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以原子方式分辨光束敏感材料的圖像!

2020-12-05 百家號

科學: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以原子方式分辨光束敏感材料的圖像!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工作人員設計了一種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採集光敏材料的原子分辨圖像的方法。他們在2018年1月18日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電子束敏感材料的高解析度成像是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最困難的應用之一。突出的挑戰是使用極低電子劑量獲取圖像,這是尋找晶體時固有的時間限制在樣品損壞之前的區域軸,精確的圖像對準和離焦值的準確確定,「餘漢教授解釋說。

KAUST設計的滿足這些要求的方法已經通過採集幾種金屬有機骨架(MOF)和其他類似光束敏感材料的原子解析度TEM圖像得到證實,「將這一過程簡化為近乎常規的過程,」李坤說過。

儘管高解析度TEM(HRTEM)是結構表徵的有力工具,但它不易應用於電子束敏感材料,如MOF,它需要超低電子劑量才能保持完整。最近推出的直接電子檢測相機為科學家提供了以超低劑量模式(每平方埃只有幾個電子)實現圖像的能力,但這種相機在電子束HRTEM成像中的潛力 - 敏感材料仍然受到抑制障礙的限制:產生區域軸,對齊圖像並確定準確的散焦值。

「我們KAUST的團隊首先開發了一種算法,使我們能夠在保持樣品完整的同時實現區域軸的一步對齊。不幸的是,由於處理光束敏感材料時的固有問題,HRTEM仍會產生模糊的圖像,主要是由於在曝光期間採樣漂移,「韓說。「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連續的短時間曝光。然而,這些曝光產生了非常嘈雜的幀。開發了一種幅度濾波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聲並準確對齊所有幀。」

此外,為了重建結構,該團隊設計了一個利用光束敏感材料的不穩定性來確定來自特意非晶化區域的絕對散焦值的過程。

這些工藝由KAUST開發並包含兩項臨時專利,不僅限於光束敏感材料。用於區域軸對準的方法對於納米尺寸晶體的對準也是特別相關的,並且用於圖像對準的方法通常適用於具有周期性特徵的噪聲圖像。

「這篇開創性的論文不僅大大拓寬了HRTEM的應用範圍,而且還為光束敏感材料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功能強大的工具,能夠比傳統的X射線衍射更加局部化地研究光束敏感材料的結構。技術允許,「李解釋說。「毫無疑問,這將有助於光敏材料研究人員設計具有增強性能的新結構。

相關焦點

  • 一文看懂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簡稱TEM),是一種把經加速和聚集的電子束透射到非常薄的樣品上,電子與樣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變方向,從而產生立體角散射。
  • 我國首臺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研製成功
    10月30日,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物理所李建奇課題組承擔的2012年中科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時間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 進行了現場驗收。項目技術測試專家組檢查了設備的現場運行情況,進行了技術測試。
  • 2019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5月16日,由天津理工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天津理工大學新能源材料與低碳技術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的「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在濱海之城天津順利召開。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和應用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
  • 看見一個個原子,讓人類窺見微觀世界的顯微技術
    納米科學是一項專注於通過在極小的尺度上操縱物質,來創造具有新功能的粒子和設備的領域。這種操縱有時甚至需要精細到對單個原子進行移動。因此,如果沒有能夠以原子級解析度對材料和設備進行成像的技術,那麼這一切都難以實現。傳統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受限於成像探針的波長,因此它們最多只能分辨幾百納米的特徵。
  • 我們通過顯微鏡看到的原子,是原子的原子核,還是包括電子在內的...
    我們通常在所謂的電子顯微鏡下看到「原子」,即解析度達到原子尺度電子顯微鏡的高解析度圖像。可以看到電子原子,」這是STM(在公眾更好地了解)和HRTEM(事實上,幾乎所有的TEM),但它是一個球面像差校正透射電鏡、乾等,一些重建技術如三維原子探針可以看到「在某種意義上的原子,在這裡暫不介紹。第一個概念的表達,所謂成像,需要用一定的對比度來反映物體的形態。
  • 中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程
    作者:謝書堪 (北京中科科儀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人眼的視力僅能分辨物體中0.1—0.2mm的細節。若藉助光學顯微鏡,則可看到細胞、細菌。若藉助電子顯微鏡,人能看到原子像、分子像!自從1925年L. deBroglie提出物質具有波動性的假說後,1926年Busch發表關於磁聚焦的論文,指出旋轉對稱磁場可以使電子束折射。
  • 電子顯微鏡原理
    導讀:電子顯微鏡是20世紀的重大科學技術發明,如同三極體的發明推動革命了半導體界一樣,電子顯微鏡也極大地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發明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的兩位科學家還獲得了諾貝爾獎。本文詳細介紹電子顯微鏡功能、結構和原理,感興趣的同學請多多關注。。。
  • 我國發展新型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運用於納米光電子器件研究
    研發新型納米光電子器件需要藉助於泵浦-探測技術。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超快電子衍射、超快X射線衍射是泵浦-探測技術三大手段。我國研究團隊研究了磁性合金材料中的超快退磁過程。發展了新一代場發射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並用於納米材料近場成像和電子結構動力學研究。
  • 我國研發首個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 可實現實空間原子分辨測量
    課題組近期已研製成功20毫米孔徑連續流液氦恆溫器 STM、國際首個水冷磁體(32毫米孔徑,27特斯拉)STM和首個乾式(無液氦)超導磁體STM,均獲得了高質量的原子分辨圖像。液氮恆溫器直接或間接控制一個或多個熱源和冷源來維持所要求的溫度的一種裝置。恆溫器要實現這種功能,就必須具有一個敏感元件和一個轉換器,敏感元件量度出溫度的變化,並對轉換器產生所需的作用。
  • 電子顯微神兵利器——各種型號的透射電子顯微鏡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是通過穿透樣品的電子束進行成像的放大設備。電子束穿過樣品以後,帶有樣品之中關於微結構及組成等方面的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方法和處理,便可得到所需要的顯微照片及多種圖譜。
  • 東京大學採用磁性材料研發電子顯微鏡 實現原子解析度成像
    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清的小於0.2um的細微結構,這些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或超微結構。要想看清這些結構,就必須選擇波長更短的光源,以提高顯微鏡的解析度。1932年Ruska發明了以電子束為光源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電子束的波長要比可見光和紫外光短得多,並且電子束的波長與發射電子束的電壓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說電壓越高波長越短。傳統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分辨力限制在0.2nm。
  •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主要有三種光闌:   ①光闌。作用:對樣品進行微區分析   透射電子顯微鏡應用   透射電鏡全稱透射電子顯微鏡,是用於觀察組織細胞超微結構的大型精密電子儀器。透射電鏡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材料學、考古學、生物學、組織學、病毒學、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研究領域中。
  • 科學:關於電子顯微鏡的一些事
    首先,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推向了極限。光學顯微鏡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雖然你仍然可以在全國各地的教室裡找到它們,但它們對光線的依賴已經成為一個問題。光在光學透鏡邊緣衍射或彎曲的趨勢限制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能力和解析度。因此,科學家開始研究新的方法來檢查它們周圍的微觀世界,並於1932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 透射電鏡下看到的原子像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透射電鏡得到的圖像應該是厚度襯度和衍射襯度的疊加。就衍射襯度來講是不是晶格對電子散射之後電子的在平面上的分布密度。為什麼能夠稱為原子像呢?
  • 上海締倫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現在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
  • FEI發布Spectra S/TEM 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新品
    ,創建更輕的材料以提高能效以及構建更快,更高容量的計算機處理器或存儲設備等挑戰至關重要。Spectra非常適合需要在原子水平上表徵各種材料的學術或工業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它允許他們製造輕質材料,如先進鋼,鋁合金或塑料,用於開發更安全或更省油的運輸。Spectra還支持新半導體結構和材料的研究,為未來的高性能電子器件提供必要的構建模塊。Spectra新的檢測功能,使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夠獲得以前難以獲得的原子級數據,以滿足更廣泛的應用需求。
  • 專題推薦|低壓透射電子顯微鏡LVEM在病毒學研究中的應用
    然而由於病毒通常尺寸較小,傳統的光學顯微鏡往往難以滿足其形態觀測的需求,這使得高解析度的透射電子顯微鏡成為了當前病毒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圖1),可以用來研究病毒的結構和成分。目前使用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進行病毒顆粒的檢測和識別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南科大谷猛副教授通過環境透射電鏡技術「看見」原子律動
    近年來,各種原位的成像技術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In Situ TEM Technology)。(a)整體TEM圖像,顯示了Pb超薄片和PtPbx納米顆粒的形態;(b-f)時間分辨原位HRTEM圖像,追蹤超薄Pb納米片在雙邊界處的生長過程。
  • 日本電子收購超快時間分辨電鏡商IDES:補強時間分辨TEM技術
    (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以下稱IDES)的所有股份,IDES是一家專門從事與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相關技術的創業型企業。收購後,IDES將成為日本電子全資子公司。背景與目的正如日本電子正在實施的新的中期業務計劃「三角計劃2022」中概述——公司將通過實施加速業務擴張的舉措來推動持續和可持續的增長。日本電子的旗艦產品TEM系統旨在觀察原子解析度的材料並檢查其靜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