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利用uliCUT&RUN方法在單細胞和單個胚胎中構建染色質上的蛋白...

2020-11-23 生物谷

2019年4月24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突破性研究中,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一種稱為CUT&RUN(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release using nuclease)的方法進行改進,使得在使用少量細胞(包括單細胞和單個植入前胚胎)的情形下,它適合用來研究轉錄因子和其他的DNA結合蛋白在染色質上的佔據情況。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4月4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ofiling of Pluripotency Factors in Single Cells and Early Embryos」。論文通訊作者為匹茲堡大學的Sarah Hainer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Thomas G. Fazzio。

圖片來自Cell, 2019, doi:doi:10.1016/j.cell.2019.03.014。

鑑於CUT&RUN可確定蛋白在染色質上的定位,它類似於廣泛使用的染色質免疫沉澱(ChIP)技術。然而,目前可用的DNA結合蛋白全基因組定位方法需要數萬至數百萬個細胞。因此,DNA結合蛋白的體內定位方法受到嚴格限制,這是因為許多生物學上重要的細胞群體具有較低的細胞數量。

CUT&RUN最初於2017年經過改進,已成功應用於由1000多個細胞組成的細胞群體中。Hainer和Fazzio試圖進一步改進這種技術,進一步改進的CUT&RUN稱為超低輸入CUT&RUN(ultra-low input CUT&RUN, uliCUT&RUN),並且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利用uliCUT&RUN技術首次描述了多能性因子在單細胞和單個植入前胚胎中的全基因組定位。

利用這種新技術進行的實驗表明,在大多數細胞中,僅有一小部分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被佔據,這就證實了通過多細胞研究獲得的測量結果。它還表明uliCUT&RUN可用於在細胞發育或疾病起關鍵作用的罕見細胞群體中研究轉錄因子結合情況。

Hainer說,「通過將定位研究推進到單細胞和單個胚胎水平,未來的研究可以著重關注細胞異質性和對有限生物樣品的研究。通常,在組織樣品中,細胞數量和細胞純度之間的權衡阻止使用ChIP-seq分析純化的組織特異性細胞群體。uliCUT&RUN能夠從50個細胞中獲得轉錄因子結合圖譜,這些圖譜與利用較高細胞數量獲得的圖譜高度重疊,這使得幾乎可以從任何可用的樣品中獲得轉錄因子結合圖譜。」(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Sarah J. Hainer et al. Profiling of Pluripotency Factors in Single Cells and Early Embryos. 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03.014.

相關焦點

  • Nature:測量單個細胞的染色質可接近性,從而揭示胚胎發育路徑
    2018年3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和位於德國海德堡市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證實細胞類型和發育階段能夠從數千個單細胞的染色質可接近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 也譯作染色質開放性)測量中推導出來。
  • 兩篇Science論文構建出胎兒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的人類細胞圖譜...
    2020年11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布羅特曼-巴蒂精準醫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出兩個細胞圖譜,用於追蹤人類細胞類型和組織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和和染色質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也譯為染色質可訪問性)。
  • Cell | 高質量&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新技術測定染色質潛力
    該技術能夠實現在單細胞中同時高質量,高通量的檢測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染色質中的開放區域先被Tn5標記,RNA再反轉錄成具有biotin的cDNA。通過多輪的indexing,使得每個單細胞中的RNA和染色質均同時被獨特的DNA barcode標記。最後通過鏈黴素將cDNA和染色質分開,並分別建庫測序。該技術在單次實驗中可以構建多達一百萬個單細胞的文庫,而花費僅不到一千美元。在保持檢測靈敏度的基礎上,該技術大大提高了檢測通量,為對複雜系統的大規模測序打下了基礎。
  • Cell:揭示染色質調節蛋白特異性組合調控染色質活性
    組蛋白是組成染色質的非基因物質的一部分。通過修飾這些蛋白,染色質影響內在的DNA遺傳密碼如何翻譯。共同第一作者Alon Goren是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布洛德研究所的一名博士後,他說,「我們想發現一種方法來研究調節染色質的蛋白因子組合」。過去十年以來,研究人員已發現大量關於組蛋白修飾及其對染色質影響的重要性的新信息。
  • 科學家利用高通量單細胞ChIP-seq確定了乳腺癌染色質狀態的異質性
    近日,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ChIP-seq identifies heterogeneity
  • Nature Plants|首次在單細胞水平揭示植物配子、合子和葉肉細胞的染色質空間結構!
    近年來發表的植物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主要是通過運用原位Hi-C技術在混合的植物組織或器官樣品中獲得,實際上是成千上萬個不同細胞的平均值結構。在本研究中,作者開發了一種植物單細胞Hi-C技術(scHi-C)。利用該技術作者分別解析了水稻精細胞、卵細胞、合子細胞和葉肉細胞等單細胞的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發現每個細胞中染色質的空間摺疊不同,說明染色質的空間結構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結構。
  • 單細胞基因組可被組織進TAD和染色質納米域中
    單細胞基因組可被組織進TAD和染色質納米域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2 14:46:41 法國蒙彼利埃大學Giacomo Cavalli、Frédéric Bantignies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單細胞基因組可被組織進
  • 綜述科普|染色質調控區域的研究:對CHIP-seq和ATAC-seq發展的深入思考
    染色質調控區域在許多疾病過程和胚胎發育中起著關鍵作用。表觀基因組測序技術,如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和轉座酶開放染色質高通量測序(ATAC-seq),使我們能夠通過檢測特定的染色質狀態及其相應的轉錄因子,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剖析細胞和組織的基因組調控格局。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峰課題組與劍橋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maps reveal regulatory programs driv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的文章,利用單細胞染色質圖譜分析技術,對哺乳動物器官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有了新的認識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峰課題組與劍橋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maps reveal regulatory programs driv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的文章,利用單細胞染色質圖譜分析技術,對哺乳動物器官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有了新的認識
  • 單細胞測序的未來——Nature Methods綜述助您明晰發展方向(上)
    第一類方法通量較低,其主旨是每次對單個細胞的多個組學層面進行檢測和分析,從而勾勒出單個細胞中調控網絡的「全貌」。這一類技術的特點是通量較低同時成本較高(圖1,藍色文字標示的方法)。第二類方法具有較高的通量(high-throughput),能夠同時對數千個乃至上百萬個細胞進行分析(圖1,棕色文字標示的方法)。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染色質修飾通過招募蛋白質進入基因組來調節基因組功能。然而,在不同的染色質修飾的蛋白質組成還沒有完全的表徵。在該研究中,作者們利用天然蛋白結構與模塊化構建工具,開發了選擇性的用於H3K4、H3K9和H3K27甲基化以及DNA甲基化的染色質閱讀器 (Engineered chromatin readers, eCRs)。
  • Protein&Cell|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等調控
    在核膜內層,核孔複合體和跨膜蛋白結合在由核纖層蛋白組成的網狀結構上,共同組成核纖層。為進一步在活細胞中研究lamin B1蛋白對染色質的調控,作者利用CRISPR-SunTag活細胞單基因位點標記技術【
  • Science兩連發 | 人類胎兒基因表達與染色質可及性圖譜
    目前關於人體發育的分子和細胞學研究主要來自遺傳學,模式生物的研究以及細胞系的體外實驗,而不是直接研究發育中的人體組織。得益於新技術與新計算方法之間的協同作用和單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飛速發展,我們對人體生殖和早期胚胎階段的細胞種類和動態變化有了深入了解。相比早期發育階段,胎兒發育伴隨著各種器官的生長和成熟,以及幾百上千種細胞的擴增和分化。
  • .& Cell :孫育傑/李程合作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
    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已有對染色質高級結構和運動狀態的研究結果提示,細胞核核膜附近的核纖層區域對染色質的結構和運動狀態維持、相應基因表達調控均有重要作用。在核膜內層,核孔複合體和跨膜蛋白結合在由核纖層蛋白組成的網狀結構上,共同組成核纖層。
  • 張勇課題組熱點解讀:RNA聚合酶降解對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影響;單細胞...
    研究者普遍認為,遠程增強子和靶基因空間上的直接相互作用可以調控基因轉錄,但轉錄對於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影響則存在爭議。過去的研究發現轉錄可以招募Cohesin從而調控染色質三維結構,而近期的一些研究卻發現,在早期胚胎中抑制Pol II的轉錄並不會對TAD的結構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闡明轉錄對染色質三維結構的調控作用。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哺乳動物中,染色質三維結構對基因的調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
  • MorphoSeq揭秘脊索動物單個胚胎空間組織
    MorphoSeq揭秘脊索動物單個胚胎空間組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2 15:14:34 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Pierre A.
  • mtscATAC-seq:單細胞線粒體DNA基因分型與染色質分析新方法
    Ludwig合作發文題為Massively parallel single-cell mitochondrial DNA genotyping and chromatin profiling,將高置信度的線粒體DNA突變檢測技術與高質量染色質可及性分析技術進行合併建立了高通量的、基於的10x Genomics平臺以液滴為基礎的(Droplet-based)線粒體DNA單細胞轉座酶染色質可及性測序技術
  • Genome Biology丨瞿昆組開發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實驗和分析新技術
    它能夠在單個細胞層次,揭示細胞間在基因結構、基因表達,表觀遺傳狀態等多方面的異質性,在免疫學、神經科學、腫瘤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與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相比,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測序技術無論在實驗方法上,還是數據分析上,均存在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