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嗨,大家好,我是曉蕊。西方天文學的知識,最早是通過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傳到中國的,而中西天文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崇禎曆書》的編纂。利瑪竇初入中華時帶來了一幅《萬國輿圖》掛在臥室,這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該圖由奧代理烏斯所製做,他的《地球大觀》標誌著歐洲地圖學進入了近代的階段。後來《萬國輿圖》被利瑪竇翻譯成中文。
利瑪竇和他的第一位漢語老師的幫助下,將原地圖重新描繪,並附有中文注釋與說明地球情況,此圖完成後定名為《山海輿全圖》,全圖比原來尺寸稍微大一點,這是耶穌會士入華後所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中文世界地圖,還是西方地理學和地圖學傳入中國的開始。
《山海輿全圖》的出現受到我國重要的關注,之後被重新繪製和修訂多次,也因為後來的多次翻譯和修改,使內容更為充實,刻印也也更加精美,故又改名為《坤輿萬國全圖》。在這不得不提的是:利瑪竇在其繪製的世界地圖中,將16世紀地理大發現的成果引入了,還把世界分為五大洲, 每一洲又有若干個國家,光俄羅巴就有30餘國,為了迎合中國傳統的地理觀念,該圖以中國為整個世界的中心,一度引起了世人的震驚。
因為利瑪竇對地名、海明、洲名的專有名詞翻譯的很準確,很認真,所以許多中文譯名一直沿用到今天,這就為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及地理知識的普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隨著中文世界地圖的出現,那麼介紹西方與地理知識的著作就開始出現了。
在1595年,利瑪竇首次在南昌把有關世界地圖的說明、注釋、錄成了冊子,成為《萬國圖志》一書,這是中國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而另一個介紹西方地理知識的著作,是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撰寫的《職方外紀》,該書知識很是詳盡,不僅有世界地圖,就連各大洲也附有圖片,書中不僅有總結,還有分開的理論。
從此以後,西方輿地知識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中國的地圖學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1708年,康熙帝開始組織白靜、雷孝思等一批傳教士,用了九年的時間繪製出《黃輿全覽圖》全國地圖,此圖採用以地緣學說為基礎,這屬於中國地圖學上的一個創舉。
只可惜最早的《山海輿全圖》最後失傳了,所以被稱為「古四珍」,最近由國內的專家根據明朝編撰的《國書編》裡面的一張《山海輿全圖》的一張插圖複製成功,「古四珍」最具價值的當屬《山海輿全圖》,它基本描繪出了現在的世界地理格局,在這個世界中,中國在不顯眼的角落裡,看起來也不是很大,與新版世界地圖的中國位置驚人的相似,只是後來為迎合中國人的心理,利瑪竇在繪製後來的地圖時把本初子午線進行了頭暈轉移,將中國會在了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