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出書給孩子們科普常識 認識動植物

2021-01-08 魯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鋤禾》是兒童耳熟能詳的古詩。但「禾」是什麼?生長在哪裡?是什麼樣子的?很多孩子答不上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孩子們沉迷於玩手機打遊戲,生活常識極度匱乏。7月16日,記者了解到,安丘市興安街道城裡村78歲的朱瑞祥,自拍自編自費出版了一本書——《認識身邊的植物動物》,圖文並茂地介紹動植物知識,教孩子們學習生活常識。

  特意配上英語和拼音,請老師幫校對確保無誤

  7月16日,記者了解到,這本《認識身邊的植物動物》有800多幅畫,分為四部分,其中「能提供食物的植物」介紹的是生活中常見的農作物、蔬菜等,向孩子們講述食物是怎樣來的以及它們的生長周期;「園林花卉」主要介紹公園內及路邊常見的花草樹木,如楊樹、迎春花等;「野生植物」收錄了生長在野外、大樹下,甚至小區角落裡經常被忽略的植物,如苦菜、牽牛花等;「小小動物世界」有蝴蝶、蜜蜂等小動物的生命周期和主要特徵。

  難能可貴的是,朱瑞祥為每一種動植物都配上了英語和拼音,為確保準確無誤,他還專門請學校的老師幫忙校對。

  小麥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農作物,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觀察小麥,朱瑞祥用圖片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小麥的生長過程,包括麥苗、麥子接穗、麥子成熟,以及麥粒如何變成麵粉,麵粉又變成饅頭、麵條等食物,完整的知識鏈可以加深孩子們對麥子的認知。

  在書中,朱瑞祥還專門將連翹和迎春花放在相鄰的頁面,分別對兩種花進行特寫,讓人們一目了然。「連翹花瓣長;迎春花花瓣短,花形像喇叭。」朱瑞祥說。

  專門編寫了白話詩歌和謎語,方便孩子們記住

  記者注意到,這本書中植物部分收錄的多是北方地區常見的種類,書後附有正規的中文科、屬名,供喜歡探求的孩子查閱。大部分植物物種的相關部位,有意識地不再標註名稱,給孩子們留下思考的空間,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如書中的《蓮》,水上的花、葉、蕾部分,由於在公園裡常見,比較容易理解,而左下角的蓮藕多出現在菜市場上,其形象與荷花難以直接聯繫到一起,好學的孩子就會提出疑問。

  書中動物部分收錄的大多是北方野外常見的蟲蝶之類,動物的科屬分類繁雜深奧,特別是小動物如昆蟲等,種名鑑定需要極為高深的專業知識,大大超出兒童的接受能力,所以本書中大部分小動物使用更為籠統的分類名稱,如蛾類、蜘蛛、甲蟲等。另外,書中還收錄了少量家養的哺乳動物和家禽。

  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記住這些動植物,本書為多數物種編寫了兒歌、詩、謎語。為適應幼童的理解能力,謎語儘量直白,像口語,像兒歌……如描寫小麥的謎語「秋天種冬季長,來年芒種收穫忙,小苗不怕霜凍,長大露出鋒芒,老來歷經磨練,仍然潔白無雙」。

  親戚孩子以為樹上結花生,讓他下定編書決心

  本書的作者是今年78歲的朱瑞祥,家住安丘市興安街道城裡村,老人從事機械行業40多年,退休後熱衷於研究地方文化,用手中相機記錄安丘的點點滴滴,是安丘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同時也是植物研究專家,專注歷史民俗文化,榮獲國家專利29項,著有《安丘植物圖鑑》《老城憶舊》《民間技藝》等書。

  《認識身邊的植物動物》是今年4月份剛出版印刷的,書中所有照片都是他自己拍攝、設計。談及寫這本書的初衷,朱瑞祥表示,早在四年前他就有出這本書的想法。有一次去北京看望親戚,讓他下定決心出這本書。「我當時給親戚帶了花生,他們家不到10歲的小孫子問我,花生是不是樹上結的呀?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現在的孩子生活常識極度匱乏,所以我編寫了這本兒童讀物,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孩子認識身邊的動植物。」朱瑞祥說。

  這本書共印製了5000本,朱瑞祥已送給親戚朋友300本,他打算讓這本書走進校園和社區,讓更多孩子了解動植物,掌握生活常識,為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
    原標題: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圖) 其實,數獨並不是「天才」才能玩,蘇州姑蘇區雙塔街道就有一位「數獨爺爺」,不僅鑽研了8年「數獨」,還自己出書教老年人玩「數獨」,他就是家住網師巷社區南石皮弄1號的俞傳賢。記者了解到,俞傳賢今年81歲,他自掏腰包出版了一本《數獨:老年人也能玩的腦力遊戲》,希望在老年人當中推廣,鍛鍊腦力,抵禦衰老。
  • 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圖)
    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圖) 2014-07-16 08:14:54其實,數獨並不是「天才」才能玩,蘇州姑蘇區雙塔街道就有一位「數獨爺爺」,不僅鑽研了8年「數獨」,還自己出書教老年人玩「數獨」,他就是家住網師巷社區南石皮弄1號的俞傳賢。記者了解到,俞傳賢今年81歲,他自掏腰包出版了一本《數獨:老年人也能玩的腦力遊戲》,希望在老年人當中推廣,鍛鍊腦力,抵禦衰老。
  • 讀者來信:說說我在氣象出版社出書的經歷
    這篇推文,有文有圖有真相,文字簡潔,繪圖精美,製作團隊下了很大功夫,將氣象出版社出書的流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看完這篇推文,很有感觸,於是便想起自己在氣象出版社出書的經歷。第一次出書,是和時任氣象出版社科普室主任胡育峰進行聯繫的,而胡育峰是姜永育介紹給我認識的,此前,姜永育曾在氣象出版社出過多本科普圖書。
  • 斑馬魚的DNA與人類竟有87%的相似度,孩子們在科普講座中認識「水中...
    長江網11月18日訊(記者施政 通訊員馬亮)「這堂科普講座太好玩了,除了收穫有趣的知識,還能領到一條可愛的斑馬魚」。18日,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的禮堂內傳來陣陣歡呼,孩子們在聽完華中農業大學生物學家陳振夏教授的科普講座《神奇的斑馬魚》後,除了踴躍參加有獎競答,每個人還可以領到一條可愛的斑馬魚。當天,華中農業大學與美加外校籤訂協議,在美加外校設立國家農業生命科學技術科普校外基地,為小學生們普及最新鮮有趣的生命科學知識。 陳振夏教授把魚缸搬到了講臺上。
  •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看白鷺飛舞,爭當保護野生動植物「小衛士」
    ,由「野生動植物翻翻樂」破冰遊戲導入,小朋友們抽籤分組,通過匹配野生動植物的圖片和名稱,打開動植物的大門,拉開了主題活動序幕。科普小課堂科普講解員先後拋出提問:什麼是野生動植物我們在哪可以看到野生動植物?我們應該如何保護野生動植物?為什麼我們要保護野生動植物等問題。
  • 如何讓孩子們認識五官?
    小班的孩子對五官已經有了初淺的認識和了解,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有關五官的知識,學會自我保護,特選擇這一活動主題。  在活動實施前,我們的預設活動方案是這樣:  活動一:認識五官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到雷州舉辦科普講座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雷州消息 12月12日,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來到廣東雷州市,分別到雷州一中、附城中學和雷州三中免費舉辦了天文知識科普講座,為師生獻上天文知識大餐,每場都吸引了師生天文愛好者300多人到場聆聽。
  • 「同上一堂科普課」暨科普圖書捐贈活動在芳草地國際學校舉行
    雲南網訊(記者 高藝萌)為提高少年兒童對新冠肺炎疫情及病毒性疾病的認識並切實做好安全防護,5月6日,昆明市西山區科學技術協會、西山區教育體育局聯合雲南大學出版社、奧秘畫報社開展了「同上一堂科普課」暨科普圖書捐贈活動。
  •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黃龍縣石堡幼兒園幼兒期是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自然、對周圍的一切都沒有全面系統的了解,但同時又對他們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親自去觀察去體驗,從而去了解、去熱愛。首先映入孩子們眼帘的是植物標本館,孩子們好奇地觀看各個標本,認真聆聽教師介紹植物的進化歷程、植物的藥用價值等內容,孩子們頓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隨後,孩子們來到動物標本館參觀,這裡有褐馬雞,野雞,麋鹿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標本。近距離的觀察和老師的講解,孩子們學到了生物進化歷史,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各個收穫滿滿。
  • 6位「AIESEC」國際志願者自費來長春小學支教
    孩子們聚精會神聽課 記者 張誠 攝「『歐拉來自埃及的小夥子奧馬爾說,「希望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開闊他們的視野。」葡萄牙女孩兒安娜說。奧馬爾和安娜說的這兩句話足以代表他們6人的心聲,「我願意,我喜歡」是他們做志願服務的初衷。給小學生上5天「外教」課志願者們給孩子們帶來的是5天的「外教」課,他們的英語口語都非常流利,這幾天要給孩子們上英語口語課、異域文化課、課堂情景劇等。
  • 孩子們用心打造的自然角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科學探究」目標下的子目標「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H和自然角直接相關,對應的年齡段目標有「喜歡接觸大自感知和發現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基術然,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象感興趣(3-4歲)條件(4-能5)」「能察覺動植 物的外形特徵 習性與生存環境的適應關係(S 6歲)」等。
  • 每日科學資訊精選|讓孩子們驚喜到爆的9個科學小實驗!快來收藏吧!
    每天關注一些事,小編今天帶大家看看科學的那些事兒1、讓孩子們驚喜到爆的9個科學小實驗!快來收藏吧!幼兒本身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對這一切有著天生的探索欲望,總有問不完的問題,而科學探索更是一件讓孩子們感到神奇的事情。讓孩子親自看一看、聽一聽、試一試、做一做來認識科學現象,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幼兒主動學習到生活常識及科學知識。實驗步驟:把油和水倒入杯子中,稍等一下等它分層。實驗現象:放入水中的泡騰片迅速瓦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 「年度小說推薦」李英利|局長出書
    局長出書局長要下基層去檢查工作。實際上是「唱戲的在舞臺上打殺——做做樣子。」他在心裡謀劃自己的事兒。幾十年來,從青春少年到年過半百,局長一直都為實現作家夢奮鬥著。然而夢難圓,至今還未寫出一篇像樣的東西。他想,眼看年齡到線,快退休了。
  • 【科普】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科普】這些黃麴黴素「常識」是錯的 2020-11-25 20: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牛俊英:科普戰線的最美女博士
    最終,她找到了科普這條道路。她發現,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然科學知識傳授給大家,把生態保護意識植入人心,能夠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盡一份心,是一個成就感極強、值得為之奮鬥終生的方向。為此,她視科普工作為使命,發自內心地熱愛科普工作。立足標本館 傳授動植物知識焦作師專動植物標本館是省級科普教育基地,也是焦作市科技館動植物分館。
  • 南山植物園開科普夜間活動 探秘見血封喉樹
    20日晚,在科技活動周之際,南山植物園特地推出了南山植物園科技之夜活動,30組親子家庭在這裡探秘夜間的的動植物,製作標本,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南山之夜。孩子們在植物園景觀園裡邊走邊捉,如果誰捉到一隻,立即就會引來一片圍觀和羨慕聲。每當有人捉到一隻蟲子,老師都會前來講解,這是什麼蟲,有什麼特點,孩子們也會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跟在後面的家長聽到孩子的發言忍不住感嘆,原來孩子們懂得可不少。
  • 科普作家出書解讀趣味數學 稱其實數學很好玩(圖)
    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上官雲) 12日下午,科普作家、教授李毓佩攜新書《數學童話總動員》在京與四代讀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多年的李毓佩稱,其實數學很好玩,他寫這些蘊含數學知識的有趣故事,是為了讓孩子親近數學。同時,已是76歲高齡的李毓佩表示,他寫東西的動力就是「喜歡」,以後仍然會堅持寫作,不斷提高作品水平。
  • 活動回顧丨【天文科普講座】認識星空 放飛夢想
    在第33個「國際志願者日」到來前夕,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普及天文知識和開拓視野,探索宇宙的奧秘。
  • 暑期蟲蟲總動員|走進與蝴蝶共舞的自然課堂,第二屆昆蟲藝術科普展
    來第二屆國際昆蟲藝術科普展吧,這裡的花間仙子展區有各種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在這個生態花房裡,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在蝴蝶的包圍下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許多孩子是第一次看見活的蝴蝶,蝴蝶落到身上時他們非常興奮,卻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下手重了,會傷害這些小生命。一些家長們也是沒有看見過這麼多蝴蝶,拿起手機一直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