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教士繪世界地圖,百姓認為中國乃天地中心,利瑪竇只好刪子午線
1583年,利瑪竇來到廣東肇慶,隨身攜帶了一小幅「用歐洲文字標註的世界全圖」,這是從歐洲帶來的1570年出版的奧代理世界地圖。利瑪竇將其掛在教堂門口供人們參觀,引起了許多中國人的好奇和圍觀。此前中國人很少接觸外國人,也不知道世界的整體面貌,而將自己的國家稱之為「天下」,認為這就是世界了。
-
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世界各國地圖
華夏即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四夷即「東夷」「西戎」「南蠻」和「北狄」,它們處於一種落後的狀態。從漢代張騫通西域開始,一直到明初鄭和七下西洋的1300多年間,中國人對世界地理的認知進展十分緩慢,使「四海之內」以中國為中心的「天下」意識,不斷地強化為一種「虛幻環境」,這在中國歷代刻印的「華夷圖」「廣輿圖」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
為400年前的「外教」利瑪竇點讚,他為中國培養了眾多科學牛人
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是最早傳入中國的西方教派。最早在唐代,天主教的東方亞述教會即已傳入我國。元代又一度傳入。明萬曆十年(1582)由耶穌會士再次傳入。今天多藝堂為大家介紹一位400多年以前的義大利傳教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早開拓者之一。
-
傳教士利瑪竇出版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組圖)
珍稀地圖糊了屏風 這個話題要追溯到62年前。1949年2月,文物工作者們在瀋陽故宮西七間樓、西配宮清理清代舊物品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大批珍貴的明代史料:8大幅利瑪竇《兩儀玄覽圖》、12大幅明代《九邊圖》、「遼東巡按御史察院」暨「山東備倭都司」檔案。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製,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將歐洲居於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將亞洲東部居於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明代最詳細的中文版世界地圖義大利人利瑪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他於公元1581年來到廣東肇慶傳教。
-
400年前的地圖中上海什麼樣?「全球地圖中的上海」展揭幕
原標題:400年前的地圖中上海什麼樣 ①明王泮1594年版《天下輿地圖》,能看出「上海縣」「松江府」「華亭縣」「崇明縣」字樣。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50周年作賀禮的地圖上,如何看出上海已嵌入當時英國全球貿易航線?……流連於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一樓展廳,34幅古地圖釋放出了大量信息、歷史碎片與動人故事。 「全球地圖中的上海」地圖展日前揭幕,讀者能從地圖裡一窺上海及江南地區400多年的歲月變遷。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與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該圖於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後,刻本在國內已經失傳。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為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西方天文學的知識,最早是通過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傳到中國的,而中西天文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崇禎曆書》的編纂。利瑪竇初入中華時帶來了一幅《萬國輿圖》掛在臥室,這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該圖由奧代理烏斯所製做,他的《地球大觀》標誌著歐洲地圖學進入了近代的階段。後來《萬國輿圖》被利瑪竇翻譯成中文。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我們不妨從離我們比較近的一幅明代地圖開始說起。四百多年前出自中國的世界地圖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稀世珍寶——《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一件不同於一般歷史遺產的文物,可謂國家寶藏。據史料記載《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和明代科學家李之藻合作的一副世界地圖,於1602年在北京付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
-
古地圖秘密:中土世界存在?美洲出現中文地圖時,有侵華打算嗎?
他總結了中國古地圖的製作經驗,加強了中國古地圖繪製的理論。裴秀提出來的方法叫作「製圖六體」,這是通過仔細編繪「禹貢地域圖」、「地形方丈圖」等地圖時,總結出來的。《禹貢地域圖》其實是個地圖集,其中有很多文字解釋,共 18 篇,另外還有一篇序文。《禹貢》是《尚書》中的一篇文字,共一千多個字,主要敘述中國中國地理方物兼均稅。
-
這本中國明代世界地圖顛覆了傳統歷史認知
也一直被認為是國內現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現美洲的世界地圖;現被南京博物院所收的藏本,為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一直以來,這幅堪稱時代巨製的歷史地圖,被認為是李之藻在義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的幫助下繪製的,特別是其中涉及的歐洲、美洲地理部分,並說《利瑪竇中國札記》書中有所謂的記載,說其「母圖」是基於1570年的《奧特裡烏斯世界地圖》;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地圖以中國為中心,地圖範圍北至蒙古,南至爪哇,東至日本中部,西至歐洲和東非,體現了當時國人對國內和外部世界的了解。《大明混一圖》長456釐米,高386釐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此圖後來傳入朝鮮等國,也對他們的地圖繪製產生了影響。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 古時候的中國人都相信「天圓地方」,中國自然在大地的中央,所謂「天下之中」,而國都就應在中心的中心。 不過由於當時的地圖一般只畫中原王朝,或者是以中原王朝為主,所以首都總是能畫在比較中心的地方,而中原王朝的疆域更是地圖的主要部分,所以中國人「天下之中」的觀念絲毫沒有動搖。 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利瑪竇(Matteo Ricci)來中國傳教,為了增加對官員和士人的吸引力,他就大力介紹西方的新知識,包括繪製世界地圖。
-
古代地圖是怎樣「畫」出來的
墨卡託投影地圖上,高緯地區面積變形大,甚至無法表示極點。把墨卡託投影的圓筒兩端適當收縮,就可以畫出我們日常最常見的世界地圖:緯線彼此平行,緯度越高長度越短,僅中央經線與緯線垂直。1570年,這種地圖以奧特裡烏斯地圖之名首次出現,現代世界地圖由此奠基。 10年後,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澳門。
-
古地圖上的方向
到目前為止,考古發掘中國最古老的地圖一是《兆域圖》,戰國中山王修建陵園的規劃圖,於公元前323~315年製作,1977年在河北平山出土,該圖方向為上南下北;二是甘肅天水放馬灘一號秦墓出土的六幅木板地圖,其內容較簡單,據考證其製作時間的下限為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地圖方向較混亂,按不同圖幅上同名河流及地名比對,其方向均不一致;三是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
-
宋黎明:利瑪竇研究資料匯釋梳理
利瑪竇在肇慶繪製並出版了首幅中文世界地圖,根據章璜《圖書編》所載地圖,德禮賢將肇慶版世界地圖名為《輿地山海全圖》;然而,劉承範《利瑪(竇)》稱之為「大瀛全圖」,如果這是孤證,也許可以忽視;然而,湯著收錄了另外兩條史料,即徐時進《鳩茲集》所載「利生入中國
-
天主教與中國地理繪製,傳教士與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和現代地理學
在地理學方面,傳教士介紹西方地圓學說和世界輿圖的測繪,矯正了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觀念,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利瑪竇曾繪成名為《山海輿地圖》的世界地圖,向士大夫們展示,並把所攜《萬國圖志》作為貢品獻給朝廷。他在《天主實義》和《乾坤體義》等書中介紹了地圓說,並把西方經緯度線測繪技術介紹到中國,開中國以科學方法測繪地圖的先河。
-
在古地圖裡 探尋「廣州與世界」
80多件古地圖,為我們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通訊員 曾茜已知最早國人所繪廣州府圖見於1535年此次展覽由廣州圖書館、廣州大典研究中心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
-
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 以亞洲為中心 竟然還是傳教士畫的!
利瑪竇的《兩儀玄覽圖》是有史以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圖。《兩儀玄覽圖》原先裱在瀋陽故宮屏風上,後揭取下來,重新裝裱成為八幅掛屏。圖中山脈用寫景法表示,大都施以青綠彩。重要地名用墨筆添注有圈點滿文。此圖第五幅有《刻兩儀玄覽圖序》,序末署「萬曆癸卯(三十一年,1603年),秋八月耶穌教學子葆琭李應試識」;第六幅也附有一篇序文,末署「萬曆三十一年歲次癸卯仲秋旦耶穌會中人利瑪竇書」。據此,我們得知這就是明萬曆三十一年李應試(教名葆琭)刻的利瑪竇《兩儀玄覽圖》。據李應試的跋文,參與刊刻此圖的還有鍾伯相、黃芳濟、遊文輝、仉一誠(一名雅谷)、丘良稟、徐必登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