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發首個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 可實現實空間原子分辨測量

2021-01-07 儀器網

超導磁體是低溫下用具有高轉變溫度和臨界磁場特別高的第二類超導體製成線圈的一種電磁體。它的主要特點是無導線電阻產生的電損耗,也沒有因鐵芯存在而產生的磁損耗,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超導磁體系統分為傳統的圓柱形超導磁體和開放式超導磁體兩種。

傳統型超導磁體根據場強的不同主要分為1.5T和3.0T兩個檔次,其中1.5T是主流磁體,3.0T磁體的使用最逐年遞增。開放式超導歐體主要有1.0T和1.2T這兩種場強。超導磁體系統也是由主磁場產生單元、勻場單元以及製冷單元等組成。其中主磁場產生單元由超導主線圈和超導磁屏蔽線圈組成,勻場單元由超導勻場線圈或無源勻場貼片等組成,製冷單元包括杜瓦,冷屏及冷頭等。

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陸輕鈾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製成功混合磁體極端條件下原子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混合磁體由一個內水冷磁體和大口徑的外超導磁體嵌套組成。對於突破當前超強磁場下只能開展輸運等宏觀平均效果測量之瓶頸,進入到廣闊的物性微觀起源探索領域,具有標誌性意義。課題組近期已研製成功20毫米孔徑連續流液氦恆溫器 STM、國際首個水冷磁體(32毫米孔徑,27特斯拉)STM和首個乾式(無液氦)超導磁體STM,均獲得了高質量的原子分辨圖像。

液氮恆溫器

直接或間接控制一個或多個熱源和冷源來維持所要求的溫度的一種裝置。恆溫器要實現這種功能,就必須具有一個敏感元件和一個轉換器,敏感元件量度出溫度的變化,並對轉換器產生所需的作用。轉換器把來自敏感元件的作用轉換成對改變溫度的裝置能進行適當控制的作用。

液氮是一種方便、經濟、高效的製冷劑,直接以液氮為冷源的恆溫器就是液氮恆溫器,其各種產品在低溫物理實驗、半導體、航空航天、食品、醫藥等眾多領域被廣泛的應用。使用液氮製冷劑,有效率高、降溫速度快、振動小、成本低等優點,有光學和非光學型,可用於真空、超高真空、磁場、顯微鏡、光譜學等研究,是研究材料物理特性的強有力的工具。超高真空、磁場、顯微鏡、光譜學等研究,是研究材料物理特性的強有力的工具。

掃描隧道顯微鏡

作為一種掃描探針顯微術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和定位單個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類原子力顯微鏡更加高的解析度。隧道針尖的結構是掃描隧道顯微技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尖的大小、形狀和化學同一性不僅影響著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的解析度和圖像的形狀,而且也影響著測定的電子態。掃描隧道顯微鏡是一個納米級的隨動系統,因此,電子學控制系統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掃描隧道顯微鏡要用計算機控制步進電機的驅動,使探針逼近樣品,進入隧道區,而後要不斷採集隧道電流,在恆電流模式中還要將隧道電流與設定值相比較,再通過反饋系統控制探針的進與退,從而保持隧道電流的穩定。所有這些功能,都是通過電子學控制系統來實現的。在掃描隧道顯微鏡的軟體控制系統中,計算機軟體所起的作用主要分為「在線掃描控制」和「離線數據分析」兩部分。

離線數據分析軟體

離線數據分析是指脫離掃描過程之後的針對保存下來的圖像數據的各種分析與處理工作。常用的圖像分析與處理功能有:平滑、濾波、傅立葉變換、圖像反轉、數據統計、三維生成等。

⑴平滑,平滑的主要作用是使圖像中的高低變化趨於平緩,消除數據點發生突變的情況。

⑵濾波,濾波的基本作用是可將一系列數據中過高的削低、過低的添平。因此,對於測量過程中由於針尖抖動或其它擾動給圖像帶來的很多毛刺,採用濾波的方式可以大大消除。

⑶傅立葉變換,快速傅立葉變換對於研究原子圖像的周期性時很有效。

⑷圖像反轉,將圖像進行黑白反轉,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

⑸數據統計,用統計學的方式對圖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⑹三維生成,根據掃描所得的表面型貌的二維圖像,生成直觀美麗的三維圖像。

大多數的軟體中還提供很多其它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數據處理手段,最終得到自己滿意的圖像。

新聞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相關焦點

  • 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研製成功
    原子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鏡體。 陸輕鈾(右)研究員與科研人員安裝課題組研製的新型掃描探針顯微鏡。
  • 全球首個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中國造」—新聞—科學網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陸輕鈾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製成功混合磁體極端條件下原子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為利用混合磁體搭配STM開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鋪平道路
  • 國際首個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中國造」
    中新社合肥6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1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獲悉,該中心陸輕鈾課題組近期在國際上首次研製成功混合磁體極端條件下原子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顯微鏡領域著名期刊Ultramicroscopy和著名儀器刊物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上。磁場是一種極端條件,對新物性的探索越強越好。磁場環境下,科研人員發現了許多重要的物理現象,包括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等。目前最強的穩態磁場是通過混合磁體獲得的。
  • 「科學島」團隊成功研製國際首個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6月16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陸輕鈾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製成功混合磁體極端條件下原子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為利用混合磁體搭配STM開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鋪平了道路,對於突破當前超強磁場下只能開展輸運等宏觀平均效果測量之瓶頸
  • 我國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近日,北京大學教授江穎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孟勝、翁羽翔以及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等合作,研製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實現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該工作於5月19日發表在物理領域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我國研發全球首例無液氦乾式超導磁體插杆式掃描隧道顯微鏡
    隧道針尖的結構是掃描隧道顯微技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尖的宏觀結構應使得針尖具有高的彎曲共振頻率,從而可以減少相位滯後,提高採集速度。如果針尖的尖端只有一個穩定的原子而不是有多重針尖,那麼隧道電流就會很穩定,而且能夠獲得原子級分辨的圖像。針尖的化學純度高,就不會涉及系列勢壘。
  • Science: 掃描探針顯微鏡控制器在二維磁性材料研究中的突破性應用...
    課題組運用自主研製的自旋極化掃描隧道顯微鏡測量技術,結合RHK公司先進的掃描探針顯微鏡控制器對自主研發實驗設備實現精準測量調控,團隊進一步在原子級分辨下獲取了樣品磁化方向的相對變化,從而實現了實驗突破,揭秘材料堆疊方式與磁耦合之間的直接關聯性。團隊以CrBr3雙層膜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和潛在突破口。
  • 我國學者研製出可觀測原子圖像的「防震」顯微鏡
    新華社合肥7月3日電(記者徐海濤)對物質進行原子級別的觀測,是很多前沿性科研的基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陸輕鈾研究員團隊使用新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研製出混合磁體極端條件下的原子解析度掃描隧道顯微鏡,可在強震動環境中獲取高質量的原子解析度圖像。
  • 八年磨一劍,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研製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實現了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該工作於5月19日發表在物理領域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利用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研究原子尺度上的電荷動力學
    許多微觀物理化學過程發生在皮秒和飛秒量級,傳統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能夠以原子級分辨觀察表面結構和電子態,但其時間解析度不足以解析皮秒和飛秒尺度的超快動力學過程。
  • 八年磨一劍 北大研製出國內較快掃描隧道顯微鏡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研製出國內較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實現了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致力於提高STM的時間解析度,八年磨一劍,掃描隧道顯微鏡是一種空間解析度可以達到原子量級的微觀探測工具。  然而,受電流放大器帶寬的局限,其時間分辨一般只能達到微秒量級(10-6s),而很多微觀動力學過程往往發生在皮秒(10-12 s)和飛秒(10-15 s)量級。
  • 掃描隧道顯微鏡
    它作為一種掃描探針顯微術工具,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和定位單個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類原子力顯微鏡更加高的解析度。此外,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低溫下(4K)可以利用探針尖端精確操縱原子,因此它在納米科技既是重要的測量工具又是加工工具。
  • 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走進北大科學家的量子科學世界
    編者按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研製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實現了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該工作於
  • 量子中心江穎等研製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並捕捉到極化子動力學行為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教授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孟勝研究員、翁羽翔研究員以及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王恩哥院士等合作,研製出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實現飛秒級時間分辨和原子級空間分辨,並捕捉到金屬氧化物表面單個極化子的非平衡動力學行為。
  • 【科技日報】我國穩態強磁場強度今年有望創世界紀錄
    比如,建成了國際上首個掃描隧道顯微鏡—磁力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合一的組合顯微鏡,該系統安裝在20萬高斯的超導磁體上,可對材料進行表徵研究。匡光力說,形象地講,這是將3種顯微鏡裝在針尖上。  團隊還建成了國際首創水冷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由於超導磁體提供的磁場強度不足,要想在超高磁場中探測表面電子態,就必須要用到水冷磁體混合磁體。
  • 東京大學採用磁性材料研發電子顯微鏡 實現原子解析度成像
    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清的小於0.2um的細微結構,這些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或超微結構。要想看清這些結構,就必須選擇波長更短的光源,以提高顯微鏡的解析度。1932年Ruska發明了以電子束為光源的透射電子顯微鏡,電子束的波長要比可見光和紫外光短得多,並且電子束的波長與發射電子束的電壓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說電壓越高波長越短。傳統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分辨力限制在0.2nm。
  • 一文看懂掃描隧道顯微鏡STM/AFM
    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縮寫為STM),亦稱為掃描穿隧式顯微鏡,是一種利用量子理論中的隧道效應探測物質表面結構的儀器。
  • 半導體顯微鏡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高端電子顯微鏡需求將會回暖
    首先,我國顯微鏡行業自主研發起步較晚,目前國內領先的顯微鏡企業發展歷程不到百年,德國的蔡司和徠卡顯微系統已經有百年歷史。其次,我國高端特殊的光學元器件核心技術缺乏。同時,我國半導體顯微鏡技術水平與日德仍有較大差距,高端產品高度依賴進口。
  • 我國穩態強磁場強度今年有望創世界紀錄
    我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由五臺水冷磁體、四臺超導磁體、一臺混合磁體和系列外圍實驗測量系統構成。「幾十年來,在強磁場下做出的原創成果非常多,其中有19項獲得了諾貝爾獎。強磁場條件,也被稱為諾貝爾獎的搖籃。」匡光力說。這一裝置中還有些獨一無二的精妙設計。
  • mini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研製
    mini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研製 儀器信息網 2016/03/09 11:44:32 點擊 21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