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積澱,文化的結構,文化的體系對我們後世之人更是影響深遠。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我也是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做到了文化的自信。自信是我們都應該的,也是為之驕傲的。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恰好最近看到了王志文主演的一個很經典的電視劇《天道》,裡面人物的經典話語和主人公的不同尋常的思維模式讓我產生了思考。「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就是天道,不易人的意志為轉移。」中華民族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上已經屹立了數千年,繁榮昌盛更是常有的事,那麼我們這個民族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強者,這其中又談到了文化屬性,宗教,哲學,這三者又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格局,當我們的文化水平層次已經足夠高了,我們或許才能理解這其中真正的含義吧。
而這其中又包含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例如「孝」。什麼為孝,我想這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美好的,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我們代代發揚的,然後為什麼在這其中又出現了很多的錯誤,愚孝和盲從不是孝,為了一個好的口碑而去成為街坊鄰居們所看在眼中,並且以標尺去衡量一個人的孝這也不是真正的孝。在做這些美德時我們是否應該去理性的去思考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當然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沒有問題,並且是十分優秀的。
一個國家的國度,也決定著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統治者會利用便於自己統治的方式去選擇才這些文化中可以存在的東西,從農耕社會至今,誰也不可否認傳統文化對人類的影響。中醫藥的發展,科技學技術的發明,政治制度和思想以及對外交流,在傳統的思想中祖先都留給了我們明確而清晰的思路。
作為21世紀的當代青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國家,社會(世界)發展的需要,是創新文化的需要,是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提高自身文化發展的需要。關於文化其實每個國家都獨樹一幟,而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正是這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這裡談到創新,便讓我對中國的近代史產生了回想,這的確是一部多災多難的屈辱史,然而能夠支撐我們度過難關,讓我們的民族在多次的危難之中排除萬難的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和諧守禮、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上講,和諧統一、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不止過往,乃至未來,中華民族強勢的傳統文化仍然會孕育出這些強者——華夏子孫。
中國當談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時,我既慶幸又自豪,慶幸的是我作為華夏子孫,在這邊歷史沉重而古老的大地上,自豪的是我們的祖先是如此的智慧創造出可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的強勢文化,我也相信這必將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強者,他們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讓完成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秉先人之志,發揚中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