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中國機長都是如何煉成的?

2020-10-12 民航小偉

跟隨南航大連分公司空客A320飛機責任機長杜宏勳一起來看看吧:

01

作息?機長的生物鐘是這樣的

2019年10月16日,早上05:55,在大連國際機場停機坪,杜宏勳來到一架大飛機前,拍拍它,「這位老兄,這次是咱倆一起搭伴飛,請多關照。」這是他重複了24年的一句話,但還是像初次那樣,真誠而鄭重。

作為一名南航的機長,他每月的飛行時長在70個小時左右,基本飛4天,休2天。由於執飛一個航班的機組、乘務組和飛機都是根據航班計劃在全公司範圍內靈活調配的,機長執飛的航線、飛機都不是固定的。杜宏勳不知和多少個「老兄」這樣「告白」過了。

起飛前,杜宏勳在執行繞機檢查 時晨 攝

當天,杜宏勳飛的是CZ6937航班。6:55,大連-西安。這是南航大連最早的航班。早晨4:25起床,4:45從家裡出發,5:10到公司。吃過飯後,啟動飛行前的準備程序。進入停機坪的第一步,便是繞機檢查,雖說已過了機務組的把關,但在機長們這裡,最後一道安檢,永遠靠自己。

這種「質疑」,是對老兄「心中有數」,更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如果對自己都不負責,還談什麼要對全機旅客負責。」杜宏勳說。

一個如此敬畏生命的機長,他的工作程序並不是從進入機場才開始啟動的。前一天晚上就已完成飛行前網上準備,21:30,他已上床入睡。70後的杜宏勳說,早睡的習慣從當飛行員那一天起,一直持續至今。他說,足夠的睡眠和體力,才有資格「負責」生命。

02

神秘?機長的「辦公室」是這樣的

啟動、滑行 、起飛 、衝上雲霄……外人眼裡,機長的職業,神秘又「拉風」。杜宏勳不否認職業給予了他們普通人看不見的「風光」,而當年報考航校,也是因為小時候的夢想。

「但風光的背後,卻是你想像不到的壓力,那是整架飛機安全和旅客生命安全的責任。」他說。

機長的「辦公室」就是那個3.5平方米的駕駛艙,工作時間除了和上百個小「零件」打交道,和空管互動飛行指令,基本和外界沒什麼接觸。「機長是執飛航班的一把手,登機後,他還要進行機艙內部的安全檢查和飛行前直接準備,機長在飛行過程中基本沒有時間去客艙和旅客見面的。」

杜宏勳說,也就在飛機平穩降落後,他才會透過駕駛艙的小窗戶,目送旅客們離開。他一般都不會錯過和旅客這唯一的互動機會。

杜宏勳在駕駛艙中做起飛前準備 時晨 攝影

「天上有路嗎?天上那麼廣闊,是否可以隨便飛?在天上飛的感覺很拉風吧?」得知他的身份,人們總會有這樣的好奇。

有,天上有你看不見的「天路」,那裡有嚴格的航行指令和路線。即便你嚴格遵守「天路」的交通規則,也得時刻警惕,不容你有一絲放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和陸地駕駛不一樣的是,在他的「一畝三分地」,沒有方向盤,飛行計劃全靠計算機輸入。雖然幾乎不用手動操控,但眼睛和大腦得一直運轉。緊急情況,哪個按鍵,不得有分毫差錯,必須要在短時間做出判斷並進行人工操作飛機。「這就是客機為什麼至少需要兩名飛行員,也是為了在飛行時做好分工,互相證實,儘量降低出錯率。」

03

拉風?機長的日常畫風是這樣的

相比翱翔藍天的「拉風」,回到地面,杜宏勳的日常,就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我的生活比較單純。」杜宏勳說。作為機長,他的休息時間和親友們總是無法同步,這麼多年,他的朋友圈,就是同事、同學和小時候的那幾個夥伴兒。同學們想湊在一起吃個飯,得等他一個月,甚至兩個月。

「電影《衝上雲宵》中,飛行員的生活很是瀟灑。你們也是那樣嗎?」

「其實,我們的生活不是那樣的。」他說自己的日常幾乎沒什麼「看點」,除了鍛鍊身體,一個人的時間,就是看看書。

「工作、生活中的智慧,多是在書中獲得的啟發。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以前還不以為然,《論語》看的次數多了,就悟出了道理,每個人都有你學習的地方。就拿機組說吧,機長,只是經驗和成績多點而已,但不代表就能事事都正確,所以,每次飛行過程中,我一定要和副駕駛做交流的。」杜宏勳說。

杜宏勳在飛行準備室與副駕駛交流 時晨 攝影

隨機亂問

「世界那麼大,不想去看看?」

「年輕的時候,說真的,其實很羨慕同學、小夥伴生活圈裡的『速度與激情』。 好在,機長這個職業也有令人羨慕的「福利」。異地過夜如果時間充裕,我會帶上機組,光顧那些在高空俯瞰過無數次的景點,也會上美團搜索當地的人氣美食,緊張的飛行後,這是緩解壓力最好的方式吧。」

04

硬核!中國機長這樣「煉成」

安靜、單純的狀態,反倒成就了杜宏勳在專業領域的全情傾注,千錘百鍊,終成南航飛行大軍中的一枚「槓把子」: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飛行銀質獎章,正確處置發動機雙發引氣故障、獲得南航集團表揚,執行上級安排的特殊飛行任務,參與新飛機的「挑錯」工作……在南航飛行部後輩們的眼中,這樣的杜宏勳,的確很「拉風」。

「拉風」的背後,卻是幾十年的打磨精進。

1973年出生的杜宏勳畢業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那裡是中國機長的搖籃。

他還記得第一次在洛陽被教員帶上天的情景,就顧著新鮮、好玩兒。教員問他,「天上有什麼?」「白雲。」「下面看見什麼了?」「水庫。」「還看見什麼了?」「沒有……」

杜宏勳和他的同學們一樣,以為飛行員就是學好飛行駕駛技術就夠了。哪知,除了發動機,還有航空氣象、空氣動力、地理、飛機構造等龐雜的知識體系,越學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不是說,你進了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就一定能當上飛行員,「我們那一屆是300名學生,畢業時的淘汰率是30%。」杜宏勳透露,即便從飛行員一步步升到機長,也不等於拿到了「永久飯票」,嚴格的理論、航行、身體的考核,年年都有。

發生在2018年5月14日的那場空中突發事件,機長劉傳健成了傳奇英雄。事後,有人說真幸運,逃過了大劫。杜宏勳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在他眼中,這是當今中國機長的專業實力創造出來的奇蹟,過硬的專業技能、心理素質、職業道德、責任心,四者缺一不可。

「能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迅速做出判斷要往臨近的哪個機場降臨,並精準地掌握了航行路線和飛行高度,這絕不是幸運那麼簡單,是你所有的飛行經驗和知識積累的結果。最讓我敬佩的,是劉傳健在危機面前強大的心理表現,那樣的條件下,沒有人不恐懼。但你是機長,你就沒有時間去恐懼。這,就是中國機長體現出來的世界一流的責任。」

05

成就,來自旅客平安抵達

1997年,杜宏勳從中民飛畢業來到(原北航)大連分公司。

2006年從副駕駛榮升機長。那一批宣誓時,只有他一人。「當時,只有激動的感覺。」等進入角色時才對職責有了更深的體會,他才體驗到,「機長四道槓(分別代表了專業、知識、飛行技術和責任),副駕駛三道槓,差的這道槓,就是責任,是肩負著整架飛機的安穩起落的責任。」

起飛前,機組與乘務組進行航前協作 時晨 攝影

回想當年入學第一天起,便時時、處處如影隨行的安全意識、飛行習慣的灌輸和養成,醍醐灌頂,全部化成了責任,更是對職業的敬畏。

敬畏的背後,則是點點滴滴的落實。當年教員常在耳邊叮囑的那句話,他牢記著、踐行著,「飛行員的字典,沒有大概、差不多這樣的詞語,只有是或不是。」

每天飛行前要填的各種安全單,安全手冊上密密麻麻的檢查事項,飛了24年,安全飛行2萬多小時,他也從不敢有一絲含糊。以致於生活中,他家的大門上都是各種小紙條,出門必帶的東西每次都按提示檢查、再檢查。

2009年,杜宏勳榮升機長教員;三年後,又再次晉升為模擬機教員。業內人都知道,做到這個級別的,都是行業翹楚,都是中國機長隊伍塔尖的人才,也是每個航空公司飛行實力的擔當。

如今他的徒弟也當上了機長,當上了教員。每帶新人,徒弟們也和他當年一樣,認為機長的職業就是把旅客從甲地安全運輸到乙地而已。杜宏勳笑了,「既然這麼平凡,那就把平凡的事做到專業。」

杜宏勳的兒子正在讀高三,心中的第一志願,也是飛行員。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爸爸那樣的中國機長。

杜宏勳與兒子在一起

隨機亂問

「支持兒子的夢想嗎?如果有再選擇的機會,您自己還會選擇當機長嗎?」

「會!我不知道別的行業什麼樣。每次飛機安穩落地的瞬間,看著旅客平安抵達,那種成就感,勝過任何榮譽。」毫不猶豫,杜宏勳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平淡,堅定。

關注我,了解更多航空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機長》:你認為的Bug都是真的,這世界有英雄!
    今天我們聊聊《中國機長》,這部改編自2018年5月14日震驚全世界的川航8633事件的電影,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拍攝出來。 那麼導演要如何把這個大家都知道結局的事件拍攝地驚心動魄呢?如何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呢?
  • 《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誰是你心中的英雄機長?
    《中國機長》和《薩利機長》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根據川航3U8633航班緊急迫降事件改編;《薩利機長》根據2009年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機長薩利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一、同一主題:對生命的敬畏、對災難的恐懼《中國機長》與《薩利機長》描述了飛機在高空中遇到緊急突發情況,以機長為主的機組人員齊心協力克服困難,最終使飛機迫降成功的故事。同時,影片利用大量的剪輯手法為觀眾營造緊張感與壓迫感,用多種蒙太奇表現手法凸顯事故的緊迫。另外,對生命的敬畏、對災難的恐懼都使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感到驚險刺激。
  • 《中國機長》是抄襲美國的《薩利機長》嗎?不,這是中國機長
    我沒有看《中國機長》,我看網上朋友們傳得很熱。我是很多年前看了丹澤爾華盛頓的《迫降航班》,而更巧的是2016年美國又拍攝了另外一部類似題材的影片《薩利機長》,據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那麼《中國機長》這個在我腦子裡第一印象就是是不是抄襲了美國的電影。
  • 劉偉強談《中國機長》幕後故事:每天都在拍動作戲
    一年半後,根據此次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上映了。電影細緻還原了事件的始末,重現了「民航史上的奇蹟」。截至昨日15時,票房已達6.87億元。近日,導演劉偉強,主演杜江、歐豪、雅玫、高戈等現身廣州宣傳電影。劉偉強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暢談電影幕後的故事。
  • 飛機上機長平時是怎麼度過的?收入如何?機長:吃飯成大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萬米之上的高空中,機長就是最重要的掌舵人。是對乘客的生命安全和旅程順利最直接的負責人,那麼,這些久經訓練的機長們,平時是怎麼度過的?他們的收入如何?相信很多人都感覺到好奇。一般的情況來說,中國三大航空公司,東航、南航、國航的機長薪資普遍較高,機長根據情況月收入在5萬到8萬之間。
  • 沉痛哀悼:中國最美機長賀中平機長離世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26日消息:被譽為中國最美機長的南航賀中平機長,昨日離世。賀中平機長,有著15年的轟炸機經驗,民航飛行20年,民航安全飛行時間長達20000多小時,並參與過汶川搶險、湖南冰災救災等。
  • 22年前的「中國機長」
    5·14川航航班備降成都事件如果兩年前(2018年)的3U8633航班事件震驚了整個中國民航業,那麼一年前(2019年)的《中國機長》則是讓全中國人見識到了中國機長、中國機組、中國民航人的偉大!面對突發狀況,機長劉傳健等全體機組成員沉著應對,克服高空低壓、低溫等惡劣環境,在多部門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確保了機上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此事件後來被業內譽為史詩級難度,但是空軍飛行員出身的劉機長憑藉著過硬的素質,完成了這一壯舉!之後,機長劉傳健榮獲「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號,享受省級勞動模範待遇,川航3U8633航班榮獲「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
  • 《中國機長》觀後感
    ——3U8633航班機長劉傳健 電影《中國機長》根據2018年5月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事件改編。活著,信任,理解,包容,堅持,是我在影片中最深有體會的詞語,每個崗位的不容易,每個工作者的堅持,每個生命的信念,每個安全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超人,只有凡人。
  • 中國最美機長離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26日上午從南航確認了一件令人痛心的消息,被稱為「中國最美機長」的南航機長賀中平機長,12月25日下午突發心梗離世。六年前,賀中平因執飛一架廣東珠海飛往北京的飛機,遭遇發動機故障時成功迫降,被外界譽為「英雄機長」。
  • 被人民日報點讚的修理工如何煉成流利說?開言英語專訪給出答案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飛機修理工小哥是怎樣煉成一口英語流利說呢?國內領先的在線英語教育品牌、字節跳動大力教育旗下教育產品開言英語外教Spencer對其進行了專訪,在專訪的過程中給出了答案。據了解,被《人民日報》點讚的底層機修工本名張建海,今年32歲,大學就讀於中國民航大學航空設備維修專業。畢業後,他和大部分同學一樣,成為一名機修工。
  • 電影《中國機長》票房破10億 航空業內人士和機長原型這樣評價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強勢來襲,呈現出今年春節檔以來的最高熱度。 其中,由張涵予、歐豪、杜江等主演的電影《中國機長》自上映以來,熱度和口碑持續上升。據貓眼數據統計,《中國機長》在上映第四天票房突破10億元,同時也成為中國影史上第70部破10億的影片。 電影火爆之後,有觀眾發出疑問:其中涉及的民航術語是否專業?
  • 《中國機長》擋風玻璃破碎,機長與機組人員的沉穩操作,堪稱奇蹟
    從而保證飛機上每位成員的生命安全,機長同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中國機長雖然是一部故事情節比較單一的電影,但它更加突出的一點就是結合真實故事。不得不說硬核實力派演員張涵予,在這部劇中真的展現出一位硬漢機長。讓許多觀眾們都紛紛流淚,飾演乘務長的源泉在緊急狀態下能夠及時與控制室的機長保持聯繫。
  • 《中國機長》擋風玻璃破碎,機長與機組人員的沉穩操作,堪稱奇蹟
    《中國機長》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上映的時候就贏得了觀眾們的喜愛和追捧。本身刺激的劇情,再加上大牌雲集,當時還沒有播出就受到了萬眾矚目的期待。這也值得從事航空行業的人員學習,在危機的狀態下,機長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將飛機安穩降落。
  • 《中國機長》熱映,讓這部十九年前的國產空難電影又火了
    上映八天,票房19億,《中國機長》再一次刷新了中國觀眾對國產災難題材電影的認識。可是你知道嗎?中國首支空難題材電影,其實早在十九年前就已經被搬上銀幕了。巧合的是,這部《緊急迫降》與《中國機長》一樣,都是改編自真實事件。
  • 沉痛哀悼:中國最美機長離世;揮舞中國國旗的塞爾維亞英雄機長因新...
    02  中國最美機長賀中平機長離世  被譽為中國最美機長的南航賀中平機長,昨日離世。  賀中平機長,有著15年的轟炸機經驗,民航飛行20年,民航安全飛行時間長達20000多小時,並參與過汶川搶險、湖南冰災救災等。
  • 《中國機長》:飛機穿雲會有危險,機長劉傳健為何說合理?
    到最後卻被《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超越,現在《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開始爭「鋒芒」。隨著國慶小長假的過去,《中國機長》開始被慢慢關注,《中國機長》這部電影是由劉偉強導演執導的,由張涵予、李沁、袁泉、歐豪、杜江和Angelababy等明星出演。導演劉偉強在此之前還執導過《烈火英雄》,兩部電影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所以劇情比較令人感觸很深。
  • 《中國機長》風擋玻璃破碎時,有誰注意第二機長杜江的舉動?
    現在,國慶假期已經過完了,《中國機長》的表現可以說出乎意料,原本期望值最低的一部電影,結果票房緊隨《我和我的祖國》,並沒有落下多少。截止昨天下午,《中國機長》已經突破了20億票房,總票房位居國慶檔電影第二名。相信不少觀眾都已經看過這部電影,《中國機長》對去年川航8633航班發生的真實事件基本上做到了還原。
  • 《中國機長》破20億!飛機遇到極端天氣太誇張?你看機長怎麼說
    國慶假期已經結束,但是《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的票房表現依然很強勢,繼10月5號單日票房超越《我和我的祖國》之後,連續4天穩居單日票房榜首,看樣子《中國機長》大有超越《我和我的祖國》之勢。作為一部航空題材的災難片,《中國機長》的成功讓人聯想到《薩利機長》,兩部電影都是改編自真實故事,不過《中國機長》的真實情況要比《薩利機長》更為兇險。
  • 《中國機長》破16億!飛機穿越雲層是否合理?機長有話要說
    由劉偉強執導,袁泉、張涵予、杜江、歐豪、李沁、張天愛等人主演的電影《中國機長》正在各大影院熱映中,今天是國慶假期第6天,也是電影上映的第7天,截止發稿,《中國機長》總票房已經穩穩突破16億,單日票房平均保持在2.2億以上,相信不少影迷都已經為《中國機長》貢獻了票房。
  • 《中國機長》與航空電影,空難改編難在創新與嘗試
    有數據顯示,超過80%的空難都是人為因素導致,其中飛行員操作不當佔了很大的比例。也就是說,整架飛機上的生命,幾乎就掌握在機長的手上。如果把完全沒有必要的支線刪除,片長只需90分鐘,《中國機長》可以更加刺激一些。《中國機長》的拍攝細節能夠達到專業化,得力於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支持,據說有來自民航系統各單位的數百名專業人士參與了電影的創作與拍攝,雖然難免被觀眾挑錯,但是能做到這種程度,也算是一次不容易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