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宗教,大多以神(上帝)為信仰的對象,所以,宗教都是有神論者。但佛教卻不以神為信仰的對象,佛教所信仰的對象是佛、法、僧,稱為三寶。
佛是經由修行,而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究竟真理而成,佛不是神;法是佛所說的真理;僧則是依佛、法而出家修行的人。因為佛教不以神——上帝為信仰的對象,所以佛教可以說是無神論者。然而,佛教的無神論,不同唯物論者的無神論。唯物的哲學,就是認為宇宙人生的本質是物質,精神只是物質的產物。有物質才有精神,沒有物質也就沒有精神了。
佛教的哲學思想是心物一元論,承認物質的存在,也承認精神的存在。佛教的無神論是宇宙觀上的無神論,也就是說,佛教不承認宇宙人生等萬物是神(上帝)所創造。這點是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地方。凡是以神為信仰對象的宗教,大多認為宇宙內萬物都是他們的神所創造,像耶教就是這樣。但佛教不承認宇宙萬物是神所造,卻不否認神、上帝的存在。只是認為神、上帝與人一樣,同樣是六道輪迴中的眾生,仍有煩惱痛苦,仍有生死輪迴,並不像耶教所說的,神(上帝)是全知全能,永生不滅的。只是,神的一切比人殊勝就是。
所以佛教的無神論,乃是形而上方面的無神論,在形而下方面,佛教也是有神論者。可是,佛教的有神論卻又和一般宗教的有神論,又有些不同了。
像耶教、回教就是天神教,它們的道理是怎樣講的呢「信我者必得永生;不信者末日審判時,將判入地獄中,永遠不得水生。」這是天主教、基督教所講的,無形中帶給了人們心中極大的壓力與恐怖。同時,你信仰了天神,你必須甘心永遠永遠的侍奉他,只能做他的子民,一切只能聽他的,你永遠也不可能是神、是上帝——多麼的不平等。
佛教就不同了,佛教的教理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每個有生命的眾生都有佛性,只要正確的修行,都有可能成佛。所以佛教裡面有非常多的佛,十方三世都有佛。佛是人經由修行,證得了正覺而成,不是天生的。成了佛,就超越了三界,不在鬼神、上帝管轄之內了。
信仰鬼神的人,往往抱著一種不正確的觀念,誤認神明是有求必應,在拜求神祗當中,徒然增加了內心的貪嗔痴煩;佛教講究的是因果、因緣,有一分的耕耘,才有一分的收穫,不好好的種好因、播好緣,從何求得好果呢?在佛教裡,佛是不審判眾生上天堂或下地獄的,如果有人死後上了天堂,或下了地獄那也是他在世所作善惡業的報應,與佛無關。
耶教的有神論是形而上方面的有神論,但在形而下方面,耶教似乎應該說是無神論者。因為除了耶和華一一上帝是真神以外,他們不承認其他的神。其他宗教的神明,耶教一概說是偶像,甚至斥為魔鬼,必須加以廢除。
而佛教呢?佛教承認宇宙間有無數的神,因為神也是所有眾生中的一類,不可能只有一位。因此佛教的有神論,應該說是多神論或泛神論。所以說佛教是無神論者,但也是有神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