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2020-12-03 曉蕊女神講故事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嗨,大家好,我是曉蕊。西方天文學的知識,最早是通過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傳到中國的,而中西天文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崇禎曆書》的編纂。利瑪竇初入中華時帶來了一幅《萬國輿圖》掛在臥室,這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該圖由奧代理烏斯所製做,他的《地球大觀》標誌著歐洲地圖學進入了近代的階段。後來《萬國輿圖》被利瑪竇翻譯成中文。

利瑪竇和他的第一位漢語老師的幫助下,將原地圖重新描繪,並附有中文注釋與說明地球情況,此圖完成後定名為《山海輿全圖》,全圖比原來尺寸稍微大一點,這是耶穌會士入華後所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中文世界地圖,還是西方地理學和地圖學傳入中國的開始。

《山海輿全圖》的出現受到我國重要的關注,之後被重新繪製和修訂多次,也因為後來的多次翻譯和修改,使內容更為充實,刻印也也更加精美,故又改名為《坤輿萬國全圖》。在這不得不提的是:利瑪竇在其繪製的世界地圖中,將16世紀地理大發現的成果引入了,還把世界分為五大洲, 每一洲又有若干個國家,光俄羅巴就有30餘國,為了迎合中國傳統的地理觀念,該圖以中國為整個世界的中心,一度引起了世人的震驚。

因為利瑪竇對地名、海明、洲名的專有名詞翻譯的很準確,很認真,所以許多中文譯名一直沿用到今天,這就為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及地理知識的普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隨著中文世界地圖的出現,那麼介紹西方與地理知識的著作就開始出現了。

在1595年,利瑪竇首次在南昌把有關世界地圖的說明、注釋、錄成了冊子,成為《萬國圖志》一書,這是中國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而另一個介紹西方地理知識的著作,是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撰寫的《職方外紀》,該書知識很是詳盡,不僅有世界地圖,就連各大洲也附有圖片,書中不僅有總結,還有分開的理論。

從此以後,西方輿地知識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中國的地圖學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1708年,康熙帝開始組織白靜、雷孝思等一批傳教士,用了九年的時間繪製出《黃輿全覽圖》全國地圖,此圖採用以地緣學說為基礎,這屬於中國地圖學上的一個創舉。

只可惜最早的《山海輿全圖》最後失傳了,所以被稱為「古四珍」,最近由國內的專家根據明朝編撰的《國書編》裡面的一張《山海輿全圖》的一張插圖複製成功,「古四珍」最具價值的當屬《山海輿全圖》,它基本描繪出了現在的世界地理格局,在這個世界中,中國在不顯眼的角落裡,看起來也不是很大,與新版世界地圖的中國位置驚人的相似,只是後來為迎合中國人的心理,利瑪竇在繪製後來的地圖時把本初子午線進行了頭暈轉移,將中國會在了正中央。

相關焦點

  • 傳教士繪世界地圖,百姓認為中國乃天地中心,利瑪竇只好刪子午線
    16-17世紀,一批耶穌會士紛紛來華,在中國沿海、內地開展傳教活動。但中國是個千年大國,文化體系和信仰系統皆已完備,哪裡是一群傳教士就能隨意影響的。因此為了實現傳教的目的,這些傳教士採取迂迴折中的「適應性傳教策略」,先融入中國本土,適應中國的文化風俗,再進行外來文化介紹與傳播,如天文知識、地理、生物等西方先進的科技介紹。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它是南京博物院從未外借的「國家寶藏」,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3年。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天主教與中國地理繪製,傳教士與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和現代地理學
    1,他繪製出了第一張中文世界地圖利瑪竇進入中國後,被中國文化所折服,他學習中國文化,穿上了中國人的衣服,也向當地人傳授他從西方帶來的文化,數學,科學,地理這些都是中國人聞所未聞的。這張地圖帶給我們中國的影響深遠,至今,我們的中國地圖仍是以本初子午線投影的方法繪製出來的。2,徐光啟,身體力行,積極推進西方測繪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在傳播西方測繪術的先驅者中,徐光啟是功績最為卓著的。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他師從來到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學習天文、歷算、測繪等。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義大利人利瑪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於公元1581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
  • 揭秘德送習近平「中國地圖」真實面目 或藏深意
    雖說在元時,扎馬魯丁在製造地球儀時談到了海陸的分布,但沒有具體的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那時中國人只知道亞洲,部分歐洲、非洲的知識,而對其它幾乎一無所知。中國人對世界的完整認識,源自傳教士帶來的世界地圖。 在中國,第一張世界地圖是由利瑪竇傳入的。利氏來中國所攜帶的物品中,有一單張的世界地圖和成冊的西方世界的地圖集。這張世界地圖名《萬國輿圖》,他將之掛在肇慶住處的客廳內。
  • 從最早的世界地圖看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圖)
    歷史上西方人怎樣看待東方呢?公元前6—前4世紀,古希臘自然科學已有很大發展,尤其在數學、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地理學、地圖學等領域出現一批學者。當時已發現地球是個橢球體,並劃分出經、緯度。託勒密(Ptolemy 公元87-150年)編寫了8部《地理學指南》,所附27幅地圖,是世界最早的地圖集。他創造普通圓錐投影和球面投影兩種世界地圖的新投影方法,所繪的地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且一直使用到16世紀。上圖是1486年的複製本。如果以歐洲(主要是西歐)為坐標原點,那麼它自己為「西方」。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利瑪竇在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參照了西方世界地圖,但並沒有採用將歐洲作為世界中心的一貫做法,而是將東亞地區居於世界地圖中央,這樣一來中國便位於了世界的中央,這也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新模式。在當時《坤輿萬國全圖》上已經展現出了五大洲最早的輪廓,並且各州都有特有顏色以便區分,山脈還採用了寫景法的描繪方式十分直觀,而河流則由雙曲線來取代,海洋還用了深綠色來代替。
  • 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洋務派是如何進行對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
    導語: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洋務派是如何進行對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西方的科學傳播也開始了,傳播的媒介主要有書籍、報紙、雜誌等。洋務時期編譯傳播近代科學技術的機構,按其屬性可分為二種類型:一是外國教會主辦,較為重要的有墨海書館、廣學會等。
  • 世界聞名的中國地圖,耗時長久精心修改,激起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
    澳門開埠以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耶穌會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匯聚,向中國介紹世界地理與向歐洲介紹中國地理這一雙向地理傳播工作幾乎同時在澳門展開。傳教士在澳門早期傳播的西方地理學最早在澳門傳播西方地理學知識的人是誰,我們無十分確切的資料予以證明。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的前2版已經散佚,目前存世最早的第3版地圖由利瑪竇的中國好友李之藻協助製作,加入了一些新的地理發現成果。這是中國首張描繪歐洲航海大發現,並標識了美洲的世界地圖。利瑪竇還在地圖上加入了大量中文注釋,反應當時西方等國的信息,以及當時西方學者的地理知識。
  • 明代西方傳教士繪製的地圖為你揭秘
    在此期間,他又繪製了多種世界地圖,但多數已經失傳,只有兩種地圖摹本被收入了南昌學者章潢(公元1527—1608年)編輯的《圖書編》中,也就是《輿地山海全圖》和《輿地圖》。這兩種保存下來的摹本地圖,也就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年代最早的利瑪竇所繪世界地圖。後來,利瑪竇在南京又繪製過《山海輿地全圖》,但該地圖也最終失傳了。公元1601年,利瑪竇獲準在北京居住生活。
  • 古地圖秘密:中土世界存在?美洲出現中文地圖時,有侵華打算嗎?
    這是有區別於西方人所用的「投影法」的,世界地圖史上比較重要的或者獨樹一幟的方法,直到明末,中國古代地圖一直都遵循「製圖六體」。02 西方人的繪製地圖有點意思「中土世界」在哪裡?中土世界,或者叫中土大陸,有一種翻譯也叫「中洲」或「中原大陸」,以前中國的中原也叫中州,但州字不一樣。西方人這個虛擬的東西就不存在。
  • 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世界各國地圖
    在這場中西文化大交流中,傳教士介紹的歐洲地理學知識,雖然沒有像火炮那樣直接影響著明清之際的軍事、政治形勢,也沒有像《泰西水法》那樣改善著中國的農業水利技術,但它衝擊了中國士大夫對中國和世界的認識,讓他們對傳統的華夷觀產生了很大的疑問。中國士大夫一直把華夏文化視為天地之間最高的文明樣式:「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
  • 我國清代世界地圖以北京為本初子午線
    新華網7月26日報導:通用的世界地圖都是以英國的格林威治天文臺為本初子午線,然而,在石家莊市博物館最新發現的一張清代中國人最早繪製的世界地圖卻表明,「京師」(北京)為本初子午線。專家說,以北京為本初子午線,在中外地圖史上絕無僅有。
  • 科普|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中)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導語:中國地圖文化館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地圖和地圖文化為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場館。中國地圖文化館把「普及地圖知識,傳播地圖文化,宣傳國家版圖,展示地圖成就」作為建館的宗旨。
  • 掌上地圖館 |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上)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導語:中國地圖文化館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地圖和地圖文化為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場館。中國地圖文化館把「普及地圖知識,傳播地圖文化,宣傳國家版圖,展示地圖成就」作為建館的宗旨。
  • 史上科學成就最高的3個在華外國人,沒有第3位,康熙不可能當皇帝
    我們知道,中華文明曾經非常輝煌,唐宋明清事情,都出現了盛世繁華景象,甚至一度吸引了很多外國人來中國。而來到中國的這些外國人,都驚嘆中華文明的偉大,他們自己也在中國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眾多的外國人,下面這三位在科學領域的成就最大。第一位是利瑪竇。
  • 科普|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下)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導語:中國地圖文化館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地圖和地圖文化為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場館。中國地圖文化館把「普及地圖知識,傳播地圖文化,宣傳國家版圖,展示地圖成就」作為建館的宗旨。
  • 歐洲人過去是怎麼繪製中國地圖的?
    巴爾布達的《中國新圖》       巴爾布達繪製的《中國新圖》,是西方歷史上繪製的第一幅單幅中國地圖。在西方以往繪製的地圖上,中國常被畫在亞洲或東亞地圖上,不被當作一個獨立地理單元來繪製。該圖於1584年問世,最早收錄在奧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的《寰宇大觀》地圖集中,在西方造成巨大影響,並成為接下來近70多年中西方人繪製中國地圖的標杆。巴爾布達地圖在西方地圖繪製史上無疑是有重大意義的,因而,復旦大學周振鶴教授說,「這是歐洲人繪製中國地圖的奠基之作。」巴爾布達的1584年版《中國新圖》及圖上信息。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所以儒家最早設想制度「五服」,畫成地圖就是一個正方形,由內到外分別是五百裡一層,最裡面一層就是「畿服」,王都所在,國君所居。 以後,人們的地理知識擴大了,才知道天下沒有如此方方正正的劃分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