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一電」大腦就會學數學了?目前來說是想太多

2020-12-05 網易科技

(原標題:電刺激大腦能提高記憶力?)

對大腦施加電流的經顱電刺激療法相當流行,但它們真的有宣稱的療效嗎?


無創腦刺激現在很流行,科學家和愛好者們都在尋找不需要開顱,也不需要植入電極就能改變神經元活動的方法。經顱電刺激療法(TES)就是其中一種,其方法是將電極粘在頭皮特定位置,將電流傳導至腦部的目標區域。近幾年,一系列的研究都認為TES的益處很廣泛,包括提高記憶力,增強數學技能,減緩抑鬱,甚至促進腦中風後的恢復。這類結論催生了一個行業,向那些增強自己大腦性能的人提供有償的TES服務。

但很少有研究指出TES到底是怎樣作用於大腦的,還有部分研究對這類療法嚴肅地提出質疑。2月2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前所未有地指出,傳統的TES療法傳至大腦的電流並不足以刺激腦迴路,也不足以調節大腦頻率。大部分電流在經過頭皮和顱骨時就已耗盡。來自紐約大學醫學院,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György Buzsáki說,「在這個領域,那些發表了關於TES有益的科學家可能不會喜歡我們的文章」。

TES的原理依然是個謎團,部分是由於測量不能穿過顱骨,當大腦受到刺激時,研究人員無法得知神經元的具體反應。傳統的TES療法產生的電噪聲會干擾一切頭皮上檢測到的大腦活動。

為了避免受到電噪聲的幹擾,Buzsáki的團隊首次將電極植入了小鼠的腦部,當對小鼠進行體表TES療法時對神經活動進行測量。在對刺激參數進行分析後,他們找到了能引起神經元興奮或調節腦頻所需的最小電場強度。

隨即,研究人員想要探究,對人體頭皮施加多少電流才能在腦內產生同等的電場強度。但這種侵入性實驗不能在人體上進行,所以Buzsáki的團隊選了次優方案,對人類屍體進行了實驗。通過在屍體的腦部植入記錄電極,並在體外進行TES後,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需要對頭皮施加4~6毫安的電流才能產生所需電場,這遠遠超過了傳統TES中的電流強度。

一般來說,TES使用的電流不大於2毫安,因為大於2毫安的電流會產生許多副反應,比如刺痛感、暈眩、味覺不良、幻覺和幻聽。這是因為諸如眼睛、耳朵和面部神經的軟組織,對電流的阻抗小於顱骨。事實上,無論是對於小鼠還是人類屍體進行實驗,Buzsáki團隊都發現發現,對頭皮施加的電流中,大約有75%會在穿過顱骨、頭皮或體表組織時被耗盡而無法到達腦部。

這項發現與許多質疑TES聲音不謀而合,其中包括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神經科學家Jared Horvath。在2015年一項分析中,Horvath收集了大概400篇論文,這些論文記錄了大量使用tDCS(使用直流電的TES方法)的案例,並報告了其對認知能力和某些行為的影響。

當他把這些論文結果匯集起來時,他的團隊發現,儘管個別文章報導了一些TES的益處(如在一項任務中縮短反應時間或提高準確率),但從這些研究中並不能得出TES是可靠的這一結論。「一直以來許多人對tDCB的電流能否進入腦部提出質疑,而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數據可以證明tDCB療法中電流根本無法進入腦部。」

為了將足夠的電流輸進大腦,一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匈牙利塞格德大學的神經學家Antal Berényi設計了一套新的TES系統。新系統摒棄了只使用一對電極的做法,而是採用了6對電極對以快速脈衝方式,各自提供一部分電流,疊加進入靶向神經元。對健康志願者的試驗表明,這種方式減少了電流過高導致的副作用。Buzsáki希望在進行更多調整、使用更多電極後,能最終消除不必要的反應。

有些研究者並不打算放棄使用傳統的TES。Buzsáki團隊發現傳統的TES電流強度不足以直接影響腦迴路,但他們的研究關注的是電刺激脈衝後的即時效應。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紐約市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Marom Bikson指出:「大多數TES的刺激時間長達數十分鐘。Bikson認為目前TES仍然可以對神經元產生微妙的影響,而這些神經元對腦功能的調節有時間累加效應。

Buzsáki承認,傳統TES可能通過許多方式來間接或長期調節神經元活動。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安慰劑效應,所謂的療效可能是人們由於相信治療效果而產生的心理暗示。但也有其他可能:刺激頭皮上的神經可以將信號傳回大腦或影響迴路;除了神經元以外的其他類型的細胞可能會受到電場影響,並逐漸改變大腦功能。然而,Buzsáki指出,大多數理論的證明還缺乏強有力的證據。他說:「我認為現在該讓那些聲稱TES有益的人解釋一下,『益』從何來?」

本文來源:《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 責任編輯:楊舟_NBJS5726

相關焦點

  • 給總是想太多的你 ‖ 大腦多向思考者
    一定有人會想:「有人會因為自己太聰明,受盡折磨或變得不幸嗎?」事實上,這的確是「想太多」的人常有的情況;只是他們一開始並不承認自己比別人聰明,反而只說自己的心沒有喘息的機會,就連到了夜深人靜時,腦袋裡依然充斥著數不盡的想法。這些人對非常細微的小事也會感到疑心、疑慮,甚至敏感,因而對人生感到厭倦。
  • 給總是想太多的你:你是美麗的「大腦多向思考者」
    你知道何謂「大腦多向思考者」嗎?當你較常用右腦思考,觀察敏銳善解人意會是你的特點,但也是你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想法太多的腦袋,「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定有人會想:「有人會因為自己太聰明,受盡折磨或變得不幸嗎?」
  • 大腦也有掃描儀 大腦間諜使你在想什麼不再是秘密
    南方網訊 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使用一種大腦掃描成像的新技術了解到人的大腦是怎樣工作的,它可以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在撒謊甚至是否有種族偏見。大腦掃描技術可以被用於醫療衛生事業,但也可能會被濫用到廣告、教育和其他領域,目前對於解讀人的大腦存在著道德上的爭議。  詹姆斯-伍德是一個數學天才,如今他知道這是為什麼了。
  • 為啥男孩數學成績與年齡成正比,女孩卻是反過來?大腦發育是原因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家中是男孩,那麼父母就會經常送他去一些拼樂高,機器人基地等自認為適合男孩的活動場所,在這個環境中,男孩會容易建立起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外界環境對大腦的刺激也會幫助男性培養數學思維。而對於女生來說,很少有父母會將女兒送去小男孩很多的場所,一個是擔心孩子的安全,一個是家長們認為那並不是小女生該做的,於是將孩子送去畫畫、學舞蹈等等,而提供思維能力的右腦長時間不工作,能力就會下降,這也就是為什么女生的數學成績與年齡成反比的原因。
  • 為什麼你的大腦那麼「窮」?因為你學的「知識」太多了
    當有一絲知識過來的時候,大腦就會像貧瘠的土地一樣瘋狂的汲取著知識的水分。這種知識也可以稱為經驗,就像我們剛開始不會騎自行車,有一個人不僅會騎,而且還會表演雜技。當他把經驗傳授給你的時候,是不是就非常瘋狂的學習呢?不過我們無法區分的是這種知識是正確的還是非正確的,在我們非常需要知識的時候,沒有一套標準去分辨這種知識,就很容易進入到誤區之中。
  • 大雨致臺灣核電廠一電塔倒塌 反應爐安全無虞
    林德福指出,核電廠內部發電機與反應爐沒有問題,目前臺電正進行核一廠2號機故障排除,鐵塔需要修護多久、供電電替代方案還在研究中。  少了核一2號機供電量是否影響供電穩定?林福德稱,今明兩天氣候涼爽,加上適逢周末,對短時間供電影響較小。
  • 美國數學有出數學大師,為什麼學得卻比我們簡單?
    美國數學如何首先是研究其黑色歷史昨日堂兄來跟我說,堂兄你以前就說美國人數學厲害,可是他們現在連選票都算不清了!我想每個人都明白:明明美媒報導,拜登贏得259票,成為總統。拜登也承認獲勝。每個人都能記住一點:數學成績很好,不代表數學教育也很好。兩種情況有很大不同。的確,如今的美國數學教育,從成績上來說也算世界一流。但是,如果讓美國翻開自己過去的黑暗歷史,估計他們會不高興。
  • 數學老師:學數學你要背公式,送你一個成語
    無數經驗告訴我們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背誦,真的理解了那麼也就記住了。除非是一些不太常用的或者跨年級太多的公式、定理或者巧算什麼可能會因為某些情況而導致忘記,但只要是常用的,那麼一定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反而是一些比較靈活的運用容易出暴露一些問題。
  • 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學好數學
    因為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當年的數學成績就不好他們,到現在還不是活的不錯。所以,目前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聲音,數學搞得那麼難有什麼用呢?對於普通人而已,將來又不從事數學研究,只不過是會一點加減乘除,買買菜算算帳就可以了,小學一年級的數學知識足矣。
  • 國際著名數學家張壽武來漢講學:學數學可別死記硬背
    他認為,作為一名學生,考高分當狀元不是目的,而是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對於那些學得較好的同學來說,畢業之後不應當為工作擔憂,而應該為自己能做出什麼事情擔憂。「現代人們的生活保障比起以前好了很多,學生要想的不應該是就業問題,而應該想更廣更寬的東西。」對於想致力於從事數學學科研究的學生,張壽武建議,學好數學就要「想大問題,要對問題本身感興趣」。
  • 電一下大腦,就能挖掘腦潛力?
    >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電一下大腦。玩LOL總被單殺,也可以電一下大腦。這種解決方案聽起來有點神經,甚至是瘋狂,但很可能確實有用。王暉就開發出了名為「腦超頻」的設備,它「基於tDCS經顱直流電刺激技術,是一款能挖掘腦潛力,緩解腦疲勞的智能電子設備「,簡單來說就是,用電流刺激大腦以達到前述的目的。
  • 總是容易想太多,怎麼辦?
    顧名思義:DMN 是大腦正常情況下的默認模式,TPN 才是「非常態」的模式。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清醒著,大腦就會一直「走神」,一直在應付內心各種躍出水面的念頭和想法,不斷地咀嚼著它們。根據日常生活的常識,許多人會認為:大腦在專注工作時耗能會特別高,休息時耗能會很低。
  • 李大潛院士: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怎麼學好數學?
    日前,由復旦大學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第十二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會暨中學數學教育論壇」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是國內第一個獎勵從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獎項,也是目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界的最高獎,在全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中享有盛譽。
  • 《多向思考者》:為什麼你總是想太多?
    多向思考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稱之為」容易想太多「,」敏感度比較高「的一類群體。這是一本非常有具有人性關懷的心理輔導書,它的作者是被譽為法國「國民心理師」的克莉司德·布提可南(Christel Petitcollin)。本書涉及生理學、心理學、神經學和行為學等眾多學科領域。
  • 丁玖:數學應該怎麼學?
    多年來,由於奧數的大舉入侵,數學似乎成了許多學生成年前最花心血的一門學科。照理說,校園內外有這麼濃厚的數學氛圍,我們的學生應該是數學的寵兒了,但是我經常聽說大學理工科的許多學生十分怨恨數學,也沒有真正學好數學,甚至包括數學系的那些理想成為職業數學家的新生。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一個原因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學到大學階段還不知道怎樣學數學。
  • 數學知識點太多了,到底怎麼學?別急,學霸來支招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數學,作為分值150分的三大主要科目之一,在高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這個分,並不好拿。數學具有知識點繁多且複雜的特點,不少學生都表示,數學知識點太多了!到底怎麼學?別急,曾在高考中取得數學滿分的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學生竇彥超來支招!
  • 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方面最強大腦?就從幼兒學習數獨開始
    在很多人眼裡:會玩數獨=高智商,就像是一個孩子數學好,就會被認為很聰明數獨對於孩子來說難度會否太大? A: 其實,簡單的數獨,只要認識1-9這幾個數字就可以玩。 這讓我想起了《最強大腦》裡的小男生胡宇軒,數獨玩的超厲害。
  •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學習累,想給大腦植入記憶晶片?    目前不行,將來不排除可能性    ●想偷懶的高中生王加:學習好累啊,有沒有記憶晶片,有數學知識的,有英語知識的,直接植入到我的腦子裡,就像下載一樣,我就掌握了這些知識?那樣就輕鬆很多了!    專家解讀:從現在的技術發展來看,不能實現,但不排除新的科技發現能改變現有的觀點。
  • 還在吐槽學數學無用?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在杭州這樣說
    76歲的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說,每天堅持在健身房裡健身、舉扛鈴,然後看數據,學物理和數學。身體發達,也要大腦發達,這是76歲的託馬斯·薩金特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後面那條,特別符合他的氣質和身份:託馬斯·薩金特是紐約大學教授,也是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初中生公認「最難學」的3門課,數學不在其中,學霸:我也盡力了
    由於需要學習的科目比較多,難免會出現「偏科」的現象,而初中生偏科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有些同學偏科可能是因為不喜歡那個科目,而有些同學則會因為自己「無能為力」,想學卻不知如何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