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解巧克力的知識之後,讀者們開始抱怨小編破壞了巧克力在他們心中的美好形象。小編科普一向不偏不倚,只說原理和真相,各位看官心中自有評判標準,見仁見智!嗚嗚嗚.小編又來開火車咯!今天我們的話題是——人造奶油。
為什麼突然想到這個話題,那得從小編心裡的一個既扯蛋又真實的故事說起。小編來自於湖北落後農村,上中學那會都是啃饅頭過活,可是天殺的外語書上都是在扯些喝牛奶吃麵包這檔子事,不說沒吃過豬肉,連豬跑都沒見過。小編如何能領悟其中奧秘,合計小編外語差的原因應該歸咎於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啊。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小編不死心依然想學著老外們那樣吃麵包塗黃油,補回那ABC。可是無奈不知道黃油是個什麼樣可愛的東西,屌絲的生活裡好像也沒出現過。興趣爆棚之後的結局就是這樣,扒出了下面這些事。
黃油,是老外的說法,在中國其實就是奶油,顧名思義,是牛奶中提取的油脂。將新鮮的牛奶不停的攪拌,在奶的上方漂起的一些白色的半固體就是奶油,剩下的就叫脫脂奶。奶油中大約含有80%的脂肪,剩下的是水及其他牛奶成分,擁有天然的濃鬱乳香,營養極其豐富,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當資源緊缺、價格昂貴之時,各種三教九流粉墨登場了,人造奶油在廣大吃貨的期盼下應運而生。雖然大家現在每次聽到「人造」兩個字就會莫名的恐慌,恐慌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我們對事物本身的不了解加上以訛傳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造的科技產品確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那就註定了我們在享受現代世界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去了解世界。
傳統意義上說,人造奶油其實就是普通的食用植物油通過一定的加工手段(氫化),模仿奶油的各種特性而形成的產品。不可否認,為了形成良好的味道在模仿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入人工香料、防腐劑、色素及其他添加劑等,在健康程度上不如天然奶油。另外最最最重要的是還可能產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對生命健康造成威脅。
自然還是人造,只要嚴格遵守國家各項標準的產品我們都應該認同。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造奶油也不再是只作為奶油的替代品,通過拓展產品的特性之後,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天然奶油比較軟,不利於塑形,有應用局限)。
上圖還只是冰山一角,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妹子們喜歡吃的食物裡基本上都有人造奶油的身影。也許大家都聽說過一些人造奶油的危害,會增加心臟病危險,使血脂異常,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誘導血栓形成,導致糖尿病,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及神經系統的健康。其實這所有的危害都是來源於植物油氫化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氫化為什麼會產生的反式脂肪酸,這個要從氫化的原理說起,這裡不贅述),所以相關產品標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中有這樣一條規定「在食品配料中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可是依然有很多企業並沒有去標示,給出的理由是「使用的人造奶油不含氫化油」。這時候我也懵了,不是說好的人造奶油是植物油氫化加工而來的嗎, 氫化會帶來反式脂肪酸嗎,那使用了人造奶油不就應該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嗎?這個邏輯很合理呀!這些企業的解釋是幾個意思呢?
原來是因為通過氫化工藝生產人造奶油已經快淪為落後技術了,技術和工藝在不斷革新。現在完全可以做到使用普通精煉棕櫚油代替氫化油,避免了氫化這個步驟,所以可以生產出不含氫化油的人造奶油。
這時候問題來了,氫化油不是人造奶油的唯一來源,《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只規定氫化油要標示,並沒有規定人造奶油要標示, 再也不能簡單的通過標籤來判斷是否違規。這給監管增加了難度,渾水摸魚的現象急劇增多,小編也只能一聲長嘆!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作者|小義
圖片|來源網絡
小編|大薇
還沒關注「龍門食客棧」的朋友,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您的加入,是我們的動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