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證明「幽靈之星」並不存在,為何會轟動整個物理學界?

2020-12-04 北晚新視覺網

1915年的柏林,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紛飛中,愛因斯坦進行著最後的衝刺。11月11日到18日的某一天——我們並不知道確切的時間——愛因斯坦輸入了水星的軌道參數和水星與太陽的最小距離,將光速帶入方程。當他完成了最後一步計算時,一個數字出現了。

作者:胡月

他凝視著結果。「很久以後,愛因斯坦試圖再次描述他第一次得到這個重大發現時的感受,但他做不到了。後來他告訴他的朋友:那是心臟真正在胸腔裡戰慄的時候——真正的心悸。」《追捕祝融星》中是這樣寫的:「通常,愛因斯坦是一個相當冷靜的人,但在這一件事上,他極為激動。他告訴朋友,他整個人仿佛被擊中了,感到心跳加速,好像有什麼東西從身體裡迸發出來。」

這個計算結果表明,一直以來天文學家們追逐的那顆在水星旁邊的、被稱為「幽靈之星」的「祝融星」並不存在。11月18日,愛因斯坦在普魯士科學院發表演講,用儘量不帶感情的語氣公布了這一結果,整個物理學界為之轟動。「摧毀」一顆行星,不是愛因斯坦欣喜若狂的全部理由。這位年輕物理學家這些一直不被認可、看上去離經叛道的理論是正確的(我們現在稱其為廣義相對論),這意味著幾百年來牛頓所建立的經典力學大廈和整個牛頓物理體系轟然崩塌,現代物理學的大門被打開。

18世紀的偉大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曾說:牛頓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也是最幸運的一個,因為我們無法再為世界找到別的體系了。有人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宇宙,它被牛頓發現了。愛因斯坦用摧毀一顆星的方式告訴我們,世界上不止有一個宇宙。一個全新的時代到來。為什麼一顆星星有這麼大的威力?

作者託馬斯·利文森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科學寫作項目的教授和主任,此前他還著有《牛頓與偽幣製造者:科學巨匠鮮為人知的偵探生涯》《愛因斯坦在柏林》等書。在這本《追捕祝融星》中,我們再次看到了他偵探般的探究歷史的能力與將科學講述為動魄驚心故事的敘述能力,他巧妙地吸引讀者去探索科學家是如何思考和爭論的,以及科學是如何發展的。

一顆「行星」,數百位科學家,幾百年探索。就像華盛頓郵報的書評中所寫,「這本來是一個關於科學如何發展的故事,但在託馬斯·利文森浪漫的筆觸下,它幾乎成了小說。」尼爾·德格拉斯·泰森看來,讀過這本書後,被遺忘的祝融星的故事再也不會不為人知了,因為作者告訴了我們它來自哪裡,如何消失,以及為什麼它的神韻在今天仍暗藏其間。

愛因斯坦摧毀「祝融星」到現在105年了,這顆曾經存在過的著名星星逐漸被遺忘,成了科學發展史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的段子。但當時,這個名字幾乎是整個物理學界的困擾。

時間回到1684年,牛頓和他的好友哈雷(就是哈雷彗星的發現者)開始嘗試用一套簡潔明確的數學理論來概括宇宙間大到月球小到蘋果任何物體的基本運動規律——萬有引力定律。在牛頓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序言中哈雷寫道:我們洞悉了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這個引力是什麼?它是如何「隔空」作用在我們身上的?牛頓不但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直到他死去都諱莫如深。

1781年,天王星通過觀測被發現,太陽系的前七顆行星,全部是通過仰望天空尋找到的。這七顆星中,水星和天王星是「搗蛋鬼」。1845年的一次水星凌日中,法國科學家勒威耶通過牛頓的公式計算出的水星穿過太陽的時間,與觀測中實際的時間相差了16秒。無法解釋。

天王星在被發現的幾十年間也是如此,它的運動軌跡總與計算中的結果有那麼一點點的差距。有兩種可能,一是牛頓錯了,二是有什麼未知的東西影響了它的運動軌跡。

不願意相信牛頓錯了的勒威耶開始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是否存在另外一顆行星,在天王星外面?太陽系是否不止七顆行星?當時的天文望遠鏡還不足以能夠尋找的那顆星星,這顆未知的星星一切都是未知的,模型中有13個未知量。於是勒威耶開始了艱難的計算,一個一個解,最後他算出,這顆星距離太陽36個天文單位,質量是地球的36倍,直徑是3.3角秒,位於摩羯座一顆很亮的恆星東側約5度的地方。天文學家用最精確的天文望遠鏡找到了它,它從來沒有被發現過,它的所有數據都和計算的幾乎一樣。

這是第一顆還沒有被看到就已經被計算出來的星星,被取名為海王星。海王星的發現是牛頓理論的又一次勝利,沒人再對牛頓的萬有引力敢有任何懷疑。接下來的推論順理成章:勒威耶進行了計算,於1859年提出假設:水星軌道內尚有一顆未被人們發現的行星。只是因為距離太陽太近,太陽的巨大光芒遮住了它,我們很難觀測到。勒威耶以羅馬神話中火神的名字(Vulcan)為之命名(中文譯名「祝融星」)。

此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們開始了尋找這顆「幽靈之星」的旅程。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不知道有多少在刺眼灼目的太陽光中,冒著視力受損的危險,陸陸續續發現了「祝融星」十多回,人們熟悉它的歷史,為它計算了軌道,但是從沒有確鑿證據能證明。《追捕祝融星》的作者用近乎荒誕的筆調寫道,「祝融星」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從來都不存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遺忘了「祝融星」,或許對於穩固的牛頓物理學大廈來說,「祝融星」的小小疑問,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失誤罷了。但愛因斯坦不這麼看。上文提到的「兩種可能」中,如果不是因為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存在,是不是有另一個大膽的猜測:牛頓錯了?

愛因斯坦花了近十年光陰。在新圖景中,物質和能量告訴空間和時間如何彎曲,而空間和時間告訴物質和能量如何運動。在那個星期四下午,愛因斯坦向同事們展示了他的證明:考慮相對論效應後,水星貌似「偏離」,實則遵循它的自然軌道。

接下來便是文章開頭的一幕。作者感嘆,這個故事充分展現了,一個思考者需要具備多強的能力,才可以在前人的智慧上獨自做出偉大的發現。但「祝融星」告訴我們更重要的道理是,人類具有發現和自我欺騙的雙重能力,「祝融星」給我們一個提醒,認識真實的世界,多麼不容易,改變固有的觀念,多麼不容易。

(原標題:愛因斯坦摧毀「幽靈之星」)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幽靈」能用來實現超光速通信嗎?_跟著小編學科學_新聞...
    愛因斯坦(圖片來源於網絡)大家知道,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發展做出極其重要的貢獻。然而,愛因斯坦並不喜歡「量子世界的概率性」,他不相信上帝會以擲骰子的方式創造世界,尤其不能認同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詮釋。
  • 不該存在的黑洞出現,震撼整個天體物理學界,它為何不該存在
    雖然這可能只是宇宙時空中稀鬆平常的一件事,雖然在地球天文臺監測設備持續不到不到十分之一秒,但它包含的有關合併的黑洞的信息,卻震撼了整個天體物理學界。經過計算,參與合併的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是太陽質量的66和85倍,由此產生的黑洞有142個太陽質量,在此之前人類物理學認為不可能出現這樣的黑洞。
  • 「不該存在」的黑洞出現,震撼整個天體物理學界,它為何又出現了
    雖然這可能只是宇宙時空中稀鬆平常的一件事,雖然在地球天文臺監測設備持續不到不到十分之一秒,但它包含的有關合併的黑洞的信息,卻震撼了整個天體物理學界。經過計算,參與合併的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是太陽質量的66和85倍,由此產​生的黑洞有142個太陽質量,在此之前人類物理學認為不可能出現這樣的黑洞。
  • 為何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時間是記憶的謊言?
    為何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時間是記憶的謊言?文/小格格論歷史說起時間這個詞語,想必很多人都有話要說。很多人都認為時間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它是一個存在的東西,而且它悄悄地記錄著我們的生活,慢慢的它就堆積在一起,成為了我們的記憶。
  • 愛因斯坦能證明鬼魂存在嗎
    尋鬼者們認為,正是世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為他們提供了幽靈存在的科學依據那些出沒在電視上或者現實生活中的尋鬼者已經努力了很多年,遺憾的是,人們仍然沒有很好的證據來證明有鬼。許多尋鬼者仍然鍥而不捨地堅信著鬼魂的存在,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有現代物理學的大力支持——具體來說,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支持,世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為他們提供了「鬼魂」真實存在的科學依據。
  • 愛因斯坦預言:這種物質的存在,或許是證明「統一場論」的關鍵
    愛因斯坦預言:這種物質的存在,或許是證明「統一場論」的關鍵根據M理論,我們的宇宙中最高存在11個維度,也就是10維的空間,加上一個無處不在的時間維,一共11維。而我們人類生活的空間,則是3維的空間。後來愛因斯坦提出,引力可能是以「引力波」的形式存在,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和光速相同。如今人類能夠證實引力波,卻無法發現形成引力波的「引力粒子」的蹤跡。這也是愛因斯坦提出的一個預言,目前人類尚且沒有解決。科學家認為,「引力粒子」的存在,或許能夠幫助人類了解宇宙維度的「本質」。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引力並不存在?引力的本質是什麼?
    引力的本質並不是一種力,甚至引力本身就不存在,牛頓在提出引力後,認為引力是一種力,但是引力的介質是什麼,他卻無法解釋,只能提出了萬能的「以太」來解釋引力的傳播,而以太是科學家提出的一種假象物質,這種物質大量的充斥在宇宙中,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出現時,科學家就會把以太拿出來救場,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並不是一種作用力,科學家也否認了「以太
  • 愛因斯坦證明「上帝」存在的故事
    不管怎樣,文中愛因斯坦的邏輯和論證方式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玩味。在現實中,愛因斯坦經常把「上帝」掛在嘴邊,他稱上帝為「老頭子」。在量子力學興起之時,他曾經犯了一個錯誤,他當時反對量子力學的一些重要發現,並且說了一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會擲骰子。」結果量子力學的發展,證明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反對是錯的。但這與「上帝」擲不擲骰子沒有什麼關係,「上帝會不會擲骰子」是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 高斯在數學界的地位與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界的地位對比,怎麼樣?
    數學王子及其成就高斯,猶太人,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在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可能我們平常人了解它應該是計算1加到100的方法,其實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他一生的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之謎
    愛因斯坦在啟動量子力學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他的光電效應理論但他對這一理論的哲學含義深感困擾,儘管愛因斯坦以推導出質能方程而聞名於世,他對物理學的最後一次偉大貢獻實際上是,1935年與他的年輕同事Boris,直到20世紀80年代,都被認為是一個奇怪的哲學註腳,這份EPR論文最近成為對量子物理新理解的核心,它描述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現在被稱為糾纏態,論文首先講述了從一個來源發射出的成對粒子
  • 「幽靈粒子」讓「穿越」成真?(圖)
    愛因斯坦認為,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沒有任何速度能超越光速,因此有了「相對論」。如果超越光速的物質真的存在,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否會顛覆?並實現「穿越」時空的夢想呢?  A「幽靈粒子」速度超光速  幽靈粒子,是指中微子。中微子很神秘,一個小小的粒子,居然能穿過地球。說它神秘,還因科學家猜想,宇宙中的中微子,像一個幽靈在飄蕩,怎麼也捉不到它。
  • 愛因斯坦、海森堡、玻爾都曾為此爭論,是什麼原理引爆物理學界?
    在科學世界,不存在自發性,沒有不可解的離奇現象。自然現象極其複雜,但科學必須解釋其秩序和可預測性。事實和定律堅如磐石,無一例外。人們會將該事物分析得細緻完善。儘管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沒有實現這一理想,但他們確信,後輩科學家將完成這一任務。理性讓人們認定,科學的進步必將發生,科學潮流將波瀾壯闊,席捲一切,並越來越精細複雜。並且,人們必然能夠認識自然。
  • 能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上帝不存在嗎?
    實際上不只是這個問題,每當他研究的科學問題走入死胡同時,他都歸入上帝或幽靈。在解釋萬有引力是如何傳遞的問題時,他簡單粗暴地歸咎於超距作用,因為無論多麼遙遠天體之間的引力都是不需要時間的觀念與直觀相符合(無論各運動天體之間,還是地球上物體在運動變化中感受到的「重力」作用都是持續的,絲毫感不到作用時間)。但這個「超距作用」在物理上和作用機理上是很難解釋的,所以才被愛因斯坦稱為「幽靈」。
  • 大統一理論在物理學界做出的開拓性貢獻
    這兩個基本的條件,恰恰跟推導出大統一理論存在的基礎,時間、空間兩個名詞的全新定義,相互暗合而且殊途同歸。不同之處,就是愛因斯坦能夠理解的時間、空間的長度、廣度,僅僅局限於宇宙石英鐘鐘錶的12點到3點的局部區域。因此,致使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也只能在這個區域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根本原因,由於受到了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的制約。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時間並不存在?
    很容易會被用來為某一句看似根本就不合理的話來背書,在網絡上愛因斯坦除了說過:時間根本不存在!還說過: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這兩句話都是無中生有或者是對愛因斯坦的一些思想的誤解。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關於這句話我之前也有做過解釋,那麼關於時間的問題,要是愛因斯坦認為時間不存在,那他又是如何統一時間和空間的呢?又是如何打破人類思想中固有的絕對時空觀的?
  • 為什麼愛因斯坦要說「時間並不存在」
    全世界文化中都認為時間是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存在,對於任何人來說,時間都同樣在流逝。可是現代物理學卻給予了時間完全不同的定義,時間可能和想像中不一樣,愛因斯坦認為所謂的「時間」其實並不存在,只是人類大腦產生的錯覺。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麼偉大,為什麼沒有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
    讓諾獎榮光的科學家首先,在整個科學界有很多科學家拿到了諾獎。但是很多人是因為諾獎而感到無限榮光的,但還有一些人是因為他們拿了諾獎,諾獎因為他們而榮光的。這樣的人在歷史上並不多,比如,蘇聯有個著名的物理學家叫做朗道。
  • 梅曉春:愛因斯坦時空引力和宇宙學理論基礎存在嚴重缺陷
    本著探索真理、糾正謬誤、推進科學進步的精神,本人提出以下8條基本原則,證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標準宇宙學理論基礎存在的嚴重缺陷。證明電磁場相對論變換會導致電磁場運動方程解的唯一性破壞和其他嚴重的問題,經典宏觀電磁場理論不存在相對性。加上存在的其他問題,時空的相對性是不可能的。現有廣義相對論對實際問題的計算都採用坐標尺和坐標鍾,這樣結果沒有實際測量意義。
  • 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信神?物理學家證明過去和未來或許可以同時存在
    過去並未消失,未來卻已經存在。物理學家對於時間的定義與概念,將顛覆你我的想像。現在,過去,未來可以處在同一片時空,同一秒之中?這些不可思議的概念,都源於一場嚴謹的科學實驗和愛因斯坦的理論。他們發現就像是愛因斯坦預測的那樣,兩個時鐘的時間竟然不一樣,雖然這細小的差別只在幾千億分之一秒(原子鐘的精度可以達到每2000萬年才誤差1秒)。但它仍然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推論,運動會對物體的時間流逝產生影響。這說明時間與空間並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相互糾纏的。由此"時空"這個概念誕生了。
  •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我們也能感受到引力,愛因斯坦為何說它不存在
    愛因斯坦同樣對引力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觀點更偏向於後者,甚至認為引力很有可能並不存在。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人們曾經試圖用「以太」來作為引力介質,但是通過後來的研究證明,宇宙中並不存在「以太」。於是有說法認為暗物質才是引力產生作用的介質,但是這在整個學術界仍然是個未解之謎,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探索暗物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