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
這句話是徐啟斌先生所講,他的理念在世界各處都通用,只是每一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有所不同。
我國作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截止到2020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3.6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2.7億輛,佔機動車總量的75%;摩託車保有量達6889.6萬輛,佔19.14%。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17萬輛。
面對如此龐大的數據,我國的交通自然是四通八達,因此來保障車主們的出行便利。
截至2018年底,全國高速公路裡程達到14.26萬公裡,2020年底,全國高速公路裡程將達到15萬公裡,基本覆蓋城鎮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
高速的錯綜複雜確實讓許多人都摸不著頭腦,如果對於路況不熟悉的情況下,必須要藉助交通標誌牌和導航的輔助。
交通標誌牌大多數都是採用中英文雙譯的形式展現給大家,這樣也能方便外國人了解。
但部分地區對這種中英文雙譯的形式開始整改,中國路標「大換血」,取消中英文雙拼,外國人一看都懵了。
當然,這上面也並非沒有英文,這「km」就是英文,不得不說,這路牌確實是厲害,就連拼音都省了。
也不知道這路標是誰設計的,不知道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這應該是橫著念還是豎著念。如果外國人沒在中國待個幾年,估計上去就不知道怎麼下來了。
這種做法有好好壞,我們來看看網友怎麼說:
網友一:坐公交幾十年,沒見過一個外國人,為啥報站點的時候非要到後面加一段英文?
網友二:我是新疆人,有時候開車出去基本就是看拼音,結果拼音沒有了,只能靠著手機導航。
網友三:都說英文是跟國際接軌,為啥國際不來跟你接軌?我們就應該只用中文。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在2009年時,更換過高速公路指示牌,國家高速公路的名稱都以「G」為標誌,省級高速公路則以「S」加數字編號。
正是這一次修改,讓許多人又需要重新學習和適應,所以,統一標準後儘量少修改,畢竟這需要長時間累計,才能讓車主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