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光汙染後續:調整角度可降低汙染

2020-12-02 慧聰網

    【慧聰太陽能網】市民家中戴墨鏡防光汙染,雲南太陽能利用專家稱調整安裝角度可降低反光汙染。

    「太陽能集熱板安裝不好,會造成光汙染,設計時要結合周邊環境綜合考慮。」在昨日舉行的雲南省太陽能產業大會上,雲南師範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李明,就本報報導的市民家中遭太陽能集熱板反光汙染,平時在家中須戴墨鏡一事發表看法。他認為,防止和減少太陽能集熱板光汙染,並非難事。比如調整安裝角度,選用吸收光率較好的材料等都可以減輕光汙染,太陽能熱水器本身是環保產品,但安裝過程中也會產生汙染,這就要求企業設計和安裝時要結合周邊環境綜合予以考慮。

    作為雲南省資深太陽能利用技術方面的專家,李明還提出,昆明市出臺了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政策,率先在全國提出包括12層以上的建築也要統一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這對產業的推動力度很大,雲南太陽能技術,完全能夠解決超高層牆體安裝太陽能等技術問題。

    技術上完全可以

    解決太陽能板光汙染

    當記者提到昆明市民張女士家受對面樓頂安裝的太陽能集熱板反光汙染困擾,人在家中坐著都得整天戴著墨鏡一事時,李明介紹,太陽能集熱板確有反光汙染的問題。這就需要企業在設計安裝之初,對周邊環境有整體的考慮。可以通過調整安裝角度、選用吸收光率較好的材料來達到降低反光汙染的效果。李明也認為,關於受光汙染是否可以索賠並責令安裝方予以糾正的問題時,李明表示,這涉及到法律方面的問題,自己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僅從技術角度考慮,太陽能板的安裝是可以做到不對周邊造成光汙染或減輕汙染的,這需要在設計時就要予以考慮。

    新聞回顧:

    高樓裝了太陽能板光線反射害苦了對面住戶

    超高層建築

    太陽能一體化可「雲南造」

    說到設計之初就要考慮整幢建築的太陽能集熱系統時,李明談到了昆明市出臺的建築與太陽能一體化的政策。

    按照《昆明市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築一體化管理規定(草案)》,昆明市在全國還是首個提出把太陽能安到包括12樓以上所有樓層的城市。全國的通行標準為11層以下建築才要求統一安裝太陽能,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昆明市則提出不論樓層多少,只要有熱水需求,一律實行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統一設計和施工。

    對這一規定,持不同或懷疑意見者認為,12層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屋頂面積不夠供給整幢樓宇對太陽能需求,需要利用牆體來收集太陽能和熱能,但這一技術成熟嗎?另外,把太陽能裝在牆體上安全嗎?颳大風時會否落下,會否不美觀等等。

    李明介紹,就雲南現在的太陽能產業技術發展看,超高層建築太陽能一體化設計安裝並非難事,關鍵是要與建築同步設計,雖然牆體吸收太陽能,較屋頂安裝集熱板成本略高,但技術是非常成熟可靠的,可以在牆體預留支架,事先考慮好安全措施,昆明市現在在57醫院對面,就有一幢20多層的超高層建築,一次性設計安裝了太陽能熱水系統。

    太陽能產業

    高端和低端人才奇缺

    李明介紹,昆明市推廣太陽能的政策有力,但在對產業的扶持力度上,還可以借鑑江蘇等地的產業鏈扶持政策,在企業引進新技術、培育龍頭企業等方面進一步出臺更加有力和有針對性的政策。

    雲南師大太陽能研究所是「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檢測中心」和教育部「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在全國太陽能業界都享有盛名,形成了培養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的人才培養體系。這在全國太陽能利用行業也是唯一的。

    但李明所長認為,雲南、昆明發展太陽能支柱產業,無論是高端人才還是中低端人才都處於奇缺的狀態,應該不斷引進高端人才,同時師大太陽能研究所可以承擔高端人才的部分培養任務,但還應有中職、高職等學歷的培養體系相銜接。

責任編輯:臧波

相關焦點

  • 這會極大降低汙染基因組DNA有效擴增的可能性
    解決方案:可能有基因組DNA汙染。在添加或無反轉錄酶情況下進行兩步法RT-PCR。若有必要,用DNase I處理RNA樣本。必要情況下重新設計引物,這樣它們可與DNA序列的不同外顯子復性,這會極大降低汙染基因組DNA有效擴增的可能性。mRNA反轉錄產物cDNA的擴增:一步法RT-PCR在一步法RT-PCR中,所有涉及反轉錄和擴增過程的試劑及酶都放在同一試管中。
  • 把垃圾投向太陽,能解決地球環境汙染問題嗎?
    從理論上來說,把地球上的垃圾投向太陽,確實能夠使地球上的環境汙染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而且成本非常高。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環境汙染這個問題,還是需要每個人共同努力,比如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許多垃圾其實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 為什麼臭氧汙染在夏季高發?預防汙染需要做到這些
    《健康報》介紹,在近地面,臭氧會危害人體健康,對眼睛有強烈的局部刺激作用,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可強烈刺激鼻、咽、喉、氣管等呼吸器官,造成肺功能改變,引起哮喘加重,導致上呼吸道疾病惡化。那麼,為什麼夏季會成為臭氧汙染的高發期呢?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發電廠、燃煤鍋爐和水泥爐窯等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來自機動車、石化工業排放和有機溶劑的揮發等。北京市環境科學院大氣汙染防治研究所副所長黃玉虎說,揮發性有機物可與氮氧化物,在紫外光照射的條件下,發生一系列光化學鏈式反應,提高大氣的氧化性,引起地表臭氧濃度的增加,又加速二次細顆粒物的生成。
  • PLoS Med :空氣汙染會使兒童認知發育功能降低
    2015年3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發表在本周的PLOS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報導稱,在巴塞隆納,7-10歲在校兒童恐會因暴露在由於交通因素引起的空氣高度汙染中而導致認知能力降低。
  • 李克強治理大氣汙染 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環保部表示,完成情況較好的任務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清潔生產、燃煤小鍋爐整治、煤炭總量控制、油品達標供應、黃標車淘汰等,平均得分率在80%以上。  完成情況一般的任務包括建築節能與供熱計量、大氣汙染防治資金投入等方面,以及煤炭洗選加工、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建設、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等任務,平均得分率在50%~80%之間。
  • 化學品汙染→替代→再汙染,環境友好型替代品研發何日可期?
    「化學品汙染→替代→再汙染」成為當前環境化學領域巨大的挑戰。何種化學結構既能實現確定的產品性能,又能做到環境劑量長期暴露和使用條件下低的健康風險,是環境化學亟待解答的關鍵科學問題。在這樣的挑戰下,化學品綠色開發的概念應運而生。
  • 人造衛星「汙染」星空? 天文學界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除遮擋的效應外,如果衛星運行到達特定的軌道和角度,可能正好將陽光反射向地面,這時地面會很容易觀測到。」  據科學家們分析,目前星鏈衛星被大量觀察到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衛星還沒有建立穩定姿態、太陽翼沒有完成對太陽定向,較大面積的太陽翼產生的反射效應比較明顯;二是衛星尚在部署階段,沒有完全在太空「鋪開」而處於「扎堆」狀態,容易被觀測到,後續隨著衛星逐漸建立穩定姿態、衛星星座部署的推進,被觀測到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 7月上半旬太陽輻射強烈 藍天雖好臭氧汙染「上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攝影 張琮 太陽當空照,知了對你叫,藍天白雲雖然好,臭氧汙染正當道。進入七月,「高溫」將成為高頻詞,而臭氧汙染,也將和每天的氣溫成正比,中午前後濃度變高,達到一定程度會影響到人體的呼吸系統、免疫系統。大家在中午前後做好防護,減少戶外活動和窗戶通風時間。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關鍵詞: 重金屬;汙染土壤;二次汙染;防治重金屬汙染能引起土壤組成與結構變化,濃度 過高時,會抑制植物生長,進入食物鏈後,將危害動 物與人體健康。國內外的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主要有: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 修復等[1-2]。
  • 地球上燃燒會汙染環境,太陽一直在燃燒,對整個太陽系有汙染嗎?
    地球上化學燃料燃燒會導致汙染,太陽也是因為有物質在燃燒而產生溫度,為什麼沒有造成太陽系汙染呢?因此所謂汙染的標準也是針對人類來說的。 太陽不是普通的燃燒,而是核聚變。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半徑約70萬千米,這個火球的主要成分為氫和氦,還有不到2%的其他各種元素。
  • 把地球垃圾投向太陽,能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嗎?
    於是人們就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合適地球垃圾存放的垃圾場,如果把地球垃圾投向太陽,能解決環境汙染的問題嗎?電腦模擬了一個可怕的現象。一般來說,目前主流的人類垃圾處理方法主要分為三種,焚燒,填埋以及轉移!焚燒是最簡單的方式,一股腦兒全部運送到垃圾場,把一些不可回收不可降解的垃圾進行焚燒就可以了,不過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硫化物對於大氣的汙染是特別嚴重的。
  • 雷射蝕刻鋁合金板和利用太陽能來進行淨化金屬汙染的水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想要在資源匱乏的地區提供清潔的飲用水,尤其是作戰,乾旱和有汙染的區域,顯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過美國陸軍作戰能力司令部和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已經提出了一套新穎的解決方案。採用飛秒雷射在通常的鋁合金表面進行發黑處理,通過太陽能來實現高效淨水。鑑於太陽能本身就可以消滅水生病原體,且能夠為低成本的淨水器供電,這套方案成本低,效率高。
  • 淺論工業廢水的汙染現狀及防治措施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在逐漸減少,但是卻依然存在比較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還需要從技術角度出發,提高此方面重視,做好防治措施研究,爭取從根本上改善廢水汙染問題。水汙染不僅汙染了生態環境,還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嚴重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形勢,不利於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也給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 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 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亟須調整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我國海洋汙染形勢嚴峻,一些地方陸源汙染超標排放仍突出。由於入海汙染物排放標準低於陸地汙染物排放標準,不少沿海地區「排海工程」浩大。新一輪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時隔20年後再度拉開大幕,部分流域水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試點也將開啟。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此過程中,須儘快調整海洋汙水排放標準,才能讓海洋治汙取得更大實效。
  • 未來大氣汙染怎麼治?院士:可分區域、分階段達標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近期,多位大氣汙染治理專家在多個場合闡述我國下一步大氣汙染治理重點。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可分區域、分階段,實現空氣品質達標。
  • 丁一匯院士:氣溶膠汙染空氣又抵消溫室效應
    他說,大氣氣溶膠對城市的影響包括許多方面,首先是汙染空氣,危害人群的健康;其次是降低城市的能見度,並使霾日的頻率明顯增加。他告訴記者,我國許多城市近二三十年霾日數不斷增加,能見度則明顯降低,目前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霾日都超過100天,其中大城市區域超過150天,有些地區如遼寧中部,霾日長期超過300天。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核心閱讀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汙染。近年來,隨著空氣品質標準的修訂,臭氧汙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臭氧汙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 廈門淘汰64條汙染嚴重手動電鍍生產線 降低重金屬汙染
    2012年9月廈門市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出臺了《廈門市電鍍行業汙染綜合整治方案》(下文簡稱《方案》)下發給各個區政府,全面啟動了廈門市電鍍行業汙染綜合整治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在15個月的整治時間,全市淘汰關停了10家汙染嚴重的電鍍企業,淘汰20條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含氰電鍍生產線。
  • 北京環保局:使汙染降低一個等級
    據《京華時報》12月11日報導,昨天(10日),北京市環保局公布了此次空氣重汙染預警措施初步效果評估。在此次汙染過程中,北京首次啟動了重汙染紅色預警。評估顯示,重汙染預警減排措施將日平均汙染水平降低了一個等級,由6級嚴重汙染壓低至5級重度汙染水平。
  • 「降碳」已成大氣汙染治理「牛鼻子」
    為持續改善空氣品質,產業、能源、交通及用地結構調整是必須觸碰的難點,而它們的結構調整恰恰又與『減碳』緊密關聯。碳減排目標及碳中和願景,為進一步實施大氣汙染防治提供了現實可行性,藍天與低碳的目標應協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