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體積差點晉升太陽系第十大行星,最後卻不了了之,鬩神星怎麼了

2021-02-08 樹上長的宇宙果

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雖然後來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稱號,但至少曾經的「威嚴」依然存在,畢竟九大行星是經過大眾認可的。但在更早以前,太陽系差點變成「十大行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通過數據可以得知,冥王星的直徑約2370公裡,在未測得這個數據之前,人們認為冥王星是的體積更大的,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讓冥王星暫時地成為了行星之一。與此同時,科學家還發現了另一個星球,它幾乎與冥王星的體積相當,現在計算出的結果顯示這顆星球直徑是2326公裡,所以它也差點成為太陽系的其中一顆行星。由於種種原因,當時的人們只認可了冥王星的地位,這顆差點上位的「第十顆行星」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人們稱它為鬩神星。

鬩神星的運行軌道與冥王星運行軌道類似,都是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道離散天體。這樣偏的軌道也表明了它距離太陽十分遙遠,身在冥王星憑藉肉眼就可以看到太陽,而處在鬩神星時就必須藉助望遠鏡才能觀察到太陽這顆「暗淡」的恆星。

不可否認,鬩神星是特殊的,因為在其熱力圖中發現了揮發的甲烷。如果這一現象真的被證實,這就說明它的表面存在著稀薄的大氣,也可以假設它的內部含有水元素。但甲烷並不能算作完整的大氣,我們都知道甲烷的揮發性很強,再加上暴露在宇宙中,這種揮發性顯得尤為劇烈。可即使是在這個前提之下仍然發現了長久存在的甲烷,科學家猜測這顆矮行星的內部有著相比於其它行星的不同之處。

鬩神星的內部溫度可能不高,所以無法與其它物質燃燒的更加充分,這些揮發的甲烷就是行星內部燃燒不充分最好的體現;亦或是這顆鬩神星的內部就是充滿甲烷,以至於容量太多都釋放了出來。但不管這兩種猜想哪種正確,這些甲烷都可以長久地保存下去。因為鬩神星的表面溫度很低,甲烷一經釋放就會被凍結成冰,直到鬩神星自轉到向陽面才會升華成氣體。

就在科學家認為鬩神星只有甲烷時,他們又發現當這顆星球距離太陽最近的情況下,氮含量也會隨之增加。但這一現象是否與其公轉有關呢?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與其公轉關係不大,因為鬩神星距離太陽過於遙遠,甚至比冥王星還要遠3倍,它能否從太陽吸收能量都是個未知數,這樣的變化又怎麼可能與之有關呢。這一現象的出現也讓眾多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但直到現在還不清楚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其實對於鬩神星來說,它並不清楚自己的特殊性早已讓遠在地球的人類絞盡腦汁。如果不是這樣遙遠的距離,可能科學家都要親自登上去一窺究竟了。

相關焦點

  • 你了解,差點成為太陽系第10大行星的「鬩神星」嗎?
    鬩神星可以定位為太陽系中第二大矮行星。它直徑2326公裡,其尺寸與冥王星相似。鬩神星最遠點距離太陽80億英裡。鬩神星目前距離太陽很遠,其表面溫度在-200攝氏度。從現在起幾百年後,隨著距離太陽越來越近,原本凍得邦邦硬的表面將會升華。它的表面類似冥王星,是由氮氣和甲烷冰組成的冰凍景觀。
  •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新朋友點 ☝ 藍字 加關注      老朋友點 ↗ 右上角 分享冥王星是人類在1930年發現的,自從發現以來一直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 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行星,差點成為第十大行星!
    就在十二年前,我們還認為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不過在2006年的布拉格天文會議上,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就少了一員,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但很少有人知道,太陽系中差一點點就變成了十大行星,這就是2003年發現的一顆星體"鬩神星"。
  • 太陽系最遙遠的鬩神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鬩(xì)神星的信息檔案表>太陽系中已知最冷、最遙遠的天體正隱約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鬩神星是在2005年才被發現的。它的軌道穿過柯伊伯帶,延展到距離太陽百億千米之外的地方。鬩神星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560年!它比冥王星大,有一顆被稱為迪絲諾米亞的衛星。鬩神星的發現者是麥克·布朗,他驚訝於竟然能在太陽系如此遙遠的地方發現它。但當它被當作一顆新行星時,有些天文學家就不願意了。
  • 尋找太陽系最遙遠的星球,鬩神星到底是不是行星?
    在2005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星球——鬩神星。
  • 冥王星與鬩神星
    今天回歸一下簡單的內容,說說太陽系曾經的第九大行星的故事。一、改變世界的蘿莉        關於冥王星的探索,始於1906年,當時羅威爾天文臺的創辦者羅威爾開始搜索第九大行星,命名為X行星,直到1930年首次發現冥王星。
  • 太陽系第十顆行星:鬩神星 Eris
    Steven Forrest為此寫了生動的推薦: 已知第二大的屬於柯伊伯帶及海王星外天體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比冥王星重約27%, 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由麥可·E·布朗、查德·特魯希略和戴維·拉比諾維茨利用2003年10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如今百度冥王星,得到的百科詞條是這樣的: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9,質量排名第10。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的原因,恰恰是因為第十顆大行星齊娜被發現。冥王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所以被當為大行星。而柯伊伯帶還有很多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體,如後來發現的鬩神星甚至比冥王星還要大。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終於被證實,此消息轟動了整個人類世界,冥王星也逐漸進入人類的視野。由於當時的觀測手段十分有限,科學家對冥王星體積進行了錯誤的預估,科學家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直徑比地球還大的天體,科學家們也認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樣,太陽系被一直認可的八大行星變成了九大行星。
  • 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降為矮行星,這種改變是否合理呢?你怎麼看?
    直到1992年天文學家才發現在遙遠的柯伊伯帶還存在和冥王星體積相近的巨大天體,總體上柯伊伯帶天體的發現還不足以對冥王星重新歸類但在2005年 科學家發現了鬩神星,冥王星的命運很快就被決定了,鬩神星是這次我們在太陽系分散的盤狀區域發現的眾多「外海王星天體」之一,但最重要的是它很大。
  • 行星?矮行星?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了解一下
    而作為行星,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標準:它們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的其他物體。由於矮行星經常與小行星、彗星、星際碎片甚至其他矮行星共用軌道,這第三點標準更容易分辨出行星和矮行星之間的區別。目前在太陽系中有五個官方認可的矮行星: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以及鳥神星。
  • 為何冥王星會被從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裡除名?
    ,預測海王星軌道外側,應該還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當時的天文學界將這顆潛在的第九大行星稱為X行星。1978年,通過對冥王星衛星卡戎的體積質量進行觀測,天文學家反推出了冥王星的質量,只相當於月球的五分之一,21世紀的今天,冥王星的質量更是被精確成了月球的六分之一,體積則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2005年,天文學家在柯伊伯帶內發現了新天體鬩神星,質量為冥王星的1.27倍,但體積比冥王星略小。
  • 「讀史」2005年1月5日,鬩神星的發現,徹底改變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2005年1月5日,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一顆矮行星——鬩神星。01矮行星什麼是矮行星?按照這個標準,冥王星和鬩神星所在軌道附近還有其他天體,都不能算作行星。對於這一類星體,天文學界定義了一個新類別「矮行星」。
  • 它比鳥神星暗1300倍,比冥王星暗10000倍,就藏在太陽系的邊緣
    如果要問太陽系最暗的行星是什麼?很多可能要回答是冥王星,在以前柯伊伯帶沒有被發現的時候,我們確實可以這樣認為,但是在柯伊伯帶被發現後,這個說法就要改變了,畢竟柯伊伯帶上有太多的行星了。時間回溯到2005年,那一年註定是天文界的一個重要年份,科學家在那一年同時發現了鬩神星和鳥神星,正是這兩顆行星讓冥王星變成了矮行星,尤其是鬩神星,它的體積實際上比冥王星還要大,鬩神星都算矮行星,冥王星算大行星肯定有點說不過去。
  • 冥王星天蠍座守護星,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一員,又為何被踢出局?
    ——袁元今天咱們來說一說曾經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也叫閻王星、冥神星。冥王星是天蠍座的守護星,主宰人的爆發力與洞察力,對事物有抽絲剝繭的能力,負面影響是嫉惡如仇,陰險。冥王星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鬩[xì]神星是太陽系內已知質量第一大的矮行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冥王星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
  • 為什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行星定義是怎樣的?矮行星又是什麼
    你也許聽說了冥王星被排除在八大行星之外。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Tombaugh)於1930年發現了冥王星。於是在1930年到2006年間,冥王星輕輕鬆鬆成為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這一切的轉變發生在2006年。
  • 太陽系行星群圖
    ,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18.37~20.08天文單位),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 冥王星究竟是不是一顆行星呢?科學家安慰冥王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冥王星被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是在後來的2006年,天文學家把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名單中劃掉了。冥王星被劃為了矮行星。因此冥王星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了。其次,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能夠克服固體引力使自己形狀保持一個球體最後,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按照行星的最新規定,冥王星就失去了太陽系行星的資格。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九大行星」再迎新成員?事實證明它只是一顆矮行星
    鬩神星(Eris)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矮行星,也是繞日軌道中的第九大天體,有時會被指稱為「第十大行星」。鬩神星的發現打破了太陽系中傳統的「九大行星」,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天文學範疇。2003年在帕洛瑪天文臺的一次外太陽系觀測中,由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教授Mike Brown領導的小組首次觀測到鬩神星。2005年1月,這個研究小組對所獲取的照片進行了細緻的考察,最終證實了鬩神星的存在。如何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