揮作用。
  • 科普:高血壓等慢性病既傷「心」又傷「腦」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導致人們患上心臟疾病的幾個主要風險因素。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這些慢性病不但傷「心」,而且傷「腦」,會使人腦出現結構性變化導致痴呆症的風險升高。  研究人員近期在《歐洲心臟病學雜誌》上介紹,他們分析了9772名年齡在44歲至79歲志願者的相關數據。
  • 女性健康:卵巢癌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有關
    女性健康    …………………    女性朋友可就自身健康問題進行諮詢,發送簡訊到1065800078427(免信息費),我們將邀請婦科專家為您答覆,在下一期欄目中節選
  • 盤點:腫瘤患者有關飲食問題「傳送門」
    腫瘤患者千萬不要吃奇怪的食物與偏方科普:抗腫瘤治療期間水果應該怎麼吃?腫瘤患者每天吃多少食物才合適?腫瘤患者居家期間的營養管-飲食原則「能吃什麼,怎麼吃」胃癌術後的飲食指導?!這幾個小貼士要收藏!教你如何在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合理飲食科普| 優化飲食結構,加強體育運動,與腫瘤保持距離化療期間應該如何飲食?什麼時候吃同樣也很重要!在癌症治療期間,不同的治療方法有不同的飲食訣竅!胃癌術後出現這一併發症,可要注意飲食了!化療期間食慾減退該如何飲食?腫瘤相關水腫患者,飲食中能加味精麼?
  • 普通體檢不可替代腫瘤篩查 四種腫瘤癌症篩查必須做
    核心提示:腫瘤篩查是指在健康狀況下進行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醫學檢查。這些檢查方法有助於發現已存在身體中的早期或在可治癒期的腫瘤。因此,腫瘤篩查與健康檢查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在我國,腫瘤篩查做的還遠遠不夠。」專家表示,隨著腫瘤發病率的逐年增高,人們的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
  • 關注飲食健康,癌症患者活過100歲不是夢想
    宋美齡40歲查出乳腺癌後,她戒掉了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並且很長一段時間裡,時刻關注飲食健康的問題。其飲食以清淡為主,日日不離果蔬,除了把控飲食的質量,還開始控制飲食的次數。因此,雖然經歷了兩次乳腺癌手術,宋美齡依然活到106歲的高齡。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飲食結構的變化,癌症的發病率也不斷攀升。
  • 2018年最佳飲食排名 這樣吃讓你健康又減肥
    ①地中海飲食推薦指數:4.1操作指數:3.6防糖尿病指數:3.7(滿分5分,下同)地中海飲食的重點是水果、蔬菜、橄欖油、魚類、全穀物以及其他健康食品。研究表明,地中海飲食能夠降低患心臟病和乳腺癌的風險,另有研究表明它也有益於認知能力。評審認為該飲食是40個候選者中最佳的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
  • 市民八問 專家詳解
    生活方式帶來的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學會這五招讓我們遠離慢性病困擾新聞+一份10萬莊裡人的體檢大數據報告,引發無數市民對健康的關注。專家表示,每人每年至少應做一次體檢,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可當體檢報告在手,複雜的各項指標、專業的醫學術語又是否讓你看得「雲裡霧裡」?針對市民集中反映的體檢報告上諸多不解之處,《燕趙晚報》邀請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方北院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春豔,對大家關心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健康,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多疾病。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更健康生活。
  • 蘆筍的功效與作用 常吃蘆筍僅有這些好處
    如果沒有蘆筍提取液,飲酒之前或之後吃蘆筍也可緩解醉酒和防止宿醉。研究人員指出,即使經過高溫烹調,蘆筍中的解酒物質也能夠保持穩定。飲酒前吃蘆筍,仿佛提前服用了解酒藥,而飲酒次日吃蘆筍則有助於緩解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 腫瘤防治宣傳周 菏澤市立醫院在行動
    為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 4月15日上午,菏澤市立醫院在醫院門診大廳內開展了腫瘤防治宣傳周義診活動。來自醫院胸外科、腫瘤科、乳腺甲狀腺外科、婦產科、口腔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熱情地為群眾提供諮詢服務。義診現場,前來諮詢的群眾絡繹不絕。
  • 超9成上海人因慢性病死亡 控制超重等六大因素可預防
    原標題:超9成上海人因慢性病死亡 控制超重等六大因素可預防圖說: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微信因素監測報告中明確,上海居民與常見慢性病有關的危險因素。九成以上上海人因慢性病死亡,如能控制鍛鍊不足、吸菸、血壓、膽固醇、肥胖、空腹血糖等六大因素指標,將會減少100萬人死亡,使因慢性病早死的概率降低三成以上。日前舉行的以「讓慢性病發病慢下來」為主題的「上海市健康大講堂暨第33屆解放健康講壇」上相關醫學專家透露了上述信息。「目前86%的國民死亡原因正是慢性病。」
  • 不讓孩子的健康輸在起跑線!常笑健康助力準媽媽有效預防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高血糖對後代的危害:孕期高血糖可致巨大兒、胎兒心肺發育受累、新生兒呼吸窘迫、低血糖等不良事件。此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育孩子在兒童期和成年早期出現糖尿病的發生率是糖耐量正常孕婦所生子女的7-20倍!妊娠期糖尿病後代其他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的發生風險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