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質量?
A、定義: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B、產品質量,即各項指標符合客戶要求的程度,這是產品本身的「質量」。
C、過程的質量, 即各項行為符合規定的工作流程及要求的程度。
D、通常用「合格率」考核產品質量。
質量指什麼?
A、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過程的質量,決定其合格與否的,都是人的行為。
B、決定人的行為的是人的意識。
C、具備質量意識的人,才 能使自己行為的結果有質量保證。
質量意識是什麼?
A、意識就是對事情的認知及態度。
B、認知可以通過培訓等外在手段來逐步提升。
C、態度,就是你有沒有「把事情做對,並對結果負責」的願望,是內在因素決定的。
D、具體體現在:是否有意識地按照既定的流程及各項管理規定去做,保證做出來的「產品」是合格的,符合產品的標準要求。
哪些人該具備質量意識?
A、在公司內,凡是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預期得到相應目標的人員,都應具備質量意識。
B、人人都應樹立對各自工作結果負責的態度。
C、管理人員應對工作的順利開展負責;
D、設備維修人員應對機器正常運行負責;
E、操作者應對製造合格產品負責;
F、檢驗人員應對不良品篩選負責等等;
產品質量從哪裡來?
A、認識的提升:檢驗→生產→設計→管理→習慣。習慣是質量意識形成的重要標誌。
B、人:操作者按照工作流程執行操作和自檢。
C、機:完好的設備狀態。
D、料:原輔材料質量滿足生產要求。
E、法:正確的設計、加工方法、檢 測方法。
F、環:與產品相接觸的生產環境、設備衛生、車間密閉性、車間壓力等。
如何做出品質合格的產品?
1.設計追求無缺陷。設定工作流程及產品要求時,認真論證,不斷改進,追求完美。
2.生產過程中,把工作流程及相關要求變成自身的工作準則。零缺陷原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提升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保障。三不原則:不接收不合格來料,不生產不合格產品,不合格產品不流入下道工序。
3.首件檢查要認真細緻, 首件產品的狀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整到最佳狀態再生產,可避免不合格品的大量出現。首件檢查不僅僅是品保員的職責,更是生產操作者的職責,體現出操作者對自己工作的結果是否有負責任的態度。
4.正確對待發現的不合格。生產過程中發現小毛病時,也要及時糾正。避免小病養成大病,停機時間更長;避免不必要的投訴,影響企業形象。 出現大的質量問題時,除及時糾正外,要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避免再次出現同類問題,影響質量、效率、成本。
5.正確分析不合格的產生原因: 推薦使用「5why」法,即連續問5個「為什麼」,將問題的根源追查到「人、機、料、法、環」等基礎環節,針對最後追查到的原因採取措施,才能將問題從根源上解決。
6.堅持好的工作習慣,每日一改善
熟悉工作流程,按程序辦事。
善於學習借鑑,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早三分鐘進入工作狀態。
變工作壓力為成功動力,克制抱怨。
勇於承認錯誤,不找藉口。
適當了解其他部門工作細節,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
立即行動,速度第一,善始善終。
時常總結分析,改良自己的工作方式。
7.積極的心態: 心態影響著人的情緒和意志,心態決定著人的工作態度與質量。「二十一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是態度。」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告誡自己的兒子:「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馬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