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體積差點晉升太陽系第十大行星,最後卻不了了之,鬩神星怎麼了
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雖然後來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稱號,但至少曾經的「威嚴」依然存在,畢竟九大行星是經過大眾認可的。但在更早以前,太陽系差點變成「十大行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通過數據可以得知,冥王星的直徑約2370公裡,在未測得這個數據之前,人們認為冥王星是的體積更大的,也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讓冥王星暫時地成為了行星之一。與此同時,科學家還發現了另一個星球,它幾乎與冥王星的體積相當,現在計算出的結果顯示這顆星球直徑是2326公裡,所以它也差點成為太陽系的其中一顆行星。
-
太陽系最遙遠的鬩神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太陽系中已知最冷、最遙遠的天體正隱約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鬩神星是在2005年才被發現的。它的軌道穿過柯伊伯帶,延展到距離太陽百億千米之外的地方。鬩神星繞太陽運轉一周需要560年!它比冥王星大,有一顆被稱為迪絲諾米亞的衛星。鬩神星的發現者是麥克·布朗,他驚訝於竟然能在太陽系如此遙遠的地方發現它。但當它被當作一顆新行星時,有些天文學家就不願意了。
-
讓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罪魁禍首——鬩神星
新朋友點 ☝ 藍字 加關注 老朋友點 ↗ 右上角 分享冥王星是人類在1930年發現的,自從發現以來一直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
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行星,差點成為第十大行星!
不過在2006年的布拉格天文會議上,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就少了一員,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但很少有人知道,太陽系中差一點點就變成了十大行星,這就是2003年發現的一顆星體"鬩神星"。
-
冥王星與鬩神星
今天回歸一下簡單的內容,說說太陽系曾經的第九大行星的故事。一、改變世界的蘿莉 關於冥王星的探索,始於1906年,當時羅威爾天文臺的創辦者羅威爾開始搜索第九大行星,命名為X行星,直到1930年首次發現冥王星。
-
太陽系第十顆行星:鬩神星 Eris
Steven Forrest為此寫了生動的推薦: 已知第二大的屬於柯伊伯帶及海王星外天體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比冥王星重約27%, 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由麥可·E·布朗、查德·特魯希略和戴維·拉比諾維茨利用2003年
-
尋找太陽系最遙遠的星球,鬩神星到底是不是行星?
在2005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星球——鬩神星。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9,質量排名第10。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的原因,恰恰是因為第十顆大行星齊娜被發現。冥王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所以被當為大行星。而柯伊伯帶還有很多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體,如後來發現的鬩神星甚至比冥王星還要大。
-
行星?矮行星?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了解一下
而作為行星,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標準:它們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的其他物體。由於矮行星經常與小行星、彗星、星際碎片甚至其他矮行星共用軌道,這第三點標準更容易分辨出行星和矮行星之間的區別。目前在太陽系中有五個官方認可的矮行星: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以及鳥神星。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由於當時的觀測手段十分有限,科學家對冥王星體積進行了錯誤的預估,科學家們認為冥王星是一顆直徑比地球還大的天體,科學家們也認為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這樣,太陽系被一直認可的八大行星變成了九大行星。然而當時冥王星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觀念都已經深入人心,好多科學雜誌甚至地理教材都已經將冥王星稱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想再次修改冥王星的天體類型也顯得十分麻煩,僅以天體直徑大小判定冥王星不屬於太陽系九大行星也沒有說服力。所以,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也就一直保持了下來。
-
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降為矮行星,這種改變是否合理呢?你怎麼看?
儘管對於天文學的認識至少從古希臘起就有了,但直到最近 在2006年我們才勉強對什麼是行星有了確切的定義。曾被認定是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行列,降為矮行星,但這種改變是否合理呢?大家好,歡迎來到濤濤隨記,今天我來解答這個特別的問題,冥王星還應該作為一顆行星嗎?你對真相著迷嗎?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為何冥王星會被從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裡除名?
,預測海王星軌道外側,應該還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當時的天文學界將這顆潛在的第九大行星稱為X行星。2005年,天文學家在柯伊伯帶內發現了新天體鬩神星,質量為冥王星的1.27倍,但體積比冥王星略小。鬩神星和當時發現的若干柯伊伯帶天體,開始挑戰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天文學界意識到如果不對「行星」進行更細緻的定義,那麼太陽系內的行星數量,很可能就會隨著觀測技術的提升而快速增長。
-
它比鳥神星暗1300倍,比冥王星暗10000倍,就藏在太陽系的邊緣
如果要問太陽系最暗的行星是什麼?很多可能要回答是冥王星,在以前柯伊伯帶沒有被發現的時候,我們確實可以這樣認為,但是在柯伊伯帶被發現後,這個說法就要改變了,畢竟柯伊伯帶上有太多的行星了。時間回溯到2005年,那一年註定是天文界的一個重要年份,科學家在那一年同時發現了鬩神星和鳥神星,正是這兩顆行星讓冥王星變成了矮行星,尤其是鬩神星,它的體積實際上比冥王星還要大,鬩神星都算矮行星,冥王星算大行星肯定有點說不過去。
-
冥王星是不是太陽系行星?這是個問題
發現者麥可·布朗甚至打賭說如果鬩神星比冥王星小,他會把望遠鏡吃掉。國際天文聯合會不得不重新考慮冥王星的身份,如果保留其地位,那麼像鬩神星這樣的行星還有很多,太陽系就會有數十甚至上百個大行星,這顯然無法接受。
-
你知道,太陽系,有可能存在全新的行星嗎?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原來,有九大行星。自從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威廉·湯博,發現冥王星之後,它就被人們認定是太陽系內部最外邊的行星,還冠以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稱號。但在此後75年左右的時間裡,新的研究和發現,嚴重挑戰了,冥王星第九大行星的地位。
-
冥王星天蠍座守護星,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一員,又為何被踢出局?
——袁元今天咱們來說一說曾經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也叫閻王星、冥神星。冥王星是天蠍座的守護星,主宰人的爆發力與洞察力,對事物有抽絲剝繭的能力,負面影響是嫉惡如仇,陰險。冥王星是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鬩[xì]神星是太陽系內已知質量第一大的矮行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冥王星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
-
太陽到底有沒有第九大行星?
只有滿足以上三點,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行星,可我們的冥王星不爭氣,唯獨第三點沒有滿足,隨著觀測證據越來越多,科學家發現冥王星的軌道上,有一群的「冥王星」,這裡充滿其他的小天體,今天我們稱這裡為柯伊伯帶。,這和行星是不同的,並且降級後的冥王星還不是最大的,比它大的是鬩神星,冥王星只是矮行星中的老二。
-
冥王星做了個「雞頭」,還願意回到太陽系大行星隊伍裡來嗎?
冥王星被請出太陽系大行星隊伍,是一件有爭議但沒錯的決定,隨著近年來太陽系類冥天體發現得越來越多,冥王星回歸大行星行列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冥王星是在1930年被發現的,開始人們認為這顆行星很大,甚至大於地球,因此把它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後來發現,這顆星球並不大,但既然其已經位列「仙班」,也就被默認了,太陽系行星老九的位置就一直坐了65年。
-
「九大行星」再迎新成員?事實證明它只是一顆矮行星
鬩神星(Eris)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矮行星,也是繞日軌道中的第九大天體,有時會被指稱為「第十大行星」。鬩神星的發現打破了太陽系中傳統的「九大行星」,也引出了一個新的天文學範疇。鬩神星的發現,讓Brown和同事們都認為它是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因為它是柯伊伯帶中第一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這也得到了一些天文學家的認同。同時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他們聲稱,鬩神星甚至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行星。在當時,對於「行星」的定義並不明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也從未發布過官方的「行星」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