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24日消息:因為好奇,採用不當的方式觀察「蟬蛻殼」的過程,一場出生即死亡的「血案」發生在一隻幼蟬身上。
讓昆蟲愛好者感嘆的是,城市裡能見的昆蟲種類已經在減少,向「觀察家」普及昆蟲知識十分必要。
撿到蟬幼後引發好奇
「真不知道怎麼會搞成這樣,我是蟬盲,不知道這種事情是不是蟬界常
見的?」昨天,一位昆蟲觀察者向記者描述他2天前看到的心酸一幕。據他說,上周日下午的時候,他在翠屏山玩的時候撿到一隻蟬幼。「因為以前看過蟬類知識的介紹,知道它們從泥土裡爬出來很不容易,所以就把它帶回家裡觀察它是怎麼蛻殼的。」他告訴記者,「帶回家裡的當天晚上,差不多1點多鐘時,這隻蟬開始蛻殼,大約花了20多分鐘它才艱難地把殼完全蛻了下來。」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當它的翅膀也慢慢舒展開來時,「血案」就發生了:先是蟬的翅膀開始往上卷;然後開始分泌一種黑色液體,而且身上非常溼;接著整個翅膀就跟燒焦的稻草一樣,全部枯敗;最後這隻蟬就死亡了。
死亡原因惹來「爭議」
這位好奇觀察蟬蛻殼的先生非常沮喪,而從他拍攝的一系列死亡過程照片中,記者也發現幼蟬死得相當慘烈。「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我犯了什麼錯嗎?整個過程我除了拍照什麼都沒做啊!」這些疑問讓他很壓抑。
根據拍攝的情況來看,這隻蟬也就是在家裡的地板上安靜地蛻殼而已,怎會莫名其妙地死亡了呢?而這個過程讓很多人不得其解。據昆蟲愛好者介紹,蟬的幼蟲在地下呆了漫長的7年,以吸食樹根的汁液為生,不管那汁液算不算得上美食,最起碼深藏地下,無生命之虞。一旦爬上枝頭,對它而言,每分每秒都是「地獄」。
一位昆蟲愛好者看了照片告訴記者,「它流出來的液體就是血液,但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慘況,我也不是很清楚,但估計可能是翅膀接觸地板造成的。」他說。
蛻殼的蟬必須掛著
這個迷惑立刻在很多昆蟲愛好者中引起了爭議,一位上海的昆蟲愛好者說:「前幾天我也撿到一個鳴蟬的幼蟲,放在陽臺紗網上讓他掛在上面,半夜10點多開始羽化,翅大概10分鐘左右展完,口器像是在吸取蟬蛻裡的液體,第二天早上發現體色已變為正常的深色,就很正常地放生了。」
不少昆蟲愛好者或者在校研究昆蟲的學生都說,他們經常去觀察蟬蛻殼,但都沒遇到此類現象,「我們每次都把它們掛在枝上,蛻出來都很好啊。」最後,昆蟲專家說,蟬的成蟲是一種生存能力極差的昆蟲,人們所熟知的昆蟲的多種自我保護能力,蟬幾乎一個也不具備。蟬甚至連飛行都是那麼笨拙,非但速度不快,更無飛行技巧可言。
所以,專家說,不僅是蟬,幾乎所有蛻殼的昆蟲都是需要掛立的,剛剛蛻殼的蟲體很軟,需要仰掛的重力來拉直柔軟的肢體(特別是腿部和翅膀),如果此時的蟲體位置是水平放在物體表面的話,那麼它自身的重量將壓迫六足和翅膀的伸展成型,造成殘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