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條這種手動電鍍生產線在專項整治行動中被淘汰。
2012年9月廈門市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出臺了《廈門市電鍍行業汙染綜合整治方案》(下文簡稱《方案》)下發給各個區政府,全面啟動了廈門市電鍍行業汙染綜合整治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在15個月的整治時間,全市淘汰關停了10家汙染嚴重的電鍍企業,淘汰20條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含氰電鍍生產線。此外,全面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共淘汰64條手動電鍍生產線,取締非法電鍍生產企業或生產線。
重金屬汙染物排放
電鍍企業佔了85%以上
「不可否認,電鍍企業在我市經濟發展中做了不小的貢獻。」集美區副區長王良睦如是說。
據統計,我市電鍍企業涉及的行業種類多,包括金屬衛浴產品製造、光學儀器、眼鏡製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等。開展電鍍行業汙染綜合整治前,全市共有電鍍企業97家,其中思明區2家,湖裡區3家,海滄區8家,集美區63家,同安區16家,翔安區5家。
然而,電鍍企業同時是重金屬汙染的「高產戶」。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在全市涉及重金屬汙染排放的101家企業中,電鍍企業家數約佔全市96%,重點重金屬汙染物排放量約佔全市85%以上。2007年我市廢水中汞、鎘、鉻、鉛、類金屬砷等五種金屬排放量中,集美區佔全市76%。集美區由於重金屬汙染物排放量大,被國家《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列為國家重金屬汙染防治重點防控區域。
電鍍行業帶來的重金屬汙染引起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綜合整治工作被列入「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戰略規劃內容之生態優美行動計劃十個重點項目之一,率先啟動。
採用自動化操作
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落滿塵埃、支離破碎的鍍槽,鏽跡斑斑、堆積如山的鏡框、空無一人、冷冷清清的廠房。很難想像,就在一年前,集美某公司一條為眼鏡配件而設的電鍍生產線巔峰期最多40名工人同時操作,年產量可達400萬份眼鏡框架。在整治下,像這樣的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汙染嚴重的企業不達標的手動生產線被淘汰。
在淘汰的64條手動生產線中,其中的52條由於企業積極配合,進行提升改造,轉換成為全自動電鍍生產線。去年,裕興螺絲(廈門)工業有限公司投入兩百萬元將一條落後的生產線改為全自動,這樣一來,減少了1/3的工人。此外,自動化的操作將重金屬對人體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且在操作中極大減少電鍍槽中的液體溢出。地板的夾層同時增加了一層PP板,降低重金屬滲透對土壤造成危害。記者看到,在電鍍槽的兩旁還加設了汙水收集管,將重金屬液體分類統一收集到汙水處理設施中。「這個沒什麼好講的,肯定要全力配合。」裕興副總經理周達明說,這次整治行動旨在提升市民長遠居住生態環境,企業有義務盡責。
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為從源頭控制汙染源的產生,自主研發環保鈍化工藝替代六價鉻鈍化技術,全面替代了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鉻,使鉻汙染物排放量降為0。整治提升後,企業組織科研力量,根據生產線布局,自製了8套廢氣塔同時對各條生產線進行抽風,生產環境明顯改善。宏發電聲先後新建了自動鍍鎳生產線、電鍍廢水中水回用系統等提高治汙水平,投入資金共計1600餘萬元,在我市電鍍行業整治提升工作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集美投2億整治
同安翔安通過驗收
作為重金屬企業數最多的集美區,王良睦介紹,該區成立了多部門參加的電鍍行業汙染綜合防治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在集美區現有的63家電鍍企業中,有8家在本次整治中關閉,4家停產。全區已經完成了列入整改範圍的51家涉電鍍企業中的46家驗收工作。全區除了部分因生產工藝要求無法改造的生產線外,已經全面淘汰手工生產線,全部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評估,清潔生產審核率100%,所有電鍍企業設置地下水觀測井,並開展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
集美區在這次整治中,投入了將近2億元。數據顯示,其他各區情況是:思明區約1540萬元,海滄區約2599萬元,湖裡區約973萬元,同安區約7440萬元,翔安區約481.65萬元。此外,市環保專項資金將專項整治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對於整治工作做得好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截至目前,我市下撥市環保專項資金1402.36萬元用於支持32個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的建設,下撥中央重金屬汙染專項資金871.4萬元用於支持7個重金屬汙染防治項目的建設。
同安區、翔安區已經率先通過了市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組的驗收,經過一年半的整治,兩個區淘汰落後電鍍生產線7條,關停1家電鍍企業,通過整合提升,90%以上為全自動生產線。目前,兩個區的重金屬汙染物排放量比2011年減少20%以上。
經過市區兩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目前專項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電鍍行業產業結構的區域布局得到明顯優化,工藝裝備、汙染防治和清潔生產水平得到提升,重金屬汙染物排放總量比2011年明顯下降,據不完全統計,我市重點重金屬汙染物產生量約佔全省65%,而排放量不到全省8%。
整治目標
廢水廢氣達標排放
重金屬汙染物減排20%
《方案》出臺前,市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市環保局、市經發局等分批次前往浙江省寧波市、嘉興市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借鑑全國先進城市的管理經驗,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市實際的電鍍行業汙染防治綜合整治方案,對我市重金屬汙染物排放企業進行全面整改,以扭轉我市電鍍企業自動化程度低、汙水分類分質處理不到位、環境管理水平不高的局面。
《方案》提出明確的整治目標:全市電鍍企業有效實施分類分質處理,廢水、廢氣實現穩定的達標排放,各區重金屬汙染物排放總量比2011年減少20%;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規範有效,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得到明顯優化,工藝裝備、汙染防治和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升,關停符合條件或治理無望的電鍍生產企業或電鍍生產線,全面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和設備,取締非法電鍍生產企業或生產線。整個專項整治行動,由廈門市環委會辦公室牽頭,市經發局、市環保局聯手推動,市、區各相關單位積極聯動,形成了市區齊抓共管、部門聯防聯控的局面。
連結
重金屬汙染很難分解
重金屬具有富集性,很難在環境中降解,融入土壤、大氣、水中會對人體產生極大危害。
據介紹,在109種化學元素中,83種是重金屬,密度在5以上的金屬統稱為重金屬。重金屬汙染主要指的是汞、鉻、鉛等生物毒性顯著的重金屬。像曾經震驚世界的「水俁病」「痛痛病」等都是重金屬汙染導致。重金屬汙染與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汙染不同,不少有機化合物可以通過自然界本身的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淨化,使有害性降低。而重金屬很難被分解,這些金屬進入大氣、水、土壤中後會引起嚴重汙染。如廢水排出的重金屬即使濃度小,也可以在藻類和底泥中積累,被魚和貝殼等吸附,產生食物鏈濃縮,從而造成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