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50億美元精準醫學計劃是未來的希望,還是海市蜃樓?

2020-12-05 海外網

摘要:自歐巴馬版精準醫學計劃宣布實施,中國決策層就開始思考中國版本精準醫學計劃開展的問題,並組織了一系列的研討會,希望凝練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是人類探索遺傳和基因組奧秘,並將這些信息應用於臨床的關鍵環節。

來源: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

精準醫療開啟醫學研究一個新的時代,圖片來自guardanthealth.com

從2015年1月30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宣布啟動「精準醫學計劃」至今,剛好兩年時間。在這兩年裡,從最初人們對「精準醫學」的盲目追捧,到對精準醫學的概念理論和實施方略的認識越來越客觀;從大咖解讀精準醫學,到頂級學術雜誌對精準醫學實用性質疑的大討論;從中國的600億精準醫學投入謠言,到各國紛紛啟動數十億美元的精準醫學項目;精準醫學經歷了大起大落,它究竟是未來醫學的希望,還是科學家繪製的海市蜃樓?我們期待一個精準的答案。

從2億到14億,投資見長的美國精準醫學計劃

美國的精準醫學計劃在政府層面一直持續推進。自2015年開始,可以說是步步為營。美國精準醫學計劃的特點是:頂層設計清晰,參與者分工明確,短期和長期目標清晰。

頂層設計方面,以遺傳和基因組學的臨床應用為核心,從遺傳病診斷到百萬人基因組項目,從監管機構——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精準化」到NCI的大型臨床項目NCI-MATCH。美國精準醫學計劃並非一般的大型項目,從收集立項意見開始,就有了非常明確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

醫學界以及工業界對精準醫學高度關注,圖片來自technologyreview.com

參與者分工明確。在清晰的頂層設計之下,參與這項工作的每一層都有明確的分工。產業界提供了更強大的技術手段,從更好的測序儀到更好的數據分析軟體,以及更強大的資料庫工具。大型醫院和研究機構迅速參與和跟進,以其強大和多年的工作基礎,使得項目的推進迅速有效。FDA、NCI和NIH等「國家部門」除了主導項目外,也進行了制度方面的探索,以迎接未來的精準醫學,給整個醫療體制帶來的變革。

短期和長期目標清晰。從短期的單基因遺傳病的診斷工具提升,到癌症難題的解決以及未來長期的人群健康提升,精準醫學看似宏偉的藍圖,其實是有著清晰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雖然精準醫學面臨總統換屆、整體預算縮水30%以及期限延長一倍等問題,但美國國會依然支持精準醫學項目,並將總計48億美元預算中超過四分之一的預算給精準醫學一個方向,支持其未來10年的發展。令人欣慰的是,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Collins)在川普政府中依然是NIH的主任,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過往8年NIH在精準醫學研究上的投入得以延續。

從目前的發展看,在未來幾年,美國將完成以下幾項重要工作:百萬人基因組項目的樣本收集和部分數據的產出、精準FDA全面升級藥物和靶點臨床試驗、NCI-MATCH將得到終極數據證明或者證偽、臨床基因組學技術得以普及、基因數據與醫學和健康IT環境初具規模。

各國蜂擁而至,中國正在探尋出路

在美國提出精準醫學計劃之後,韓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冰島等國都啟動了大型人群的隊列研究。其中英國除了早已經成立的Genome England公司運行10萬人基因組外,2016年還由女王親自剪彩成立了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該所獲得了9000萬英鎊資助,重點推進精準醫學研究。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宣布精準醫學計劃的國家級基因組研究計劃的國家已超過10個,並且集中在發達國家,總投資金額已超過50億美元。

英國女王視察克裡克研究所,圖片來自dailymail.co.uk

縱觀各國的版本的「精準醫學計劃」,其核心並沒有脫離歐巴馬策劃的基本節奏,各國主要是根據各自的人群特徵,完成「歐巴馬計劃」無法涵蓋的內容。

自歐巴馬版精準醫學計劃宣布實施,中國決策層就開始思考中國版本精準醫學計劃開展的問題,並組織了一系列的研討會,希望凝練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精準醫學計劃。同時,精準醫學概念的推廣,也使得其在臨床上的普及越來越深入醫療體制,有實力的大醫院紛紛啟動精準醫學研究項目,建設精準醫學平臺;民間的精準醫學商業機會的來臨伴隨著「創新創業」的浪潮,也掀起了精準醫學創業的前所未有的高潮。一波兒又一波兒的創業者湧入精準醫學行業,從硬體大比拼到團隊大比拼,從原創技術到精準醫學大數據,一派繁華景象。不過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精準醫學探索走了一條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探索之路。

精準醫學遭遇第一次「大考」

2016年9月,兩篇分別發表在《自然》雜誌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文章幾乎同時出現,把「精準醫學」推上了「審判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議論。兩篇文章總結了最近發表的一些腫瘤個體化治療的臨床結果,不過都給出很悲觀的評論,批評者指出,投入數千萬美元的NCI-MATCH計劃,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臨床收益微乎其微。

隨後的更多的來自科學界的反駁與澄清,也第一次讓人們清晰地認識到,不管既往的數據有沒有被客觀的解讀,精準醫學在理想和現實之間,都需要堅實的數據支撐。目前的數據還不夠充實,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和證偽。

過去的兩年是精準醫學基礎研究和技術高速發展的時期。事實上,在啟動精準醫學計劃之前,美國和各大科技大國已進行了長期的基因組研究,特別是美國癌症基因組圖計劃(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對10萬癌症病例進行了基因組研究工作,積累的數據開展的研究,在近兩年發表了數篇極具臨床價值的科學論文。這些研究對人們全面認識腫瘤的基因組提供了寶貴的一手材料,也對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基礎,特別是對腫瘤分子分型起到了指導性的意義,也極大地推動了癌症治療藥物的研發。

與此同時,產業界的力量也在推動癌症研究的發展,美國的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和Guardant Health公司發表了一系列研究論文,闡述精準醫學手段在癌症組織、液體活檢分子分型以及伴隨診斷中的作用。測序巨頭Illumina公司也成立了液體活檢公司Grail來推進基因組信息在腫瘤早篩和早診領域的臨床和健康應用,並獲得了10億美元的融資。全球最大的醫藥公司之一阿斯利康(Astra Zeneca)2016年也宣布了一項大規模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收集200萬人的基因組序列和健康記錄。阿斯利康及其合作夥伴希望通過這項計劃,揭示更多與疾病和治療響應相關的罕見基因序列。

通過全外顯子測序來進行單基因病遺傳病和罕見病的診斷,近幾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已有文獻報導有超過40%的未診斷病人可通過外顯子測序進行明確的診斷。外顯子測序從最初的一種科研手段,迅速過渡為診斷技術。在2016年12月的一篇Science文章中,對超過五萬例通過電子病歷檢索結合外顯子測序數據,最終對大量的病人的疾病機制進行了闡述,並且發現了眾多與常見疾病相關的遺傳機制。

精準醫學:談不上突飛猛進,依舊任重道遠

雖然各國都在大張旗鼓的發展精準醫學,但是當我們關注醫療現實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最近兩年精準醫學在真正臨床實踐的發展談不上突飛猛進。

首先,科學研究有本身的規律,目前的精準醫學科學和技術、產業的發展,都是20年來基因組醫學發展的果實,是長期工作的積累,近兩年的工作將帶來未來某個時刻爆發式增長,而現在還在積累過程。特別是大人群的隊列研究,按照目前中美兩國的計劃,2015年至2020年的5年,其實主要的工作是收集百萬人的樣本和信息,並非馬上測序和獲取數據。最快拿到這些數據,也是五年以後的事情了,而對這麼龐大的數據進行分析,恐怕又會消耗數年,這些數據到最終指導臨床,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即便這些進展能快速的臨床應用,恐怕也要再加上數年的時間。

其次,精準醫學是將遺傳和基因組信息應用於臨床的醫學概念,而複雜的遺傳學和基因組信息如何高效、廉價、明確的應用於臨床,需要一大批有知識背景,有臨床經驗的遺傳諮詢師和醫師,而在任何一個國家,這樣的人才都是培養體系不易培養的。而沒有大量的人才,是無法支撐精準醫學的快速發展的。加速人才培養依然是精準醫療的關鍵。

精準醫學是人類探索遺傳和基因組奧秘,並將這些信息應用於臨床的關鍵環節。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人體的複雜性不僅僅表現為遺傳和基因組的高維度,而且可能是不確定性。精準醫學是個艱巨而複雜的工作,需要消耗人類大量的資源。但我們堅信,基於生命科學的「中心法則」,我們目前的工作對人類認知生命和自己都是十分有意義,這也讓我們充滿希望,期待精準醫學時代的真正到來,屆時我們每個人都會是那個時代的締造者和獲益者。

註:作者為精準醫學的從業者。

參考文獻

1。 https://cancergenome.nih.gov/publications

2。 Nioi P, Sigurdsson A, Thorleifsson G, Helgason H, Agustsdottir AB, et al。 2016。 Variant ASGR1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of Medicine。

3。 DeweyFE, Murray MF, Overton JD, Habegger L, Leader JB, et al。 2016。 Distribution andclinical impact of functional variants in 50,726whole-exome sequences from the DiscovEHR study。 Science 354。

4。 Abul-HusnNS, Manickam K, Jones LK, Wright EA, Hartzel DN, et al。 2016。 Geneticidentification 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within a single U.S。 healthcare system。 Science 354。

5。 Dewey FE, Gusarova V, O『Dushlaine C, Gottesman O, Trejos J, et al。 2016。 InactivatingVariants in ANGPTL4 an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374:1123-33。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2億美元「精準醫療計劃」賣的是啥藥?
    該研究計劃的基礎和目標是什麼?它又將對科研、醫療模式等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文作者將逐一給出解答。對於我國而言,未來想要做好「精準醫療」,還需要我們自己的大型基因組學數據作為基礎。近期的醫學網絡熱詞,莫過於「精準醫療」了,因為給它做廣告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而在歐巴馬身後,是現任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主任Francis Collins和NCI(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所長Harold E. Varmus兩位大牛。這兩位人物管理著美國醫學研究最主要的研究領域。如此高調、如此大規模的研究計劃,其目標是什麼?對科學研究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 歐巴馬宣布「精準醫學」計劃(組圖)
    創建男女  志願者庫  路透社報導,這項計劃的核心在於創建一個囊括各個年齡階層、各種身體狀況的男女志願者庫,研究遺傳性變異對人體健康和疾病形成產生的影響。研究人員希望,在招募新志願者的同時,「精準醫學」能夠有效整合現有研究項目旗下數以萬計志願者的基因數據,最終使參與人數達到100萬。
  • 川普上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是否有變?
    但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川普上臺後,美國在科研上投入的經費預算會下降,精準醫學計劃和癌症登月計劃都是上一任總統的計劃,到了下一任,經費數量和時間上有可能有影響。基因濤略今天就來溯源美國的精準醫學計劃,最近一年的進展以及探討未來可能的走向。精準醫學計劃到底是什麼?
  • ...健康問題的真正鑰匙:需「精準」理解歐巴馬的「精準醫學計劃」
    賀林院士在《遺傳》雜誌撰文探討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 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提出了一個預算2.15億美元的「精準醫學計劃」,希望以此「引領一個醫學時代」
  • 【癌症登月計劃】未來5年投入1.5億美元推動兒童癌症研究
    目標是破除阻礙研究人員合作的界限,加快癌症診療研究,在未來5年讓抗癌研究進展速度翻倍。2016年4月4日,美國癌症「登月計劃」發布六大主攻方向,包括癌症疫苗、高靈敏度癌症早期檢測、免疫療法及組合療法、癌細胞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單細胞基因組分析、兒童癌症的新治療方法、加強數據共享。
  • 中科院啟動「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預期4年完成
    曾長青指出,數據採集是這一項目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目前中國精準醫學研究的難點,關係到這個領域的未來發展,「最大的難點還是要收集大量的數據,你的數據要準確,要規模化的數據,因為精準醫學就好像金字塔似的你得把整個人群的積累夠了才能針對某一個個人達到精準的目的。我們之所以要啟動(項目),是因為首先要有數據,我們的數據不夠多。
  • 「精準醫學」參與者的商業邏輯是什麼?
    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沃爾瑟姆(Waltham)的賽默飛世爾科技(以下簡稱「賽默飛」)2015年全球年銷售額170億美元,在50個國家擁有員工約50,000人,該數字還在繼續上升。其主要客戶類型包括醫藥和生物公司,醫院和臨床診斷實驗室,大學、科研院所和政府機構,以及環境與工業過程控制裝備製造商等。可以說,賽默飛世爾是精準醫學的直接參與者。
  • 為什麼說《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文章誤解了精準醫療?
    一個由科學界二十餘年工作延續而來的精準醫療計劃是人類對醫學理想的「海市蜃樓」,還是真的能構建人類未來健康與醫學高樓大廈的基礎?這一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熱點。在歐巴馬看來,精準醫療建立在了解個體的基因、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是一個新興的疾病治療和預防的方法。而精準醫療計劃則會將精準醫學的概念推到臨床應用,惠及廣大患者。 事實上,「精準醫療」字面的含義則更加寬泛,我們可以將所有可能的提高醫學診斷和治療準確程度的方法都歸類為「精準醫療」,包括各種組學和臨床醫學手段。而我們今天討論的,更多的則是跟「精準醫療計劃」相關的內容。
  • 腫瘤精準醫學公司Repare路演PPT曝光:擬募資超2億美元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雷建平 6月19日報導腫瘤精準醫學公司RepareTherapeuticsInc.(Nasdaq:RPTX)擬今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Repare的發行區間為18到20美元,最終發行價為20美元,Repare發行11,000,000股,預計募集資金2.2億美元。Repare是一家致力於開發新型合成致死靶向療法的精準腫瘤學公司,正在通過靶向特定腫瘤細胞的脆弱性,為患者開發新型的精準腫瘤藥物。
  • 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將啟動 精準醫療市場前景廣闊
    張韻磊:目前國內的技術比較落後,全球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600億美元,其中精準診斷領域的規模在100億美元左右,而精準醫療領域是在500億美元左右。在今後5年中,全球精準醫療市場的規模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預計國內的增速可能會超過20%。首先,像腫瘤等免疫細胞治療行業的規範也在陸續出臺,另外,國內幹細胞的政策也將逐步鬆綁。
  • 印度推出67億美元製造業計劃,外媒:印度製造像海市蜃樓,或騎虎難下
    路透社日前報導,印度啟動了一項66.5億美元的計劃,以提振電子製造業,並表示將首先鼓勵5家全球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在印度建廠或擴大生產。印度技術部長拉維·尚卡爾·普拉薩德稱,智慧型手機行業已經成為印度製造計劃的一個樣板。印度聯邦想把印度打造成一個出口中心。然而,包括印度多位網友都對印度製造的這一新計劃不感興趣,甚至認為其依然將面臨失敗。
  •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耗資2億美元左右
    預計8月份進行第一次航行修正,以便引導希望號探測器精確瞄準火星,這相當於弓箭手需要命中一公裡外僅僅兩毫米的目標。 接下來希望號要歷經7個月、橫跨6200萬公裡、星際飛行近4億公裡(4.93億公裡),預計2021年2月嘗試進入火星軌道,這將是整個任務最難最危險的操作之一。 目前既定目標是2021年2月9日進入火星軌道。
  • 精準醫療是泡沫還是先機?
    2015年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在美國實施「精準醫療計劃」;兩個月後,中國版「精準醫療計劃」出臺,計劃投入600億元;2016年初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將精準醫療納入其中;到如今,精準醫學重大專項成功立項,60多個科研項目相繼落地。 中美兩國政府的積極態度,促使大批的企業和投資湧入這一領域。
  • 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啟動
    摘要 【精準醫學研究計劃啟動】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中科院獲悉,「中國人群精準醫學研究計劃」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牽頭、多個院所參加,將在4年內完成4000志願者的DNA樣本和多種表現型數據的採集,並對於其中2000人進行深入的精準醫學研究
  • 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原標題: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代表委員訪談   本報記者 張佳星   科技日報:今年1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啟動「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什麼是精準醫學?美國啟動的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
    ,似乎成了醫學未來發展的代名詞。然而,最近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相繼發表文章對此表示質疑,並引發科學家激烈討論,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認識「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並不能惠及大部分患者?「精準醫學只讓極少人從中獲益,大多數腫瘤患者可能不會獲益。」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計劃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未來圓形對撞機」
    雖然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每秒能產生10億次的質子-質子碰撞,但科學家們希望打造一個更大的加速器,把物理學家稱為「光度」的數字提高5到7倍,從而使2026年至2036年間粒子對撞積累的數據增加約10倍。這意味著物理學家將能夠研究更加罕見的現象,在未來幾十年解開更多物質和宇宙的秘密,並做出更準確的測量。
  • 精準醫學:徹底改變大腦和心理健康
    她說,「當我們以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作為出發點,用『特徵』一詞代替『差異』一詞,才能在大腦和心理健康方面實現精準醫學。」女性大腦計劃國際論壇今年論壇的主題是:跨越生命周期的精準醫學之門。網上論壇於9月19日至20日舉行。
  • 精準醫學檢測服務商億康基因完成2.2億元C輪融資,金闔資本領投
    【獵雲網北京】11月4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精準醫學檢測服務商億康基因宣布完成2.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闔資本(金域醫學關聯基金)領投,越秀產業基金、中元九派基金、交銀科創股權投資基金等跟投完成。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文章的冷思考
    」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重提後,遠渡重洋,在中國社會各界產生了轟動效應,被廣泛推崇,各地的研討會此起彼伏,研究中心也紛紛掛牌成立,似乎成了醫學未來發展的代名詞。早在5年前,也就是就是2011年,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發布了一份有關精準醫學方面的報告:《邁向精確醫學——構建生物醫學研究的知識網絡和新的疾病分類法》,然而直到2015年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將這一醫學概念展示在公眾的面前,並計劃投入2.15億美元啟動精準醫學計劃(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