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頻]JPL發布交互式宇宙背景輻射圖:數據來自普朗克衛星

2020-11-22 cnBeta

2009年2013年底,歐洲宇航局(ESA)的普朗克太空飛行器在環繞地球的同時,也通過自帶的天文望遠鏡來探測宇宙自「大爆炸」後所留下的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而它的終極目標,則是將一切回溯到大爆炸的大約37萬後。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已經攜手歐洲宇航局,根據普朗克獲得的數據而重建出了一張迷人的交互式地圖。

噴氣推進實驗室評價最近發布的「宇宙地圖」道:火焰交織出來的形狀,實際上是星系的「灰塵」,而且表現出了「兩極分化」。這張圖片顯示了353GHz範圍內的光線,波長遠超過人眼所能看到的。(圖片來源:ESA/NASA/JPL-Caltech)

上圖(頂部)是多種不同視角下的銀河系;左上為塵埃映襯出來的光線(Dust Glow);右上為一氧化碳氣體;右下為磁場(Magnetic Fields)。(圖片來源:SA/NASA/JPL-Caltech)

A Journey of Light Through Space and Time

這個交互式地圖給出了有關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的多個視角,並且包括了對星塵、一氧化碳氣體、磁場、以及各種輻射類型的數據描繪。最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免費的。感興趣的網友可以移步至iPac網站上進行查看。

傳送門:http://planck.ipac.caltech.edu/wwt/

[編譯自:Cnet , via:JPL 1 2 , NASA]

相關焦點

  • 2013年3月21日 「普朗克」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2013年3月21日 「普朗克」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2018-03-21 15:35 來源: 科普中國 2013年3月21日2013年3月21日,「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 普朗克衛星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上)
    衛星升空運行後不久,FIRAS儀器便對CMB能譜給出了精確的測量,它精確符合普朗克黑體輻射譜的理論曲線,計算出目前背景輻射的溫度為T=2.728±0.004 K,充分肯定了熱大爆炸宇宙理論的正確性。另外,經過3年多數據的積累,DMR儀器在1992年首次探測到了與CMB 溫度漲落相關的各向異性數值:DT/T~5×10-5,這一結果與理論預期值非常一致。
  • 普朗克衛星數據表明宇宙或是球形
    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劉霞)關於宇宙的形狀,一直眾說紛紜,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是平的。但3位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稱,普朗克空間天文臺提供的數據表明,宇宙是一個球體,而非目前理論認為那樣是平坦的。
  • 普朗克衛星的最終數據支持標準宇宙模型,精度史無前例!
    歐洲航天局(ESA)在2009年發射了普朗克衛星,用於繪製宇宙微波背景圖。宇宙微背景波輻射出現在宇宙大爆炸後的38萬年,當時宇宙仍然是一個熾熱且幾乎各向同性的氣體。在2013年,歐洲航天局(ESA)的普朗克任務揭開了宇宙的新圖像:宇宙最初產生的微波輻射的全天空調查。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發出的第一束光,它提供了有關早期宇宙的豐富信息——宇宙的物質組成、膨脹率以及星系前身的原始密度波動。
  • 普朗克衛星發布的宇宙組成與高能所早期結果一致
    3月21日,歐洲普朗克(Planck)衛星發布科學結果,改寫了人們廣泛引用的美國威爾金森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關於宇宙組成的結果:宇宙中暗能量的份額從73%變為68-69%,暗物質所佔份額從22%增加為26-26.5%,普通重子物質所佔份額從4.6%變為4.9%。
  • 由一幅「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引發的深思,探索大爆炸的形成原因
    ——尼爾阿姆斯特朗如果我們以最大的距離標尺(這裡指的是遠大於單個星系大小的距離標尺)看我們的宇宙,會有許多屬性是任何宇宙起源的理論都必須做出解釋的。我們現有的這個年輕宇宙最精確的圖像是由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拍攝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 普朗克望遠鏡發布早期宇宙最後一張地圖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
    普朗克望遠鏡發布早期宇宙最後一張地圖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遇冷  Emma Chou • 2018-07-25 15:50:16 來源:前瞻網 E1169G0
  • 「普朗克」沒有發現宇宙異常的新證據
    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沒有發現新的證據來解釋其宇宙溫度圖中出現的令人費解的宇宙異常現象。最新的研究並沒有排除這些異常現象的潛在相關性,但它們確實意味著天文學家必須更加努力地去理解這些令人困惑的特徵的起源。普朗克的最新結果來自於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極化的分析。
  • 《三體》說的宇宙微波背景圖有了最新版,宇宙擴張之謎反而加劇了
    三體的故事是從宇宙微波背景開始的。在現實中,人類一直在尋求描繪更完整的宇宙微波背景圖,以回答宇宙起源和擴張這些根本問題。現在,我們有了一份更新更全面的宇宙微波背景圖,但遺憾的是,新圖非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讓這些宇宙根本問題進入了更濃的迷霧之中。
  • 歐洲航天局普朗克衛星繪出首幅宇宙全景(圖)
    宇宙全景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 李學梅)歐洲航天局5日宣布,該機構的宇宙探測衛星「普朗克」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它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歐航局當天發表公報說,這幅圖的珍貴之處在於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經過137億年的漫長旅行才到達地球,對研究人員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系起源的活化石。
  • 普朗克最新天文圖片展示宇宙大爆炸後瞬間(圖)
    之前最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片(左)和最新的普朗克圖片(右)  每日郵報報導,近日科學家創造了目前為止有關早期宇宙最具細節的地圖歐洲太空局普朗克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了宇宙大爆炸後瞬間的情景,並暗示了宇宙的年齡比之前科學家預想的還要老8000萬年。普朗克衛星的描繪圖展示了宇宙最古老的光在宇宙只有38萬歲的時候印在天空時的情景。  這張圖片是基於耗資5.15億英鎊的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最初15.5個月搜集的數據。
  • 普朗克衛星承載「新物理學」使命
    從2009年到2013年,歐洲航天局(ESA)完成了普朗克衛星的使命行動,科學團隊測量了彌散在太空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它是一種起源於大約137億年前的大爆炸輻射,在宇宙發生大爆炸後的38萬年,宇宙「嬰兒期」的輻射隨著宇宙的膨脹轉變為人們今天觀測的遍布宇宙天空的微波輻射。
  • 歐洲公布宇宙嬰兒照 計算準確年齡為138.2億年
    核心提示:歐洲航天局21日在其巴黎總部公布了根據「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這幅迄今最精確的反映宇宙誕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圖幾近完美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並準確計算出宇宙年齡為138.2億年。
  • 透露宇宙秘密的微波背景輻射
    夜幕降臨,當你抬頭看到繁星點點時,是否遐想到宇宙可能存在一個類似地球的星球,甚至還居住著一群人?科學家通過捕捉微波背景輻射告訴你宇宙的秘密。196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架設了一臺喇叭形狀的天線,用以接收「回聲」衛星的信號。
  • 普朗克衛星揭曉了答案
    反過來,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的複雜分布都源於原始宇宙的微小波動,這在宇宙歷史上最古老的光——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留下了印記。普朗克衛星在2009年至2013年間一直在掃描天空,以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最精確的全天空圖,使科學家能夠將我們對宇宙的年齡、膨脹、歷史和內容知識精確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憑什麼讓科學家拿了兩次諾貝爾獎?
    直到1989年發射的COBE衛星,利用空間望遠鏡重新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才取得了重大的進展。COBE衛星通過光學望遠鏡的手段觀測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更精確的分布細節。它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宇宙中分布並不是絕對均勻的,而存在著十萬分之一程度的微小起伏。這些微小的起伏,對應著宇宙不同地方的物質密度的微小差別。
  • S03E13上帝之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於是,為了驗證這一假說,NASA於1989年發射了COBE衛星,其全名便是「宇宙背景探測器」。升空後的COBE衛星首先在較窄的範圍內,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了精確探測,大約6周後所公布的探測結果,與理論預測幾乎完全吻合,可謂相當完美。之後,COBE衛星開始探測所有方向上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旨在繪製宇宙背景輻射全圖,從而確認宇宙的確存在溫度差異。
  • 《三體》裡提到是宇宙微波輻射是個什麼鬼?主人公為何驚掉下巴?
    書中寫道:「沙瑞山博士的實驗室主要接收三顆衛星的觀測數據:1989年11月升空、即將淘汰的微波背景探測衛星cobe。2003年發射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衛星wmap和2007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的普朗克高精度宇宙微波背景探測衛星planek。
  • 宇宙圖片 宇宙的的盡頭在哪兒(宇宙全景圖)
    歐洲航天局(ESA)研究宇宙大爆炸、造價7000萬歐元的“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圖。望遠鏡去年開始在地球軌道上掃描宇宙全景,探測宇宙微波中的輻射光譜,僅半年時間,拼湊出宇宙全貌。這是宇宙首次以全景的方式展現在人類面前,它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
  • 美科學家稱首次發現多重宇宙論「切實證據」—新聞—科學網
    全天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顯示,宇宙南部的輻射量更大,且其中還存在一個無法用現有理論解釋的輻射空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