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樊雲芳、丁炳昌海口晚報記者楊明)17章,10多萬字,文字生動,圖片清晰,內容豐富——世界上第一本介紹海南島的英文專著《棕櫚之島》,被王翔博士發現並已被編譯成中文本即將面世。
這本於1919年出版發行、出自美國傳教士之手的英文專著,內容涉及海南島的地理物產、歷史脈絡、社會經濟、文化教育、醫藥衛生、民俗風情等方方面面,記載了80多年前海南島社會狀況的第一手資料。
目前正在海南大學社科中心工作的王翔博士,是於1996年在美國訪問講學時,偶然發現這本專著的。當他在紐約公眾圖書館裡第一眼看到《棕櫚之島》時,就被它深深吸引。
該專著的作者——美國長老教會華南傳教團的亨利牧師——在書中對寫作《棕櫚之島》的目的作了很好的表白:「在經過了許多世紀的默默無聞之後,海南島由於她所處的位置與那些列強正在竭力爭奪的地區關係密切而突然變得引人注目起來,她的幅員、資源、人口、港灣,以及她的一般特性都已成為人們渴望了解的對象。」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一個由數十人組成的美國傳教團活躍在海南島各地,並分別在府城、加積、那大設立了傳教站,分布在全島的傳教點達幾十個。《棕櫚之島》一書正是他們在海南傳教期間對全島各方面情況的調查和記述。這些記述,大多為傳教士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為認識這一時期的海南島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在美國傳教士的筆下,海南島「是一個遍布著美麗的樹木,娟秀的蕨類,芬芳的花草和鮮美水果的島嶼。」還有許多有趣的動物,野豬、小羚羊、鹿、飛狐、松鼠、兔子、猴子、熊,拖著長長尾巴的鸚鵡都在書中活靈活現。「東南部海岸擁有豐富的珊瑚礁資源,這些珊瑚被用來建造房屋和圍牆」,「人們已經知道島上蘊藏著金、銀、錫等礦層。」
傳教士對海南島上黎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髮式、飾物、服飾、狩獵、耕作方式等也有生動的記述。對當時島上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經濟狀況、教育、醫療交通、郵政、產業的發展均有具體的描述。王翔認為,這些描述對人們了解海南古老而神秘的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王翔的譯著保留了英文專著《棕櫚之島》的原名。譯著中還收錄了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對瓊僑移民南洋、黎族苗族民間信仰的作用與功能、傳教士在海南傳教活動的評價等三個專題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