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第32篇原創文章,沒想到一年來寫了這麼多。
今天回歸一下簡單的內容,說說太陽系曾經的第九大行星的故事。
一、改變世界的蘿莉
關於冥王星的探索,始於1906年,當時羅威爾天文臺的創辦者羅威爾開始搜索第九大行星,命名為X行星,直到1930年首次發現冥王星。眾所周知,天體的命名大多基於羅馬神話,比如因為水星公轉最快,就用神話中的墨丘利(mecury)命名,從此水星在人們心中具有了墨丘利所代表的商貿、溝通、機智等特性,水星的佔星意義也就由此而來,所以一年裡的三次水逆也就阻礙了這些方面。同理,金星命名來自美神維納斯(venus),火星命名來自戰神馬爾斯(Mars),即「發現天體-神話命名-人類相信天體神話-天體影響人類-佔星含義確定」這樣一個過程。以後會單獨寫篇神話與天文的專題,現在回到冥王星。
冥王星的命名也是如此,當冥王星被發現後,原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館員梅丹的孫女威妮夏·伯尼,年僅十歲的小蘿莉,根據羅馬神話,希望用冥界之神「PLUTO」來命名這顆星。她爺爺就將這個名字交給了天文學教授赫伯特·霍爾·特納,特納將此電報給了美國同行,最後由羅威爾天文臺通過投票,正式確定了冥王星。據說當時是全票通過,他們心可真大。
為什麼說心大,懂佔星的都知道,冥王星的影響力特別大。水星金星火星是內行星,影響個人,木星土星是外行星,影響同輩人,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那會還是行星)是更遠的外行星,影響一個時代。而冥王星作為當時軌道最遠的行星,平均每20年才換一個星座,帶來的都是對一代人的影響。
冥界之神,主管生死,如弗洛伊德所說,生氣是兩個面:生本能,即為了維持個體生存、保證在其種族中發揮力量而需要被滿足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吃飯,求偶,幫助他人、發明創造等等。死本能,向外投射,表現為對人和物的破壞、攻擊,比如爭吵、打架等;向內投射,表現為自我批評、譴責、抑鬱症,甚至自殘自殺。冥王星,顧名思義,帶來破壞與重生,它經過哪個星座,就是哪個星座主管領域的破壞與重生。
諷刺地是,冥王星剛命名沒多久,1930年代它就換座來到獅子座,要破壞重塑「領導力」,然後就眾做周知的二戰了,世界政局改變。2008年到2024年,冥王星經過摩羯座,大概率破壞重塑的是由摩羯座掌管的企業經營模式和政府,所以各國紛紛修改了法律。這是個冷冰冰的二十年(因為摩羯座是土象星座),尤其是2019年開始土星和冥王星進入一條直線(土冥合相),確實可以代表漫長而痛苦的死亡,2020年尤其是冥王星逆行開始後,請再看看「死本能」那些內容,是不是覺得今年這類事件尤其多,這就是土星(掌管壓抑)和冥王星疊加的效果。
一個蘿莉改變世界,名字很重要,我們需要樂觀的更行星名,真的。插句題外話,說到土冥合相,自2019年2月它倆「相愛」,直到明年1月才分開,所以今年冬天新冠捲土重來很容易,但是也沒那麼嚴重了(我前面的文章裡有兩個觀點,一是這波對於天朝五月底六月就結束了其實,二是冬天還來),要怪就怪這次合相的時間太長,應驗了那句「漫長而痛苦的死亡」。
二、晴天霹靂,鬩神星問世
冥王星作為第九大行星活得很安穩,直到2005年人類發現了鬩(xi 四聲)神星,其質量比冥王星多出27%,後來第二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定義了行星,並將冥王星降格成矮行星,目前冥王星和鬩神星是已知的兩顆最大的矮行星,其餘還有鳥神星、妊神星等。可以發現,矮行星的命名都是神星,曾一度有人建議把冥王星改名為「冥神星」,對於昔日的冥界之主而言,有點可憐耶。有趣的是,降格這事曾遭受全球冥王星粉絲抵制,鬩神星的發現者布朗教授還寫書諷刺,《我是怎樣殺死了冥王星以及為何它是活該被宰》。
話說,鬩神星的學名Eris,是希臘神話中糾紛與不和的女神,中文名來自《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來自水木社區一位網友的提名。鬩神星自發現之刻起,直到現在,都剛好在初始的白羊座。我認為這是佔星學的新開始,至此,鬩神星對於個人而言的佔星意義已經明確,基本上一個人白羊座在第幾宮其出生星盤鬩神星就在第幾宮,也就是容易糾紛不和的地方。
但其時代意義,需要鬩神星完成公轉一圈後,才會完備,不過那也是500多年後的事情了(鬩神星公轉周期557.15年)。
所以,為啥老是起一些不那麼美好的名字呢,和人類多大仇?!
三、未來展望
最後來展望未來吧,人類經歷了冥王星獅子座的戰爭,也正在體味冥王星摩羯座的苦澀,勢必也在2024年走向冥王星水瓶座的高科技發展時代。一切都是在為下個時代而準備,那麼到冥王星到白羊座的時候會不會有戰爭呢,我覺得就看是人類對冥界之主的敬畏更重,還是人類對矮行星的理性認知更重了。至少從現在來看,我們這代人願意相信冥王星是第九大行星的人更多,偏向矮行星的人少,冥王星力量還很足,但我們的孩子則會不同。
或許定義矮行星這件事,將成為人類史上最成功的逆天改命之舉,只要活著,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