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系統+CT掃描升級 智慧冠脈CT輻射劑量、等候時間雙下降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人工智慧AI系統結合優化的CT掃描技術,「雙管齊下」打造「智慧冠脈CT」,改變醫療服務困境。上海市胸科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9月28日電 (陳靜姚君)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眾多,許多冠心病患者發病前並無明顯症狀。幫助患者儘早高效地發現心臟「隱患」是醫生們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

記者28日獲悉,上海的醫療機構率先探索引入人工智慧AI技術,並全面升級掃描技術,冠脈CT總體等候時間縮短了90%;掃描技術的升級大幅減少了患者受到的輻射劑量。

冠脈CT是一項無創傷性檢查,主要用於篩查及診斷冠心病。它能夠判斷血管粥樣斑塊的大小、質地以及導致的血管狹窄、阻塞等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

於紅建議高危人群應將冠脈CT納入常規健康篩查項目。上海市胸科醫院供圖

記者當日走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逾六旬的許先生剛剛做完冠脈CT檢查,感受和往年截然不同。他坦言:「以前,做冠脈CT檢查很麻煩,我心跳比較快,每次做檢查,都要吃藥控制心跳,還要練習屏氣,有時候要折騰半天才能完成檢查。」但是「這次,我只是躺在那兒,『唰』一下,幾分鐘檢查就做完了,太方便了。」許先生是「三高」患者,還有冠心病家族史,醫生建議他定期做冠脈CT檢查。

據介紹,上海市胸科醫院藉助人工智慧AI技術,多維度提升冠脈CT檢查能級,患者等候排隊時間大大縮短的同時,輻射劑量亦減少了80%,冠心病篩查效率大幅度提升,為推廣普及奠定基礎。

CT心臟掃描會得到約300張橫截面照片。醫生們需要以此進行立體三維重建,形成一幅幅完整的心臟、冠狀動脈立體高清照。按照傳統方法,對放射科醫生來說,「冠脈CT」的立體三維重建不僅是腦力活,更是體力活。上海市胸科醫院放射科主任於紅形象地告訴記者,在冠脈CT掃描出的數百張照片裡,心臟血管影像就像散落的珍珠一樣分散。 立體三維重建時,醫生就如同「串珠子」 ,需先把這些「珠子」從照片中「找」出來,再串接起來,重建出可供診斷的一根心臟血管。

立體三維重建時,醫生就如同「串珠子」 , 重建出可供診斷的一根心臟血管。上海市胸科醫院供圖

上海市胸科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江一峰介紹,每個人的心臟有大大小小近10根這樣的血管,每處理一位患者的冠脈CT圖像,醫生們就要花上至少30分鐘。這導致了冠脈CT檢查效率低、患者等候時間長等狀況。民眾和醫生們都不滿意。

人工智慧AI系統結合優化的CT掃描技術,「雙管齊下」建成的「智慧冠脈CT」改變這一醫療服務困境。於紅透露,有了AI系統「加持」, 在處理患者CT片時,人工智慧可以在短短5分鐘內,完成血管的立體三維重建,自動生成心臟血管的立體高清照,並整理出初步診斷報告。醫生們自此告別機械繁瑣的「串珠子」操作中,更加專注於病情評估和診斷分析, 檢查報告更詳盡、準確和細緻。

醫院方面透露,現在,患者來院做一次冠脈CT,預約時間由以往的一個月縮短至2-3天,檢查後48小時內就能獲得診斷報告,總體等候時間縮短了90%。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該院全面升級了掃描技術,將以往「機槍」掃射式掃描改為「狙擊槍」式精準打擊,心臟「撲通」跳一下,全部掃描就完成了,患者受到的輻射劑量減少了80%,檢查變得更安全。

醫院方面披露的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5月至今,該院的「智慧冠脈CT」已完成近1萬例患者檢查。於紅建議:「高危人群應將冠脈CT納入常規健康篩查項目,定期為心臟血管『拍拍照』,培養『早篩查、早發現、早診治』的良好健康意識和習慣。」(完)

相關焦點

  • 【影像科普】做一次CT 輻射有多大?
    很多人都認為ct掃描的輻射太強,做ct次數多了容易導致癌症發生。CT真的有那麼可怕嗎?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什麼是CT檢查? CT檢查分為平掃和增強掃描兩種方式 CT平掃:不需要特殊處理,幾秒的時間就能完成。 CT增強掃描:需要靜脈注射碘對比劑,使病變部位顯示的更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極少數人對碘對比劑有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 做一次CT,對一般人的傷害有多大?終於有人肯說實話了
    ct檢查是一種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是利用精確靈敏度極高的探測器 來圍繞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做直接的斷面掃描,在每次掃描的過程中會讓探測器直接穿過人體來接收x線所發出的信息,再由轉換器將這些模擬量轉化為數值,然後輸入電子計算機 在進行高速計算,從而得出x線吸收的數值,並且經過顯示器將不同的數據用不同的等級顯示出來,這樣就可以將身體這個部位的解剖結構清晰的顯示在監視器上
  • 行業|為什麼影像廠商都愛強調「這款CT能掃描心臟」?
    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高發、CT在其中的重要診斷價值以及對CT技術發展的追求,讓很多影像廠商都愛強調「這款CT能掃描跳動的心」!一、為什麼說能掃描心臟的CT很牛?影響心臟CT影像質量的因素有時間解析度、空間解析度和密度解析度。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檢查身體的時候就有要檢查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
  • 通過ct掃描機,全球每年或可致癌2.9萬人,這是真的嗎?
    這是一家非醫學專業機構所做的一個調查, 而且只是一個部分數據研究,只是稱ct掃描釋放的輻射,可能導致每年2.9萬人患癌症。這個結論是非常不嚴謹的。 Ct掃描是x光線對人體的穿透之後所做的檢查。首先x光線是一种放射性的射線,是否會造成直接的,造成癌症的損害,主要取決於接觸的放射的劑量的大小和接觸的照射的時間。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你了解嗎?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ct技師考試題庫全套!
    ct技師考試題庫全套部分題目之二:2:人體對輻射高度敏感的組織有:淋巴組織、胸腺、骨髓、胃腸上皮、性腺和胚胎組織等A要求的標準B.視覺美學的標準C.體位顯示標準D.成像技術標者劑量標準隱藏答案【答Bct技師考試題庫全套參考:胸部後前位影像質量的綜合評價標準包括:診斷學要求的標準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科普一下什麼叫做CTCT在醫學領域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即Computed Tomography)的首寫字母的簡稱,是利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連續的斷面掃描,從而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清晰等圖像的X線檢查方法,在多種疾病的檢查中具有重要價值,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顱內腫瘤、腦水腫、腦積水、腦膿腫、腦肉芽腫、腦寄生蟲病、顱腦損傷、腦梗塞、腦出血、椎管內腫瘤、頸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 究竟哪個能把你看透?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對照《輻射劑量表》,心裡有數了
    有人擔心「輻射致癌」的問題,的確,曾有多項關於動物的實驗都證實了,如果長時間的暴露與輻射環境下,接受大劑量的照射 但FDA官網曾有一篇文章內容顯示:正常人一生中得癌症的機率將近20%,而CT檢查的輻射劑量達到10mSv,才會提升0.05%的致癌風險,我們對照輻射劑量表就可以知道,偶爾進行一兩次ct檢查引發癌症的機率非常低甚至沒有。 而且臨床上,Ct檢查的輻射量一般都是固定好的,只要你聽醫生的話,好好配合,那就沒什麼大問題。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醫生來告訴你!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是認為CT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在問診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病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突然很猶豫或者直接拒絕,生怕這對身體有什麼傷害。那麼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 CT檢查有什麼副作用?正確了解很重要
    其實,雖然ct會帶來副作用,但是它的實用性也是很高的。大家不妨多了解下ct的副作用,才能夠正確的了解,不會莫名的抵抗。   CT檢查有什麼副作用?   在醫學上,CT是一種多功能的病情探測器,它可以檢查一個人的身體情況,運用了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在檢查的時候會使用儀器會出現一種x光,這種x光屬於一種很強大的電磁能。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的人出現,自己要求醫生幫他開檢查單的情況,而有的人覺得任何有放射性的檢查都不想做,對身體有損害,年輕人就很抗拒做這些檢查,有時候還會跟醫生發生爭執。那麼做這個檢查真的好嗎?
  • 低劑量螺旋CT是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輻射量低,可發現大部分肺癌
    不少人比較疑惑,什麼是低劑量螺旋CT?這種CT和我們平時做的CT到底有什麼區別?由於大家對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越來越注重輻射劑量,甚至把CT與「高輻射」等同。為了減少檢查過程中接受的輻射劑量,但又要保證圖像質量,於是誕生了低劑量螺旋CT。
  • 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幾句實話醫生一直想告訴你
    但是,有不少人在聽到x光檢查、ct檢查時,都會產生抗拒心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家受到了「輻射致癌」的影響!由於我們對醫療知識並沒有過多了解,更別說是醫療設備使用了。再受到當今網絡發達、真實或不真實的信息影響,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對醫療設備有錯誤認知。甚至盲目認為,ct、x光、B超等,都有輻射,只要做了就可能會致癌!
  • CT輻射劑量診斷參考水平專家共識發布
    本共識涵蓋與DRL相關的輻射劑量術語、低輻射劑量CT研究、CT輻射劑量DRL相關概念、CT輻射劑量DRL的意義和重要性、CT輻射劑量DRL的研究現狀、推薦意見等幾部分內容,本文僅就CT輻射劑量DRL的研究現狀、推薦意見的部分內容進行闡述。
  • CT和核磁共振區別
    從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T檢查輻射大,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兒童及孕婦儘量少做。核磁共振安全性更高,對人體不會產生放射線損害。CT適應症(對出血性疾病精確度是比較高的,但是這項檢查對缺血性疾病檢查並不精確,甚至在發病六個小時到一天時間做ct掃描都不會有明顯發現。腦梗病人注意)計算機斷層掃描能在橫斷解剖平面上精準地檢測出各種不同組織間微小的密度變化及差異,被廣泛運用於觀察骨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及有密度變化的軟組織病變檢測中,它較為直觀的顯示出鈣化、骨折及骨質發生的病變。
  • PET/CT檢查輻射安全嗎?
    第二部分輻射劑量的主要來源於CT掃描,高端PET/CT多配置智能低劑量CT,智能低劑量掃描的輻射劑量大大降低,全身PET/CT檢查的總輻射劑量一般在15mSv左右,低於常規局部增強CT掃描的輻射劑量。而PET/CT檢查的輻射劑量均遠遠低於上述安全劑量,是非常安全的醫學檢查。  PET/CT檢查後醫務人員多久可接觸患者?  PET/CT受檢者對周圍人群的輻射主要來源於放射性藥物,由於其有效半衰期短,體內放射藥物很快排洩和衰變下降到安全水平。
  • 做一次CT檢查,其中的輻射能致癌?那為什麼醫生還給患者開CT?
    有很多朋友都會在做體檢的時候感到擔心,CT輻射這麼大,自己身體本來沒什麼問題,做個CT會不會給自己出毛病來?因為大家都聽說過輻射會致癌,所以對於輻射都表現出一種避之不及的狀態。然而,CT確實是有一些輻射,但這和我們生病時用藥一樣,如果離開了劑量就不能夠隨意說危害。
  • 高端體檢設備落戶海南 首臺PET/CT在301分院啟用
    ct機操作室(通訊員 鮑磊攝)  pet ct機(通訊員 鮑磊攝)該型PET/CT具有掃描速度快、靈敏度高、輻射劑量低等特點,可獲得高清晰、高靈敏的PET圖像和CT圖像。為了配合PET/CT的使用,醫院同時引進了醫用回旋加速器,這也是海南省第一臺正電子藥物的醫用回旋加速器,保證了PET/CT藥物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