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下)

2021-01-21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作者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編制出版社會需要的各類地圖;出版測繪、地理專業圖書和兩專業的教材、教學參考書,以及有關的技術資料和工具書。

↑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

可快速關注我們

導語:

中國地圖文化館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地圖和地圖文化為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場館。

中國地圖文化館把「普及地圖知識,傳播地圖文化,宣傳國家版圖,展示地圖成就」作為建館的宗旨。

整個展館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出近1500件展品,主要內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別是「地圖之用」「地圖之史」「地圖之學」「地圖之工」「地圖之光」,介紹了地圖的作用、起源、發展和技藝,匯聚了各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地圖精品和複製品。

一起跟著「掌上地圖館」欄目去逛一逛「神秘的」中國地圖文化館吧!(為何神秘,因為目前只接待團體預約,暫不對個人開放噢)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下)

地理大發現為地圖製圖學家提供的資料和數據,被迅速吸收和反映在地圖集和地球儀上。從我國鄭和揭開15世紀海上探險的序幕,到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等的地理大發現,基本上奠定了世界地圖的地理輪廓,荷蘭製圖學家墨卡託繪製的世界地圖堪稱地理大發現初期人類認識世界的出色總結。

隨著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航海家們懷著對黃金的欲望遠航冒險,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遠海經驗及地理知識。

工業革命後,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提高,新的、高精度的測繪儀器相繼發明,使測繪精度大為提高,三角測量成為大地測量的基本方法,很多國家進行了大規模全國性三角測量,為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奠定了基礎。

11.中國新圖志

本圖作者衛匡國,原名馬爾蒂尼(1614—1661年),出生於義大利特倫託,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漢學家。1643年夏抵達澳門,遊歷大半個中國,對中國山川地理、人物掌故詳熟於胸。同時,他又廣交江南名士、達官貴人,致力學習漢文華語,閱讀中華典籍輿志,對中國歷史文化極富造詣。1651年離華,途經德、法、英、比、挪威諸國,並將自己對於中國的地理、文化的認識灌輸給歐洲。

(衛匡國,圖片來自於網絡)

後1657年4月動身返回中國,同行還有南懷仁等16名耶穌會傳教士,並覲見順治帝。衛匡國被稱之為大漢學家,是因為他在歐洲遊說期間,用拉丁文撰寫了4部介紹中國歷史、地理和文化的著作——《中國上古史》《中國新圖志》《論韃靼之戰》《漢語語法》。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國地圖文化館)

《中國新圖志》是一部完整的中國地理著作,衛匡國將自己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與他在當時西方文獻中讀到的有關中國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史料豐富、多樣,出版後取得巨大成功。該書成為當時歐洲了解中國地理的必讀之書,曾被譯成幾種歐洲文字出版,衛匡國也因此被稱為「西方研究中國地理之父」。

12.坤輿全圖

本圖作者南懷仁,原名費迪南·韋爾比斯特(1623—1688 年),字敦伯,又字勳卿,比利時人,耶穌會傳教士。他於1659年到達中國,起初在陝西傳教。1660年奉召入京修歷。康熙八年(1669年),南懷仁特命治理曆法,授欽天監監正、太常寺卿,又加通政使司通政使等職。卒諡勤敏,為在中國任官傳教士中身後唯一有諡號者。康熙十三年(1674 年),他與蔣友仁(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米歇爾·伯努瓦的中文名,1715—1774 年)仿明末所繪之坤輿萬國全圖,刊印成屏風式世界地圖,稱為坤輿全圖。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國地圖文化館)

隨後又與蔣友仁刊印《坤輿圖說》,分二卷,以作說明。上卷論述自然地理,地體之圜,地月關係、南北兩極、地震、山嶽、海水之動、潮汐、江河、氣行、風、雲、雨、四元行之序並其術、人物等十餘章。下卷載國外諸國城池山川風土物產,分亞細亞、歐羅巴、利未亞(即非洲)、南北阿墨利加(美洲)五大洲,附珍禽異獸圖說 25 幅,而終之以西洋七奇圖說,及其與人文地理之關係,頗可增廣當年國人之「異聞」。

(圖片來自於網絡)

(圖片來自於網絡)

13.法國地圖

法國卡西尼家族用三角測量法對法國進行測量並繪製了第一幅《法國地圖》,這是對整個法國進行首次精確勘測的成果。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國地圖文化館)

卡西尼家族四代都掌管著巴黎天文臺,他們依據可驗證的測量與量化的嚴格科學原理,相繼進行了一系列全國性測量,將測地法和三角測量結合起來,該方法影響了西方日後所有的地圖製作。他們運用的原理依然被大多數現代的科學地圖使用,從世界地圖集到英國地形測量局和線上地理空間應用,全都是遵循著卡西尼家族最先提出並實踐的三角測量和測地方法。

(圖片來自於網絡)

14.自然地圖集

19世紀德國人貝格豪斯繪製的《自然地圖集》是世界上最早出版、內容較完善的專題地圖集,這本自然地理綜合地圖集包括地質地形、氣象氣候、水文、地磁、植物地理、動物地理、人種民族等專題內容。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國地圖文化館)

專題地圖集是以反映某類專題信息為核心的地圖集,如:反映自然要素的氣候圖集、地質圖集、水文圖集、土壤圖集;反映經濟與人文要素的人口圖集、經濟圖集、農業圖集;反映其他學科學術研究成果的歷史圖集、教育圖集、醫學圖集等。

在評論區告訴小圖,你所知道的最冷門的專題地圖集有哪些呢?留言吧!

15.大清郵政公署備用輿圖

這幅圖將作為我們「掌上地圖館——地圖之史」中介紹的最後一幅地圖,雖然它不是西方人繪製,但是卻是清朝時期結合中西方測繪技術完成的。這是一幅中英對照,以黑、紅兩色套印,表示清光緒年間全國郵政狀況的專題地圖。

郵政是近代社會的產物,起源於歐洲。19世紀以前,中國情報信息的傳遞是依賴傳統郵驛。直到李鴻章說服光緒皇帝同意開辦「大清郵政」。清政府任命英國人赫德任總郵政司,設郵政總局。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國地圖文化館)

這幅地圖內容豐富,除表示省、府、州、廳、縣等行政單位外,還劃分了郵政地區,分別表示了送遞快信郵路、航運郵路、海運郵路、鐵路運輸郵路,以及電報局的分布等。地圖最大的特點是將郵政專題要素與底圖要素用紅黑兩色分別表示,紅色的專題要素突出在第一平面上,使得主題內容突出醒目。這與現代專題地圖的編制思想基本一致。地圖從設計思想到表現手法,都向現代專題地圖邁進了一大步。

(圖片來自於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中國地圖文化館)

來源: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原標題:《科普 |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普|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中)
    整個展館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出近1500件展品,主要內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別是「地圖之用」「地圖之史」「地圖之學」「地圖之工」「地圖之光」,介紹了地圖的作用、起源、發展和技藝,匯聚了各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地圖精品和複製品。一起跟著「掌上地圖館」欄目去逛一逛「神秘的」中國地圖文化館吧!
  • 掌上地圖館 | 西方近代地圖發展(上)
    整個展館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展出近1500件展品,主要內容包括五大部分,分別是「地圖之用」「地圖之史」「地圖之學」「地圖之工」「地圖之光」,介紹了地圖的作用、起源、發展和技藝,匯聚了各個歷史時期最重要的地圖精品和複製品。一起跟著「掌上地圖館」欄目去逛一逛「神秘的」中國地圖文化館吧!
  • 他並沒有突破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立場
    黑格爾說:「這種知識的普遍性,一方面,既不帶有普遍常識所有的那種常見的不確定性和貧乏性,而是形成了的和完滿的知識,另一方面,又不是因天才的懶惰和自負而趨於敗壞的理性天賦所具有的那種不常見的普遍性,而是已經發展到本來形式的真理,這種真理能夠成為一切自覺的理性的財產。」
  • 西方人文精神傳統與近代科學思維
    文藝復興運動號召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遺產,重新肯定和發展了古希臘的人文精神傳統,增強和確立了人類對自身自由理性的信心,改變了人的自然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實際上孕育和促生了近代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各學科。17世紀以後,近代科學各學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顯示出巨大力量,科學的實用價值日漸突出。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傳播西方輿地知識,都是由一個外國人完成的
    西方天文學的知識,最早是通過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傳到中國的,而中西天文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崇禎曆書》的編纂。利瑪竇初入中華時帶來了一幅《萬國輿圖》掛在臥室,這是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幅世界地圖,該圖由奧代理烏斯所製做,他的《地球大觀》標誌著歐洲地圖學進入了近代的階段。後來《萬國輿圖》被利瑪竇翻譯成中文。
  • 《智慧宮》:展現近代西方對人類知識體系的塑造
    2013-5  讀《智慧宮》,你會深切認識到近代以來西方的帝國主義強權如何形塑了我們對人類知識體系及其發展歷史的想像。  當十字軍戰士被蒙昧驅趕到東方時,少數西方人懷著對知識和思想的渴求來到伊斯蘭世界。他們當中最傑出者是來自英格蘭巴斯的阿德拉。在伊斯蘭世界長期遊學後,阿德拉成為西方最早的思想啟蒙者。在他和幾代後繼者的努力下,西方大量引進伊斯蘭的哲學、天文、數學、醫學、航海等知識。新知識從涓涓細流匯成汪洋大海,最終衝垮了教會的蒙昧統治。
  • 科普丨世界地圖誕生的奧秘
    科普丨世界地圖誕生的奧秘 2020-05-27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近代地圖志》海圖篇編研初探
    《中國近代地圖志》海圖篇編研初探 2016年03月08日 09:20 來源:《中國地方志》2015年7期 作者:梁迅 齊清文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近代地圖志》作為一種專業志書,將以完整
  •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
    中日甲午戰爭後,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中日甲午戰爭後,在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推動下,西學在華傳播的形勢出現了新的局面。今天小編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就傳播的內容而言,西方近代的哲學、社會科學佔了主要地位,自然科學退居其次。注重譯介西方的哲學、社會科學成為此期西學東漸的主要特徵。此期引進的西方社會科學門類多,內容廣,以學科計有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社會學、法學、美學、邏輯學等;以思潮計,包括了上溯古希臘時代的主要學派、文藝復興時期的諸家思潮,下至19世紀歐美流行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各色主張,及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各派社會主義思潮。
  • 地圖為什麼總是上北下南?
    地圖就應該上北下南?這是又一個約定俗成,極少有人會質疑的慣例——現代地圖幾乎清一色的上北下南。各國的繪製即使存在爭議、差別,也都是本國是否處於圖畫中心,極少有人挑戰南北方向。好像又一個歐洲中心思維的靶子可以被立起來了——他們將自己的國家放在地圖的頂端,這是一貫的自大心態作祟。且慢。真實的故事遠比論斷複雜,北上的確立既有偶然性,也和航海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這要從古代地中海地區開始說起。
  • 科普:中國是「東方大國」,為什麼世界地圖卻把美國畫在東邊
    導讀:科普:中國是「東方大國」,為什麼世界地圖卻把美國畫在東邊文|大炮簡怡君各位看官大家好,歡迎閱讀由大炮簡怡君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科普:中國是「東方大國」,為什麼世界地圖卻把美國畫在東邊!西方國家經常稱這個中國為遠東地區,但你曾經想知道為什麼在世界地圖上,中國不在東方,而在西方。在東方真正發生的事情是美國,它與我們激烈競爭?中國在西方,美國在東方。這實際上是中國人建立世界中心理念的體現。根據歐洲國家的方法,世界地圖被原始子午線劃分。
  • 科欽中國海戰:東亞文明首次遭遇近代西方海軍先驅
    因此,葡萄牙使節立刻得出結論:發展同暹羅王國的貿易往來,是非常有利可圖的事情。 弘治與正德時代的廣東 已經部分解除了海禁 其次,長期生活在海禁陰影下的嶺南沿海居民
  • 西方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美麗的心形曲線
    笛卡爾,西方近代哲學之父,解析幾何之父,理性分析方法的奠基人,是一位深受西方人尊敬的科學家、思想家。笛卡爾在數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如著名的笛卡爾坐標系。除了哲學和科學成就外,笛卡爾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話題,即美麗的心形曲線。笛卡爾生活在17世紀前半葉。
  • 中國古代有哪些科學家,又有哪些成就,和近代西方科技差在哪裡
    說到厲害的科學家,大家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大多是西方人,如牛頓,伽利略,近代愛因斯坦等。而中國古代又有哪些科學家呢?郭守敬元朝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工程師,在數學方面有很多成就,他利用光學原理,發明和改進前輩觀察天文現象的工具,比如簡儀、立運儀、高表、渾天象、玲瓏儀、候極儀、仰儀、證理儀、窺幾、景符、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等等,把中國古代的實用技術,發展到了極致。
  • 近代上海的命運
    上海的命運是近代中國歷史的縮影。鴉片戰爭以後,中英《南京條約》籤訂,1843年,上海被迫開闢為通商口岸,西方列強絡繹來滬,設立租界,經商、傳教、辦學,不斷擴展其殖民統治。
  • 經天緯地:中國古代地圖博覽
    清朝中前期,在逐漸完成並鞏固國家統一的基礎上,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先後任用西方傳教士率領中外測繪人員對全境進行實地測繪,採用西方近代三角測量法和經緯投影技術先後繪製康熙《皇輿全覽圖》《雍正十排圖》《乾隆內府輿圖》三大實測圖集,在世界測繪史和地圖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康雍乾三大實測地圖集的繪製過程也是清王朝完成並鞏固國家統一、對邊疆地區實行主權管轄的歷史見證。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此外,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還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他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即《國富論》)、孟德斯鳩的《法意》(即《論法的精神》)等西學名著,將西方的先進思想介紹到中國,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 從革命報刊的發展看近代立報意義
    摘 要:中國報刊業起源於近代。革命派和保皇派為了宣傳其政治思想,分別創立了自己新式的輿論宣傳工具——報刊,從近代中國報刊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有著十分濃烈的政治性色彩,為政治服務是它的本職工作,亦是它的特點。但是,雖然是為政治服務,中國近代報刊依然有著非比尋常的重大意義。
  • 趣科普|各國的世界地圖都長什麼樣?
    小時候對著世界地圖,總有一個疑問:美國為什麼是西方國家?它明明在我們東邊啊!直到見到了地球儀我的疑惑才得以消弭。那麼各個國家的世界地圖是不是都長得一模一樣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各國的世界地圖究竟都長什麼樣。
  • 近代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之間並沒有隔著一道萬裡長城
    從此,「主體」這個概念成了近代西方哲學的軸心,雖然它是經院哲學的發。主體這個概念之所以被人們迅速接受,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它的自明性。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是一個建立在邏輯推論上的命題,而不是從經驗的心理事實推出。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知識的可靠基礎或基點的概念,實際是建立在理性而不是感性經驗的基礎上的,理性,而不是感性,才是它的主導性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