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有生之年,會經歷世界末日嗎?我們該如何去面對?

2020-11-15 星空起源

世界會有終結的一天,包括宇宙也會一樣,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你有沒有想過,在我們有生之年,是否會經歷世界末日呢?



第一個可能發生的世界末日的原因,與溫室效應有關。

地球上植被有減無增,導致二氧化碳的濃度逐年上升。

溫室效應是幾年前就已經被提出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溫室效應的加劇不僅會導致森林的自然,北極的冰川也在慢慢消融。

科學家認為,按照現在冰川融化的速度,大概在2030年,北極將不得復存在。

一旦冰川融化,北極的生態將被破壞,北極生物的家園被毀,生存在北極的生物,我們在將來只能在教科書上看到它們。



這僅僅只是最輕微的危害。

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沙灘、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喪失,地球本就不多的淡水會被海洋入侵,變得無法飲用,造成河流、江水裡的生態紊亂。並且還會引起海嘯,陸地越來越少。

另外,極地冰川的消失,會影響地球的氣候,地球會變得更暖,水分蒸發也更多了,雨季延長,水災正變得越來越頻繁。

這些危害都是人們破壞環境的後果造成的,如果人類還不重視這些問題,將自食其果。



第二個原因,與科技發展有關。

人類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雖然提高了效率,但是也有存在一些可怕的隱患,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水平,假如智能機器擁有了「獨立意識」,並且它們開始失控,那麼有可能它們會取代人類,並成為這個地球的主人,而對我們人來說,這不亞於世界末日來臨。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2016年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就發生了一起機器人「暴走」事件。

智慧機器人失去控制,並打砸展臺,最後並致使一名旁觀者受傷。經過檢查,技術員解釋,是操作失誤造成的,雖然這只是技術性失誤,但這也給人們帶來一些深入反思。

有許多科學家認為,人工智慧極有可能失控然後傷害人類,如汽車車間的巨大機械臂,它們如果失控,將造成慘重的傷害事件。自動駕駛系統如果失控,將導致交通意外。智能家居系統如果失控,可能引起火災。

甚至一些武器系統,如果被惡意的智能程序滲透,它將產生可怕的後果。



也許你會說,所有的東西都存在危害,比如汽車可能會有車禍,飛機可能會掉下來,手機電池還會爆炸等等。是否我們就不要發展科技了呢?

首先,在我們生活中,所有的這些「非智能機器」,大部分是由人去操控的,而人是有一定的判斷力和約束力的,並且還有完善的法律和社會道德去約束他,即使我們不能100%避免風險,但我們可以把這種概率降到很低,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內。



但智能機器卻不一定,人工智慧具備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對於「好」和「壞」,它無法識別,並且它是主動學習的, 「好」與「壞」,也只是相對而言,雖然人類可以給它設定程序,但有可能會「好心」,但最後卻辦了「壞事」,就像復仇者聯盟中的「奧創」,它是一個擁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慧,「鋼鐵俠」創造它的目的,本來是用於抵禦外星文明入侵,保護人類,但最後它卻首先要毀滅人類,但是從它的出發點去看,它也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保護人類。

所以,智能機器怎麼去約束它,去引導它,這是科學家們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第三個,小行星撞擊地球也可能會造成世界末日。

科學家普遍認為,白堊紀時期,恐龍的滅絕就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

如果人類經歷一次像恐龍滅絕時期的災難,還有可能活下來嗎?

1999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顆近地行星,它距離地球大概1.22億公裡,它大概每一年多兩個月就將繞太陽運動一圈,並且每6年就會接近地球一次。

科學家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2135年,會穿過地球和月球之間,科學家預測,在 2175 年到 2196 年之間,這顆行星可能會撞擊地球,概率大概在1/2700,但是一絲可能性,對人類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那麼有一天,如果它真的撞擊到地球上,我們該怎麼辦呢?

科學家提出,可以利用核裝置摧毀它。目前,科學家已經在著手開發核裝置了。



第四個造成世界末日的原因,與太陽有關。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一般黃矮星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而我們的太陽現在已經46億歲了,正值壯年。

它內部的氣體還可以燃燒54億年,但是54億年之後,太陽即將終結的時候,會經過一系列爆發,最終膨脹變成一顆紅巨星

當太陽變成紅巨星逐漸膨脹時,地球的溫度在數年內會持續升高,之前的宜居帶,都將變成高溫帶。

緊接著,地球上的生命會接受慘烈的炙烤,海洋的水位會慢慢下降,為地球貢獻80%的氧氣的海藻將全部滅亡,此刻,地球氧氣不斷減少,二氧化碳卻逐年增多,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加上太陽高溫的炙烤,地球上的森林將會發生自燃。物體的燃燒,將進一步消耗地球上所剩無幾的氧氣。

至此,地球上一切的植物和動物,都將毀於災難之中。

而在隨後數年裡,紅巨星會持續膨脹,最終將地球吞噬掉。



除了上面提到的,可能導致世界末日的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例如世界大戰、外星文明入侵等等,都可能會造成世界末日。雖然我們的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相對大自然以及宇宙,我們人類還十分的渺小。

無論怎麼樣,我們都希望這些都不要發生,真的到了不可避免的那一天時,希望我們有足夠的能力,讓人類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生存下去。

本期內容到此結束,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請幫忙點讚和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我們挺過了世界末日 以後該如何生存?
    (原標題:我們挺過了世界末日 以後該如何生存?)但人類的生命力總是頑強的,總會有人在世界末日中倖存下來。那麼,這些人如何生存?他們吃什麼,如何保暖和發電,他們能重建人類文明嗎?
  • 世界末日影片很多,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們今天該做什麼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們今天該怎麼辦,看了那麼多關於世界末日的電視劇和電影,不由得讓人捏了一把汗,那時候一切的一切全部沒有了,我們將任由自然的宰割,任由自然力的肆虐,我們沒有任何的選擇,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一切都這麼結束。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下幾部很經典的世界末日電影。
  •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
    在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那麼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呢?其實生活中遇見挫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有些人遇見挫折,會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卻會去成長。人生太多的經歷是你沒有辦法掌控的,你會經歷太多的失敗和挫折。如果你不想被失敗和挫折打倒,你就要學會和她和平相處。要相信人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挫折也是。聰明的人利用挫折使自己成長,只有歷經無數磨難都沒有辦法擊倒你的堅強,你才能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只有經歷了風雨還能微笑面對的人,才能夠欣賞彩虹的美麗!
  • 「末日之鐘」有用嗎?有人會擔心世界末日嗎?
    目前針對全球任何威脅人類生存的因素,該雜誌社均納入考慮範疇,比如全球氣候、人工智慧等。2018年1月25日,提醒世人人類全體毀滅的象徵性"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被再度撥快30秒,距離象徵人類末日的"午夜12時"僅剩2分鐘,這是冷戰以來最危險的情況。但是幾十年來,「末日時鐘」的分針一直停留在零點附近。
  • 科學家發出警告:第6次世界末日或不可避免,人類該如何自處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對物種造成最大傷害的發生於2.5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共造成97%以上的物種都經歷了滅種之災,至於如今還跟我們人類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生物,早已經不足數億年前的1%了。
  • 面對極端氣候災難,我們該如何減少碳排放?
    之前,澳大利亞智庫突破性國家氣候恢復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影中的末日災難,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該智庫科學家認為,文明的死刑判決可能已經籤署。曾經的某年某日,當氣候變化可能意味著世界末日和我們的結束。  當然,雖然這只是一個預測,但最新的分析數據顯示,這種情況正在變得更加嚴重。
  • 我們有生之年會見證末日嗎?
    「末日」針對不同的人來說肯定看法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天天「度日如年」,那就是「末日」,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可能也算得上是「末日」,天上掉個餡兒餅都可能將命給總結,所以其實每天都在見證末日景象。
  • 我們有生之年會見證末日嗎?
    「末日」針對不同的人來說肯定看法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天天「度日如年」,那就是「末日」,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可能也算得上是「末日」,天上掉個餡兒餅都可能將命給總結,所以其實每天都在見證末日景象。」,並且從如今的地球變化來看,我們面臨「末日景象」似乎正在發生之中,我們有生之年會見證末日嗎?
  • 科學家說瑪雅末日是2020年,真正末日你會有遺憾嗎?
    世界末日這個話題被廣泛爭議,人們常常會對世界末日進行猜測和幻想。其中瑪雅人的語言是流傳最廣泛的,科學家說瑪雅末日是2020年,也就是今年,那麼真正末日會怎樣?其實,只要過好每一天不留遺憾就好了。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人類社會的滅亡。就是說如果這一天到來了,地球上將沒有生命的存在。那麼如果真的世界末日了會怎樣呢。
  • 世界末日來臨時,我們還能繼續玩手機嗎?
    編者按:世界末日是電影電視劇或者小說裡常見的場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它真的發生了,社會秩序、電力供應、網絡都將不復存在,那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很多人其實已經在研究一旦遇到這種極端情況的應對措施了,而且目前看來,最適合檢驗這些措施的時刻就是諸如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爆發的時候。無論如何,未雨綢繆絕對是件好事,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 世界氣象日 | 極端天氣來臨,我們該如何面對?
    頻發的極端天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極端天氣的增加將給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人們又應如何應對呢?明天是世界氣象日,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2008年以來,冬季強冷空氣活動頻繁,暴雪、冰凍等災害性天氣幾乎每年都在世界各地發生。
  • 他用醫生和病患的雙重身份,告訴我們面對死亡該如何活下去
    後來,他發現,文學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而神經系統科學則探索大腦最為優雅的規律,大腦會給我們意義。就這樣他棄文從醫,當了一名神經外科的醫生,他用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去感受生命的意義。作為神經外科醫生,他的每一臺手術,面對的每一個病人,就是他的人生意義所在。他深知,自己對於病人和家屬生活的意義,而他們的意義就是他的意義。
  • 當世界末日到來時,我們該怎麼辦?推薦一部電影《2012世界末日》
    大家好,我是小瘋今天推薦一部,關於世界末日題材的經典電影《2012世界末日》這部電影我剛看時它的那種天崩地裂的,視覺衝擊感十分強烈!大概內容也就講了,主人公他們的,逃難過程!我在這就不劇透了,對末日題材類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搜來看看!說實話,如果我們人類真的不進行改變的話,世界末日可能會真到來!這是為什麼呢?
  • 我的世界:如果遊戲末日來臨,資源不再刷新,你該如何存活下去?
    《我的世界》中的地圖資源多半是可以再生的,比如家畜繁殖、種植莊稼、生物的刷新等,但如果遊戲中末日降臨,所有的資源無法再生,這意味著整個地圖成為無源之水,總有一天玩家會將資源消耗殆盡,你該如何存活下去呢?
  • 《2012》:當末日來臨時,面對死亡,你將如何抉擇?
    《2012》,瑪雅文明預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個文化、種族,全球的科學家、政府,都無法預知這一天到底會發生什麼。這是一部關於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它講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時,主人公及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掙扎求生。
  • 2032年將會是世界末日?霍金生前的預言,是真的嗎?
    過去的2018年是悲痛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們人類經歷了數次令人無比惋惜的失去,而一代大師霍金先生的逝世無疑是整個世界的一大損失。霍金先生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雖然一生都被禁錮在輪椅上,但是思想高度卻遠遠高於一般人。
  • 對話尤瓦爾·赫拉利: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我們該如何自處?
    最重要的是理解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今年十月,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將出版全新的知識漫畫系列的第一卷《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借新書發表之際,我們與他進行了一次談古論今的對話。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他認為我們應該回到歷史中去,通過學習歷史掌握全局觀,繼而在人類歷史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 專訪丨周雨霏:面對具體的災難,該如何安放我們的同情?
    記者丨徐悅東當世界出現災難時,大家通常會在社交媒體上祈福、轉發。同情和共感,仿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全球化和網際網路使得世界變得越來越「平」,高度發達的傳媒技術,將災難的現場帶到我們身旁,在視覺和聽覺上讓我們「身臨其境」,產生共感。德國作家漢寧·裡德卻敏銳地意識到,這樣的技術對傳統的道德情感產生了不可逆的作用。
  • 《末日崩塌》,災難面前,我們怎麼做?
    《末日崩塌》作為一部災難大片,感覺還是中規中矩的,談不上審美,但看著也不疲勞,沒有大的硬傷,對於片中的地震和海嘯,畢竟是虛構的夢幻,不必拿紀錄片甚至新聞報導的標準,來衡量其真實性和準確度。    如果說有點問題的話,出在片名上。
  • 毀滅人類的5大可能,世界末日離我們還遠嗎,能否逃過一劫?
    人類已知的史冊中,地球經歷了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以及白堊紀大滅絕這五次世界末日,每一次末日地球上都有超過80%的物種消失,澳洲山火、東非蝗蟲、全球新冠,面對近年來災難頻發的人類世界,地球命運看起來顯得是岌岌可危,這一切的發生不禁讓人感慨屬於我們人類的世界末日似乎正在上演,世界末日的第一大可能就是遠古病毒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