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 「普朗克」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2020-11-24 新華網客戶端

2013年3月21日 「普朗克」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2018-03-21 15:35 來源: 科普中國

2013年3月21日

2013年3月21日,「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其實早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科研人員就已經開始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1989年,探測器探測到背景輻射裡一些模糊的斑塊,2001年,威爾金森宇宙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以600萬-800萬的像素探測到比較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斑點。

2009年5月,「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升空入軌,開始以5000多萬像素的解析度來探測宇宙的背景輻射,幫助科學家研究早期宇宙形成和物質起源的奧秘,成為觀測宇宙的「透明窗口」,試圖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來揭曉銀河系的身世。

整個探測器高1.5米,寬1.7米,重1940千克,望遠鏡主鏡1.9米X1.5米,次鏡1.1米X1.0米,而且在探測器上還攜帶了一系列敏銳度極高的儀器,如高電子接收器陣列,輻射熱探測器陣列等。

自從被送到距地近160萬公裡的太空起,「普朗克」一直不懈地掃描著宇宙全景,傳回的數據顯示已跨越了宇宙的狹長古老光帶,在2010年科研人員已經根據探測器傳回的數據繪製了首幅宇宙全景圖。

此次公布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全景圖是在宇宙全景圖的基礎繪成的,主要數據是根據「普朗克」探測器在發射之後的15個半月的時間內收集的數據繪製而成,這是當時最精確的反映宇宙誕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圖,幾近完美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見證了宇宙誕生38萬年後的情形。

除此之外,「普朗克」探測器在軌期間還以史無前例的高靈敏度獲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信息,提供了宇宙膨脹的速率,並測定了宇宙的組成和更精確的哈勃常數。

作者: 科技創新·裡程碑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透露宇宙秘密的微波背景輻射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也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而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光。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約140億年前(關於宇宙年齡,還有不同的說法),宇宙形成之初,緻密物質像籠子一樣禁錮了所有輻射,隨著這些物質密度的下降,微波背景輻射才得以掙脫束縛。
  • 《三體》說的宇宙微波背景圖有了最新版,宇宙擴張之謎反而加劇了
    三體的故事是從宇宙微波背景開始的。在現實中,人類一直在尋求描繪更完整的宇宙微波背景圖,以回答宇宙起源和擴張這些根本問題。現在,我們有了一份更新更全面的宇宙微波背景圖,但遺憾的是,新圖非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讓這些宇宙根本問題進入了更濃的迷霧之中。
  • 普朗克望遠鏡發布早期宇宙最後一張地圖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
    普朗克是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三大太空望遠鏡系列中的最後一個,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大爆炸的微弱餘輝,從而可以對宇宙的年齡、幾何形狀和構成進行最精確的測量。由於歐洲和美國的機構都在猶豫是否要對後續的太空任務提供資金,普朗克看起來將成為多年來研究CMB的最後一個太空望遠鏡,這對宇宙學家來說也是一個巨大變化。
  • 歐洲公布宇宙嬰兒照 計算準確年齡為138.2億年
    核心提示:歐洲航天局21日在其巴黎總部公布了根據「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這幅迄今最精確的反映宇宙誕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圖幾近完美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並準確計算出宇宙年齡為138.2億年。
  • 普朗克衛星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上)
    197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將3個實驗儀器:探測CMB溫度漲落各向異性的探測器DMR,測量CMB能譜的分光光度計FIRAS和探測星際塵埃輻射的紅外多波段探測器DIRBE合併到一起,建造宇宙背景探測者衛星(COBE),並於1989年11月18日將COBE 衛星發射升空。
  • 由一幅「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引發的深思,探索大爆炸的形成原因
    ——尼爾阿姆斯特朗如果我們以最大的距離標尺(這裡指的是遠大於單個星系大小的距離標尺)看我們的宇宙,會有許多屬性是任何宇宙起源的理論都必須做出解釋的。我們現有的這個年輕宇宙最精確的圖像是由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拍攝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 S03E13上帝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首先,關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話題,我們曾做過三期短篇節目,分別在2016年6月26日、2017年8月23日和24日,不過早期的節目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慘不忍睹,把很多好的話題都禍禍毀了,所以我也打算就這樣一些話題重新梳理一下,以更高的姿勢水平來分享一點人生的經驗。
  • 當一個人說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是3K,那這是什麼意思?
    任何具有內能(溫度高於絕對零度或0k)的物體都會以電磁波(光)的形式輻射出該能量。該輻射中波長的理論分布代表「黑體」輻射,用一個叫做普朗克定律的方程進行數學描述。繪製強度與波長之間的關係曲線,得到的曲線峰值取決於溫度,溫度越高,其峰值波長越短。普朗克方程式的結果也被稱為維恩定律。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所有波長的強度都在增加。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憑什麼讓科學家拿了兩次諾貝爾獎?
    當我們說到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的時候,總會有人問,你啥知道呢?怎麼算的,靠譜嗎?科學家們在計算宇宙中天體的年齡、距離、密度等數值時,並不是真的拿一個鐘錶或是一個尺子去量它,而是通過各種「間接的證據」去測量。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測算出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的這種「間接證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三體》裡提到是宇宙微波輻射是個什麼鬼?主人公為何驚掉下巴?
    書中寫道:「沙瑞山博士的實驗室主要接收三顆衛星的觀測數據:1989年11月升空、即將淘汰的微波背景探測衛星cobe。2003年發射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衛星wmap和2007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的普朗克高精度宇宙微波背景探測衛星planek。
  • [圖+視頻]JPL發布交互式宇宙背景輻射圖:數據來自普朗克衛星
    2009年2013年底,歐洲宇航局(ESA)的普朗克太空飛行器在環繞地球的同時,也通過自帶的天文望遠鏡來探測宇宙自「大爆炸」後所留下的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 宇宙微波背景,回望嬰兒時期的宇宙
    只不過由於宇宙的膨脹,其溫度只比絕對零度稍高一些,輻射理應處於微波波段。直到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才被美國的文學家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偶然發現。當時他們架設了一臺喇叭形狀的天線,在檢測這臺天線的噪音性能時發現了一個幾乎各向同性的詭異信號。起初,他們認為問題出在了天線本身,甚至一度歸咎於在天線搭窩的鴿子。
  • 宇宙微波背景中發現神秘亮點:或存在平行宇宙
    歐洲航天局普朗克太空望遠鏡已對天空的宇宙微波背景進行了測繪,旨在探測研究宇宙早期狀況。歐洲航天局普朗克太空望遠鏡已對天空的宇宙微波背景進行了測繪,旨在探測研究宇宙早期狀況。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近日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發現神秘亮點,該亮光信號的發射時間可追溯至宇宙大爆炸後的十萬年左右。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或許能證明存在另一平行宇宙曾與我們宇宙相撞,該平行宇宙擁有與我們宇宙截然不同的物理現象。天文學家近日觀測到,有一平行宇宙與我們的宇宙發生過碰撞。
  • 美科學家稱首次發現多重宇宙論「切實證據」—新聞—科學網
    全天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顯示,宇宙南部的輻射量更大,且其中還存在一個無法用現有理論解釋的輻射空白區
  • 普朗克衛星的最終數據支持標準宇宙模型,精度史無前例!
    歐洲航天局(ESA)在2009年發射了普朗克衛星,用於繪製宇宙微波背景圖。宇宙微背景波輻射出現在宇宙大爆炸後的38萬年,當時宇宙仍然是一個熾熱且幾乎各向同性的氣體。在2013年,歐洲航天局(ESA)的普朗克任務揭開了宇宙的新圖像:宇宙最初產生的微波輻射的全天空調查。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發出的第一束光,它提供了有關早期宇宙的豐富信息——宇宙的物質組成、膨脹率以及星系前身的原始密度波動。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創世的第一縷曙光
    光子退耦時從混沌中走出來的光子,就帶著創世的信息,一直穿行在宇宙中,直到撞上人類的探測器。這種輻射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就像大爆炸的遺產,所以又被稱為或者「遺留輻射」。宇宙的膨脹會使這些光子越來越暗,波長越來越長,能量越來越低,根據理論,當今的宇宙背景輻射應當相當於3K的黑體輻射,又叫「微波背景輻射」。
  • 《科學》雜誌:2013年六大值得關注的科學領域
    12月21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盤點了2013年6大值得關的注科學領域。>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的「餘燼」,它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宇宙空間。
  • 來自138億年前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平行宇宙論的證實
    這個畫面和聲音的來源是來自於宇宙,至今已經有138億年了,這個信號叫宇宙背景輻射,它是 來自宇宙空間背景上的各向同性或者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的微波輻射
  • 宇宙直徑達930億光年,根據相對論,為什麼宇宙年齡只有138億年?
    還有輻射佔比太小,也被忽略,剩下的是物質和宇宙常數了,這兩個確定不太容易,但在1998年暗物質和2013年歐空局普朗克衛星測量後都取得了比較一致的意見。所以最後計算出的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38.2億年,相對應的可觀測宇宙大小是930億光年。很多朋友將宇宙的大小理解成930光年,但資料中都寫了可觀測宇宙,這非常有意思,我們下文中繼續來簡單描述下。
  • 宇宙直徑達930億光年,根據相對論,為什麼宇宙年齡只有138億年?
    年歐空局普朗克衛星測量後都取得了比較一致的意見。所以最後計算出的宇宙的年齡大約是138.2億年,相對應的可觀測宇宙大小是930億光年。很多朋友將宇宙的大小理解成930光年,但資料中都寫了可觀測宇宙,這非常有意思,我們下文中繼續來簡單描述下。為什麼138億年的宇宙,卻又930億光年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