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怡諾:為什麼「定位理論」在新品牌中不起作用了

2020-12-05 虎嗅APP


在11月穀倉爆品總裁營上海站,弘章資本創始合伙人翁怡諾圍繞品牌成長主線,深度分享了對於新品牌未來的看法。翁怡諾認為,要將品牌、產品、流量三者揉在一起研究,零售平臺迭代的主線,本質上是流量成本和供應鏈效率間的不斷博弈。


在翁怡諾看來,品牌的本質是一個認知的「池子」,它是一個動態的認知分值的積累。


同時,他還將產品品牌和場景品牌進行了區分,並認為二者的邊界正變得越發模糊,而做任何一個品牌品類,最終都要回到全渠道經營。


如何思考品牌的本質, 並在新品牌浪潮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壁壘,本文根據弘章資本創始合伙人翁怡諾現場分享摘編,希望對創業者有所啟發。


談品牌,為什麼不能脫離流量和產品?


在過去10年裡,商業環境中三個大的要素:1.流量渠道2.傳播媒介3.產品供應鏈,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先,渠道流量端進化迭代速度極快


基本2~3年,流量熱點就可以完成一個短周期的迭代,無論是線下場景端迭代,還是線上各種平臺不斷湧現,流量端的迭代速度是一個很明顯的變化。


其次,媒介端從集中變得非常分散


今天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非常碎片化,相比10年前比較集中的廣播、電視、報紙,今天各種年齡層、各種人群可以選擇自己擅長、喜歡的內容平臺獲取信息。


第三,超級供應鏈企業正變成大勢力


很多年前投資工廠在VC圈裡是非主流,但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超級供應鏈出現了很多大市值的公司,超級供應鏈已經變成一個重要的投資邏輯。


今天消費類公司的成功要素變得更多元,脫離了任何一個維度,單講一個東西的重要性意義不大。我們不僅是從每一個環節去思考其價值,更要站在一個整體價值鏈博弈的關係去思考。


不同價格帶的產品邏輯中,成功要素的歸因權重是有差異的。


1)比如說高科技元素、高客單價的產品品類,成功要素的本質是品牌。因為品牌除了構建消費者信任以外,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功能是差異化。


2)中間價格的產品,其成功的本質在渠道。


3)而低客單價的東西,成功的本質在超級供應鏈,生死就在規模上面。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的說法。


所以今天講品牌,我們認為品牌不能脫離產品,而產品不能脫離流量。


自有品牌崛起:零售商聯手第一,幹掉第四五六七


現在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發展趨勢,叫做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自有品牌已經深刻的影響了很多國際上的零售業的發展趨勢:零售業越來越從一個商品差價的組織者變成製造型的零售


這相當於一個平臺,它不僅要賺平臺的溢價,還要做製造業。


自有品牌為什麼成立?是因為消費者把他對這個場景品牌的信任移植到了具體的商品。比如說沃爾瑪做水、做紙巾,有很多的生活品類和基礎品類,越來越變成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主戰場。


目前在歐洲,自有品牌比例已經高到接近50%以上,50%以上的零售端的商品是零售商做的產品,極端一點的就出現了接近於SPA的零售業,85%以上的商品是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所以在全球範圍裡,自有品牌正成為一個新現象。


自有品牌的本質是什麼?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是,零售商聯手品類第一品牌,合作幹掉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名。


因為自有品牌的核心邏輯叫做性價比,這也是中國過去四五年商品進化的一條主流,性價比的核心在「比」字上面,你會發現品類第一的品牌,變成了產品價格的標杆。


在這場博弈裡面,由於自有品牌是零售商自己組織的供應鏈產品,它不需要有中間的環節,所以他把整個定價基礎打一個大折扣去對標品牌,比如說可口可樂假設價格一歐元,阿爾迪出一個阿爾迪可樂4毛9。


通過這種強大的折扣溢價,相當一部分對品牌不敏感的消費者會轉換到買4毛9的可樂,最終結果是,零售商聯手可口可樂,幹掉了可樂品類中的第四第五第六名。


零售企業從這幾年開始無比重視這件事情,都成立了自己的自有品牌部門,這個方向我相信是平臺型公司一定會不斷打磨的一個方向。


講自有品牌,其實這套邏輯裡面是以後我們在選品類的時候,其實也要小心的一點,從某種程度上,我們說做產品的時候需要注意,有一些品類有可能也是中國未來自有品牌的主戰場。


今天做品牌的壁壘正在下降


品牌是什麼?本質上是一個認知的池子,它是一個動態的認知分值的積累。


品牌總體有兩大功能:一個是構建信任;其次是如何與眾不同,如何形成它的社交貨幣的屬性。


我們所有的消費行為,購買行為都伴隨一種現象叫信任轉化。


社交電商的流量變化的邏輯中,應用的也是消費者對熟人的信任推薦。包括今天我們也會看到IP也是作為一種內容賦能產品的一個重要手段,這些都是對權威、場景的一種信任轉化。


為什麼消費者越來越容易被信任轉化呢?很重要的一點是,今天新一代年輕人對於整個基礎生產的信任度提升了。


我是70後,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大家對中國製造這件事情非常沒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大家會覺得外資的東西會比較好。但今天我們看00後,大家會發現他覺得中國製造都挺好,他們沒有那麼強的記憶中的不信任。


因此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跟過去相比,今天做品牌的壁壘在大大下降。


過去我們要建立認知效果,需要花很多錢去快速教育消費者,使他們形成一個認知,而我們的渠道又是非常集中的,所以其實要在渠道裡面獲得流量支持的成本非常高。但今天,流量很碎片化以後,獲取流量的起始成本和過去相比大大降低,加上整體的供應鏈的成熟,導致了我們今天實際上做一個新品牌的門檻大大降低。


但反過來,做大品牌的難度也提升了。我們只能通過比較特別的定位,抓到某一個階段的某一種流量紅利,我們叫品類創新。所以今天我們做新品牌的一個基礎邏輯是品類創新,與別人一模一樣的東西一點機會也沒有。


比如在包裝設計,在內容上做出一些創新的東西,也許就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新品類。而今天我們又看到整體的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客單價都有機會提升,所以造成了今天新品牌大量湧現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這是我們看到的做品牌的一個基本邏輯。


場景品牌和產品品牌的邊界逐漸模糊


新的品牌崛起需要區分產品品牌和場景品牌。產品品牌跟場景品牌有共性,但是有巨大的差別。


第一,產品品牌。非常好理解,品牌是附著於一個具體的品類,比如洗衣液、洗手液,這就是非常典型的產品品牌,產品品牌會更具化 。


第二,場景品牌 。場景品牌可以分成兩塊,一個是我們稱之為物理場景,比如永輝超市,它是一個固定場景。另一個是虛擬場景,京東的APP實際上是虛擬場景。也就是說一個是實物搭出來的空間、場景,另一個是以文字、視頻、圖片搭出來的虛擬空間場景。


因為它不是跟某一個具體品類去連結,場景品牌相對較為抽象。比如京東這個品牌,大家想到京東的時候,其實想到的可能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品牌的點。


場景品牌建立認知的時間會比較長,但場景品牌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


在過去,產品品牌跟場景品牌之間的溝壑是非常的清楚,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產品品牌和場景品牌兩個邊界在模糊。


我們在講一個新品牌成長路徑的時候,其實逃不了先後的次序,過去我們看到一個品牌,它往往是先鋪線下零售,發展經銷商,構建渠道,把分銷體系做好,然後做一點所謂的電商平臺。


但今天我們看到新的品牌大多倒過來做,先做線上,它實際上做的是起盤的效率。大家會發現單一流量渠道的起盤效率高,所以線上這些新品牌大部分都是流量運營的高手。


但是一個平臺的流量紅利有天花板,有些品牌做線上幹到比如四五個億,線上運營就會出現階段性的瓶頸,品牌一定會進入到平臺遷移的過程。


所以很多品牌走到某一個規模以後,需要補課,補什麼?補渠道怎麼發展、分銷怎麼做、怎麼利用線下原有龐大的經銷商體系。所以我覺得本質上的長期看,做任何一個品牌品類,都是會回到全渠道。


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渠道的碎片化,帶來了對各種渠道的運營規則的深入理解和運營,所以我們能夠經常看到一個品牌商在流量碎片化這件事情上,在快速迭代自己對渠道的管理和運營的能力的擴展。


新品牌崛起:「定位理論」為什麼不起作用了?


新的品牌的邊界模糊以後,我們會發現,新的品牌崛起的路徑在某些方面跟定位理論是相反的。


按照原來的定位理論,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細分的品類非常精準的切入,我要把一個事情咬死,說n多遍、說n多年,我要佔領消費者心智。


但新品牌不這麼幹。比如完美日記從眼影切入,快速覆蓋了整個美妝的各個品類,甚至於更極致的就是快速地開始做多品牌。


過去,當一個品牌不能再覆蓋一個品類的特徵的時候,才考慮做品牌特徵。但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品牌剛殺入某一個品類不久,便開始擴充品類,就開始想做線下的場景,開始開店。


所以從這個維度我們可以看到,邊界模糊的意思就是他既可以靠貨撐出一個消費場景,但是又可以從中抽離出爆款的邏輯,這是我們今天看到比較受歡迎的一個路徑。


比如哈根達斯,他的門店是一個商業模式,但是也可以從中用品牌力抽離出快銷產品去做,量更大,這時候門店就是該品牌的一種付出跟體驗。


也就是說,有一些新品牌的路徑實際上在線下場景也成立,同時又可以抽離出來做產品,做渠道。


所以重點應該關注什麼?有複製特點、帶場景屬性的快消品,是可以把場景品牌和產品品牌兩個邏輯揉在一起,但前提是要把場景品牌和產品品牌的邏輯重新區隔。


在這個過程中,高手們會理清先後秩序,秩序是什麼?是先做場景,然後有了品牌知名度以後,把抽象出來的東西賦予到產品力上。比如說喜茶現在也開始推快消產品,瑞幸也開始註冊精品咖啡盒子。


基於這個邏輯的多SKU、多品類覆蓋的品牌是有長期價值的,而單一的爆款型的品牌則很難出現一個超級公司,因為它會有其品類天花板,這是當下市場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


人口結構變化與下沉市場催生巨大機會


未來做產品的一個重要的邏輯就是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在中國整體進入到老年化以後,未來20年消費領域會出現非常複雜的變化。


另外今天我們看到很多連鎖模型有一個新問題,就是其實有一些一線城市出來的品牌,他最大的問題是不容易下沉,下不去,甚至跨區域都很難。


那麼我們需要怎麼做?下沉市場才是整個消費裡邊最大的機會,還有大量的消費者沒有被轉化,大量的消費者還用著假貨,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更廣闊的下沉市場仍有巨大的機會。


所以事實上,我們講商業邏輯的迭代,其實是流量端的變化,新零售做的就是這件事。


但是新零售跟過去的差異是什麼?我們過去的零售平臺只重視交易經營。但是今天零售商都開始有平臺思維,他關注的是數字資產和用戶資產的流轉,有些品牌方也在試圖幹私域流量,把用戶當做一種資產,所以都開始試圖用工具留存用戶和直接觸達。


這裡就延伸出另一個維度,就過去我們的整個零售平臺比較重視單場景、單店的效率,這是零售商單店模型能不能成立的一個重要評估邏輯。但今天我們的數據化和我們的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以後,出現了一個新的邏輯,就是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流量轉換來做供應鏈,不再追求單店的銷售效果,而是說額外多賺5000塊錢也挺好,實際上就是讓更多已經存在的消費,能夠額外產生一點利益而形成的一個供應鏈網。


所以,零售的本質是它可以把一個零售公司拆成兩塊,一邊是場景端、流量端,一邊是供應鏈端。


在這裡送給大家一句話,起勢靠流量,生死供應鏈。你的模型能不能成立,取決於你能否打磨出與這個平臺流量相適應的供應鏈基礎,所以起勢以後就需要不斷迭代供應鏈的效率。消費者的信任轉換是通過好產品來實現,這才是流量的本質。                                                                

相關焦點

  • 弘章資本翁怡諾:品牌成長路徑比想像的長很多
    近日,在浪潮新消費✖弘章資本新品牌閉門會上,弘章資本創始合伙人翁怡諾就消費品的基本盤、新品牌的成長路徑和階段,以及品牌從0到1的快與慢等問題,深度分享了他的獨到洞察。同時,圍繞消費品創新、品牌與流量、小品類的機會等話題,與創業者們進行了深度互動。翁怡諾從事風險投資和私募投資20多年,曾擔任中金直投部執行總經理,所投資多家公司在A股上市。
  • 創業者八問:如何看透品牌生意的本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分享:翁怡諾,整理:陳文曦,36氪經授權發布。 今天是新品牌的黃金時代,新的流通供給環境讓品牌創立的門檻被抹平,也為品牌的成長路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 弘章資本翁怡諾:藍月亮上市只是起步,用賦能的方式去做消費投資
    鮮為人知的是,弘章資本創始人翁怡諾在2006年就與羅秋平相識,並將其介紹給自己多年的「良師益友」張磊。無疑,張磊和高瓴資本在藍月亮日後的發展過程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在藍月亮上市之際,《IPO早知道》找到翁怡諾,試圖知曉在表象信息外,這位最早了解藍月亮內核價值的隨行者,對藍月亮有著如何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知;以及作為一名深耕消費領域十餘年的投資人,其又是怎麼看待如今的這一輪新消費風口。
  • 定位原理|理解定位理論的 5 個模型(2.0)
    定位理論2.0:一個基於心智規律的品牌打造方法。如果說1.0時代的定位理論的關聯對象是獨特銷售主張,那麼2.0時代的定位理論關聯了品牌形象理論。事實上,定位理論每一次升級,都要關聯一個外部的理論來明確自己的定位。
  • 逸興遄飛|優秀的品牌已經找準自己的定位!
    品牌定位,是夾縫中求生存,而定位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差異化戰略在品牌推廣上的應用。 你,找到品牌生存之道了嗎?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正大熱的彩妝品牌——完美日記!完美日記作為崛起的國貨品牌,成立僅3年卻以黑馬之姿包攬了2019天貓全年大促銷售冠軍,連續12個月蟬聯天貓彩妝銷售冠軍。那麼完美日記是如何成功崛起的呢? 完美日記抓住的機會是順應新消費群體中國潮崛起的趨勢,成功搶佔了國貨彩妝第一品牌這一心智空位。
  • 「定位理論」及其「一詞佔領心智」
    而且,我們已經認識到,在信息爆炸的當下,最主要的交易成本,已經從用於解決兩地物理距離、用於展示產品和品牌的推廣等等,轉向了要想擠進顧客有限的頭腦記憶裡所需要的溝通認知成本。由此,認知效率的概念就應運而生,認知效率過低,就成了定位理論所重點針對的課題。
  • 「心智戰爭」定位理論的邊界(4.2.2)
    應該承認品類分化和聚焦有巨大的威力,這個在第二部分的「定位理論的七層認知」裡,第一層就是專業化的認知。當競爭對手分散兵力的時候,品牌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在一點,當然會在這一點上產生優勝的效果。但是這裡存在兩個隱藏的關鍵因素:為什麼是集中在這一點,而不是別的地方?集中在這一點,是長期有效的嗎?何時失效?
  • 選擇GPS定位器是看品牌還是看價格
    擁有一款功能強大、簡單易操作、信號強的GPS定位器,如汽車GPS定位器,摩託GPS定位器,智能學生證,智能工牌等。能夠對汽車等設備進行防盜、對家庭兒童、學生等進行定位安全守護,已成為絕大多數企業、學校、朋友的選擇,那麼在篩選合作公司或者個人購買GPS定位器的時候,面對市場眾多的GPS定位器是選擇品牌還是選擇低價格的產品呢?
  • 山東舉辦首屆新零售高峰論壇 奇想科技應運而生
    山東舉辦首屆新零售高峰論壇 奇想科技應運而生來源:聯商網2018-04-28 09:43聯商網消息:4月26日到27日,山東省新零售高峰論壇在濟南舉行,本屆論壇以「擁抱新零售、共創新未來」為主題,來自山東100多家零售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參加本屆論壇
  • 區域品牌傳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Anholt認為,新形式的公共外交以及一個比較複雜的國家品牌傳播方式——競爭性身份(competitive identity),若可將兩者組合起來便能夠創建一個國家或是地區的繁榮,提高這一地區或是國家的國際關係水準,進而能應對時代的偉大挑戰。
  • 從黑格爾哲學來看定位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那為什麼還選擇我們?因為我們工作更賣力。」)。還有許多企業家,它們沒有讀過定位的相關書籍,可是他在企業的實踐過程中,會做出一些暗合定位理論的工作,取得成功。一方面兩位大師通過不斷地寫作,從理論觀念上展現定位理論,另一方面又通過指導企業家的實踐經營,發揮出定位理論的巨大價值,讓定位理論的概念得以從混混沌沌中逐漸地清晰確立起來,由此定位理論就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飛躍。
  • 雨果跨境COO劉宏:基於「定位」和「進化」理論,對戰略進行重塑升級
    而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以及世界經貿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當下,雨果網也繼續蛻變,以更好的資源和服務護航賣家升級出海,讓世界出現更多的中國品牌。【點擊看盛況】 以下是雨果跨境COO劉宏,在1月11日,雨果網2021跨境電商全球趨勢發布會的演講內容: 尊敬的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 社會價值論的理論定位及意義
    因此,深入開展價值論研究,進一步發揮價值論應有的社會指導作用,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社會價值論是價值論研究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深入,今日刊發的關於社會價值論的文章,希望有助於推進對這方面問題的研究。社會價值論的研究內容和理論定位 價值是標誌主客體之間意義、效應和狀態的範疇。
  • 繼承與創新:沃爾茲新現實主義理論定位再探討
    當美國的行為主義者自以為找到一位學界領袖引領大家科學地研究國際政治時,沃爾茲卻出人意料地與行為主義派保持距離,他強調國際政治中可以發現的規律非常有限,而影響外交決策的因素又非常多,對其不可能進行簡化,他並不看好新古典現實主義「改良」 新現實主義的嘗試。  夾在古典現實主義與新古典現實主義之間的新現實主義理論成為國際政治研究中一道獨特的景象,該如何評判新現實主義的理論定位?
  • 品牌資產的地球理論
    什麼叫做品牌資產   品牌資產是20世紀80年代在營銷研究和實踐領域新出現的一個重要概念。20世紀90年代以後,特別是Aaker的著作《ManagingBrandEquity:Capitalizingonthevalueofabrandname》於1991年出版之後,品牌資產就成為營銷研究的熱點問題。
  • 汽車GPS定位器什麼品牌好?GPS定位系統價格
    近日,記者打開某購物網站,在搜索欄中打入了「GPS定位器」字樣,立刻跳出了數頁此類產品,價格從100多元到近千元不等。記者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車主購買汽車GPS定位系統。但是大部分車主是初次購買,因為不了解應該如何選購。   答疑:汽車GPS定位器什麼品牌好?  針對「汽車GPS定位器什麼牌子好?」
  • 手機定位的真相,為什麼App能清楚的掌握你的位置?
    ,目前,大家購買比較多高端機型品牌有華為、三星、蘋果等。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大家對手機定位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發現做通訊產品出身的華為P40 Pro定位技術最多最全面,可見華為通訊技術之強大,那麼在華為P40 Pro定位技術中所提到雙頻到底是什麼呢?它跟單頻有何區別呢?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到底發揮什麼作用呢?平時所說的手機導航就單單GPS嗎?定位系統構成是咋樣?
  • 秦皇島首家高端糕點店——漢糕堂的品牌定位
    漢糕堂品牌正是關注到了這一點,把握先機,精準定位市場需求,不斷提高品牌核心競爭力,通過產品布局的創新與融合,將漢糕堂新中式糕點打造成新的市場連接樞紐。漢糕堂的品牌定位:唯美、文藝、新潮、手作。專屬於國民喜愛的中式糕點品牌,「傳統工藝+現代潮流」佔據消費人群心理,「體驗+口感」立足糕點界根本。
  • 為什麼電動車要安裝北鬥GPS定位器?有哪些好處和作用?
    2020-11-24 16:45:24 來源: 深圳GPS定位器廠家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