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有的地方也稱為「食草主義」,是在當今社會比較流行的一種飲食養生習慣。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凡是奉行素食主義的人們,不會吃從任何動物身上各部分所製成的食物,在「燈紅酒綠」的當代飲食習慣之中保持著一種「清新脫俗」。他們之中是因為信仰因素,或是因為減肥、身材等因素,依然奉行著「素食為王」的信條。本著理解的角度出發,我們是可以接受這種行為的。但如果從健康角度來說,長期堅持素食主義對健康真的好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
如果把素食主義絕對化,恐怕對人體而言並沒有那麼健康。素食主義者覺得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類食材不但能夠保障自己的身材,同時也是一種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從人體解剖學來說,人類的牙齒本來就適合嚼碎素食是而非撕裂肉類。當然,這無可厚非,但其實合理的、多樣的、健康的素食飲食明顯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常見的慢性病都有預防的功效。
但對於嚴格的素食主義者而言。鈣、鐵、維生素D、蛋白質都很難保證充足的攝入,所以,素食主義者往往比較瘦、沒有精神,而且很容易疲倦,皮膚和頭髮缺乏光澤。
一、蛋白質的缺乏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的飲食一般可以分為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兩類。前者富含優質蛋白,而後者雖然也會含有蛋白質,但質量相比而言較差。所以如果長期吃素,就會缺乏優質蛋白,長期如此會患上蛋白質缺乏症。有些人會在此種飲食情況下全身水腫,嚴重的甚至出現心悸、全身乏力、形體消瘦等症狀。
二、維生素的缺乏
動物性食物中還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A、D,這對我們的身體發育都很重要。另外在維生素層面,動物性食物中還含有維生素B12,而此種維生素在蔬菜中卻含量很少。缺乏此種維生素,可導致精神上的缺陷,有損記憶力。另外,動物性食物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是人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從人體自身健康角度出發,單純素食或是絕對素食都是不太可取的飲食方式,人們應該適當放棄這種素食養生的觀念。只有葷素搭配、合理飲食,才是通往健康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