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衛星數據表明宇宙或是球形

2020-12-05 環球網

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劉霞)關於宇宙的形狀,一直眾說紛紜,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是平的。但3位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稱,普朗克空間天文臺提供的數據表明,宇宙是一個球體,而非目前理論認為那樣是平坦的。

支持宇宙暴脹的傳統理論認為,在大爆炸之後,宇宙以一種扁平的方式膨脹。然而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日報導,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義大利羅馬智慧大學以及法國索邦大學的迪瓦倫蒂諾、梅爾基奧裡和希爾克在研究了普朗克天文臺送回地球的數據(這些數據描繪了普朗克衛星在2009—2013年拍攝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情況)之後,開始對傳統觀念提出質疑。他們聲稱,有證據表明宇宙是封閉的,它的形狀像球形。

他們表示,普朗克空間天文臺提供的數據表明,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濃度和向外膨脹的程度之間存在差異,而這種不平衡會使宇宙自身坍塌,形成球形。

但此前研究過這些數據的人認為,這是一個偶然事件。

此外,這3名研究人員強調,宇宙是平的這一理論還存在其他問題,比如科學家無法準確地測量哈勃常數。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幾個團隊得出了不一樣的值。而且,暗能量研究得出的結論與宇宙平坦模型也不兼容。

不過這3位科學家也承認,目前的技術尚無法解決這些爭議,需要新設備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更精確測量。

相關焦點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會是球形嗎?科學家用數據告訴我們答案
    宇宙中不是球形的天體基本也是那些非常小的小天體,比如小行星等,只要質量達到了行星以上級別的天體,它們基本都是非常標準的圓球形,至少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行星以上級別天體,有其它形狀的。宇宙中的天體以球形為主,那是否意味著宇宙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球形?這個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 普朗克衛星的最終數據支持標準宇宙模型,精度史無前例!
    歐洲航天局(ESA)在2009年發射了普朗克衛星,用於繪製宇宙微波背景圖。宇宙微背景波輻射出現在宇宙大爆炸後的38萬年,當時宇宙仍然是一個熾熱且幾乎各向同性的氣體。在2013年,歐洲航天局(ESA)的普朗克任務揭開了宇宙的新圖像:宇宙最初產生的微波輻射的全天空調查。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發出的第一束光,它提供了有關早期宇宙的豐富信息——宇宙的物質組成、膨脹率以及星系前身的原始密度波動。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古人曾這樣認為,衛星觀測剛證明古人是對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
    衛星剛剛測出來宇宙的形狀,科學家疑惑:中國古人是怎麼知道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沒有人能給出一定準確的答案,因為誰也無法從外觀上看到宇宙的樣子。實際上,人類早就對這個問題有所思考,很多睿智的古人也給出了他們認為的答案,比如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等人在公元前500年的時候就認為地球是圓球形的,這是因為他發現在所有立體圖形中,只有球形是各處受力最均勻的,也是最完美的物體形狀,因此他認為不但地球是圓球形的,宇宙也應該是個圓球形狀的天體。
  • 普朗克衛星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上)
    衛星升空運行後不久,FIRAS儀器便對CMB能譜給出了精確的測量,它精確符合普朗克黑體輻射譜的理論曲線,計算出目前背景輻射的溫度為T=2.728±0.004 K,充分肯定了熱大爆炸宇宙理論的正確性。另外,經過3年多數據的積累,DMR儀器在1992年首次探測到了與CMB 溫度漲落相關的各向異性數值:DT/T~5×10-5,這一結果與理論預期值非常一致。
  • 普朗克衛星承載「新物理學」使命
    德國海德堡大學和歐洲大學、研究機構的物理學家組成了「普朗克團隊」,他們分析了歐洲航天局普朗克衛星使命收集的數據,對熱議的物理話題——暗能量和宇宙引力理論取得了新的見識,新的探測成果顯示了「大名鼎鼎」的宇宙學標準模型依然有效,大爆炸模型很好地解釋了宇宙的演變進程。
  • 歐洲航天局普朗克衛星繪出首幅宇宙全景(圖)
    宇宙全景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 李學梅)歐洲航天局5日宣布,該機構的宇宙探測衛星「普朗克」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它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歐航局當天發表公報說,這幅圖的珍貴之處在於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經過137億年的漫長旅行才到達地球,對研究人員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系起源的活化石。
  • 「普朗克」沒有發現宇宙異常的新證據
    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沒有發現新的證據來解釋其宇宙溫度圖中出現的令人費解的宇宙異常現象。最新的研究並沒有排除這些異常現象的潛在相關性,但它們確實意味著天文學家必須更加努力地去理解這些令人困惑的特徵的起源。普朗克的最新結果來自於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極化的分析。
  • 普朗克衛星揭曉了答案
    反過來,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的複雜分布都源於原始宇宙的微小波動,這在宇宙歷史上最古老的光——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留下了印記。普朗克衛星在2009年至2013年間一直在掃描天空,以繪製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最精確的全天空圖,使科學家能夠將我們對宇宙的年齡、膨脹、歷史和內容知識精確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 普朗克最新天文圖片展示宇宙大爆炸後瞬間(圖)
    歐洲太空局普朗克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了宇宙大爆炸後瞬間的情景,並暗示了宇宙的年齡比之前科學家預想的還要老8000萬年。普朗克衛星的描繪圖展示了宇宙最古老的光在宇宙只有38萬歲的時候印在天空時的情景。  這張圖片是基於耗資5.15億英鎊的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最初15.5個月搜集的數據。
  • 研究表明:宇宙或是一個球體!而且比平坦宇宙能容納更多暗物質!
    無論理論有多麼精妙,實驗數據都將是最後一句話!對行星逆行運動的觀察是哥白尼日心說公轉的基礎,在哥白尼日心說中,太陽在太陽系的中心取代了地球,即推翻了地心說,水星不同尋常的軌道為廣義相對論驗證提供了又一個證實。事實上,我們對宇宙的全部理解都是建立在觀察到的基礎之上。
  • 研究表明:宇宙或是一個球體,而且比平坦宇宙能容納更多暗物質
    無論理論有多麼精妙,實驗數據都將是最後一句話!對行星逆行運動的觀察是哥白尼日心說公轉的基礎,在哥白尼日心說中,太陽在太陽系的中心取代了地球,即推翻了地心說,水星不同尋常的軌道為廣義相對論驗證提供了又一個證實。事實上,我們對宇宙的全部理解都是建立在觀察到的基礎之上。
  • 普朗克衛星發布的宇宙組成與高能所早期結果一致
    3月21日,歐洲普朗克(Planck)衛星發布科學結果,改寫了人們廣泛引用的美國威爾金森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關於宇宙組成的結果:宇宙中暗能量的份額從73%變為68-69%,暗物質所佔份額從22%增加為26-26.5%,普通重子物質所佔份額從4.6%變為4.9%。
  • 「普朗克衛星」是如何報告暗能量的比例的?
    圖解:「暗能量」與「暗物質」是不相同的 (圖源網絡)平時我們使用「天秤稱」或者是「稱」,就能知道物體的質量,可是「普朗克衛星」又不能把天體拿到秤上去稱,它報告的物質比例又是從何而來的?數學模型中,有許多未知的參數需要由天文觀測的數據來決定,「普朗克衛星」主要就是通過測量微波背景輻射中的細微部分來獲得這些數據的,然後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送入計算機,解除數學模型,最後得到各種成分的比例。
  • 一個數字表明,我們對宇宙的概念存在根本性錯誤!
    利用歐洲航天局(ESA)普朗克衛星的數據,科學家們估計速度為百萬秒67.4千米/秒/Mpc,但是使用被稱為造父變星的脈動恆星計算表明是73.4千米/秒/Mpc。這表明宇宙不僅在膨脹,而且在膨脹中也在加速。天文學家將這種神秘現象的歸因於暗能量。在接受了宇宙正在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之後,宇宙學家轉向了下一個顯而易見的任務:儘可能精確地測量膨脹速度。通過這樣,宇宙學家希望從頭到尾追溯宇宙的歷史和演化。
  • 天文學家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近138億年歷史
    天文學家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宇宙有近138億年歷史2021-01-05 19: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利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處的一個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線進行了新的觀察。
  • [圖+視頻]JPL發布交互式宇宙背景輻射圖:數據來自普朗克衛星
    2009年2013年底,歐洲宇航局(ESA)的普朗克太空飛行器在環繞地球的同時,也通過自帶的天文望遠鏡來探測宇宙自「大爆炸」後所留下的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 宇宙「芳齡」究竟幾何?最新數據「出爐」:137.7億歲
    宇宙究竟「芳齡」幾何?這一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們爭論不休。藉助不同觀測方法,他們給出了不同的年齡數值:138億歲、114億歲.....但都未獲得廣泛認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使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管理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ACT),近日對宇宙中最古老的光進行了重新觀測,得到的觀測結果,再加上一些宇宙幾何學方面的計算,他們給出了宇宙的最新年齡:137.7億歲,誤差不超過4000萬歲。這一年齡值與標準宇宙模型提供的數值,以及歐洲航天局(ESA)的普朗克衛星對同一光線的測量結果相吻合。
  • 美國學者用普朗克常數揭示宇宙膨脹理論
    科學家們希望在未來幾個月能夠解開這個謎題,到時他們將開始檢測普朗克衛星獲得的下一批數據。自2009年起,這臺歐洲航天局的無線電天文望遠鏡就已經開始描繪宇宙最古老的光。這個名為宇宙微波背景(CMB)的最原始的光被稱為宇宙大爆炸的餘光。
  • 宇宙究竟是什麼形狀?古人所預測的,與衛星觀測結果不謀而合!
    就像是身處在宇宙當中的人類,無法知道宇宙的形狀一樣,除非我們可以跳脫到宇宙之外,看清它的真實面貌。地球究竟是什麼形狀的?人類討論了幾千年的時間,一直到第一艘人造衛星飛出地球之後,才知道這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狀球體,在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太陽系之外,還有銀河系,銀河系之外還是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