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013年底,歐洲宇航局(ESA)的普朗克太空飛行器在環繞地球的同時,也通過自帶的天文望遠鏡來探測宇宙自「大爆炸」後所留下的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而它的終極目標,則是將一切回溯到大爆炸的大約37萬後。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已經攜手歐洲宇航局,根據普朗克獲得的數據而重建出了一張迷人的交互式地圖。
噴氣推進實驗室評價最近發布的「宇宙地圖」道:火焰交織出來的形狀,實際上是星系的「灰塵」,而且表現出了「兩極分化」。這張圖片顯示了353GHz範圍內的光線,波長遠超過人眼所能看到的。(圖片來源:ESA/NASA/JPL-Caltech)
上圖(頂部)是多種不同視角下的銀河系;左上為塵埃映襯出來的光線(Dust Glow);右上為一氧化碳氣體;右下為磁場(Magnetic Fields)。(圖片來源:SA/NASA/JPL-Caltech)
A Journey of Light Through Space and Time
這個交互式地圖給出了有關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的多個視角,並且包括了對星塵、一氧化碳氣體、磁場、以及各種輻射類型的數據描繪。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免費的。感興趣的網友可以移步至iPac網站上進行查看。
傳送門:http://planck.ipac.caltech.edu/wwt/
[編譯自:Cnet , via:JPL 1 2 , 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