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學:徹底改變大腦和心理健康

2021-01-21 瑞士資訊swissinfo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但無論是生物學因素還是社會因素, 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都很複雜。 Copyright 2018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準醫學的進步給癌症患者帶來了福音,但是針對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相關診療方法卻剛剛起步。神經免疫學家Maria-Teresa Ferretti向我們解釋,投資精準醫學對改善人們的大腦健康至關重要。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說法,精準醫學是一種新型的疾病治療和預防方法,會將每個人在基因、環境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納入考量。這使得醫生和研究人員能夠更準確地預測,針對一種特定的疾病,哪種治療和預防策略會在哪些人群中起作用。而與之相對的「一刀切」式的診療方式,則是針對普通人制定疾病治療和預防策略,較少考慮個體差異。


Maria Teresa Ferretti

從患者角度來說,一年半前我發現自己患上了乳腺癌,這時精準醫學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了自己的優勢

從患者角度來說,一年半前我發現自己患上了乳腺癌,這時精準醫學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了自己的優勢。醫生對我的首次診斷用了整整一周,又用了兩周時間研究腫瘤的分子表徵,然後才由此做出了具體治療決定,之後總共花了六個月進行手術、放射療法和荷爾蒙療法。醫生根據一組遺傳標記通過算法進行預測,認為化療對我來說並非必要,這使得我免於遭受數月的痛苦。


對我這個患者而言,精準醫學在兩周之內就可以提供準確的診斷,為特定的腫瘤量身定製清晰的治療方案,並且避免了可能有害無益的非必要治療。


在醫療保健領域實現精準醫學的關鍵,被Antonella Santuccione Chadha博士一語道破,她是女性大腦計劃(WBP)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她說,「當我們以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作為出發點,用『特徵』一詞代替『差異』一詞,才能在大腦和心理健康方面實現精準醫學。」

女性大腦計劃國際論壇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跨越生命周期的精準醫學之門。網上論壇於9月19日至20日舉行。


女性大腦計劃的參與者主要是科學家,倡導和開展以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作為切入點的精準醫學研究,包括從基礎醫學到最新技術等各個領域。女性大腦計劃是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組織。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是女性大腦計劃的媒體合作夥伴。

我們應該幫助神經疾病患者從精準醫學中受益。這些患者目前需要經歷長達三年的診斷時間,並且經常接受無效且帶有諸多副作用的藥物治療。


現在我們知道,患者的異質性非常高,他們之間的差異是確定準確的診斷方式和最佳治療方法的關鍵。例如,兩位症狀相同的患者(比如痴呆),可能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潛在科學原因或者病理。


在正確的時間為正確的患者提供正確的治療,減少患者及家人遭受的痛苦,其價值不容小視。這種診療方式還可確保大幅降低公共和社會經濟成本,據估計,2020年僅痴呆症的社會成本就高達一萬億美元。


如果要在普通人群中廣泛使用精準醫學,那就必須優化和擴展其診療工具。經典的例子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液生物標誌(blood biomarker),這種指示潛在疾病的分子可以在血液中被檢測到。與當前的正子斷層照影(PET)和腦脊髓液分析(CSF)相比,這種技術允許對數千名患者進行大規模篩查。這將需要建立針對個人數據的安全存儲系統。最後,應將驗證過後的算法應用於更大的人群,成為神經科醫生的常用工具之一。


10至20年前,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接受了化療,這對一些人有效,對另一些人不但無效還帶來了可怕的副作用。醫生們經過多年的經驗,才明白同樣的症狀可能是由各種不同的病變引起的,這些病變具有特定的分子和遺傳組成,這些也會對治療中的特定反應產生影響。


精準醫學有望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需要發出倡議、發表論文,並將精準醫學引入醫療保健提供者的視野之中。這可以通過不同學科的交叉互融來實現(例如,從腫瘤學中學習經驗),這樣精準醫學方式才能更進一步,並被更多人採用。


這也是我們在女性大腦計劃中所做的部分工作,我們從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出發,提高了對患者異質性的認識,並加以研究。我們認為,醫學界已經越來越認識到,男女兩性在疾病表現上的差異,打開了精準醫學的大門。


這也是我們於9月19日至20日舉辦的2020年女性大腦和心理健康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n Women’s Brain and Mental Health 2020)的主題。我們與來自醫學、科研、政治領域的演講者以及患者代表一起,探討整個生命周期中大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性別差異。


我希望在未來十年,神經病學的發展可以達到當今腫瘤學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們設立了女性大腦計劃的一個目標:在瑞士創建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精準醫學研究所(Sex and Gender Precision Medicine Institute)。

Maria Teresa Ferretti


Maria Teresa是位神經免疫學家與科學倡導者,在阿茲海默症診療領域具有10多年國際經驗。在她的科研當中,她致力於辨認新的生物標誌,以增加認知衰退與阿茲海默症的個體水平預測。


2016年,Maria Teresa聯合創辦了女性大腦計劃(WBP)。她已在《自然》(Nature)等領先科學雜誌上共同撰寫了20多篇同行評審論文,她的論文經常被國內外媒體引述,並在科學類與決策類會議上介紹。她還是TED-x演講人,積極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科學交流。Maria Teresa還獲得過多個學術獎項與獎金,包括「突觸基金會」(Synapsis Foundation,隸屬於瑞士阿爾茲海默症協會)的科研專款。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觀點。

原文連結: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46049348

(推薦閱讀 請點擊下面左下角 閱讀原文)


瑞士精神疾病患者的職場困境:我有精神病,說還是不說?


(文中最下端的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抑鬱症採取心理治療能使大腦發生改變
    之前大量研究證實抑鬱症的產生和大腦中的一些腦神經遞質分泌紊亂有關,那麼心病還須心藥醫這句話還科學能站得住腳麼?動力學的心理治療對大腦功能的改善過去印度一家健康媒體雜誌曾報導稱,抑鬱症接受動力學的心理治療會令大腦發生改變,並且有一些實驗來做結論支撐。
  • 生物鐘,與心理健康...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心理更健康。近日一項研究表明,早起的人與更好的心理健康存在因果關係。該研究通過大規模基因組分析出晝夜節律的一些內部運作機制,為揭示生物鐘與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線索。
  • 重磅,功能醫學健康管理師免費考證啦!
    在慢性病、亞健康、抗衰老方面真正實現了循證幹預和精準管理。 高級班合格學員將同時被授予上海精準功能醫學學院《畢業證書》,同時贈送一年功能醫學醫生集團會員資格(標準會費500元/年);中級班合格學員將同時被授予上海精準功能醫學學院《結業證書》。
  • 抑鬱症引起的大腦功能損害,時間長了,還能徹底恢復嗎?
    從理論層面來講,長時間的抑鬱症導致的大腦功能性損害,是完全可以得到徹底恢復的,至於能否真正得到完全恢復,則患者真正投入康復訓練的程度有密切關係。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專注分享精神分裂症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經驗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 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原標題:推進精準醫學發展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代表委員訪談   本報記者 張佳星   科技日報:今年1月30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正式宣布美國啟動「精準醫學」研究計劃,什麼是精準醫學?美國啟動的精準醫學研究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 GOB精準大腦優化項目
    1) 定位精準、新穎     這是國內第一個以大腦優化為目標,建立在基因檢測基礎上的精準幹預項目。     慢病管理已經成了常用語,幾乎所有做大健康的都說自己在做慢病管理。     可是大腦卻是一個藍海,相關的檢測和專業服務都屬於空白。而基因檢測與營養醫學相結合的精準營養幹預更是無人提過。
  • 精準醫學,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經過多年努力,喬傑院長率領的團隊和其他團隊合作,已完成21例18種單基因疾病的胚胎植入前診斷,使做試管嬰兒的夫婦避免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目前9例成功妊娠,驗證診斷準確率100%,其中7例分娩健康新生兒。  「理論上,突變基因已知的幾千種單基因遺傳疾病,都可進行高精度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喬傑說。  「基因信息對臨床的改變可以說初露端倪,但要說徹底改變還比較遠。
  • ...健康問題的真正鑰匙:需「精準」理解歐巴馬的「精準醫學計劃」
    新聞一經發布,「精準醫學」立刻成為了媒體和百姓嘴邊的熱詞,受此影響國內亦有不少人士紛紛為美國總統的這一計劃點「贊」。有人用「醫學革命」來形容它,有人用「開創性」來抬高它,還有一個傳聞,受歐巴馬「精準醫學計劃」的影響,中國將在15年內投入600億元人民幣啟動並發展中國版的「精準醫學計劃」。對此,有人提出了質疑,美國版精準醫學計劃是否符合中國國情?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可能?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行動」:義診送溫暖,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活動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婦女兒童心理健康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綜合兒科分會、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九家單位共同主辦,北京胡亞美兒童醫學研究院承辦。
  •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改變損害健康行為
    2019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改變損害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這一考點,難度不大,只要考生掌握了相關知識點,總結歸類好就非常好記憶了。今天,就由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的小編為大家總結改變損害健康行為的相關知識點。
  • 最新研究稱抑鬱症患者自殺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
    川大華西醫院放射科、華西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龔啟勇、賈志雲博士和心理衛生中心教授況偉宏等專家,通過利用先進的影像醫學技術研究發現,大腦前額葉和邊緣系統等腦區的特徵性異常和神經通路受損可能與抑鬱症自殺行為有關。  專家研究自殺未遂者大腦  黃雲(化名)是成都人,兩年前與丈夫離婚後,黃雲始終沉浸在痛苦之中。
  •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考試資料:心理健康的標準
    2020山東醫療衛生考試醫學心理學考試資料:心理健康的標準 2020-05-28 11:02:03| 中公衛生人才網 2020年山東醫療衛生醫院招聘備考敲響了戰鼓,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為大家準備了2020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心理學資料,各位準備報考的小夥伴們趕快練習起來吧
  • 人工智慧設計的血清素傳感器可以幫助科學家研究睡眠和心理健康
    5-羥色胺是一種神經化學物質,在大腦控制我們的思想和感覺的方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許多抗抑鬱藥物被設計用來改變神經元間傳遞的血清素信號。主要在小鼠身上進行的臨床前實驗表明,該傳感器能夠檢測睡眠、恐懼和社會互動過程中大腦血清素水平的微妙、實時變化,並測試新型精神活性藥物的有效性。這項研究的部分資金來源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大腦研究」,該項目旨在推動創新的神經技術(Brain)計劃,旨在徹底改變我們對健康和疾病條件下大腦的理解。  這項研究由加州大學戴維斯醫學院首席研究員林田博士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領導。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舉辦衛生健康適宜技術管理研討會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舉辦衛生健康適宜技術管理研討會 2020-12-29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血管疾病與精準醫學》出版:精準醫學亟待在臨床廣泛應用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 歷經兩年多努力,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科管委會副主任宋雷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原副院長惠汝太教授主編,共80位專家參與編撰的《心血管疾病與精準醫學》一書,近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 HIM-胡亞美精準醫學,助你告別抽動,從新做校花-上海六一兒童醫院
    2013年國慶假期,父母帶著真真來到我院治療,我院資深專家史積善對真真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和檢查後,診斷真真患上疾病。根據真真的情況,經我院專家聯合多學科會診後,為其採用了國際先進的HIM-胡亞美兒童精準醫學指導中心。
  • 院士專家與鄉村醫生共話「精準醫學」
    此次活動是國內首次由院士專家針對基層鄉村醫生開展「精準醫學」的學術大會,為鄉村醫生創造了與院士專家面對面學術交流的機會,共同研究學習最新的醫療模式和方法,分享「精準醫學」在基層醫療中的發展和運用。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餘名鄉村醫生代表參加了培訓。  會上,院士專家用通俗的語言講解了當前最前沿的醫學發展。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壓力會促進腸道有害細菌的生長 像去甲腎上腺素這樣的應激激素可以通過增加有害的腸道細菌數量和減少有益細菌數量來徹底改變我們的腸道菌群。壓力使腎上腺釋放出應激激素去甲腎上腺素,它會使我們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去甲腎上腺素也會刺激有害細菌的生長。
  • 時佔祥:精準醫學能否成為醫藥產業的「風向標」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正在重新規劃「精準醫療」使之成為「全民健康研究」,推動了轉化醫學研究本質的升華,將監管法規、科研成果以及生物醫學大數據等精準地用於指導藥物研發,完善個性化治療,最終提高全民健康素養。這是一個風向標,即將對中國當下進行的醫改產生重要影響。
  • 西媒:肥胖改變大腦形態和結構 使肥胖者更難控制體重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導西媒稱,肥胖可能與大腦的形狀和結構的改變有關,脂肪的堆積及其對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可以證明這一點。此外,先前的一些研究也將肥胖與加速認知功能障礙和痴呆風險的增加聯繫在一切,這表明肥胖很可能引起大腦的變化。報導稱,為了更多地了解這些變化,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1.2萬名參與者的腦成像結果。生物樣本庫研究始於2006年,旨在研究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習慣等與人類重大疾病的關聯。大腦掃描使用複雜的磁共振技術,提供了大量腦灰質和白質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