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繪世界地圖,百姓認為中國乃天地中心,利瑪竇只好刪子午線

2021-01-15 說史可還行

16-17世紀,一批耶穌會士紛紛來華,在中國沿海、內地開展傳教活動。但中國是個千年大國,文化體系和信仰系統皆已完備,哪裡是一群傳教士就能隨意影響的。

因此為了實現傳教的目的,這些傳教士採取迂迴折中的「適應性傳教策略」,先融入中國本土,適應中國的文化風俗,再進行外來文化介紹與傳播,如天文知識、地理、生物等西方先進的科技介紹。

這點倒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對中國來說,文化自信是有的,不必追求其它信仰,但科技方面的知識,確實是吸引了中國人的眼光。好比雍正時期,傳教士帶來的大型鐘錶機械,就受到了清歷代皇帝的喜愛追捧。

利瑪竇來華傳教之地理知識教授

傳教士的學術傳道活動中,地理學知識的成就相當突出,這些知識開拓了中國人的世界觀,顛覆了古人天圓地方的認知,讓國人進一步了解了世界,對世界有了初步的正確認知。

在這些傳教士中,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成就最大。1582 年8月,利瑪竇來到澳門,之後先後在廣東、南昌、南京和北京等地進行傳教活動。

1583年,利瑪竇來到廣東肇慶,隨身攜帶了一小幅「用歐洲文字標註的世界全圖」,這是從歐洲帶來的1570年出版的奧代理世界地圖。利瑪竇將其掛在教堂門口供人們參觀,引起了許多中國人的好奇和圍觀。

此前中國人很少接觸外國人,也不知道世界的整體面貌,而將自己的國家稱之為「天下」,認為這就是世界了。這次看到了世界地圖,對一些人來說也是相當有衝擊力的事情,同時又激起了他們更強烈的好奇心。

這只是一幅小地圖,還是用英文標註的,為了更好地向中國人傳授地理知識,利瑪竇於1584年後,先後完成了中文標註的《山海輿地全圖》、《世界圖志》、《山海輿地全圖》、《坤輿萬國全圖》等10多幅世界地圖。

其中,較為準確、也更為有影響力的是《坤輿萬國全圖》,它反映了當時地理學和地圖學的最高水平,雖然從現在來看,地圖上也有不少錯誤,但在當時也算是較新、全的地圖,反映了15-16世紀歐洲航行大發現中得到的基本知識。

《坤輿萬國全圖》帶來的衝擊

《坤輿萬國全圖》實際上是利瑪竇和中國官員李之藻合作完成的,因為利瑪竇對中國不甚了解,因此由李之藻負責中國地圖的部分工作。地圖全部用漢字標註,這是為了獻給萬曆皇帝特意製作的。它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一張長380cm,寬192cm的平面圖,上繪製了一個橢圓形的世界地圖,此為主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南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甚至還有南極洲,山脈、河流、海洋等也被詳細地繪出。

主圖的四個角上,還繪有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為九重天圖、右下角為天地儀圖,左上角為赤道南北半球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是《赤道南地半球圖》。圖中的文字,除地名和有關該地的附註外,還有全圖說明,各地的風土人情、自然資源等。這是當時最為詳細的世界地圖了。

《坤輿萬國全圖》一經問世,毫不誇張地說,是震驚了中國人,因為在此前,在中國人認知中的世界是「天圓地方」的,這張地圖以「地圓」說衝擊了國人的認知,可以說是對國人的世界觀進行了重塑。

當然,即使在看過了這幅地圖,也有很多人對地圓一說嗤之以鼻,根深蒂固的天圓地方觀念沒那麼容易被推翻,特別是他們對如何證實地圓的科學方法不懂,無法理解。如果地球是圓的,並且在不斷地運動,那人是怎麼站立的?為什麼地球會把人穩穩地吸在地上呢?其實在那個時代,人們有這些疑惑也很正常,這確實是個難以解釋、明白的科學問題。

還有一個較為特殊且富有衝擊力的是,《坤輿萬國全圖》提出了以經緯度定位地理位置的說法,這點也在衝擊著中國人的認知。

利瑪竇在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考慮到中國人的感受,把中國的位置儘量放在了中間,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改變呢?

在古人看來,中國是天地的中心,統攝八荒,北宋著名理學家石介就曾說:「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就是說中國位於天下中央。

長期以來的自我中心思想及觀念根深蒂固,這不僅使得當時的中國人夜郎自大,還讓他們變得難以接受中國不是世界中心的現實。對此,利瑪竇也進行了批判,他在來華航海途中,包括在中國各地傳教時,一路測量經緯度,按照經緯度來測算,中國應該位於北半球。

但最終利瑪竇還是沒有完全如實地繪製出來,主要還是考慮到當時中國人的接受度,也為了取悅君主,因此他抹去了福島的第一條子午線,儘量讓中國看起來居中。

《坤輿萬國全圖》流傳

《坤輿萬國全圖》的原圖已經遺失,現在的版本有四個,1602年李之藻刻本、1603年刻本、1608年明宮廷摹繪本、日本摹繪本。

《坤輿萬國全圖》1602年由李之藻出資刻印,但李之藻不久就把印版帶到南方去了。當時還有刻工暗中多刻了一副版子,私下售賣,但這些版子也在1607年的大雨中毀壞。

因為皇帝想多要幾幅《坤輿萬國全圖》,太監們沒有辦法,利瑪竇就提出可以把1603年刻成的《兩儀玄覽圖》送給皇帝,這也是1603年刻本又名《兩儀玄覽圖》的緣故。

現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輿萬國全圖》是1608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這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1922年,北平悅古齋主人韓懿軒的兒子韓博文偶然間在古董市場上買到這幅畫,抗戰爆發後,《坤輿萬國全圖》隨其他的文物南遷,最終才留在了南京博物院。

利瑪竇的這幅《坤輿萬國全圖》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他將西方地理學知識引入中國,衝擊了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模式,幫助中國人了解世界,看到了整個地球。

相關焦點

  • 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世界各國地圖
    在這場中西文化大交流中,傳教士介紹的歐洲地理學知識,雖然沒有像火炮那樣直接影響著明清之際的軍事、政治形勢,也沒有像《泰西水法》那樣改善著中國的農業水利技術,但它衝擊了中國士大夫對中國和世界的認識,讓他們對傳統的華夷觀產生了很大的疑問。中國士大夫一直把華夏文化視為天地之間最高的文明樣式:「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
  • 天主教與中國地理繪製,傳教士與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和現代地理學
    在地理學方面,傳教士介紹西方地圓學說和世界輿圖的測繪,矯正了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觀念,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利瑪竇曾繪成名為《山海輿地圖》的世界地圖,向士大夫們展示,並把所攜《萬國圖志》作為貢品獻給朝廷。他在《天主實義》和《乾坤體義》等書中介紹了地圓說,並把西方經緯度線測繪技術介紹到中國,開中國以科學方法測繪地圖的先河。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義大利人利瑪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於公元1581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
  • 傳教士利瑪竇出版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組圖)
    利瑪竇與《兩儀玄覽圖》  木刻板的8大幅利瑪竇《兩儀玄覽圖》,即當年的世界地圖,於明代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由李應試在北京刻制。  利瑪竇是義大利傳教士,1552年10月6日出生。1583年9月,利瑪竇來到中國後,出版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1601年,作為歐洲使節,利瑪竇被召進北京紫禁城。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 古時候的中國人都相信「天圓地方」,中國自然在大地的中央,所謂「天下之中」,而國都就應在中心的中心。 不過由於當時的地圖一般只畫中原王朝,或者是以中原王朝為主,所以首都總是能畫在比較中心的地方,而中原王朝的疆域更是地圖的主要部分,所以中國人「天下之中」的觀念絲毫沒有動搖。 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利瑪竇(Matteo Ricci)來中國傳教,為了增加對官員和士人的吸引力,他就大力介紹西方的新知識,包括繪製世界地圖。
  • 意傳教士利瑪竇400年前古地圖面世 中國曾是世界中心
    據美國《西雅圖時報》1月12日報導,義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400多年前繪製的一幅地圖日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展出,這幅珍貴地圖將當時的中國標示為世界中心,而將美國佛羅裡達州稱為「花卉之鄉」。利瑪竇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開拓者之一,也是16世紀末第一位訪問中國北京的西方人。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 以亞洲為中心 竟然還是傳教士畫的!
    利瑪竇的《兩儀玄覽圖》是有史以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兩儀玄覽圖》原先裱在瀋陽故宮屏風上,後揭取下來,重新裝裱成為八幅掛屏。圖中山脈用寫景法表示,大都施以青綠彩。重要地名用墨筆添注有圈點滿文。此圖第五幅有《刻兩儀玄覽圖序》,序末署「萬曆癸卯(三十一年,1603年),秋八月耶穌教學子葆琭李應試識」;第六幅也附有一篇序文,末署「萬曆三十一年歲次癸卯仲秋旦耶穌會中人利瑪竇書」。據此,我們得知這就是明萬曆三十一年李應試(教名葆琭)刻的利瑪竇《兩儀玄覽圖》。據李應試的跋文,參與刊刻此圖的還有鍾伯相、黃芳濟、遊文輝、仉一誠(一名雅谷)、丘良稟、徐必登等人。
  • 明利瑪竇繪《坤輿萬國全圖》 將西方知識本土化
    利瑪竇入華後將其所學西學與世界地圖外推至中國,將西方世界地圖本土化。  建構實在論(constructive realism)是近20年來興起的科學哲學運動,主張吾人通過語言進行認知活動,使用不同語言來接近實在,建立不同術語、理論與論述方式,形成各自不同科學的「微世界」(microworld)。通過語言性的外推,可翻譯為另一微世界的語言,反映它可與別的微世界共享。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西方天文學的知識,最早是通過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傳到中國的,而中西天文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崇禎曆書》的編纂。利瑪竇初入中華時帶來了一幅《萬國輿圖》掛在臥室,這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該圖由奧代理烏斯所製做,他的《地球大觀》標誌著歐洲地圖學進入了近代的階段。後來《萬國輿圖》被利瑪竇翻譯成中文。
  • 世界地圖誕生的奧秘
    地圖的繪製,其實是人類記錄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過程。現在我們的地圖可以精確到每棟房子甚至每一棵樹,可是早期世界地圖描繪的範圍可不像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樣。那麼世界地圖是如何像拼圖一樣被拼湊起來的呢?請隨我們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吧!巴比倫世界地圖您能猜得出來這畫滿奇妙圖案的石板是什麼嗎?沒錯,這就是古代巴比倫人製作的世界地圖。
  • 明代西方傳教士繪製的地圖為你揭秘
    龔纓晏 1961年生,歷史學博士,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教授,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古代地圖學史、浙江歷史文化。主要著作有《求知集》《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與黃時鑑教授合著)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 揭秘德送習近平「中國地圖」真實面目 或藏深意
    利瑪竇 在明末之前,中國從未出現過世界地圖。雖說在元時,扎馬魯丁在製造地球儀時談到了海陸的分布,但沒有具體的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那時中國人只知道亞洲,部分歐洲、非洲的知識,而對其它幾乎一無所知。中國人對世界的完整認識,源自傳教士帶來的世界地圖。 在中國,第一張世界地圖是由利瑪竇傳入的。利氏來中國所攜帶的物品中,有一單張的世界地圖和成冊的西方世界的地圖集。這張世界地圖名《萬國輿圖》,他將之掛在肇慶住處的客廳內。
  • 科普丨世界地圖誕生的奧秘
    早期的世界地圖巴比倫世界地圖您能猜得出來這畫滿奇妙圖案的石板是什麼嗎?沒錯,這就是古代巴比倫人製作的世界地圖。這幅地圖由兩個同心圓構成,其中的內圓代表了這個世界的中心區域,涵蓋了幾座城鎮和一些河流。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1507年4月,由德國地圖學家馬丁·瓦爾德澤米勒繪製的世界地圖出版了。與之前世界地圖不同的是,由於這是第一幅使用「亞美利加」稱呼美洲的地圖,所以又被人們稱作「美洲的出生證明」。
  • 我國清代世界地圖以北京為本初子午線
    新華網7月26日報導:通用的世界地圖都是以英國的格林威治天文臺為本初子午線,然而,在石家莊市博物館最新發現的一張清代中國人最早繪製的世界地圖卻表明,「京師」(北京)為本初子午線。專家說,以北京為本初子午線,在中外地圖史上絕無僅有。
  • 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原標題: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連菲律賓都是附屬國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京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
  • 最早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亮相浙美 這個展需「慢慢看」
    此展擬以當代策展理念激活歷史文獻,多維度營造文化解讀的可能性,讓文化創新活力在本土與世界、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的交流碰撞中迸發出新時代的活力。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168cmX382cm 南京博物院藏展覽現場的《坤輿萬國全圖》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那件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的《坤輿萬國全圖》。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我們不妨從離我們比較近的一幅明代地圖開始說起。四百多年前出自中國的世界地圖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稀世珍寶——《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一件不同於一般歷史遺產的文物,可謂國家寶藏。據史料記載《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和明代科學家李之藻合作的一副世界地圖,於1602年在北京付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
  • 在沒有衛星的古代,人們靠什麼畫地圖?
    唐維勒編繪之中國全圖的藍本是1700-1717年間在中國的欽命實測成果,測繪的技術主力是以法國人為主的耶穌會士,中文成果為《皇輿全覽圖》,在1717-1726年間製作過四個不同的中文版本,可謂法國最新測繪法與製圖術(結合天文觀測法和三角測量術)在中國土地上的一次成功運用。該地圖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準確的陸地地圖,因此在歐洲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