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關幼波(1913-2005),北京市人,主任醫師,教授。16歲始師從其父關月波學習中醫,27歲獨立行醫。1950年參加中醫聯合診所,1956年調入北京中醫醫院。1979年晉升為北京第二醫學院教授。曾任內科主任、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崇文區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逝世前任全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中華醫學會內科分會理事、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在國內外數十個醫療學術組織中任職,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繼承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師承制導師,為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他潛心研究肝病及各種疑難雜症,積累了大量的典型病例,結合個人30多年的臨床經驗和體會,於1979年編著發表了《關幼波臨床經驗選》 。
【醫案】
關幼波用清熱利溼,調和腸胃,導滯殺蟲治人腸毛滴蟲性腸炎
房某,男,39歲。
初診日期:1963年7月。
患者兩年來經常腹瀉,便前腹部墜痛,大便稀,每日3~5次甚者日達十數次。食納欠佳,小便正常,明顯消瘦,體重減輕10千克。大便常規檢查,紅細胞40~50個/HP,人腸毛滴蟲滿視野。曾服中西藥未效。診為人腸毛滴蟲性腸炎,舌苔白膩,脈象沉弦。
辨證:
脾胃虛弱,溼熱內蘊,腸胃不和。
治法:
清熱利溼,調和腸胃,導滯殺蟲。
方藥:
酒軍、秦皮、香附、赤白芍、六一散(包)、白頭翁、馬齒莧、銀花、五倍子、紫蔻、木香、生薑、鳥梅。
另以鴉膽子20粒(去皮)裝膠囊,分早晚2次,隨湯藥同時吞服
服上方20劑,諸症基本消失。大便檢查:外觀無液。鏡檢:紅白細胞為0~1個/HP,未見滴蟲。以後數次大便檢查均屬正常
本案引自(《現代名醫類案選》)
【評析】
本案為中醫治療人腸毛滴蟲性腸炎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經驗。依據西醫診斷與中醫辨證論治,取效滿意,可供參考試用。
【洩瀉簡介】
洩瀉是臨床常見的病症,以排便次數增加和糞便有量與質的改變為特點,其病因較多,外感寒熱溼邪、內傷飲食及情志、臟腑功能失調,均可導致洩瀉,且病機複雜多變,常有兼夾或轉化,但脾病溼盛是洩瀉發生的關鍵病機。臨床辨證首先辦其虛實緩急。急性者多為實證,以寒溼、溼熱、傷食洩瀉多見;久兩者以肝氣乘脾、脾胃虛弱、腎陽虛衰多見,以虛證為主。治療上總以運脾祛溼為主。暴瀉應治以祛邪,風寒外束宜疏解,暑熱侵襲宜清化,飲食積滯宜消導,水溼內盛宜分利。暴瀉切忌驟用補澀,清熱不可過用苦寒。久瀉當以扶正為主,脾虛者宜健脾益氣,腎虛者宜溫腎固澀,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虛實相兼者以補脾祛邪並施,久瀉補虛不可純用甘溫,分利不宜太過。急性腸炎、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症候群、吸收不良症候群、腸道腫瘤、腸結核等常可引起腹瀉。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如需了解醫學基礎知識,可關注@梅小護科普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