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上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是否有變?

2020-12-04 第一財經

川普當選為新任美國總統後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要廢除歐巴馬醫改,並推出替換法案。但是對於歐巴馬精準醫學計劃,川普還未在公開場合表達觀點。很多業內人士對於新任總統對精準醫療計劃是否有影響心存疑問。

近日,在第六屆Bio4P精準醫療創新論壇期間,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華大基因創始人於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川普上任對於美國的精準醫學計劃不可能有影響。

但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川普上臺後,美國在科研上投入的經費預算會下降,精準醫學計劃和癌症登月計劃都是上一任總統的計劃,到了下一任,經費數量和時間上有可能有影響。

基因濤略今天就來溯源美國的精準醫學計劃,最近一年的進展以及探討未來可能的走向。

精準醫學計劃到底是什麼?

2015年1月30日,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宣布的一個新計劃——精準醫學計劃。他說,這一計劃將使我們向著治癒諸如癌症和糖尿病這些頑症的目標邁進一步,並使我們所有人,都能獲得自己的個體化信息。我們需要這些信息,使我們自己,我們的家人更加健康。

作為科技超級大國的美國,一個多世紀來對生命科學與醫學臨床的貢獻不勝枚舉,可是歐巴馬的智囊團讓他例舉的貢獻只有兩個:小兒麻痺症的消滅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初步完成。而精準醫學計劃的提出正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延續。

在歐巴馬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後的十天,他宣布了精準醫學計劃的具體內容,第一是啟動「百萬人基因組計劃」。首先要徵集100萬的志願者並做好隊列(cohort)及對照,建立與臨床有關的「史無前例的大數據」,收集基因組數據與臨床信息。

第二是尋找引發癌症的遺傳因素,即繼續美國已經開始的癌症基因組研究計劃,即TCGA(The Cancer Genome Altas)計劃。第三是建立評估基因檢測的新方法,特別是對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評估和審批通道,以及保護智慧財產權與有關版權的管理,以保證精準醫學和相關創新的需求。第四是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標準和政策,從第一天開始,就要努力保護個人隱私和各種數據的安全。第五就是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方式,邀請企業家和非營利組織來一起參與。

難得的是,歐巴馬的精準醫學計劃得到了民主、共和兩黨的共同支持,他還引用新選任的共和黨議員Bill Cassidy的話:精準醫學是「一個希望無限的領域」。

中科院院士、華大基因主席楊煥明對歐巴馬精準醫學計劃概括為,以DNA和HGP(人類基因組計劃)精神為主線,以小兒麻痺症為先例旨在消滅單基因病,並以百萬人的基因組和臨床信息的大數據來支撐癌症與其它多基因病研究,改變政府支持及監管方式,強調企業參與的重要性,發動全社會支持的大型前瞻性項目。

根據規劃,美國將從2016年財政預算中為精準醫療項目劃撥2.15億美元經費,具體分配為: 1.3億美元將撥給國家衛生研究院(NIH);7000萬美元將流向NIH下設的國家癌症研究所(NCI);1000萬美元將提供給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剩餘約5百萬美元資金將給予國家衛生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ONC)。

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歐巴馬精準醫學計劃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基因組學博士,元碼基因CEO田埂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舉世矚目的NCI-MATCH試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進行的根據分子分析來進行治療決策的計劃)已於2015年7月開始招募患者。這項「史上試驗對象最多、最精密的腫瘤臨床試驗」預計將會獲得大量有價值的數據。至今,NCI-MATCH已經進入第二階段。

另外,精準FDA已經公開測試。

「精準FDA」(precisionFDA)平臺是基因組信息學社區和共享數據平臺,這是一個為研究人員準備的開源、基於雲的工具,它將為下一代測序診斷提供依據,並且為所有開發者提供了統一的、可共享的在線基因組信息資料庫。去年12月15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正式開放了其在8月5日提出的「精準FDA」(PrecisionFDA)平臺,這是一個基因組信息學社區和共享數據平臺,用戶可通過登錄使用。

百萬人基因組研究也開始進展,2016年2月25日,開始在線招募百萬名志願者,計劃在未來的5年招募100萬志願者來測序自己的基因組。

田埂說,精準醫學計劃到2022年,會分階段的釋放結果,這些結果對臨床會有很大指導意義,遺傳病診斷、檢測的速度和質量都會大大提高,這是最直接的影響。百萬基因組數據能收集起來的話,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隊列研究人群。

川普上臺,精準醫學計劃如何走?

在精準醫學計劃的召喚下,各國的精準醫學計劃都在相繼開展。

韓國萬人基因組計劃、澳大利亞零兒童癌症計劃,法國基因組醫療2025 ……今年3月,中國科技部發布了「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2016年6月,衛計委發布了包含61個項目的「精準醫學研究」擬立項項目清單,總共6.41億元,實施周期為3到5年。

在此背景下,精準醫療領域的創業在中國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以華大基因為龍頭的基因產業迅速發展,在基因技術涉及的不同賽道上,均有至少幾十家公司在展開角逐,而腫瘤領域競爭更加激烈。一些傳統醫療領域的上市公司也在謀劃如何將觸角深入到精準醫療領域。

作為曾代表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教授,於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美國的精準醫療計劃不可能受新任總統政策的影響。

於軍表示,美國對生物醫學這一新領域的確認識別是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開始的,那一代人推動了國會立法,建立了生物醫學研究平臺,不斷增加經費投入,一直到了尼克森時代和現在的投入是一樣多的,後來啟動了第一個向癌症開戰的項目,這個項目建立了15個研究所。到了80年代,美國建立了四位一體的框架,包括如何教育小學生和公眾,我的老師曾參與起草人類基因組的報告,他後來領導了這個計劃,他又參與了精準醫學計劃,可以說這個大計劃一直橫跨了60年。

「對於生物醫學研究在美國這樣的體制下,是不會變的,無論總統怎麼改變,這套體系是不會變的,而且沒有失敗的跡象。所以,川普上任對於美國的精準醫學計劃不可能有影響」,於軍說。

於軍說,美國研發經費一半是由產業支付的,8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聯邦政府對科技企業免稅,企業留下收入的15%用於研發,相當於聯邦政府給的,這是影響美國科學發展最重要的法律。

但是一直關注美國精準醫學計劃的田埂認為,川普上臺後,美國在科研上投入的經費預算會下降,精準醫療計劃和癌症登月計劃都是上一任總統的計劃,到了這一任可能會有很大變化。

「經費預算的數量和到帳的時間會打折扣,畢竟川普政府會把大部分精力和資金放在基建領域,對科技界短期的影響肯定會有的。」田埂說。

相關焦點

  • ...健康問題的真正鑰匙:需「精準」理解歐巴馬的「精準醫學計劃」
    賀林院士在《遺傳》雜誌撰文探討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 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提出了一個預算2.15億美元的「精準醫學計劃」,希望以此「引領一個醫學時代」
  • 歐巴馬宣布「精準醫學」計劃(組圖)
    美國欲分析  百萬人DNA  為最終實現  個性化治療  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1月30日宣布一項名為「精準醫學」的計劃,打算通過分析
  • 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啟動
    摘要 【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啟動】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牽頭、多個院所參加,將在4年內完成4000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的採集,並對於其中2000人進行深入的精準醫學研究
  • 2年50億美元精準醫學計劃是未來的希望,還是海市蜃樓?
    摘要:自歐巴馬版精準醫學計劃宣布實施,中國決策層就開始思考中國版本精準醫學計劃開展的問題,並組織了一系列的研討會,希望凝練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是人類探索遺傳和基因組奧秘,並將這些信息應用於臨床的關鍵環節。
  • 【人民日報】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啟動
    據悉,對2000名志願者的精準醫學研究將包括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組健康檔案和針對一些重要慢性病的遺傳信號開展疾病風險和藥物反應的預警和幹預研究。這一計劃還包括進行糖尿病人群的表觀基因組研究以及腫瘤的早診與治療的精準醫學方案等研究項目。
  • 法國《世界報》:「川普颶風」後的美國,誰上臺都很難回歸
    回歸理性的美國是否能成為歐洲人希望看到的樣子?這一問題並未得到答案,至少從拜登當前的承諾來看,就重新修復跨大西洋盟友關係問題拜登並未給出具體的措施。一切都是模糊的,這對未來美歐關係的走向再次蒙上了陰影和不確定性。
  • 川普上臺就出賣臺灣?實情令蔡英文絕望,統一快了
    1月20日,70歲的川普正式擔任美國第45屆總統。從川普的就職演講來看,他上臺後將以美國國家利益為標尺,推行美國優先的強硬外交,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中國的態度。在競選期間,川普就大聲譴責中國「強暴」美國經濟,聲稱上臺就要對中國徵收45%懲罰性關稅,而且他還與臺灣領導人通話,甚至宣揚「一中」原則已過時,「一切皆可拿來談判的」的政治謬論。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
    普拉薩德舉例說,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對2600人的基因測序發現,僅6.4%的人能夠通過靶向藥物獲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進行的MATCH計劃,亦發現僅2%的人可通過靶向藥物獲益。因此他認為,這種通過基因測序來獲取病人的遺傳信息,從而進行靶向藥物的篩選,可能並不能為廣大腫瘤患者帶來益處。
  • 離開美國並非玩笑話,川普正計劃赦免三個孩子,自己卻難逃清算
    最近有關美國總統川普的新聞逐漸變少,仿佛落選之後他就成了過氣網紅一般。不過,隨著各州的選舉官司一個個失敗,他在授權總務署啟動總統權力交接後,基本上也已經默認拜登將在明年1月入主白宮,而他將幹完剩下的幾十天後,收拾東西走人。
  • 美國突然對中俄四家實體進行制裁,是否意味著兩國的關係已經破裂?
    ,理由是這些實體參與了伊朗飛彈的計劃,向伊朗轉發了發展飛彈計劃的技術。川普在政時期的決策都是非人性化的,而川普政府也是表示一個時期美國只會有一個政府存在,即使拜登會在2021年1月20日上臺,那麼在此之前川普依舊是美國的總統。
  • 川普上臺 蔡正元:臺灣雞年會有很多黃鼠狼來拜年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28日報導,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臺,施政的不可預測性較以往歷任總統大大增加。在島內,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對此表示,臺灣可能在這場「川普遊戲」中惹來「毀滅性戰爭」,也可能在川普的「貿易圍牆」中賠掉所有臺灣老本,臺灣島的雞年裡裡外外,會有很多「黃鼠狼」來拜年。蔡正元表示,美國這些年來衰退的主因,除了過去30年花掉15萬億美元在海外進行結果很糟的戰爭,金融監理失敗製造金融風暴,也讓美國自己就賠掉20萬億美元。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文章的冷思考
    普拉薩德舉例說,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對2600人的基因測序發現,僅6.4%的人能夠通過靶向藥物獲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進行的MATCH計劃,亦發現僅2%的人可通過靶向藥物獲益。因此他認為,這種通過基因測序來獲取病人的遺傳信息,從而進行靶向藥物的篩選,可能並不能為廣大腫瘤患者帶來益處。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拜登3日已宣布將要求所有美國人在他上任百日內戴口罩,防範新冠病毒散播,顯示其政策優先順序迥異於川普,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抗疫,絕對不會是中美問題,臺灣議題更是排很後面。在此情勢下,有趣的是,蔡英文最近的動作卻看起來是百分百在呼應川普!當美國政府已啟動政權交接,拜登也陸續發布新人事,代表川普已知非下臺不可。
  • 伊朗3天內損失2員大將,美國和以色列唱雙簧,川普有更大計劃
    ,伊朗核科學家死亡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剛好訪問沙特,而且還與內塔尼亞胡會面,在美國政權過渡之際,川普執政不足2個月時間內,發生這樣的事,難免不讓人懷疑,而且在伊朗核科學家死亡,伊朗誓言進行強烈報復之際,美國「尼米茲」號(CVN-68)航母戰鬥群正在返回海灣地區。
  • 「精準醫學」參與者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2015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迅速成為全球醫學界熱議和關注的焦點。同年2月,中國精準醫學戰略專家委員會成立。中國精準醫學計劃已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並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中國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佔GDP的約5%-6%,美國則高達約18%,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加劇了醫療資源的緊張,中美兩國雖同時在發展精準醫學,但是差距是客觀存在不容忽視的。江志成認為,中國目前迫切需要引入更多相關技術,提高對老年人口的護理和醫療。
  • 中科院啟動「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預期4年完成
    日前,中國科學院宣布啟動該院重點部署項目「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將在4年內完成4000名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的採集,並對其中2000人進行深入的精準醫學研究。研究包括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組健康檔案及針對重要慢性病的遺傳信號開展預警和幹預研究等。 中國精準醫學計劃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牽頭、多個院所參加的交叉學科團隊。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啟動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
    日前,中國科學院的重點部署項目「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正式啟動。項目由北京基因組所牽頭,中科院多個院所交叉學科團隊參加。  研究將在4年內完成4000名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的採集,並對其中2000人進行深入的精準醫學研究,包括全基因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組健康檔案和針對一些重要慢性病的遺傳信號開展疾病風險和藥物反應的預警和幹預研究。這一計劃還包括進行糖尿病人群的表觀基因組研究和腫瘤的早診與治療的精準醫學方案等研究項目。
  • 精準醫學,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11年,美國基因組學與生物醫學界的智庫發表《邁向精準醫學:建立生物醫學研究的知識網絡和新型疾病分類法》,宣示基因組學的研究成果和手段可以促成生物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的交匯。  「精準醫學計劃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續集』。」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原副所長於軍教授說。
  • 地球局|川普創造的「外交奇蹟」,正在掏空美國的國際信譽
    大選前的這波操作,被認為是川普提振選情之舉。同一天,皮尤研究中心發布報告,對13個美國盟國民眾的調查顯示,因應對疫情不力,美國的國際信譽進一步下降,其中一些國家的對美好感度已降至歷史最低點。恐怕疫情只是原因之一,拜登已表示,如果勝選上臺,將全面糾正過去4年走偏的美國外交。
  • 專家:美國暴亂映射兩黨矛盾,川普仍試圖積累政治資本
    新京報訊(記者 錢雅卓 欒若曦)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會召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確認選舉人團的投票結果,正式「官宣」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贏家。然而,大批川普支持者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示威活動,他們甚至闖入國會大廈,還與警察發生衝突。美國為何出現暴亂?川普還將在1月20日之前採取哪些行動?這又會如何影響拜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