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晶界相變的新類型

2021-02-15 X-MOL資訊

Kosterlitz和Thouless因為拓撲相變方面的工作,被授予了201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拓撲的概念也在現代科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多數金屬和陶瓷是晶體,完美的晶體具有相同的周期性結構。大多數晶體是由不同的晶粒組成的,所有這些晶粒都具有相同的原子結構,但取向彼此不同。晶粒之間的邊界、晶界,對材料性質有著很大的影響。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陳孔韜博士及其合作者,通過位錯的統計物理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擬,說明了晶界上也存在Kosterlitz-Thouless類型的拓撲相變,並闡明了這個相變對晶界動力學、形態和超塑性的影響。晶界上的位錯的形成和遷移,控制著晶界和多晶材料的許多動力學和動力學特性。陳孔韜等證明,晶界經歷了Kosterlitz-Thouless類型的有限溫度拓撲相變。在相變溫度以上,位錯之間的長程相互作用被屏蔽。這個相變導致晶界遷移速度、滑動速度和roughness的突然變化。陳孔韜等通過平均場理論、重正化群理論和動力學蒙特卡羅模擬來分析這種拓撲相變(圖1-2),並研究這種相變如何影響介觀尺度現象,如晶粒生長停滯、異常晶粒生長和超塑性(圖3)。

圖1. 重整化群理論中的晶界拓撲相變。圖片來源:PNAS

圖2. 動力學蒙特卡洛模擬中的晶界拓撲相變。圖片來源:PNAS

圖3. 晶粒生長停滯尺寸的溫度依賴性。圖片來源:PNAS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陳孔韜博士。近年來,陳孔韜博士用統計物理、分子動力學、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研究晶界動力學,以第一作者在PNAS、Acta Materialia 等發表多篇論文,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Grain-boundary topological phase transitionsKongtao Chen, David J. Srolovitz, and Jian HanPNAS, 2020, 117, 33077-33083, DOI: 10.1073/pnas.2017390117陳孔韜,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David Srolovitz,用統計物理、分子動力學、蒙特卡洛模擬等方法研究晶界動力學。曾獲Acta Student Award (結構材料學頂級刊物Acta Materialia的年度最佳學生論文獎),President Gutmann Leadership Award (賓夕法尼亞大學授予頂尖研究生的獎項),擔任Materials & Design 等期刊審稿人,並受邀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法國裡爾大學、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進行學術報告。以第一作者在PNAS、Acta Materialia等發表多篇論文,並被Justdial.com, Phys.org等國際媒體報導。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Nature》晶界相變,開闢材料設計新道路!
    已有研究指出對於二元以上合金,晶界的結構會發生與晶粒相變無關的相變。這種晶界相變在純金屬中是否存在一直處於未知狀態,仍沒有研究直接觀察到純金屬中晶界的相變。來自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德國馬普所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在超淨條件下沉積在藍寶石襯底上的銅薄膜中的晶界,直接觀察到純銅中的晶界相變,並發現了相似晶界中共存的兩種不同結構,為材料設計開闢了新的道路,有利於進一步研究晶界相變對異常晶粒長大及液態金屬脆化等現象。
  • 【物化】晶界動力學的新理論
    材料學家特別關心這些晶粒間邊界——晶界,因為在晶界中更可能發生腐蝕和其他的損壞。了解晶界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如何移動,是材料微結構工程的基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陳孔韜博士及其合作者,通過位錯的統計物理模型和分子動力學模擬,說明了晶界遷移率(晶界動力學裡最重要的係數)其實是一個二階對稱矩陣,而不是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的標量。
  • 大連化物所史全/吳忠帥合作《ESM》: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
    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可實現大尺寸製備,並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新的方法與思路。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
  • 化學氣相沉積鍺銻碲化物相變存儲器的商業化取得重大進展
    ATMI公司(NASDAQ:ATMI)和Ovonyx公司今日宣布,雙方在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工藝商業化生產基於鍺銻碲化物的相變存儲器(PCM)
  • 《Acta Mater》晶界狀態轉變對晶粒長大行為的影響
    導讀:晶界狀態(Grain boundary complexions)轉變會導致晶界性質的變化,本文建立了摻釔氧化鋁系統的參數化介觀模型,研究晶界狀態轉變影響下的晶粒生長行為。發現第二相析出的形成,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異常晶粒長大,減小最大晶粒尺寸,但對共存區域的異常晶粒長大行為影響不大。
  • 《Acta Mater》晶界狀態轉變對晶粒長大行為的影響!
    導讀:晶界狀態(Grain boundary complexions)轉變會導致晶界性質的變化,本文建立了摻釔氧化鋁系統的參數化介觀模型,研究晶界狀態轉變影響下的晶粒生長行為。發現第二相析出的形成,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異常晶粒長大,減小最大晶粒尺寸,但對共存區域的異常晶粒長大行為影響不大。整個溶質的不均勻性會導致更強的異常晶粒生長行為。眾所周知,晶界是結構相同而取向不同晶粒之間的界面。在晶界面上,原子排列從一個取向過渡到另一個取向,故晶界處原子排列處於過渡狀態。大多數的固體金屬及其他合金均由數10億多晶粒組成的。
  • 一文看懂晶界
    凸側的化學位高,晶界移動總是向著曲率中心移動。b.形變能晶粒變形不同,缺陷密度不同,導致吉布斯自由能不同。令晶粒I的形變能為零,可得:說明:晶界的遷移速度隨形變能的大小呈性線變化。3.影響晶界遷移的主要因素● 溶質原子:降低遷移率,與晶界偏析、晶界結構有關。● 晶界第二相顆粒:阻礙作用,晶界脫離第二相顆粒的遷移是系統能量提高的過程(需生長出這段晶界),產生晶界遷移的阻力。
  • 你不了解的晶界特性:晶界內耗(科普級)
    你不了解的晶界特性:晶界內耗(科普級) 晶界內耗是我國科學家上世紀開創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 教大家看懂材料晶界
    令晶粒I的形變能為零,可得:說明:晶界的遷移速度隨形變能的大小呈性線變化。3.影響晶界遷移的主要因素● 溶質原子:降低遷移率,與晶界偏析、晶界結構有關。● 晶界第二相顆粒:阻礙作用,晶界脫離第二相顆粒的遷移是系統能量提高的過程(需生長出這段晶界),產生晶界遷移的阻力。●溫度 :遷移率與晶界擴散係數D 由Einstein 關係聯繫:
  • 「經典妙文」熱電材料新星—硒化物
    https://doi.org/10.1016/j.jmat.2018.07.001內容梳理 硒化物材料包含的晶體結構,帶隙,導電類型(載流子或離子)和相結構(單相或多晶型物)範圍很寬。 然後,介紹了無鉛硒化物,包括類液態聲子的超離子Cu2Se,Bi2Se3和準一維In4Se3。Cu2Se具有無序結構,類液體行為,相變和高zT值。Cu2Q(Q = Se,S,Te)材料將「聲子玻璃,電子晶體(PGEC)」的概念擴展到「聲子液體,電子晶體(PLEC)」,為探索熱電材料開闢了新途徑。
  • 金屬頂刊《Acta Mater》鎳基合金晶界鋸齒化
    該組織結構為γ基體+碳化物,去除了γ』強化相的幹擾。通過20種不同的熱處理,我們表徵了上千個晶界,並建立資料庫,分析總結後得到以下六種不同晶界形貌。通過數位化手段以獲取鋸齒化形貌,並通過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得到其組成的波長與振幅。在此基礎上設立鋸齒化指數,單位為平方微米。通過鋸齒化指數與工藝參數進行分析,發現鋸齒化與降溫速率和固溶溫度都有很強的相關性。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
    大連化物所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可實現大尺寸製備,並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新的方法與思路。
  • 大連化物所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生產正丙醇裝置開車成功
    單原子催化的概念由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等於2011年率先提出。目前,全球每年單是通過烯烴氫甲醯化及其加氫技術生產的醛和醇的總產能已經達到了2400萬噸左右,其中丙烯氫甲醯化生產丁辛醇的產量就已經達到1600萬噸左右,其中我國的消費量就達500萬噸的規模。但是,均相烯烴氫甲醯化催化過程中存在諸如催化劑與產物分離困難、貴金屬和配體的流失、大量低品位反應熱沒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大量使用溶劑等問題。
  • 【乾貨】晶界是個重要的考點,大家問題很多 19
    令晶粒I的形變能為零,可得:說明:晶界的遷移速度隨形變能的大小呈性線變化。3.影響晶界遷移的主要因素● 溶質原子:降低遷移率,與晶界偏析、晶界結構有關。● 晶界第二相顆粒:阻礙作用,晶界脫離第二相顆粒的遷移是系統能量提高的過程(需生長出這段晶界),產生晶界遷移的阻力。●溫度 :遷移率與晶界擴散係數D 由Einstein 關係聯繫:
  • GH4169面心立方金屬形變退火過程中特徵晶界的變化與執行標準
    關於面心立方金屬形變退火過程中特徵晶界的演化過程,一般有以下三種理論:①「∑3再激發模型」,該模型指出退火過程中的再結晶是特徵晶界演化的主要方式,再結晶過程通過兩個共格∑3的晶核接觸轉變為高可動晶界,並與其中一個相連。
  • 西南交大頂刊論文:位錯-晶界交互作用的三維離散位錯動力學模擬
    晶界對多晶材料的塑性變形有重要影響,尤其是當材料的尺寸達到微米/納米級別。不同的位錯-晶界交互作用機制往往會導致不同的塑性變形特徵。由於晶界類型的多樣性以及晶界結構的複雜性,位錯與晶界的相互作用有多種形式,包括位錯穿透晶界、位錯被晶界吸收、位錯從晶界處反射或發射等。
  • 西南交大頂刊論文:位錯-晶界交互作用的三維離散位錯動力學模擬
    晶界對多晶材料的塑性變形有重要影響,尤其是當材料的尺寸達到微米/納米級別。不同的位錯-晶界交互作用機制往往會導致不同的塑性變形特徵。由於晶界類型的多樣性以及晶界結構的複雜性,位錯與晶界的相互作用有多種形式,包括位錯穿透晶界、位錯被晶界吸收、位錯從晶界處反射或發射等。
  • 大連化物所劉健/史全《材料化學》設計相變碳氣凝膠多響應熱捕獲和...
    【科研摘要】 相變材料(PCM)已被廣泛用作熱能存儲系統。這種多孔結構可以為PCM的浸入提供空間,這有助於防止液相在相變過程中洩漏。然而,在樣品FCA0中未發現明顯的孔,在合成過程中未添加Fe3+以形成多孔結構。另外,發現具有幾納米大小的黑色顆粒分布在多孔結構中(圖2(e))。這些納米顆粒可以是鐵以及碳化鐵,其通過碳的還原以及Fe的d-軌道與碳的p-軌道重疊而在Fe前體和熱解碳之間形成螯合作用而形成。
  • 大連化物所劉健/史全:設計相變碳氣凝膠用於多響應熱捕獲和存儲
    【科研摘要】相變材料(PCM)已被廣泛用作熱能存儲系統。然而,傳統的PCM只能通過溫度觸發來存儲熱能,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在熱能捕獲應用中的通用性。最近,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健和史全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多響應熱能捕獲和存儲系統,該系統包括摻鐵碳氣凝膠作為支撐基質和二十烷作為PCM。
  • 帶你了解一下什麼叫相變存儲器
    以相變存儲器為代表的多種新型存儲器技術因具備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點而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介紹相變存儲器的工作原理、技術特點及其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使相變材料發生物理相態的變化,即晶態(低阻態)和非晶態 (高阻態)之間發生可逆相變互相轉換,從而實現信息的寫入 (「1」)和擦除(「0」)操作。