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辣椒網評:「四個首次」見證中國邁向航天強國

2020-11-18 紅網

據國家航天局11月17日消息,11月下旬,「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將實現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直以來,人們對月球的全貌滿懷期待,對月球的物質組成充滿好奇。此次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進一步摸清月壤的成分,首次對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完成一次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的綜合探測任務。「四個首次」將實現人類飛行器對月球物質的全方位獲取與分析,將成為世界航天史上的一座新的裡程碑。

儘管上世紀60年代,人類已經完成登月,但對月球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探索浩瀚宇宙,將航空航天事業做大做強,一直是我們黨和政府孜孜以求的夢想與追求。從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到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多次載荷成功發射,再到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穩步推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將社會主義的旗幟插到了遙遠的星空,展現了全國人民在發展航空航天事業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風貌。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之未有大變局,科技實力競爭呈現白熱化態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航天人要在航天事業發展的徵程上勇攀高峰,不斷前行,為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功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從2007年的「嫦娥一號」到2020年「嫦娥五號」,14年波雲詭譎,14年初心仍在,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正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穩步前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敲鑼打鼓、輕輕鬆鬆能夠實現的,需要一個又一個「首次」為新成果奠基,需要一批又一批「航天人」前僕後繼,為「航天夢」加油助力。輕裝上陣、勇於創新,才能讓「飛天攬月」從夢想照進現實。期待「嫦娥五號」順利完成任務。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必將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向新的臺階,我們必將到達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彼岸!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樹立裡程碑,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航天強國展開打開...
    北京時間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歷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著陸。此前,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之旅。
  • 從「東方紅」到「天問」中國航天邁向深空新「長徵」
    2020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中國開啟太空時代的標誌——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中新社報導,在這個特別的日子,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Tianwen)」系列名稱和「攬星九天」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則依次編號。 今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按計劃,中國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東方紅一號」50年後,中國「探火」正式起航,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並將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個任務,此次探測任務意義重大,中國主流媒體全部跟蹤報導,外媒更是高度評價:中國已經成為太空探索領域領導者,中國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使太陽系探索不再是屬於歐美世界的特權,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和全球火星探索的裡程碑!
  • 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50年前,中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太空時代!從那天起,浩瀚的太空中,有了一顆屬於中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時,中國人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衛星經過夜空時,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
  • 向全面航天強國挺進
    6月23日9時43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北鬥三號收官之星沖天而起、直上九霄,大氣磅礴地在浩渺的太空譜寫出中國航天強國交響樂的雄壯序曲,寫下中國航天強國史詩的雄渾序章。2016年12月27日,中國發布第四部航天白皮書,首次向世界莊嚴宣布中國航天發展願景為「全面建成航天強國」,並從自主可控的創新發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學探索研究能力、強大持續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具體闡釋。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是航天強國,有一整套嚴密複雜的指標體系,中國建設航天強國,就是沿著這套指標體系不斷躍升,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歷史性跨越。
  • 解放軍報評論員: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原標題: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2019年,「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今年7月,天問探火,中國邁出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目前,「天問一號」飛行路程已經超過2.4億公裡。嫦娥五號正在準備中國首次月表採樣返回,完成中國探月「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 加強科技創新 建設航天強國 弘揚航天精神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從此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7月29日下午,於中國科學技術館開展的 中國航天專家面對面交流活動的論壇「奔向火星—開啟航天新徵程」,為中國航天事業加油喝彩。
  • 萬衛星院士: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
    強國之路:加快建設行星科學一級學科毫無疑問,中國是第二次深空探測熱潮中最受世界矚目的。「嫦娥工程」4 次衛星發射均圓滿成功,最新的「嫦娥四號」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展現出強大的綜合國力。中國還規劃了後續包括月球、火星、木星、小行星等在內的更為引人注目的探測計劃。中國,一個新的深空探測大國正逐漸崛起。
  • 夢之藍M6+"助力中國航天邁向火星
    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也是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34;邀請了60位嘉賓親臨現場,共同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這一歷史時刻。共同見證歷史,天問一號邁向火星隨著&34;火星探測器順利升空,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的指揮室傳出陣陣歡呼聲,激動、喜悅的氛圍也同樣感染著前來參觀的&34;。
  • 「夢之藍M6+」助力中國航天邁向火星
    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也是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34;邀請了60位嘉賓親臨現場,共同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這一歷史時刻。共同見證歷史,天問一號邁向火星隨著&34;火星探測器順利升空,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的指揮室傳出陣陣歡呼聲,激動、喜悅的氛圍也同樣感染著前來參觀的&34;。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2016年,以「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中國火箭實現升級換代;2019年,「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今年起,「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了高密度發射,從執行空間站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到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大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中國航天事業「成績單」
    幾十年篳路藍縷,一顆顆衛星升空,來看看我國航天事業的「成績單」: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繼美國、蘇聯、法國和日本之後,我國成為第五個能製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1987年8月,中國返回式衛星為法國搭載試驗裝置,這是我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的首次嘗試
  • ...2020年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徵程開啟 長城天賦助力航天精神
    從陸地到太空,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從沉沉暗夜走向風光霽月,中國航天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北鬥一號從無到有覆蓋中國,北鬥二號突圍國外封鎖自創一派,北鬥三號閃耀星空擁抱全球,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並傳回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探索浩渺宇宙,建設航天強國,我們不懈追求航天夢。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航天強國
    部分精彩觀點分享:今年有四件大事,表明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已經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中國是繼美國、蘇聯,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有了「上天」能力的國家。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衛星重達173千克,重量比前四個國家發射的衛星重量加起來還要重,中國擁有了進入太空的能力。
  • 吳偉仁:發揚探月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
    特別是嫦娥四號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成為人類太空探索新的裡程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電祝賀,充分肯定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體現當代特點的探月精神。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政治局常委親切接見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發表了重要講話,使我們深受鼓舞。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嫦娥四號奔向月球背面,這一科技實踐被譽為今年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工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介紹,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不是簡單地落在月背的一小步,而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一大步,是中國航天從並跑邁向領跑的一大步,對我國跨入世界深空探測先進國家的行列,促進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都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夢踐行者】 「人民科學家」葉培建:航天強國 只爭朝夕
    敢「吃螃蟹」 一輩子都創新不止從事航天事業50餘載,航天人的嚴謹、忠誠,已經融入葉培建的骨子裡。葉培建說,這跟自己的父母都是軍人有關,軍人做派深深影響著他。葉培建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也有更深層次的思考。葉院士表示,中國已經是航天大國,正在向航天強國邁進。「我們提出了航天強國建設的時間表,比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早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