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神論與有神】第二問 基督徒信神,是唯物還是唯心?

2021-01-21 筵宴之家

首先介紹一下唯物論和唯心論,然後再從聖經的角度,來看對人的剖析和對自然界客觀的認識。 

唯物論

  哲學上的兩大派別是唯物論和唯心論。唯物論堅持宇宙中只有物質,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的存在決定意識,人的思想都是隨著物質的。物質不存在了,思想意識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宇宙中沒有鬼,也沒有神;沒有靈,也沒有魂;只有物質。人的思想意識只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產物。人的意識、人的精神,不過是物質存在的一個反映,這是唯物論。

 

唯心論

  另外一派就是唯心論。它否認物質世界的存在,認為個人的感覺和意識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也就是說,唯心論者相信人思想所想的才是真實地;思想所想的決定一切。只有人的思想才是靠得住的,外面的物質都是虛空的、虛假的。中國的王守仁說過,天下無心外之物;英國的貝克萊(George Berkeley)也說,存在就是被感知,這些都是典型的唯心論。

  基督徒如何從聖經看待這個問題呢?唯物論也好,唯心論也好,都有它的道理,但都不是對自然界全面的認識,乃是根據對自然界片面觀察和片面認識而提出的學說,是不全面、不準確的。「物」是誠然存在的,「唯物」就缺少根據;「心」也誠然存在,「唯心」就顯得荒唐可笑。

 

人有靈、魂、體三部分

  按照聖經,人分為三部分:靈、魂、體。最外面是人的體,裡面是人的魂,最深處是人的靈。從裡到外說是靈、魂、體,從外到裡說是體、魂、靈。中國人常說靈魂,事實上,靈和魂不是一個東西;靈是靈,魂是魂。「靈」的英文是spirit,「魂」的英文是soul。人是有靈、魂、體三部分的人,所以人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也有三個方面,三個層次。人的身體是專門用以感知外面的物質世界;人的魂是用以感知心理層面,就是精神世界;人的最深處還有一個靈,是用以感知神和屬神的事物,也就是感知神聖奧秘的範圍。所以人有三部分,可以認識外部三種客觀存在的範圍。

  基督徒不否定物質的存在,也不否定精神的存在,基督徒更承認人靈的存在,就是人的靈能接觸神。所以基督徒是最客觀的,也是最科學的,對人的認識是最全面的,對外部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最全面的。如果只認為人有一個身體,自然界只有物質,那是很膚淺的,很愚昧的;如果只認為人有心,也就是人有精神世界,那也是愚昧的。

  照著聖經的啟示,人有三種感知的能力,在外部的客觀存在也有三個層面:有物質世界的存在,有精神世界的存在,更有神的存在,就是神聖奧秘範圍的事。人要認識客觀的存在,必須有這三方面的認識。如果我們只認識物質的世界,我們就很膚淺;如果我們進一步認識人的精神世界,就稍微深一點;但是如果我們不認識人的靈,不認識神,那我們還是對客觀的存在沒有全面的認識。

  神造人是三部分,就是為著有這三種基本的認識,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對精神世界的認識,和對神的認識。人裡面的靈是專門用來認識神的,所以人必須用靈來認識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神。人最深、最高、最終極的追求,乃是對神和神聖事物的追求。人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會追求物質的東西。但是溫飽問題解決了,就會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比如知識、娛樂、文學、藝術等等。但是當人得著這些、享受這些的時候,人的內心最深處還是有莫名其妙的虛空,而那個虛空就是從人的靈裡發出的;那個虛空就是對神的渴求,對神的追求。所以人必須認識神,才會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充實的人。如果沒有認識神,只是在外面追求物質的東西,那是很膚淺的、墮落的,即使是再高一點的追求,也是不能滿足的。唯有當人得著神、享受神時,人的靈、魂、體才能得著真實地滿足。

相關焦點

  • 客觀的唯心與主觀的唯物:兩個主義的功與過!
    問:在而不見,有邏輯嗎?答:有,還是唯物主義邏輯,無論物在哪裡,物都是自在的。問:哦,它們都認可物的自在,只是呈現方式的分歧吧?答:所以說,唯心主義是客觀的,唯物主義是主觀的。問:怎麼這樣說?兩個主義其實異曲同工,都強調了客觀世界的存在,只是在存在的前提上有分歧。人夾在兩個主義之間,本質上還是客觀世界的奴隸。問:你能指出兩個主義的功過嗎?
  • 無神論者是科學,信神是迷信?
    無神論是不科學的  科學的基本精神就是實事求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其基本精神就是可以驗證,可以證實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無神論事實上是不科學的。因為無神論宣稱宇宙中沒有神,沒有創造主,沒有管理主,沒有主宰,這樣的宣稱是無法證明的。
  • 「敬鬼神而遠之」,未必是無神論思想
    魯迅先生的解釋和現代人的不同聲音魯迅先生對孔子採取的是無神論的解釋,如他認為「祭神如神在」重點就在「如」字——這意味著神的存在只是一種假設。雖然劉文典和魯迅作學生時很瞧不起魯迅,並因此後來被批鬥,成了自己的罪證之一,但魯迅先生對「如」字的把握還是很有見解的。
  • 是什麼讓我堅定了自己的無神論信仰?
    總是有人問我:為什麼你不信神?我總想給個謹慎又合理的回答,但回答本身不但困難、耗費時間且毫無意義,畢竟,信神的人不需要神存在的證據,自然也對相反的證據沒興趣,對於他們的信仰,他們高興得很;他們甚至會說「對我來說這都是真的」或「這是信仰」之類的話,即使他們這樣,我仍會試著提供合乎邏輯的答案。
  • 無神論,什麼是神?
    可惜如今都是本末倒置,凡夫俗子讀幾本書就冒充聖人,凡夫俗子自命清高,否認真人,聖人,神,紅塵如同醫院,凡夫俗子即是病人,壞人。病人否認有健康者,壞人否定世界上有好人。無神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真人,什麼是神,什麼是心,什麼是聖人。無神論來源於西方,西方的文化無根,他們說人類的祖先是猴子,他們怎麼可能知道中國的祖先是龍,是開天闢地的大神盤古呢!
  • 明白這點才能論證唯物和唯心,不然都是盲人摸象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西方還是東方,一直存在著唯物與唯心的爭論,究竟這個世界和人的思維是唯物還是唯心呢?是意識第一呢還是物質第一呢?針對這些問題,哲學詩畫從一位網友那裡挑選了他的部分精華論述,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和分析的。
  • 是堅持無神論,還是堅持有神論?
    這些問題一直存有分歧,但總結起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神論,即認為人是由神創造的。另一種是無神論,即不認為人由神創造,而是一種生物的進化結果。 那麼,究竟哪個對呢?咱們一起看看網上某位網友的認識。
  • 究竟是堅持無神論,還是堅持有神論?
    這些問題一直存有分歧,但總結起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神論,即認為人是由神創造的。另一種是無神論,即不認為人由神創造,而是一種生物的進化結果。那麼,究竟哪個對呢?咱們一起看看網上某位網友的認識。同時,這些人還有著他人所沒有的正義感與同情心,因為相信神的存在、相信善惡有報,他們更能夠關懷比自己弱小的生命。社會上大部分做慈善和做救助的人,多數都是信神的人。西方文化雖有不好之處,但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 佛教屬於有神論還是無神論?
    凡是宗教,大多以神(上帝)為信仰的對象,所以,宗教都是有神論者。但佛教卻不以神為信仰的對象,佛教所信仰的對象是佛、法、僧,稱為三寶。佛是經由修行,而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而成,佛不是神;法是佛所說的真理;僧則是依佛、法而出家修行的人。
  • 「有神論」者:如何證明神不存在?「無神論」者:那你證明神存在
    5月份,寫過一篇文章:《為什麼說, 國內根本不需要推廣「無神論」?》,沒想到,斷斷續續兩個多月,至今依然有網友不斷留言討論。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所謂的「神」,也就是有事拜拜,沒事拜拜。
  • 到底有沒有鬼神?孔子、易經中早已承認,科學家不反對還在研究中
    可是唯物學家,認為世界一切唯物,還有另一半,他只認出了一面,沒有搞清楚。他們把精神,也向唯物方面拉。西方哲學中有認為一切都是唯心的,也只認了一半。「一切唯心造」拿不出證據,科學講證據,可是「精氣為物」講物質的道理,「遊魂為變」講精神的道理,這幾句話又產生一個大問題了。
  • 為何愛因斯坦、牛頓這樣最偉大科學家都信有神?
    自古以來,有神論與無神論一直都是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有人說:人類由於認知的局限性導致了宗教的產生、神的產生,人們喜歡用神來解釋未知事物,去打破恐懼,也有人說:科學發展到最頂峰就意味著有神論的滅亡,科學會解釋所有現象,打破所有神的存在,這個話題被人們爭論了幾百年也沒有得到答案。
  • 唯心和唯物有著怎樣的辯證關係?
    唯心和唯物有著怎樣的辯證關係?在我看來,沒有唯心,均是唯物。比如說,神,靈魂,鬼魂,我都看到了,能說是唯心嗎?還有報應,我也看到了,能說是唯心嗎?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要考察一個時代,就要考察一個時代的物質生產方式。物質的因素是根本的因素,但是其他因素並不是完全無關的因素,只是從屬的因素。
  •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統一性
    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爭辯自古有之,造成這一對立認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原因還是人類對宇宙認識不足形成的矛盾。當人類對宇宙和生命現象認識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會明白有神論和無神論具有一致性、統一性。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出發點不同,實際是對神的定義問題。
  • 在量子力學中,沒有唯心和唯物觀念的區別
    本人對量子力學不甚了解,只談物理的角度的看法:任何事物都是先有本質,後有表象,表象只是對本質的呈現,本質永遠是先有物理規律,後有表象,表象是自然規律的最高化。就好比你站在馬路邊上把我的頭撞掉,我還是會把你頭再撞一次。對這個問題不是很專業,試著分析一下。物理學本來就是先有現象後有規律,還是先有規律後有現象。
  • 十八世紀英國的主觀唯心論和不可知論,對還是錯?拿來還是摒棄?
    在18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柏克烈首先建立了「存在即被知覺」的主觀唯心學說,藉此擁護一切宗教和神靈。他的學說意圖用主觀唯心來證明物質實體的不存在,從而否定世界的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他說:「一切物質的東西,不過是印象的集合。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各種感覺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對『物』的概念。
  • 新時代堅持無神論的理論依據與思想導向
    無神論是與有神論相對立的思想,以無神論為研究宗旨的科學無神論是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一個學科,對無神論的研究、宣傳、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無神論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什麼關係?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應該如何認識無神論的位置、做好無神論的工作?本文就此作一些討論。
  • 早期基督徒為什麼會成為希臘人和羅馬人眼裡「無神論者」
    以上同一位學者估計,基督徒人數在3世紀上半葉約為100萬,下半葉約為500萬,到公元300年時,已佔到總人口的10%,以致希臘-羅馬的多神信徒再也不能無視基督教的存在。面對如此增長的規模,人們不僅要問為什麼基督教發展得如此之快,而且要問為什麼在那一時期發展如此之快。後一問恐怕很難從告解語中得到解釋。基督教承諾:無論男女老幼,也無論貧富貴賤,只要改信耶穌,人人都能在死後得到救贖。
  • 科學家及各界名流都是基督徒
    但當他臨終前, 他對一位牧師說:「我願意收回我一生的學說。」牧師說:「這是沒有可能的了, 因為現在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知道你的那套理論了。」後來他對牧師說:「那就請你為我禱告神, 求神赦免我的罪。」於是牧師為他禱告。他接受基督才去世的。達爾文有名的《物種起源》英文本結尾有這樣的話:「生命是奇妙偉大的, 這是造物主最初給了一個或幾個動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