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天使love寶貝
陽春三月到來,老話說「春捂秋凍」,這兩天氣溫慢慢回升,清晨騎車走在上班上學路上的人們也開始摘掉棉帽、手套、口罩之類的禦寒之物,風吹在臉上也不再凜冽。不過,在這乍暖還寒的早春天,早晚溫差還是有點大,所以身體健康的孩子、成人還是需要「捂」著點兒,尤其是孩子,皮膚、身體慢慢適應冷暖天氣的變化,有利於維護身體對體溫的控制,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而所謂「春捂秋凍」就是起到這樣一個作用。不過提醒大家要注意春「捂」時,很多媽媽說氣溫很高的時候捂著很熱,也不能脫衣服嗎?其實「春捂秋凍」不是簡單地穿不穿衣服,還是有很多講究可言的。先說說什麼是「春捂」首先,「春捂」有利於抗寒。人體也是自然界中的生物,所以在春天開始復甦,在冬天「冬眠」的皮膚細胞漸漸活躍,毛孔張開,這時冷風襲來時,就會通過毛孔侵入人體,不僅寒冷還會引發疾病。另外「春捂」也是適應氣候的一個過程,初春時節,寒流冷空氣還時有,氣溫還不太高。在這種情況下,不「捂」著點兒就很難適應冷暖的變化,容易發生感冒、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更重要的是春季本來病菌就大量復甦繁殖,侵襲寶寶人體,容易引發各種傳染疾病。春捂把握「815原則」雖說「捂」很重要,但是並不是簡單的穿脫衣服就可以了。一般來說,15℃是個臨界溫度,超過15℃就脫掉孩子的棉衣,否則就真的會感到熱,也就是超出了耐熱限度。此外,如果日夜溫差大於8℃也是捂的信號,也就是白天和晚上的氣溫溫差達到8度,也是需要捂捂的。其實,春捂也不一定非要穿笨重的棉衣棉褲,出門選擇容易穿脫的擋風外套,既保暖又透氣,如果衣服裹得太多捂出汗,吹了冷風也容易著涼。寶寶這些部位不捂都沒用1.頭頸人體頭頸部血管豐富,而30%左右的熱量都是由頭部散發,尤其是寶寶身體的熱量散發很快。而且頭皮和頸部的皮膚很薄,所以春捂最好能保護好寶寶的脖頸和頭部。不過頭部也不能捂的過熱,否則容易引起頭暈頭昏、煩躁不安。2.肚臍不單單是肚臍,整個寶寶的肚肚部分都需要保暖,如果受寒,會直接損傷腸胃、脾胃,導致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等問題。3.後背後背對於中醫而言是很重要的軀體部分,是「陽氣」匯聚的地方,所以保持後背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不過,保暖也不能過度,如果寶寶穿得太多,後背出汗,反而容易感冒。幼兒園的小朋友可以在後背墊一塊小汗巾。4.腳丫四肢由於離心臟較遠,所以血液供應可能就不足。尤其如果雙腳受涼,寶寶免疫力下降,潛伏在鼻咽喉的病菌就會趁機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春捂」還要注意這些原則1.下厚上薄春捂穿衣要「下厚上薄」,因為人體的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差些,容易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因此,在乍暖還寒的早春二月,要注重對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感受風寒。2.把握好時機春季氣候多變,時有寒潮過境,在冷空氣來臨前的一到兩天,媽媽要適當給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處的「捂」,可將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門外。3.脫穿衣服看情況春季早晨天氣比較冷,到中午溫度升高時,不能馬上將孩子的衣服脫掉。當孩子玩得滿身出汗時,也不要立刻脫衣服,先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乾,讓孩子安靜下來,等汗水完全下去時再脫外衣。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