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提出重新審查我國世貿組織成員資格,沒想到70個國家一致反對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我國因為實力的不斷增強而成為取代日本的第二個繳納會費最多的國家。許多人對我國繳納會費一事不是很理解,認為我國是「人傻錢多」。只能說這麼認為的人眼光太短淺了。多繳納會費意味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增強。
-
疫情後的全球化與中國對策
2008年一場國際金融危機,曾經主導全球化進程的發達國家開始反對全球化,它們認為,產業外遷導致的產業空心化使其經濟失去了承載和韌性,故而提出 「再工業化」戰略。另一方面,依賴能源礦產等初級生產要素的發展中國家多被鎖定在國際分工的低端,經濟下行使其更深刻地認識到「資源賭咒」的危害,增強了其保護國內市場、發展民族工業的動機。
-
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國關係再思考
川普政府則提出「印太戰略」,對華掀起貿易摩擦,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現在美國精英階層在對華政策上空前一致,都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挑戰。歐盟也認識到中國不可能被改變,其對華政策也進行了較大調整,把中國作為制度性的挑戰者。西方對華合作意願下降,對抗意識增強,從官方到民間,對華的好感度明顯下降。西方國家對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態度很好地詮釋了國際關係格局的演變對解決全球問題的影響。
-
朱雲漢:川普時代全球化的裂解與再熔接
第二、在同一時期,富裕國家的藍領勞工與白領階級家庭的實質所得原地踏步,其中還有不少中產階級跌入貧困,這在美國、英國與日本最為明顯。 經濟全球化在先進工業化國家造成的貧富差距擴大問題,又因為2008年以後各國政府採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而雪上加霜。
-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題:「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記者 陳溯 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有人認為,疫情是經濟全球化的「熔斷劑」;也有人懷抱希望,認為它可能成為連接全球的「粘合劑」。
-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 中新社廣州11月22日電 題:「熔斷」還是「粘合」? 政要學者探討疫情後全球化走向中新社記者 陳溯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有人認為,疫情是經濟全球化的「熔斷劑」;也有人懷抱希望,認為它可能成為連接全球的「粘合劑」。
-
東南亞國家站隊支持蓬佩奧,反對中國南海主權,地圖開疆200海裡
儘管美國的總體實力在下滑,儘管美國海軍正在遭受疫情困擾,然而世界第一的軍事力量確實不是白給的,二百多年的國運,幾十年的經營,都讓美國在東南亞地區有著不同一般的話語權,即便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謬的謊言,也有國家願意去響應。 馬來西亞,就是這樣一個國家。
-
「全球化沒有死」
(新華社/越通社/圖)在全球化陷入低谷之時,全球多邊貿易卻迎來了難得的轉機。2020年11月15日上午,在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上,包括東協十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內的15個成員國正式籤署協議。歷經八年的談判,RCEP最終宣告達成。
-
俄羅斯提出重要決議,中國投下贊成票,全世界只有2個國家反對
作者:年負12月16日,俄羅斯提交至聯合國的「反對美化納粹主義」提案在聯合國獲得了高票通過。中國投下了贊成票,全世界唯有美國和烏克蘭投下反對票。「反對美化納粹主義」這份提案是針對自二戰結束以來,對納粹主義的美化及二戰的「修正主義」的反對。
-
逆全球化思潮正在發酵 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編者按: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6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並發表題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講話。在這次講話裡,習近平指出,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
-
西方民粹主義是對現有國家體制的政治反對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一些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民粹主義逐漸佔據了政治議題的中心位置。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政治素人」川普戰勝老資格政治家希拉蕊入主白宮,很多學者認為,他在競選期間的一系列言論具有典型的民粹主義傾向。 在民粹主義衝擊下,歐美傳統政治版圖面臨著重新劃分的壓力。
-
強世功:疫情防控為全球化時代的國家治理提出新挑戰
【導言】近日,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為三聯中讀錄製了一期節目,講述了本次疫情防控對全球化時代的國家治理提出的新挑戰。本文根據2月12日三聯中讀的錄音整理。今天我想把武漢疫情的防控作為一個個案,和大家一起來思考全球化時代我們國家治理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我們中間有不少人都經歷過2003年的SARS,但是和十幾年前的這場災難相比,今天的疫情防控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
-
歐美新保守主義以極化和對立的思維逆全球化而動
英美歐陸出現了新保守主義流變,對內右翼力量活躍並登上政治舞臺,反對左翼和社會福利化的新政;對外霸權主義升級,反對它所認為的「極權主義」國家以及「非民主」國家,並將社會變革視為對西方文明的挑戰,在全球範圍掀起保守主義浪潮。 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標誌著保守主義進入全球化演進階段。
-
2020新議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全球化轉型與國際合作治理
尤為重要的是,此次疫情直擊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引擎,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整體面臨經濟衰退。美國經濟學家的實證研究也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造成的巨大不確定性衝擊大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其程度與1929—1933年大蕭條期間加劇的不確定性相似。
-
...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
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順暢運轉,探討重要醫療物資貿易自由化,便利人員有序往來。希望更多國家參與中方提出建立的健康碼國際互認機制。支持二十國集團繼續就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開展機制化合作,搭建全球合作網絡3發揮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以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
-
以史為鑑:美國如何利用貿易戰稱霸世界
利用關稅促進經濟自立 為了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真正自立,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提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思想,鼓勵製造業,強調國家要有針對性地調整貿易政策,以促進位造業的發展。 在漢密爾頓的推動下,聯邦首屆國會通過了有關關稅、噸稅和消費稅的法案。
-
有很多人反對進化論,那些反對進化論的人,有什麼證據呢?
很多人反對進化,那些反對進化論的人,有什麼證據呢?文/濤聲依舊有很多人反對進化論,那些反對進化論的人,有什麼證據呢?很多人一直以來對於人類的起源都是非常的感興趣,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其實早在很久之前科學家們就已經開始研究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就是對於人類起源的最好詮釋,但是從達爾文進化論出現到現在一直都有人反對這種言論,這些反對進化論的人往往對於進化論的意見都是非常大的,那麼他們具體來說有著什麼樣的表現呢?下面讓小編給大傢伙具體的介紹一下。
-
【宏觀研究】歐洲「節儉四國」對德法救助計劃表反對,英國首次以負...
本期摘要 政經聚焦 美 國 美聯儲公布4月議息會議紀要,展示對美經濟前景的擔憂 歐 洲 德法提出5,000億歐元「復甦基金」救助計劃,「節儉四國」表反對 英國首次以負利率發行國債 德法提出5,000億歐元「復甦基金」救助計劃,「節儉四國」表反對 5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提出一項歐盟應對新冠危機的經濟復甦聯合倡議。
-
全球化的新途徑:南南合作
中國不僅是RCEP的重要推動者,而且中國堅定實施開放政策,正成為貿易一體化和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支柱。雖然區域自由貿易協定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潛在障礙,但在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日益加劇的環境下,區域合作已成為保障全球貿易自由的極少數可行路徑之一。尤其是隨著美國川普政府實施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政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有助於保護更多的國家開展自由貿易。
-
全球化時代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最好?哪個最差?沒有中國
全球化時代哪個國家地理位置最好?哪個最差?沒有中國在這個全球化大趨勢下,國與國之間的聯繫越來越頻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大國的崛起都與國家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地理位置甚至影響文明的誕生與發展,比如屬於海洋文明的一些歐洲國家在古代以貿易為主,而為大河文明的古中國則是從亞細亞的經濟轉變到小農經濟,並以其為主。而受地理位置影響的經濟基礎決定了社會的上層建築,決定該時代社會的意識形態,可見地理位置對一個國家發展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