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和延安,為何是黃土高原地區「最喜歡」「削山造地」的城市

2021-01-20 富麗與你分享旅遊

隨著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水平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0%左右提高到60%,城鎮化水平的定義非常簡單,就是當地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人口要增加,就必須有相應的資源來滿足增加的人口,除了人口生存所必需的水資源和糧食資源外,土地資源也是必要條件,一般來說,當一個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很高時,該市城市用地佔總面積的比例也很高。

分布在平原地區的城市,周圍可以是發電(成都,鄭州等平原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區的城市有大型分布形態(蘭州,拉薩,貴陽等城市),後期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建設用地的需求也很大,但受地形影響,分布在河谷地區的這部分城市建設用地受到明顯制約,於是便出現了挖山造地,填海造陸等改造大自然取土的方式,對於河谷地區,削山造田最為普遍。

那麼,什麼地方的推山造地現象比較普遍呢?他思考的是,如果是沒有農地的溪谷城市,就一定要削山造地,後期資金和產業的難易程度將決定「索山喬治」的難易程度,花崗巖山體不易挖出,位於我國西北地區的黃土高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口分布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地處黃河谷地的蘭州,南北均被黃土高山環繞,城市沿谷地發展,形成東西跨度100多裡的狹長分布,近年來,人口不斷湧入,如何確保更多的土地資源已成為蘭州的一大難題,蘭州新區建成後,雖然可以緩和土地緊張的問題,但蘭州新區距離蘭州主城區有六七十公裡,人們還想住在一個主要的城市。

在紫蘭州地勢較低的北山地區要塞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凹凸不平的高地的黃土填土平整,九州和青白石是蘭州目前最主要的削山填地的主戰場,我們從地圖上看,蘭州北部的衛星帶白色區域就是削山造地信條平整的土地,在肉眼觀察到平整出來的土地面積仍很驚人的。

沿著河谷在不到40平方公裡的地區容納了50多萬人口,人口密度一度超過了東部一線城市,到2012年,延安將開展「造城運動」,到延安北部山區進行科學研究,力爭在今後10年內選址78.5平方公裡,再做2個「造城運動」。

在黃土高原地區形成原野不僅有助於緩解城市用地緊張,而且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因為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挖山造田更能造成生態破壞,因此,生態環境保護與城市用地發展的矛盾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希望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蘭州和延安,為何是黃土高原地區最喜歡「削山造地」的城市
    以發電為主(成都、鄭州等)分布在平原地區的城市,以河谷地區分布較大的城市(蘭州、拉薩、貴陽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建設用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受地形條件的影響,河谷地區這部分城市建設用地明顯受到限制,因此,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建設用地的要求就越來越高,如挖山、填海、造陸等,對河谷地區而言,削山、造田最為常見。推土機現象在哪裡比較常見呢?
  • 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有多大多高?
    黃土高原位於我國西北、正北、華北、青藏高原、秦嶺的結合處,涉及甘肅(東部)、青海、寧夏、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河北等省區。黃土高原大約介於黃河蘭州段以東,毛烏素沙地以南,關中盆地以北,太行山以西,面積約64萬平方公裡,比法國(含南美洲法屬蓋亞那)67萬平方公裡的面積略小一些。    黃土高原名稱的來源,估計連小朋友都知道,因為黃土實在太多了。
  • 黃土高原並非陝北獨有:鹹陽、渭南、銅川境內都有黃土高原地貌
    鹹陽永壽境內黃土高原地貌眾所周知,我國有四大高原,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另外三座高原分別是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以及黃土高原。其中黃土高原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位於中國中部偏北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陝甘晉高原、隴中高原和河套平原組成。由此可見,關於對黃土高原的地理認知,並不是我們通常想到的某片區域「陝北」或是某個位置「延安」。
  • 甘肅黃土高原氣候植被類型與生態建設
    甘肅黃土高原位於我國黃土高原的西端,面積約11萬平方公裡,佔甘肅省面積的24%左右,隴山將其分為隴西和隴東兩大部分。   根據甘肅黃土高原史書方志的記載、現代氣象觀測資料的分析和現生植被的考察資料,可以得出這裡從歷史時期到現今氣候植被類型的地區分布及其變化。
  • 黃土高原黃土並非來自中亞沙漠
    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哪裡?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聶軍勝教授等人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黃土高原的黃土主要來自黃河,而非中亞沙漠;黃土高原儲存了黃河從青藏高原東北部搬運來的細顆粒物質。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此,理解黃河的演化及其泥沙來源具有重要價值。但是地學界對這些問題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 他們要給黃土高原變變顏色!
    中國四大高原中,青藏、雲貴、內蒙古三座高原的大美風光數不勝數,唯有黃土高原,似乎多年來廣泛散播的沒有美名,卻只有洋洋灑灑的風沙和黃土。黃土高原上的土(舟可/攝)說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惡化是人們對它的一貫認識,「面朝黃土背朝天」更是進一步詮釋了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
  • 我國發現迄今最大華北豹種群 黃土高原脆弱生態開始恢復
    標誌黃土高原脆弱生態開始恢復  陝西省延安地區,位於黃土高原區域,人們的一般印象是黃土漫漫、生態脆弱,為何這樣的區域卻庇護了迄今最大的華北豹種群?、尤其是黃土高原地區,最近這些年當地政府加大了自然保護的力度,開展了一系列保護措施。
  • 陝西延安:夏日南泥灣 青山環繞綠水依傍
    這綠色屏障,正是陝西省延安市在黃土高原上進行治溝造地生態保護工程結出的豐碩果實,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綠色福利」。謝耿華 攝南泥灣開發區位於延安市區東南45公裡的汾川河上遊,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延安精神的發祥地、中國農墾事業發源地。近年來,圍繞「紅色南泥灣、陝北好江南」的總體定位,延安規劃將南泥灣開發區建設成為集紅色旅遊、教育培訓、生態休閒、農耕體驗、智慧養老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旅遊集聚區。
  • 黃土高原的黃土從哪裡來?
    中國西北部的黃土高原東到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的太行山,西至甘肅省烏鞘嶺和青海省的日月山,南到渭河谷地關中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 黃土高原海拔約為1000~1500米,高原上的黃土主要是一種未固結、無層理的粉沙。厚厚的黃土完全掩平了這裡先期形成的地形,土層厚度達30~50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過了200米。黃土由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變薄,顆粒由粗變細。這種黃土地貌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都能看到,如歐洲、南北美洲的有些地方就分布著黃土,但面積和厚度卻無法與中國西北部的黃土高原相提並論了。
  • 黃土高原不單指陝北,橫跨七個省
    都知道黃土高原是四大高原之一,但是知曉黃土高原屬於哪個省的人卻很少。四大高原中其他三個的名稱都與省份名字或者省份簡稱有關,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從字面描述上就可以看出大概的省份所屬,即便不是完全擁有,也肯定佔據大部分。而黃土高原這個名字相比於其他三個字面意思就沒那麼好了。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裡,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墨子·節用》中說:「古人因丘陵掘穴而處。」
  • 目擊乾旱中的黃土高原:水,水,水啊水
    黃土高坡,依然乾渴。據陝北一家氣象部門測定,土壤的幹土層已在15至20釐米左右。有的地區六月份降水,甚至不到9.4毫米。 昔日「滔滔渭河水」今朝僅細流一束那天,我們的車駛上了蒲城到渭南市的渭河大橋。橋,總長估計一千米還不止,車子足足得開幾分鐘才能「走」盡兩端。橋底下,不見那如橋一樣寬的河流,一片片田野放眼展開。既然是「旱橋」,為何要造如此之長?我不解地問。
  • 黃土高原上的黃土
    黃土高原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大量的微細顆粒的黃土歷史的堆積。黃土從何而來,並未有確切定論,抑或是北方的風積年累月從蒙古高原或是更遠的地方吹刮來,亦或是地殼運動後,上升隆起的陸地高臺中就含有黃土……不管怎樣,黃土高原的粗狂的大地上,從不缺的就是各種形式的黃土。
  • 陝北和陝南的差異性:黃河與漢江不同系,黃土高原和秦嶺不同脈
    陝西境內山原起伏,地形複雜。基本特徵是:南北高,中間低。由北向南形成3個各具特色的自然區。北部是陝北黃土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區。而陝北和陝南這一南一北的兩大區域,就像荷葉餅一樣,把關中這塊「肉」給夾在了中間。但是,這兩塊荷葉餅卻不是一模一樣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有差異性。
  • 初心迴響|一首誕生於黃土高原的歌,為何能飛向太空
    東方紅 太陽升在黃土高原的梁梁峁峁上,人們總是習慣用歌聲來抒發情感。每當東方露出晨曦,黃土地上便會響起粗獷豪放、熱烈率直的歌聲。「一個在那山上,一個在那溝,咱們見不上個面面,招一招手……」陝北的溝溝壑壑限制了人與人地域間的交往,卻阻隔不了原生態的民歌在大山間迴蕩。1903年,在陝北佳縣張家莊一戶窮苦農民家裡,李有源出生了。
  • 王朝興衰2000年:黃土高原藏著一部中國歷史
    我第一次認識黃土高原是在我的山村。小時候,走上一個叫「煙口」的山峁,就看到波浪般起伏的山梁間隔著溝壑,一直延續到極目遠眺之處。這是黃土高原的腹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包括了陝西、甘肅、寧夏、山西和河南等多個省,面積達到30萬平方公裡,和義大利大小相仿。
  • 黃土高原村落蛻變:從「土裡刨食」到「牛林藥」致富
    (資料圖) 錢彥虎 攝中新網蘭州10月15日電 (朱元軍 錢彥虎)在甘肅平涼市崆峒區南部大山深處,有一個叫頡嶺的小鄉村,70年來,從看天吃飯,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到「土裡刨食」,溫飽線上望山興嘆,再到如今村美民富,「牛、林、藥」產業齊頭發展,趕著「紅牛」邁入小康路。
  • 黃土高原對陝西有什麼用呢?堪稱「蓄水池」給陝西帶來哪些好處?
    今日討論話題黃土高原對陝西有什麼用呢?難道只是大風颳過滿嘴沙嗎?提到陝西省,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很多方面,如果你喜歡歷史,第一反應可能是西安市多朝古都,延安是老革命根據地。如果你是一枚吃貨,那一提到泡饃和biangbiang面,估計你那邊就得流口水了。
  • 為什麼黃河清了,黃土高原綠了?答案沒有出乎意料!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如今黃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部分山變綠了,黃河水也逐漸變清了。統計數據表明,1999年之前,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度大約是31.6%。2019年,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度達到了約63.6%,翻了一倍還多。以陝西省為例,綠色版圖向北推移了近400公裡,在生態環境得到徹底改善的同時,農民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
  • 「黃土高原」的成因和「黃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分別是什麼?
    中國有四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中國的四大高原各有特色,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雪域高原。內蒙古高原是我國最為平坦開闊的高原,風吹草低見牛羊。雲貴高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雖為高原但是地勢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