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超市打工,機長送外賣,疫情中他們自救,我心疼,兒子說拉風

2020-08-27 親子私旅行


因為疫情,紐西蘭航空一位25歲的空姐下崗了,為了生存,應聘到超市處理貨物訂單。她錄了一段抖音跳舞視頻,一邊是現在的自己,一邊是她在空中的最後一天。沒想到這段視頻觸動了很多人心裡的痛楚,大家紛紛留言,說出了自己在疫情下失去工作的經歷。

據說,現在有上千名飛行員、空乘、地勤處於失業狀態,為了養家餬口,大家開始了花式自救。

有的空姐脫掉高跟鞋進了採礦業,有的機長掛起747飛機的鑰匙,成了交通管制員、送餐司機、外賣小哥、甚至轉行當「農民」……

這個新聞讓同是航空從業人員的我唏噓。


為了控制疫情蔓延,各個國家、城市封鎖邊境,關閉航空港,可想而知,這場疫情帶給航空業的損失有多慘重。

有的航空公司倒閉了,還有的航空公司大量裁員,中國的航空公司採取各種方式開源節流,但身在其中的員工依然不能逃脫減薪、甚至無薪休假的命運。

看到很多機長暫時收起他們的飛機鑰匙被迫轉行,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要知道,一個機長的養成需要耗費幾百萬人民幣,從一名學生走向機長需要十幾年,他們要耐得住寂寞,接受高難度訓練,大量的理論考試,不間斷的培訓、飛行,才可以翱翔藍天。畢竟,一個機長的職責是守護好價值幾億元的飛機和幾百人的生命,來不得半點馬虎。應該說,他們是一個航空公司最珍貴的資產,但此刻,他們也被放棄了。

然而,經歷了這樣磨難的機長們在困難面前並沒有倒下,他們用積極的人生態度進行自救,這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他們說:「現在在哪裡工作並不重要,只要繼續做你現在能做的事情就好,工作不分貴賤,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們會重回藍天。」


有讀者留言說:「他們難道沒有存款嗎?為什麼那麼急於找工作?」的確,機長是個高收入行業,失業在家,養家餬口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似乎不至於急於找一份工作。最初我也疑惑,後來一想才明白,他們之所以自救,是希望自己保持一份鬥志,每天有事情做,有希望,有目標,給自己積極地暗示。畢竟,重回藍天,對體力,對意志力要求很高,只有時刻準備著,讓自己不懈怠,才能儘快找回狀態。

經歷十幾年磨鍊成為機長,很多人已經進入而立之年,走向婚姻,做了父親,每個父親都希望自己在孩子眼中是積極向上的,是他們心目中的榜樣,super man。

疫情中,我採訪了很多機長同事,他們是父親,是兒子,是丈夫,當接到飛往高風險疫區接同胞回家的任務時,即使要接受14天隔離,他們依然義無反顧,他們有的說:「兒子不舍,我告訴他,這是爸爸的責任,你長大就懂了,我希望用實際行動對他進行一場關於責任的教育。」還有的說:「兒子悄悄在我的行李箱裡塞了一件防護服,雖然我知道用不上,但我接收到了他的心意。」每每聽到他們的心聲,我都會感到,有這樣的爸爸做榜樣,兒子長大以後也一定會是棟梁。


我把這條新聞發給兒子看,他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哇,太酷了,開飛機的現在開摩託車送外賣,太拉風了。」我問他:「如果是你中年失業會怎麼辦?」「換一種人生經歷也挺酷的,況且這場疫情,有的行業倒閉,有的行業卻迎來發展機遇,要是我,就多學點本領,這行做不下去了,就換一個,反正就不能讓自己歇了,否則就廢了。」看,他的想法跟機長們如出一轍。

似乎兒子說的不無道理,未來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我們也只好多備一些鎧甲,隨時準備迎戰。


但我還是期待疫情早日迎來好轉,大家的生活進入正常軌道,讓駕駛了很多年飛機的機長早日回到藍天。

畢竟,習慣了翱翔的人,是難捨藍天的,在夜空中與銀河和星星對話的迷人經歷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

相關焦點

  • 空姐下海,機長送外賣,被疫情肢解的航空業何時才能度過寒冬?
    全球第二波疫情遲遲沒有消散的背後,是270萬個崗位中三分之一面臨裁員和「休假」。曾經有位新加坡的空姐爆料自己由於航班停擺的緣故,自己只能選擇去小吃店打工。02 轉業做烤腸的機長和送外賣的乘務長柯實平時送的外賣正是父親做的蝦醬炒飯,不過柯實這位特殊的外賣員送餐的交通工具是一輛杜卡迪重型摩託。
  • 新加坡空姐親自送外賣,網友:餐品不重要,關鍵我喜歡制服
    不過,最近,疫情期間飛行量驟減的航空公司,為了自救,也為了給很久沒有享受到飛機餐的乘客們一次溫馨的體驗有的粉絲說:「我們是酷航的死忠粉,每年不落的乘坐酷航到泰國、中國臺灣、寮國等地方,疫情結束後,立馬就想坐上酷航飛行到其他國家~」;有的粉絲說:「酷航真的很超值!」;還有粉絲說的說:「外不外賣的不要緊,關鍵是可以和空姐親密接觸,一天三頓都恨不得定外賣!」。
  • 已婚機長出軌空姐,懷孕後原配送上禮物,空姐愧疚不已
    在我們的心中空姐這個職業地位似乎很高。慷慨,慷慨,溫柔,美麗的空姐。她們的一顰一笑,展現出中國美的特徵。很多人都覺得娶到一名空姐簡直可以吹上一輩子。然而,最終抱得空姐歸的其實是飛機上其他的那些工作者,其中機長居多,機長是所有空姐的理想歸屬之一。
  • 空姐下飛機後,為啥寧願住酒店也不回家?機長說出原因,讓人心疼
    今天我們科普的話題是:空姐下飛機後,為啥寧願住酒店也不回家?機長說出原因,讓人心疼大家坐飛機的時候一定會看到的工作人員,應該就是漂亮的空姐了。空姐一般都是溫柔知性,優雅大度,並且有很高的學識,至少精通兩門語言,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不過她們下飛機之後,為啥寧願住酒店也不願意回家住?
  • 機長開Uber,空姐做微商
    疫情一來,全球航空業瞬間停擺,機長招聘工作被迫中止,很多小的獵頭公司已經關門。「現在中國還在招外籍機長的只有兩家公司,一家是上海的春秋航空,一家是杭州的長龍航空,他們給的名額都只有40個,只限A320機型,而且飛行員必須人在國內。」Raul說。
  • 零下40℃,我在漠河送外賣
    外賣送到時,出來一位五六十歲左右的男人,看到她一個女生來送餐,又蠻橫又帶著溫暖的對她吼了一句「你家老爺們咋不出來幹,趕緊回家,別幹了」。馮秀梅回了一句「我家老爺們幹不了」,就騎著三輪車走了。馮秀梅的丈夫已經去世十多年,家裡只有她和在牡丹江讀大二的兒子。丈夫在世時,得了胃癌,她為了養家餬口,30歲去工地幹活,100斤的水泥說扛就扛。
  • 疫情下香港餐飲業出招自救:推外賣套餐 免費送餐服務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餐飲業出招自救:推外賣套餐 免費送餐服務中新社香港7月29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疫情嚴峻仍未緩和,29日零時起,全港食肆全日停止堂食。新措施實施首日,記者在將軍澳一帶走訪觀察,部分食肆僅有零星受豁免的職員正在指定區域內用餐,一部分桌椅位置被收起,用作「外賣打包位」,負責打包的職員人數也增加雙倍。食肆外等待自取外賣的食客明顯減少,多數食肆顯得冷清。自疫情暴發以來,已有餐廳陸續貼出歡迎自取、外賣等標語,但據記者連日觀察,午餐時間多數餐廳內仍坐滿食客,門外排隊等待入座的人龍也如常。
  • 趕時間送外賣 間隙裡寫詩歌
    顧客劈頭蓋臉地數落:「你是怎麼送外賣的?」  當晚,他寫下《趕時間的人》,記錄外賣員的生活常態:  「從空氣裡趕出風/從風裡趕出刀子/從骨頭裡趕出火/從火裡趕出水/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個地名/王莊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個個飛奔的外賣員/用雙腳錘擊大地/在這個人間不斷地淬火」  王計兵今年51歲,皮膚黝黑,下垂的眼睛笑起來時,眼角爬上幾條皺紋。
  • 民航機長、副機長的年薪一般是多少?空少、空姐年薪又是多少?
    客艙空乘人員,就是空姐和空少或者空保,收入就比較低了。空姐的收入也是分成基本工資、福利和航線獎金三部分,飛的越多,當然收入就高一點,飛國際航線比國內航線高,坊間戲言飛北京一趟的補貼是200元。大多數空姐的月薪起步價在5000-8000吧,之後穩定在10000元左右,飛國際航線的話可以達到2萬元。
  • 空姐變服務員!看新加坡航空公司如何「花式自救」?
    今年疫情給航空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而隨著疫情的蔓延,全球航空業出現經營困難,不斷有裁員消息曝出,而各大航空公司為了在疫情中活下去,紛紛開始「自救」措施。國際航班大量停飛的影響下,其他航空可以還可以轉國內航班還持續航空公司最低程度的運轉。
  • 用英語送外賣的勵志小哥被四川外國語大學錄取
    8月14日,因用英語送外賣走紅網絡的川外「外賣小哥」毛召木再次回到了老地方——川外,不過這次他的身份變了——他被川外成人自考本科英語專業錄取啦。  毛召木望著川外「博文樓」,他的雙手反覆撫摸錄取通知書感慨:「我短期內的夢想算是實現了,從此我再上這棟樓,就不是『送外賣的』,而是學生了!」
  • 5個打工故事:打工人是他們的自嘲,但他們的生活絕不是玩笑
    但還有一群人,他們沒時間發聲,也不知道如何參與到這場網絡造梗中。他們建造起了城市的高樓大廈,清掃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奔波在燈紅酒綠的喧囂之外,漂泊城市多年但難以在城市紮根。他們中有人辛勤打工一天後,晚上會躺在宿舍的床板上,思索明天去哪裡找一份更高收入的工作。
  • 東航空難迫降美軍基地始末,他們是我們印象中的「美國鬼子」嗎?
    不知又過了多久,廣播中再次傳來了機長的通知,內容大致是:飛機準備迫降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薛米亞美國空軍基地(大家鼓起掌來)。他們完全是出於人道考量,才接受了我們的迫降請求!空姐也來給我們指示緊急出口,教我們如何穿救生衣和怎樣使用氧氣。我脖子硬得抬不起頭,勉強試著抬眼看屏幕,感覺屏幕變得格外高,鏡頭也特別刺眼,讓我無法直視。電視和空姐說的話我都聽不進去,先前失去了感覺的頭開始發木發涼,出現一絲絲的疼痛。看著我一動不動,跟隨講解已給自己穿好救生衣的兒子,馬上熟練地幫我也穿好救生衣。
  • 大爺飛機上對空姐提出驚人要求,機長默認,航司還發了獎金
    除了空姐自己能應付的問題,今天我要講的這個算是「無理要求」中最讓人驚嘆的特例,連機長都妥協了。 在上面寫上了如下的話—— 機長同志: 我叫 xxx,是航空航天部某某單位離休高級工程師,長年從事飛行器結構研究。我剛才發現我們所乘坐的飛機的右側機翼存在故障。
  • 外賣大哥抬頭看見月亮
    鄭可書真實故事計劃外賣大叔王計兵51歲,出生於一個極度貧困的蘇北農村家庭,初中輟學,外出打工,人生辛勞零碎。當他騎著電瓶車,在車流穿梭送單時,你很難看出,這是一位寫有近4000首詩歌、發表多項作品的詩人;而這位詩人說,艱難的生活裡,詩歌是那陡峭的另一面。
  • 年度盤點②丨這些平凡與瑣碎,正是支撐你我前行的力量
    」卻讓全國人民心疼流淚不已可能疫情結束後這些平凡的面孔又將回到人群裡但是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正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安穩待在家裡等待春天的到來如果世界上有超人那一定是你們的模樣暖心故事>>>玩具專車、醫囑圖這些「套路」又萌又暖
  • 一流的中國機長都是如何煉成的?
    杜宏勳不否認職業給予了他們普通人看不見的「風光」,而當年報考航校,也是因為小時候的夢想。 「但風光的背後,卻是你想像不到的壓力,那是整架飛機安全和旅客生命安全的責任。」他說。 機長的「辦公室」就是那個3.5平方米的駕駛艙,工作時間除了和上百個小「零件」打交道,和空管互動飛行指令,基本和外界沒什麼接觸。
  • 患兒家屬給醫生送上計算器:醫生心疼我的孩子 我心疼醫生的眼睛
    「賀醫生心疼我的孩子,我心疼賀醫生的眼睛」  賀湘玲表示,這麼多年最習慣的是用手機上的計算器,每次都想把用藥劑量算得最精確,在保證療效的同時,又能把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一個孩子算一次幾分鐘十幾分鐘不等,最複雜的是年齡小的、體重輕的,就需要更加仔細。「我的患者中,最小的僅僅3個月。」
  • 疫情下的「剁手族」:捐錢買花訂外賣,他們不是隱形富豪
    可是仍然有這麼一群人,在忙著捐錢、買花、訂外賣,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消費。 如果不是為了「報復性消費」,他們又在圖什麼呢?連結上展示的各類農產品,價格低的讓人心疼。之前小陶也聽說過農產品滯銷的事情,但沒想到嚴重到這個程度。 民以食為天。雖說居家隔離,瓜果蔬菜總還是要吃的。看著海報裡一張張焦灼的面孔,小陶有點說不上的難受。「下幾單吧,能幫一點兒一點兒」小陶在心裡對自己說。 大概一個星期後,獼猴桃、鹹鴨蛋什麼的陸續到貨了。
  • 機長加班時薪多少?會和空姐戀愛嗎,80後飛行員透露實情
    相信很多人對於機長這個職業都是有幻想的。在大多數人的眼裡,當機長既威風又有面子,而且可以和漂亮的空姐談戀愛結婚,工資又高。這個職業真的太令人嚮往了,然而,機長也有自己的工作苦惱…說起機長,相信大家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個詞就是「精英」吧,因為機長永遠都是穿著帥氣筆挺的制度走在機場的專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