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夏天到了,動植物都處在生命最旺盛時期,在這些生命中,有很多是大家熟悉的,比如蟬。它們的鳴叫聲幾乎 會伴隨我們整個夏天,但很多人並不知道蟬到底是怎樣變成的。從今日起,本報開闢專欄,專門介紹這些讓人驚奇的夏日自然現象,歡迎廣大讀者撥打本報熱線 5589999或@廈門晚報提供線索,我們會請專家詳加解讀。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白麗)近日,黃女士曬出微信圖片:家裡花盆一株半米高的芍藥上,掛著七八隻蟬,加上蟬蛻,看起來像有十多隻。此外,黃女士用圖片展示了蟬從幼蟲到成年不同時段的蛻變過程,引來朋友圈一片好奇:「哪兒來的?」「怎麼會有這麼多?」「在家養蟬?太神奇了!」
大家都知道,蟬一般棲居在馬路邊、小區、公園的樹上,它們是怎麼「養」在黃女士的家中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一天撿回兩隻 意外見到「金蟬脫殼」
晚飯後,黃女士常到住家附近的火炬公園散步。近日她發現,每到傍晚時分,便有人在湖畔樹下的草坪中找尋著什麼。天黑以後,有人還打起手電筒,在地面和樹上搜尋,有時是一兩個人,有時是十多人,老人小孩都有。他們是在找什麼呢?黃女士很好奇。
「我一問才知道,他們在抓若蟲(蟬的幼蟲)。問抓這個做什麼?他們說回家油炸很好吃。他們還跟我展示勞動『成果』——礦泉水瓶裡漂浮著十多隻蟲子。」黃女士說,她也好奇地在樹下尋找,居然也找到了兩隻。
回到家,黃女士從陽臺搬進一盆芍藥,然後把這兩隻若蟲放在花葉上,時不時會去看一下。沒過多久,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隻若蟲的背部裂開一條縫,冒出一個頭,身體逐漸垂直,然後倒掛了起來。
黃女士擔心蟲子會掉到地板摔壞腦袋,還墊高了凳子並用報紙接著。後來她才發現自己的做法很可笑,純粹是杞人憂天。原來,蟬在尾巴即將出殼的同時,會翹起身板和頭顱,來個180度的「鷂子翻身」,用前足緊緊抓住剛剛褪下的蟬殼,然後靜靜地等待。
接著第二隻也開始出殼了。黃女士看了一下時間,從出殼倒掛到調頭翻身,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幾分鐘後,一對皺巴巴的小翅膀便伸展開來,薄薄的,相當漂亮。黃女士這時才真正見識到什麼是「薄如蟬翼」。
第二天撿回6隻,「累累碩果」滿枝頭
第二天傍晚,黃女士又來到公園的樹下。這一次,她提前查閱了相關資料,得知眼下正是若蟲爬行上樹羽化成蟬的高峰時期。她蹲下身仔細觀察,發現泥地中有不少小洞,若蟲就是從小洞裡爬出來的,然後尋找一棵枝幹相對粗糙、鬆軟、多汁的樹木爬上去,再然後就是棲身樹上吸食樹汁,不停發出鳴叫聲,走完一個夏天的生命歷程。
黃女士說,也就在若蟲出洞還來不及棲到高處時,有的就被人抓走了。而另一些順利逃脫的若蟲,則會順利爬上樹幹。仔細尋找會發現,不少樹的樹幹上都有蟬的空殼,這是若蟲們在行進途中脫殼留下的。
這一回,黃女士花費了一個多小時,在樹下找到了6隻若蟲。回家後,她把它們全部放上花盆的枝頭。「它們很聰明,會自己爬上葉片然後緊緊抓住,然後就是靜靜等待。」
「看著它們一個個蛻變,有時三兩隻同時進行,真的很驚豔。」黃女士說,剛出殼的蟬是金色的,翅膀帶點綠色,但到天亮時,它們幾乎全變成黑色的了。
第二天,黃女士將花盆搬至陽臺,「我想任由它們飛去,因為院子裡的大樹枝頭才是它們的好去處。不過仍有3隻停留在花盆裡。」黃女士說。
【市民話蟬】
蟬是兒時最好的玩伴
小區裡偶爾響起蟬鳴,今年61歲的戴先生不禁回憶起兒時的時光。「小時候日子苦,沒什麼玩的,夏天就去抓蟬玩,蟬是兒時最好的『玩伴』。」
戴先生說,小時候沒有膠水,用的都是來自大自然的工具。先得找一張大蜘蛛網,再用蜘蛛網將樹枝纏起來,纏成一團。吐幾口唾沫,不停地揉搓,這樣,這團蜘蛛絲就很有粘性了。把這團蜘蛛絲綁在竹竿的頂端,粘蟬的工具算是做成了。只要將這蜘蛛絲團往蟬的翅膀上一粘,蟬就飛不了了。運氣好的話,一團蜘蛛絲可以粘一20隻蟬。不過有時候,蟬一飛,反而把蜘蛛絲團也帶走了。
許先生是70後,小時候他也經常抓蟬玩。那時候抓蟬比較便利,直接在竹竿上塗上膠水,粘住蟬的背部,蟬就飛不走了。許先生說,抓蟬也得挑時間,最好是大中午,蟬怕熱,不愛飛,不想動,容易抓。許先生說,那時候玩蟬的方法是這樣的:用手按住蟬的頭部兩側,它就會叫,很好玩。
「這樣的玩法,現在的小朋友們都不會玩了。」許先生說,還有一點,他小時候竹竿容易找,現在不好找了,現在,他只好帶女兒去抓金龜子玩。
陳先生也是70後,他小時候回鄉下,經常趁著夜色,跟小玩伴們展開一場捕蟬大戰。他說,昆蟲有趨光性,他們找些乾枯的樹枝在樹下生起一個小火堆,用力搖樹,把蟬驚醒了,它們就飛到火堆裡,成了美味。等火滅了,從火堆裡把蟬挑出來,吃掉蟬背上的那塊肉。
陳先生強調,那都是小時候的事情,現在他是不敢吃蟬了。(記者戴懿)
【專家解蟬】
蟄伏地下數年,成蟲後活不長
前埔北小學科學教師連陽梅說,每年的6—7月份,蟬會從幼蟲變成成蟲。將要羽化時,幼蟲會在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殼羽化。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市民可以在晚上抓到蟬幼蟲的原因。
蟬的幼蟲叫若蟲,它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屬於漸進不完全變態的昆蟲。若蟲住在地下,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但是成蟲之後它們的壽命卻不長。若蟲以吸食樹根的汁液為生,成蟲以吸食樹幹的汁液為生。
雖然是害蟲,危害不大無需消殺
思明區綠化管理中心高級農藝師謝瑞霞說,正因為蟬吸食樹的汁液,所以它屬於害蟲。一棵樹上如果蟬太多確實會影響樹的生長,不過,不至於導致樹的死亡。從生態環境來說,蟬在樹上的時間也就一個月,打藥對這個物種乃至對其他昆蟲都有傷害,因此除非是大災害,一般不會對蟬進行處理。此外,蟬對植物也有偏好,相比鳳凰木,它更喜歡盆架子。
夏天的時候,人們走在樹下經常會被「毛毛雨」淋到,這對皮膚有沒有影響呢?謝瑞霞說,蟬大量吸收樹的水分和營養,經過消化後產生分泌物排出體外。大量的蟬一起「撒尿」,看起來就像下雨一樣,不過,蟬「尿」對人的身體沒有危害。 (記者戴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