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酶樣酶系統催化產生甲硫氨酸、乙烯和甲烷

2021-01-12 科學網

固氮酶樣酶系統催化產生甲硫氨酸、乙烯和甲烷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7:25:49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F. Robert Tabita及其團隊發現固氮酶樣酶體系催化產生蛋氨酸、乙烯和甲烷。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28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陸地和淡水細菌產生的甲烷和乙烯是由以前未知的蛋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直接產生的。該途徑存在於許多物種中,使用不同於已知固氮酶的固氮酶樣還原酶,並在C–S鍵斷裂中起特定作用以減少普遍存在且相當可觀的揮發性有機硫化合物,例如二甲基硫醚和(2 -甲硫基)乙醇。該過程產生的甲硫醇是甲硫氨酸的直接前體,而乙烯或甲烷則釋放到環境中。

通過這種途徑產生的厭氧乙烯顯然可以解釋長期以來在缺氧土壤中觀察到的乙烯積累現象。甲烷的產生揭示了不同於古細菌甲烷生成的另一條細菌途徑。

研究人員表示,細菌生產的氣態碳氫化合物(例如乙烯和甲烷)會影響土壤環境和氣候。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nitrogenase-like enzyme system catalyzes methionine, ethylene, and methane biogenesis

Author: Justin A. North, Adrienne B. Narrowe, Weili Xiong, Kathryn M. Byerly, Guanqi Zhao, Sarah J. Young, Srividya Murali, John A. Wildenthal, William R. Cannon, Kelly C. Wrighton, Robert L. Hettich, F. Robert Tabita

Issue&Volume: 2020/08/28

Abstract: Bacterial produc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such as ethylene and methane affects soil environments and atmospheric climate. We demonstrate that biogenic methane and ethylene from terrestrial and freshwater bacteria are directly produced by a previously unknown methionine biosynthesis pathway. This pathway, present in numerous species, uses a nitrogenase-like reductase that is distinct from known nitrogenases and nitrogenase-like reductases and specifically functions in C–S bond breakage to reduce ubiquitous and appreciable 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such as dimethyl sulfide and (2-methylthio)ethanol. Liberated methanethiol serves as the immediate precursor to methionine, while ethylene or methane is relea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naerobic ethylene production by this pathway apparently explains the long-standing observation of ethylene accumulation in oxygen-depleted soils. Methane production reveals an additional bacterial pathway distinct from archaeal methanogenesis.

DOI: 10.1126/science.abb6310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7/1094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Science|現固氮酶樣酶體系催化產生蛋氨酸、乙烯和甲烷
    發現固氮酶樣酶體系催化產生蛋氨酸、乙烯和甲烷,為合成生物學、化工產業等提供新思路。土壤細菌具有負責的代謝途徑,有助於獲取和回收養分和碳。奇怪的是,其中一些細菌在厭氧條件下飢餓時會釋放出乙烯氣體。科學家發現來自陸地和淡水細菌的生源甲烷和乙烯是由以前未知的蛋氨酸生物合成途徑直接產生的。該途徑存在於許多物種中,它使用一種不同於已知的固氮酶和固氮酶樣還原酶的固氮酶樣還原酶,並特異性地作用於C-S鍵的斷裂,以還原普遍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硫化合物,如二甲硫醚和(2-甲硫基)乙醇。釋放出來的甲硫醇是蛋氨酸的直接前體,而乙烯或甲烷則釋放到環境中。
  • 產生乙烯的微生物新途徑,有望為生物製造塑料等提供原料
    《科學》雜誌8月28日報導,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和俄亥俄州立大學(OSU)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產生乙烯的微生物途徑,有望為生物製造塑料、冷卻劑和日用品提供原料。研究人員在文中揭示了無氧或缺氧土壤中微生物產生乙烯的方式,以及保護作物免受高水平乙烯傷害的途徑。此外,該研究還概述了一種未知的細菌產生甲烷的方式。
  • 代謝工程改造大腸桿菌生產甲硫氨酸前體O-乙醯高絲氨酸研究獲進展
    基於上述工藝路線,一種偶聯發酵-酶轉化的工藝路線已被開發應用於L-甲硫氨酸的工業生產中,並具有較高的產率。在該工藝中,通過發酵法合成OAH是制約L-甲硫氨酸生產和降低成本的關鍵因素之一。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君帶領的微生物生理和代謝工程研究組和研究員江會鋒帶領的新酶設計與酵母基因組工程研究組進行合作,通過結合代謝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的方法,系統地改造大腸桿菌,實現了OAH的高效合成。
  • 吳驪珠Chem綜述:固氮酶激發的人工光合固氮作用
    人工光合氮還原反應(photo-NRR)代表了一種比Haber-Bosch化學方法更可持續的固N2策略。克服在環境條件下多電子和質子過程中活化不溶性和惰性N2的動力學挑戰是photo-NRR的關鍵。
  • 首例催化Alder-ene反應的酶及其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
    酶的周環選擇性(periselectivity)是指反應物可能發生兩類或以上的周環反應,但在特定酶的催化下,反應物更傾向於產生某一類周環反應的產物。化合物5作為底物類似物,C7上的羰基和C4上的羥基朝向同一個方向,這表明K337作為一般鹼進行催化的脫水反應立體選擇性為syn式,因此產生的是(Z)式脫水產物。突變體K337A導致酶失去脫水活性也進一步驗證了K337在脫水反應中的關鍵作用。
  • 王憶平研究組在構建穩定通用高效固氮酶系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北京大學王憶平課題組在這一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構建了《最簡鐵鐵固氮酶系統》(Yang et al., PNAS, 2014);2)實現了植物源電子傳遞鏈模塊的重構及與固氮酶系統的適配性研究(Yang and Xie et al., PNAS, 2017);3)成功構建了《超簡鉬鐵固氮酶系統》(Yang and Xie et al.,
  • 華中農業大學在納米酶介導的生物固氮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生物固氮為全球植物提供75%的氮素,是生命科學中的重大基礎研究課題之一,在生產實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和光合作用被並稱為地球生命活動的基石,為減少化學氮肥使用、緩解環境汙染、保持生態平衡、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在自然界中,生物固氮是由固氮酶催化的,固氮酶是一種包含鐵-鉬輔助因子(FeMo)的酶複合物。
  • 化工系工業酶催化團隊研發出可長周期運行的氣相反應用酶催化劑
    在採用LGA催化香葉醇和乙酸乙烯酯生成乙酸香葉酯的案例中,LGA持續催化500小時保持酶活不變,而CALB凍乾粉則不呈現催化活性。將該方法應用於另外兩種脂肪酶也取得提高酶穩定性和活性的效果,證明該方法具有通用性,在氣相酶催化反應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ACS Catalysis|量子化學方法研究酶催化的立體選擇性
    酶工程技術徹底改變了生物催化領域,因此,深入了解控制特異性和選擇性的反應機制和因素對指導具有所需特性的酶工程設計很有幫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陸續開發出了一系列能夠解決酶催化中各種問題的計算方法。常見的方法是分子對接,分子動力學模擬(MD),自由能擾動(FEP),經驗價鍵(EVB),量子力學結合分子力學(QM/MM)和簇方法。
  • 文獻精讀 甲硫氨酸代謝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調節輔助細胞反應
    這篇文章闡明甲硫氨酸是影響CD4+ T輔助(Th)細胞表觀遺傳重編程的關鍵營養素。利用代謝組學發現,甲硫氨酸被激活的T細胞迅速吸收作為通用甲基供體S -腺苷-甲硫氨酸(SAM)生物合成的主要底物。在T細胞中,甲硫氨酸是維持細胞內SAM所必需的。甲硫氨酸的限制減少了影響Th17細胞增殖和細胞因子產生的關鍵基因啟動子區域的 H3K4me3水平。
  • 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自由基SAM酶ArsS的特性及機理研究
    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自由基SAM酶ArsS的特性及機理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7 16:59:12 復旦大學化學系張琪課題組在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酶ArsS的特性和機理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 《綠色化學·綜述》生物催化微凝膠酶:合成,概念和新興應用
    此外,處於溶脹狀態的微凝膠的高水分含量(> 99%)為酶提供了一種水性的,因此是天然的微環境,可以保護它們免受有機介質的侵害。因此,微凝膠是酶固定的通用平臺。在這篇綜述中,組織探索了微凝膠中不同的酶固定方法以產生μ-凝膠酶,並根據酶負載的方法對其進行了分類(圖1)。
  • ACS Catalysis | 分子模擬探究Mg離子介導的TrmD酶甲基轉移過程
    引言TrmD是一種細菌特異性的甲基轉移酶。Mg離子是TrmD的發揮催化活性所必需的,但目前對TrmD結構中Mg離子的位置及其發揮的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員通過分子動力學(MD)模擬,確定了酶活性位點合理的Mg離子結合口袋,Mg離子和兩個天冬氨酸和一個穀氨酸以及S-腺苷甲硫氨酸(SAM)協調作用。
  • 清華北大聯合發現,減少甲硫氨酸可延壽10年,實驗登上《科學》
    ,而是熱量限制直接有針對性的抑制了酵母菌體內整條甲硫氨酸合成路徑,從必要的生物合成酶,到生產甲硫氨酸所需要的轉運蛋白,這些關鍵元件的表達水平全都出現了大幅下調。,很有可能就是它消除了生物體內的甲硫氨酸。
  • 李毅課題組揭示了一種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重要激素——乙烯有利於...
    該課題組發現RDV侵染水稻後水稻體內的乙烯含量也顯著升高。為了探究其內在機制,該課題組首先通過多種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篩選,發現RDV編碼的非結構蛋白Pns11能夠特異性地與水稻中甲基供體的關鍵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1(OsSAMS1)發生相互作用。
  • GENES DEV:rRNA m6和甲基轉移酶METTL5參與了多能性和發育進程
    目前已經發現了與m6A相關的甲基轉移酶,如METTL家族的METTL3和METTL14可以催化mRNA、ncRNA、pri-miRNA上的m6A形成,ZCCHC4可以特異性催化28S rRNA上的m6A。
  • 光催化激活」酶「好生活
    這其中就涉及到我們的嘉賓之一——酶。 我們都知道,酶在生物體內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體通過酶來加速體內的化學反應。酶作為生物催化劑,是由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機物。相比於其他催化劑,酶催化劑在選擇性、催化效率以及反應條件上有著絕對的優勢,因此,酶在工業生物催化中有著重大意義。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揭示致癌組蛋白突變抑制SETD2甲基轉移酶活力的...
    組蛋白H3第36位賴氨酸到甲硫氨酸(H3K36M)和異亮氨酸(H3K36I)的點突變已經在成軟骨細胞瘤,結腸直腸癌等病人樣本中被發現。H3K36位點能夠被多種甲基化酶修飾,包括NSD1/2/3,ASH1L和SETD2等。其中SETD2能夠在H3K36位點上產生三甲基化修飾(H3K36me3),並在轉錄延伸,RNA剪接和DNA損傷修復等過程中發揮關鍵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